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6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
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家浜文化遗址中,磨制石器形制规整,陶器出现轮制痕迹,房址附近的灰坑与窖藏分布有
序。此外,碳化稻米与猪骨在遗址中广泛分布,部分玉器表面可见精细雕刻工艺。据此推
知,马家浜文化
A.生产工具呈现多元特征
B.原始农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C.形成了复合型生产模式
D.呈现出阶级分化的萌芽状态
2.《左传》载,公元前703年,巴国派使者请楚国协助本国与邓国建交,楚使途经邓国边境时,遭
邓国属国鄂国袭击,并被杀害。邓国拒绝谢罪后,楚国联合巴国攻鄢,最终楚巴联军击败邓、
哪二国。这反映出当时
A.巴楚建立了军事同盟
B.变法图强推动社会转型
C.分封秩序遭到了破坏
D.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发
3.秦灭六国后,原六国贵族多采取抵制态度。下列史实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复仇
B.三晋大夫聚集于齐地拒绝仕秦
C.楚国南公提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D.齐国晏子以智谋维护国家尊严
4.考古数据显示,宋代中原定窑白瓷与南方景德镇影青瓷占据国内市场主流。长城以北的辽
代遗址出土的瓷器中,上述二者及越窑精品占比突出,部分器物兼具汉式造型与契丹纹饰。
这一现象折射出
A.宋辽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B.民间跨境贸易突破官方政策限制
C.榷场贸易成为宋辽经济互动主渠道
D.辽代贵族阶层的奢侈品消费需求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5.明代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其核心举措为“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即将田赋与徭役合
并,按田亩数量征收白银并由官府统一办理,这对白银货币化进程产生直接影响。这一举措
A.推动市舶司税收货币化
B.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制度
C.形成银钱兑换标准体系
D.实现了赋役货币化转型
6.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小学课程教则大纲》规定:“小学教育
的目的,要培养目前革命斗争的新后代…课程要与社会劳动及革命战争的实际密切联系。
例如:算术课要学计算公粮、土地面积:常识课要了解反‘围剿'战争的意义和红军胜利消
息。”这表明政府意在
A.培养青少年对苏维埃政权的政治认同
B.推动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
C.为革命战争提供后备力量与战时支持
D.提升苏区民众基础科学文化水平
7.1946年11月,《大公报》记载上海工商界致国民政府电文:“中美商约草案中,美国商品输入
中国时所缴内地税不得高于中国同类商品,且其范围之广、条件之苛…本国新兴工业方在
萌芽,技术资本皆显薄弱,若美货依此条款大量倾销,民族工业势将摧残殆尽。”上海工商界
的担忧,主要源于条约中
A.互惠贸易原则的不平等性
B.美货享受到了“国民待遇”
C.工业技术转让的强制要求
D.外资输入限制的大幅松弛
8.1957年,我国美术界响应“双百”方针,画家傅抱石、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国画《江
山如此多娇》(图1),将毛泽东诗词意境与传统山水技法结合,展现万里长城、雪山云海的壮
美气象:潘天寿创作的《鹰石山花图》(图2),用宋代花鸟画技法描绘雄鹰屹立山岩,突出其
昂扬斗志。这些创作
任华数是多
图1
图2
A.是对传统绘画程式的革命性颠覆
B.体现了“双百”方针仅适用美术领域
C.借艺术形式展现文化自信的觉醒
D.受意识形态影响抵制西方艺术思潮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