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15:5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3)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5)杜甫《石壕吏》中从侧面反映老妇已被带走的句子是: , 。
(6)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表明桃花源人与外界间隔之久,不知朝代更迭的句子是: , 。
(7)庄子《北冥有鱼》中,描写大鹏起飞广度、高度的句子是 , 。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键在于其完整性和原真性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通过十余年的修shàn与保护,得以重现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的庄严与恢宏。然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始终存在,过度商业化破坏了中轴线的原真性。比如前门大街改造后,尽管________,热闹非凡,但老字号店铺被网红店取代,传统风貌逐渐________。一些学者对此________,如何在现代都市中守护这条中轴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yùn,成为________解决的课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shàn 恢 yùn
(2)在选段的四处空格,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山人海 变化 顾虑重重 有待
B.人山人海 淡化 忧心忡忡 亟待
C.连绵不断 变化 忧心忡忡 亟待
D.连绵不断 淡化 顾虑重重 有待
(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抄写下来。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这首诗中,“孤蓬”“落日”分别喻指什么?
4.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②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③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榖纹④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③石罅(xià):石缝。④榖(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往来翕忽 翕忽: (2)不可久居 居:
(3)予尝游焉 尝: (4)深穷其源 穷: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或含义相同的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莹不可藏针
B.潭西南而望 而幽光在目
C.皆若空游无所依 皆可亭以赏其趣
D.以其境过清 皆可亭以赏其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8.甲乙两文都是游记,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节节草青青
吉文桥
①在广袤的江淮平原,有一种临水而生的小草,名为节节草。如医圣李时珍所说“此草有节”,它节如竹,色如葱,茎如莲,母亲曾告诉我,人这一辈子就像节节草,一节一节才过到老。四月,正是节节草青绿如茵的时节,而母亲却再看不到节节草。
②生在白马湖畔的母亲是个普通人,经历却多少有点传奇色彩。她曾祖父一代富甲一方,但家道起伏使她年少时也吃了不少苦:在草滩上放牛、在湖荡里放鸭、在田垄上挖野菜。农闲时上私塾,听先生讲一遍,她就能背下来,先生对其悟性很欣赏。母亲的最高学历,是宝应县卫校的助产班学员。学成后先到吕良镇卫生院工作,后来我们随父亲调动到邻镇居住,母亲就在镇所在的新街大队做了十五年赤脚医生。
③记得母亲深夜出诊是常态,一家人经常在深更半夜被急促的敲门声和呼叫声惊醒。被称作“叶先生”的母亲则简单问下病情,背起药箱,冲出家门,奔入夜幕之中。别看母亲平时面孔严肃,但我知道,她心地善良,即使雨大风狂,逢叫必出诊。风雨交加的夜晚,年幼的我总是为母亲深夜出诊担惊受怕。
④夜诊往往是有孕妇临产。只要产前检查未发现胎位异常,村里的孕妇都选择在家中自然分娩。那时候没有先进的超声显像技术,判断胎位全凭医生的临床经验。母亲学助产出身,长期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熟练,故而艺高人胆大,常常果敢而明确地纠正城里医院对胎位异常的误判,不但减轻孕妇心理重压,也为经济拮据的家庭节省开支。但在她心里,孕产妇和婴儿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对被其诊断为胎位异常的,她总是反复提醒孕妇及其家人早作安排,到县医院住院分娩。
⑤新街大队几千口人,没经母亲接过生的家庭很少。邻村人也经常慕名而来,邀请古道热肠的母亲出诊接生。按当地习俗,产妇家往往事后送来报喜感谢的红蛋。吃着喜蛋,听着产妇家人对母亲的夸奖,我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一个深深的印象:母亲真伟大,母亲就是英雄!
⑥亦民亦医的赤脚医生,肩负着医疗与防疫两副重担,母亲常常既要坐诊、出诊、巡诊,又要去搞流行病学调查。忙碌的母亲很少顾得上家,眼睛经常布满血丝,我心疼母亲,为她担心,但羞于言表,只能把对母亲的爱埋在稚嫩的心里。
⑦在母亲外出期间,我把自己看成合作医疗门诊的“留守人员”。我小学暑假的一天,一位就医者候诊半日,母亲一直未归。看患者着急回家的样子,我就问,您什么病呀?他说得了疟疾。我说,这病见多啦,我会看!说着,我站上凳子,把放在药架最高层的一个大瓶子拿下来,抱在怀里拧开,数了几天量的奎宁药片给他,并嘱咐他第一顿加倍服用,他连连点头道谢地走了。没几日,那位患者巧遇巡诊的母亲,客气地对我母亲说,谢谢您了,我的病好了!母亲听后茫然,一问方知,是我这个八岁的“医生助手”擅自处置的。回家后,母亲耐心又严厉地对我说,帮助人是好事,但看病不是孩子能做的事,如果把药下错了、病人吃出问题,那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医生是能让病人真正放心的人!母亲的告诫,我此后再也没有做过那样鲁莽的“好事”。
⑧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这一群半大的儿女让父母感受到沉重的经济压力。正好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来,母亲难舍难分地放下老本行,响应政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创业开店。为了让儿女吃饱肚子、过好日子,母亲起三更、睡半夜,几乎是不要命地打拼。在父亲帮助下,她用三年时间,使我们家成为当地令人羡慕的首批万元户,成为勤劳致富的模范户!
