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4 10:2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记住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我国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努力与方法:
①通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通过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意义的分组讨论,培养其比较能力、探究能力、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放进取的精神,和平友好的精神。通过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开发南洋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2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城郊农民工子女定点就读学校,学生流动性大,生源质量相对差,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也相对薄弱,因此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基础知识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讲授不宜过深过难。
3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已经知道“封建专制集权的强化”是明清统治的一大特色,那么明清的外交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P66课题: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活动2【讲授】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目标展示】
教师:通过学习,今天我们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
1、记住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
3、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设计说明:让学生首先明确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目标梳理】
教师:同学们,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2种途径:
一是:中国人大量走出去。(1、庞大的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2.大量民众移居南洋)
二是:外国人纷纷走进来。(1.外国使臣、商队随郑和船队到中国。2.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播东西方文化。)
设计说明:让学生事先了解本课的知识脉络,便于对全课知识结构的把握。
【目标达成】
一、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走出去”之一“郑和下西洋”。
(一)看看说说(播放“郑和下西洋”动画片、有关图片)
-------请结合教材和视频知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西洋指什么地方?
2、郑和奉谁之命而出使?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4、郑和一共几次下西洋?
5、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什么时候?出发地点在哪?
6、郑和船队到达最远到达哪里?
设计说明:播放“郑和下西洋”动画片和有关图片,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问紧扣基本目标,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课中历史知识点。让学生能从感观上把握所学内容,记住基础知识点。
(二)、提取信息-----郑和下西洋之历史意义(同学间交流)
信息1-----邮票(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发行的4枚纪念邮票。)
学生:……
结论:郑和下西洋受到了西洋各国人民的欢迎,并与当地居民进行友好的交流。郑和每到一处要做三件事:宣读明朝皇帝诏书、赏赐物品,以示国威、与当地人进行贸易)
信息2-----永久性纪念(泰国等地的三宝庙)
学生:……
结论:郑和下西洋给西洋人民带去了实惠,因此西洋人民欢迎郑和!怀念郑和的!
信息3----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地区 西洋 美洲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27800人 1500人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计200多艘) 17艘
船只大小 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 船长24.5米,宽6米
到达范围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美洲
学生:……
结论:郑和下西洋之特点(时间早、人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远…..)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杰出的航海家!
归纳历史意义:①扩大了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②明与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杰出的航海家!另④促进华侨对南洋的开发。⑤打击海盗,保护海路畅通。(齐读教材内容)
教师:同学们,郑和下西洋的确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近半个世纪。郑和下西洋为什么会成功呢?决定郑和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呢?请大家根据图片提示议一议“郑和下西洋之成功的原因”
(三)、议一议“郑和下西洋之成功的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信息,寻找答案。(同学间交流)
学生:……
教师归纳展示:1、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物质基础。2、罗盘针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持。3、造船技术发达---为远航提供了设备。4、郑和个人的才干、可贵的精神(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放进取的精神,和平友好的精神。)。
5、皇帝的支持。
设计说明:(二)、提取信息、(三)、议一议,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探究能力、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与合作意识。这一问题设计应该是较成功。一改过去要求学生背教材中结论的枯燥的接受式学习方法,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达成课程目标之“过程与方法”。利用表格提供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延伸拓展】----遗憾与启迪
师:郑和远航是了不起的行动,但却后继无人。郑和远航的壮举为什么在7次之后就不再也没能继续了呢?展示材料,提醒学生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下西洋的费用方面去思考。
材料一: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加强与海外联系,并宣扬国威,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二“支费浩繁,库藏为虚”,是终止下西洋的直接原因。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了约二千艘海船。这些船只主要用于下西洋。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需五、六千银两。此外,还要加上各种赏赐品的费用。据说大约花了六百万银两。而直至明中叶时,财政每年税收不过三百余万两。如此宣扬国威的收获之一,是朝贡使臣大量涌至。永乐年间,每年来贡的外国使团平均七个。在第六下西洋回朝时,竟有十六国遣使臣一千二百人同时来朝!对这些外邦朝贡者,按规矩还要赏赐。明成祖曾说:“朝廷取四夷,当怀之以恩。今后朝贡者,悉以品级赐赍,更加厚不为过也。”以上还没有计算生还者要赏赐;死去的大约一万人则要抚恤。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这些壮举只好中止。
——毛佩奇《郑和下西洋》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说说郑和下西洋半途而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当今的改革开放,你有何启示?
生:----
师:对的,郑和的远航是政治目的,与哥伦布航行的海外扩张的经济目的有本质的不同。也就是说:从商业角度看,下西洋并没有给明朝带来多大的实际利益,这样的对外开放对明朝的发展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而现在的中国也实施对外开放,30年的历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那么,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与中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差别呢?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为了炫耀自己,主要是“走出去”,而我们现在的对外开放,不但是“走出去”了,更重要的是“引进来”了。我们引进了外国先进的经验、管理、技术等等,为我们自己的发展服务,从而推动了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尚且要注意学习他国的先进之处,那我们个人呢?
生:我们应该多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设计说明:本课设计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亮点之一:改变了“教教材”的旧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提供材料去思考,结合现实去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去思考。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史学观,感悟“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作到了活学活用,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渡语)师:同学们,郑和下西洋带着几多遗憾结束了,但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外国使臣和商团也纷纷来华访问,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的远航也极大地促进了华侨对南洋的开发。那么,中国人早在什么时候就有人到南洋谋生了呢?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二、“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走出去”之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师:看完了视频,哪位同学能告述老师:1.南洋指什么地方?2.华侨为开发南洋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生:------
师: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为南洋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请同学们,大家知道亚洲经济“四小龙”、“四小虎”吗?
生:------
师: “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四小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之所以能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四小虎”,华侨为之作出了重大贡献。
设计说明:这一板块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落实基础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播放视频,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从感观上把握所学内容,记住基础知识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走出去”部分。下面我再来了解“
走进来”部分:“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三、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之“走出去”--------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是否达到目标呢?设计说明: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梳理,起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作用。
活动3【练习】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达标检测】。
1、最早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仁宗
2、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地点是()
A刘家港B南京C福州D广州
3、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1)宣扬国威(2)加强与海外联系(3)开发南洋
A(1)(3)B(2)(3)C(1)(2)D(1)(2)(3)
4、郑和船队最远到达()
A苏门答腊和满剌加B古里和锡兰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忽鲁谟斯和阿丹
5、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A甘薯B瓷器C玉米D马铃薯
6、郑和率领的船队远航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还要早()
A半个多世纪B一个世纪C两个世纪D三个世纪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即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显示中国的富强)
材料二: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设计说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处理作业的方式,课堂上完成作业,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即时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符合初中历史目前的教学现状(学生不愿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历史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