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时间、地点、最远到达地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及我国华侨圣开发南洋的贡献;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2、能力与方法 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及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惧困难、刻苦学习的品质;通过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开发南洋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21教育网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才接触历史不久,对历史知识掌握不是很多,热情、活泼,但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思维大胆,敢想,但感性较多,理性较少,有好奇心,但对课本知识落实不足,喜欢表现个人,少了些团队合作;少部分学生知识面较宽,但需要知识的拓展。利用学生优势,情景创设,提问导入,个人展示;应对的劣势,落实基础,团队合作,理性分析。注意力集中,拓展知识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
依据::在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郑和下西洋显示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繁荣与强盛,是中国古代航海业达到顶锋的标志,架起了中国与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海上桥梁,世界航海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郑和下西洋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的不怕艰险、开放进取的精神以及和平友好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是中国一直与世界各国和平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因此,将郑和下西洋作为本课教学重点。21·cn·jy·com
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依据: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的来说,已超出了他们现有的认知、理解水平,想要从郑和下西洋的过程讲述中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确实比较困难,所以将郑和下西洋定作为教学难点。21cnjy.com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图片:《中国军舰护航索马里海域》及远征路线,引出中国自15世纪(明朝)以来最大的海军远征。被称为新一代的郑和下西洋。2·1·c·n·j·y
2、引出“郑和下西洋”(1405-4133)
活动2【讲授】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笑傲惊涛
1、郑和的第一次下西洋
(时间、船队规模、起点,经过的地方,最后到达的目的地—印度古里)、航海路线图,
其后的六次下西洋,所用时间、经历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的两个地方,航海路线图示。下西洋的船队配备(物质配备,专业人员配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阅读材料一,思考:郑和下西洋要具备哪些主要条件?
看图片:罗盘(指南针)
宝船复原图
各类船舶
郑和船队编制
材料郑和航海描述
然后从中得到下西洋的条件
(共5点)
5、、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船比较
郑和船队与西方航海船队比较,待学生答后得出结论。
6、 郑和船队与西洋各国的友好交往。(读诏书、赏赐、和平贸易)
三、情深意厚
1、展示海外各国为郑和所建纪念庙、雕像。中国瓷器作为高档用品装饰。
材料三 郑和的出使促成的经济文化交流图表。表示中国输入当地的技术,从它国带回的中国的技术。
(读图论史)1985年我国发行的一套四张邮票(郑和像、到古里,到阿拉伯、到非洲),生动的展示了郑和与亚非国www.21-cn-jy.com
友好交往的史实。谈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同时也说明下西洋所产生的弊端。
四、郑和遗风
华侨开发南洋
1、看书阅读找信息
①中国人最早到南洋的时间
②南洋的地理位置
③移民所从事的职业
④华侨开发南洋的作用
2、看海南文昌华侨住房图片
五、礼尚往来------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带问题阅读
西方传教士何时来华?代表人物?有何贡献?
有何影响?①②③
六、辉煌中国梦
1、利用外媒评价中国80年代的改革开放,说出明朝的开放政策体现在郑和下西洋上。
2、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活动3【活动】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看图片:中国明朝15世纪时谁下西洋?
阅读教材P66小字:了解郑和关注屏幕提供的明成祖资料,了解人物。
掌握空间地理位置。
看书,思考
识记
思考
在书上地图和文字上作好知识点记号。
阅读,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比较,然后回答。
学生自学(如何交往?)
欣赏图片,感觉郑和在亚非国民中的地位。实物见证历史。
仔细观察所示材料与四张邮票,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
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并作回答。
观察图片:
图片中的中西结合
阅读小字材料,感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传播,相互影响。
1、学生回答
明朝的对外政策。
2、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