⑨一次体检,母亲被意外发现患了肺癌。从第一次肺切除手术,到母亲辞世前半个月放食管支架,前后近八年,母亲保持了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咬牙与病魔作不屈的抗争!医生们都感叹:老人带瘤生存期长,生活自理有质量,真是个奇迹!
⑩治疗间歇,母亲最愉快的时光,就是回老家种菜养鸡喂小狗。一回到家,她就从一个病人一下子变成了菜园子里的劳作者,忙个不停。子女心疼她、劝说她:您不要太累,再病了,买药的钱,比您种的菜贵多了!她却说,我能吃多少呀!你们喜欢吃没施农药的菜,我就种!这些年,无论弟兄们谁回去看她,回来总少不了给各家带一大包新鲜的蔬菜。送别母亲的那几天,看着母亲园子里一畦畦茁壮的大蒜、肥硕低垂的开镰韭叶、金灿灿起薹的菜花,我一次次止不住泪水涌流。
节节草,恰似母亲人生的形象写照。节节人生,人生节节。母亲的那些好的秉性,都是她留给我们的人生正色!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母亲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
B.母亲因为诊病太忙,疏于对我的关爱,幼小的我对母亲心生不满。
C.在母亲外出期间,我为病人诊病,母亲因此还耐心又严厉地告诫我。
D.母亲身患绝症,但她依然积极乐观,与病魔作不屈的抗争。
10.根据提示,概括母亲富有传奇色彩一生。
苦涩童年→ →助产培训→ → →相夫教子→
11.品味语言。
被称作“叶先生”的母亲则简单问下病情,背起药箱,冲出家门,奔入夜幕之中。(提示:从加点字角度赏析句子)
12.文中,母亲的身上哪些好秉性,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3.作者为什么以“节节草青青”为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最近一篇“最难读完的十本书”在网友中引发了共鸣,许多人一看连《红楼梦》等“四大名著”都位列其中,不免心中戚戚:“看来没读完四大名著的不是我一个。”的确,这份书单上有的书是举世公认的难读,比如《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不但篇幅超长,而且语言艰涩、情节平淡,即便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读者也只是“听说过但没读过”。但是,读书不是为了显摆,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陶冶性情。摆正了态度,才不会因没读某本书而惭愧,更不会因读过某本书而自傲。
②其实,世界上没有难读的书,只有与你无缘的书。读书就跟吃饭穿衣一样,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的口味和习惯千差万别,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跟风阅读”并不可取。但现在“跟风阅读”似乎已经成了风气。拜社交媒体所赐,许多读者在买书之前常常会去打分网站上看看评分如何再做决定;不知看什么买什么,依靠排行榜、媒体和朋友推荐也是许多读者的常态。“跟风阅读”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心无定见,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因此很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既然有人说好,那就去读读看”。
③这种被动的“跟风阅读”常常令人失望。就拿畅销书排行榜来说,用来指导阅读并不靠谱。从2000年起,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都会公布年度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披露当年单品种累计印数超过百万册的图书(不含课本)。有研究者把历年的数据与当当、京东等网络书店的年度畅销书排行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的重复率低于10%。也就是说,有90%当年发行量超百万册的书没有进入网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之内。当然,这样的比较不算科学,因为网络书店面向个人读者,系零售渠道;而发行量巨大的政治辅导类读物通常走专门的发行渠道。不过,即使剔除了政治辅导类读物和工具书等,还是有大量销量超百万的好书没能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反映出来。另外,如果仅仅根据排行榜选书,很可能会陷入没有新书可读的窘境。因为有不少书是常销书,比如《平凡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等连年位居畅销书排行榜。而新书能进入榜单的就很少了。据统计,在2017年排名前30的畅销书中,有19种出版时间超过3年。
④与其依靠榜单和别人推荐,不如依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书。当然,在茫茫书海中遇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一位自己可心的作者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耐心和坚持。日本作家山本文绪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靠畅销书榜和杂志社推荐来选书,但翻过以后总觉得没意思。幸运的是,她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坚持在书海中寻觅。“老大不小才终于和自己觉得有趣的书相遇。找到了一本,后面就简单了。找找同一作者的,看看这位作者推荐的,作者不同便看同一类型的,一定还能找到喜欢的其他作家。不限于小说,纪实文学和学术书籍也同样如此。”山本文绪的方法就是许多名家推荐的“顺藤摸瓜读书法”。
⑤读书说到底是自己的事,别人可以推荐,但主动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否则跟在别人后面、追逐时尚潮流,不过是读给别人看的,而真正的阅读是读给自己的。因此,建议那些渴望用书籍丰富自己的读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在书海中寻寻觅觅,直到找到那本让你心动的书。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即便在欧美国家,也是最难读完的书之一。
B.不少读者看书买书,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站打分、排行榜、媒体推荐的影响。
C.政治辅导类读物发行量巨大,直接导致很多销量超百万的好书没能位居畅销书排行榜。
D.读书是自己的事,排行榜和别人推荐可以参考,主要应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需要耐心和坚持。
15.文中第①段为什么要写“最难读完的十本书”在网友中引发共鸣?
