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情感。
2.品味鉴赏,体会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3.理解作者感时忧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课堂导入
教学过程
这是同学们初中学过的一首诗——《我爱这土地》,作者是艾青。诗人不仅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也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在身陷囹圄的绝望之境下,诗人最思念的、最关注的是那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深情地写到:我是大堰河的儿子。那么,大堰河是何许人?她与诗人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诗人对她如此深情呢?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艾青的现代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课堂导入
作者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
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字词检测
衣钵(bō) 悉索 (xī) 荆棘(jí)
檐头(yán) 团箕(jī) 叱骂(chì)
青苔(tái) 凌侮(líng) 匾(biǎn)
忸怩(niǔ ní) 掐(qiā)
教学过程
1.大堰河有着怎样的身份?怎样的品格?怎样的命运?
二、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一:品读人物形象,把握情感
明确:
身份:童养媳——奶妈——保姆——母亲——劳动妇女的代表
品格:勤劳、善良、质朴、富有爱心、温厚、坚韧等。(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根据)
命运:大堰河活着时,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与,毫不保留的贡献——从乳汁、血汗到赤诚的心,一直到死。可是这个社会给予她什么了呢 死后为她裹身的却只有“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和“几尺厂方的埋棺材的土地”,还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同是一个母亲,祥林嫂也有类似的遭遇,生前连劳动的权利都被剥夺、饱受歧视,最终在一个雪花纷飞的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教学过程
姓名 不详(卑微) 职业 保姆、佣工
年龄 四十几岁 生活状况 艰苦
技能 哺乳、家务活、农活 丧葬情况 凄凉
家庭成员 丈夫、五个悲惨的儿子 教学过程
2.“我”有怎样的身份?我的身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教学活动
明确:
地主的儿子——大堰河的儿子——诅咒不公道世界的战士
母亲可以为孩子奉献一切,孩子也可以为母亲奋不顾身。当看到养育自己的母亲命运如此的悲惨,怎能不激发诗人内心的愤恨?
这是使“我”的身份从地主的儿子变成大堰河的儿子,并最终变成诅咒不公道世界的战士的最主要因素。面对大堰河悲惨的命运,诗人有深切的同情,更有对旧社会的批判和控诉。
教学过程
姓名 我(艾青)
身份 地主的儿子
职业 诗人、画家、革命工作者
与大堰河的关系 乳儿与乳母
教学过程
作者回忆描写在大堰河家时:
搭好灶火后
尝过熟饭后
放好酱碗后
补好破衣后
包扎伤手后
掐死虱子后
拾起鸡蛋后
抱
抚摸
拍去炭灰后
母子情深
教学过程
作者回忆描写在大堰河家时:
赞美乳儿
做梦
贴画
深爱
第8节:
切糖
教学过程
二、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二:研读文本,鉴赏手法
研读意象:雪、紫色的灵魂
1.作者为什么看到雪就想着了大堰河了呢?
明确:
大堰河的内心纯洁无私,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切的悼念。
2.作者为什么把大堰河的灵魂说成是“紫色”的呢?
明确:紫色代表着高贵;紫色象征着不幸。
教学过程
二、教学活动
3.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属于叙事诗。为什么这么理解呢?
明确:
抒情诗常常运用比喻、起兴、联想、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而《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采用了反复、排比这两种手法。反复吟唱是诗人在叙述写人后情感的喷涌迸发,它不是单纯为了抒情,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氛围、烘托背景。这在史诗、英雄颂歌、诗剧等同属叙事诗范畴的作品中也是常见的。因此,不能因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运用了反复吟唱的手法,就将其排除在叙事诗之外。《大堰河——我的保姆》大量使用排比,也是人们将其归类为抒情诗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排比手法并不是抒情诗的专利,叙事诗同样可以运用,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等著名叙事诗也都巧妙地运用了排比手法。
教学过程
二、教学活动
4.《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语言接近散文,符合这首诗追忆和思念的基调,平缓地讲述故事,慢慢地流露情感,显得自然而真挚,使其更像一首叙事诗。那么,为什么《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人称要自由变换?
明确:
诗中主要使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达情感和叙述故事,有时称大堰河为“你”,即第二人称,以此表现亲切和感染力。但有时,为了体现叙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又转而使用第三人称“她”来指代大堰河。在同一首诗中运用三种人称在诗歌中并不常见,能够如此自由地变换并成功驾驭,更是难得。如果仅仅为了表达情感,使用三种人称并不必要,只有为了叙述和描写,在追忆中不自觉地跳出叙述语境来表达情感,才会采用这种方式。
教学过程
二、教学活动
5.《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生活风俗的细致描述说明了这首诗歌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
明确:
如红漆雕花的家具、金色花纹的睡床、天伦之乐的匾额、安了火钵的炕凳、切冬米糖、灶边墙上的画、婚宴等,以及对数量词的精确描述,如被典押的一丈平方的园地、碾了三番的白米饭、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几尺方的埋棺材土地、一把纸钱的灰等,还有对颜色的精确描述,如乌黑的酱碗、桌子、金色的花纹、大红大绿的关云长、紫色的灵魂、泥黑的温柔面容等。这样的细致和精确描述,正是叙事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二、教学活动
6.有评论家认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叙事诗,而不是抒情诗?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
《大堰河——我的保姆》完美契合叙事诗的核心特质,即具备连贯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诗中叙述的情节流畅完整,讲述了诗人在风雪交加的清晨,在刺骨的寒冷监牢中,怀着深情回忆起保姆大堰河,以及她哺育自己的场景与细节。
叙事诗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细节描写的丰富性,这是抒情诗所不具备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细节描写极为精细和准确,情感真挚动人,如同一系列精美的素描和一幕幕生动的镜头,构成了一幅幅原汁原味的生活画面。
教学过程
二、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三:美读诗歌,拓展提升。
我校将举办首届“艾青诗歌节”,请同学们积极参加。
活动1:请朗读本诗,参加诗歌节朗诵比赛。
活动2:请仿照《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亲人或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这是一首献给保姆大堰河的诗篇。诗人叙述了这位普通中国妇女平凡而坎坷、不幸的一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母亲由衷的感恩之情。大堰河,也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的代表,正是这片如同慈母一样宽阔的土地和这个伟大的祖国,尽管她受尽欺辱,满身疮痍,历尽沧桑,然而却永远不失母性和母爱伟大的光辉诗歌饱含深情,反复咏唱,如泣如诉。
文章主旨
1.必做:完成现代诗阅读练习《刈禾女之歌》(辛笛)(2024年山东模拟考卷试题)
2.选做:阅读点评同学创作的诗歌,修改自己的诗作。
三、作业设计
阅读文学经典
探寻民族心理
阅读文学经典
探寻民族心理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