16.结合文章内容,你觉得应怎样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报名参展单位超过400个,经过专家两轮评审,最终审定293个参展单位,比原计划200个参展单位多出近50%。代表中国电子政务的最高水平的30个全国电子政务最佳案例全部予以集中展示。一大批中国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具有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的企业携带成果参展。数字经济企业参展报名淘汰率达到69%。
【材料三】
“通过数字技术,图书馆得以打破了‘墙壁’,变得随手可及。”福建省图书馆馆长说,“对农村地区,我们更希望通过数字技术打通阅读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文化一点通”系统自带WIFI发送,即便在无网络覆盖的偏远山区,甚至边疆海岛也能获取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目前,福建图书馆在全省部署近200台“文化一点通”,并在福建24个县逐步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数字阅读体验试点建设,帮扶建设数字阅读体验区。
【材料四】
经过18年探索实践,如今的福建,借助数字之光更加璀璨夺目,呈现“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的良好态势。本次展会上,福建省图书馆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现在的省图书馆,除传统的纸质阅读外,读者还可以通过手机、IPAD、触摸终端机等设备,访问图书馆精选的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17.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会徽以汉字“数”为创意出发点,表达新时代数字中国的新梦想。
B.此次峰会的举办地是福州,福州的市树是榕树,它象征着福州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C.参加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企业都是具有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的中国数字经济领军企业。
D.如今,即便在无网络覆盖的偏远山区,边疆海岛都能获取省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
18.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出本次峰会招展布展的两个特点。
19.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省图书馆引起众多市民关注的原因。
六、名著阅读
20.有人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既有“坚硬”的硬汉气质,又有“柔软”的一面。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生活常常因细节而显得丰盈又意味深长。在成长过程中,你一定也有一些印象深刻的特别的细节,它也许会带给你别样的感悟、体验或思考,给你成长的力量,令你想起身边的亲人、过往的岁月……
要求:请以“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1. 窈窕淑女 白露未晞 城阙辅三秦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1) 缮 huī 蕴
(2)B
(3)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的庄严与恢宏得以重现。
3.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和难舍之情。 4.挥手离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5. 轻快迅疾的样子 停留 曾经 尽 6.C 7.(1)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水潭三面石崖,干净得像是被擦拭过,不染一丝灰尘。 8.同:对优美的自然美景的热爱。异:柳文表达了作者因被贬而倍感孤独、凄凉的情绪,李文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9.B 10. 农闲私塾(读书) 赤脚从医 创业兴家 归守田园 11.动作描写,准确写出了母亲深更半夜出诊的情形,表现了母亲急病人之所急的敬业精神。 12.母亲肩负医疗和防疫两副担子(即使雨大风狂,逢叫必出诊),体现了敬业善良精神;母亲为了做好防疫工作,顾不上家,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母亲告诫“我”不能擅自为患者“看病”,体现母亲对工作严格要求和责任担当;母亲下海创业,体现了勤奋聪慧;母亲晚年和病魔作斗争,体现乐观和勇敢。 13.文章以节节草比喻母亲的一生,节节草,是母亲人生的形象写照,人要一节一节才过到老。以“节节草青青”为题,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也象征母亲良好秉性对后人的影响,让我们明白什么是人生的正色。
14.C 15.引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提出“读书不是为了显摆,跟风阅读不可取”的观点。 16.跟风阅读不可取;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依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书;要耐心和坚持,选择让适合自己的心动的书。(写出两点即可)
17.D 18.参展单位响应热烈;展会严把质量关;参展单位水平高。 19.省图书馆顺应数字中国建设潮流;积极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数字阅读服务;大力拓展资源展示方式,方便读者阅读。
20.示例:硬汉气质体现在保尔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他带着伤病坚持修筑铁路,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依然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写作。能体现他柔软的一面,保尔与冬妮亚一起读书,交流心得,一起赛跑。他还特意理了发,穿上新衣服,改变形象去见冬妮亚。他因冬妮亚而变得柔软。
21.例文一:
细节
食堂阿姨舀汤时,勺子在保温桶里跳着细碎的圆舞曲。
那天我端着餐盘排在队伍末尾,校服口袋里的硬币像不安分的小石子,硌得胯骨发麻。轮到我时,阿姨接过餐盘,铁勺在桶里搅出哗啦声,油花像被惊醒的睡莲,纷纷向桶壁退去,露出底下清亮如镜的汤汁。她手腕轻轻一抖,勺子便稳稳托住半勺温暖,正要落下时,又像想起什么似的,从桶底捞起两颗鹌鹑蛋,圆滚滚的像藏了阳光的鹅卵石,卧在青菜叶铺就的绿毯上。
“看你瘦,多吃点。”她围裙上的小熊纽扣蹭过我的餐盘,发出细弱的叮当声,像在替她补充一句温柔的叮咛。
爷爷修自行车时,扳手在他手里活像驯服的小马。链条卡住的那天,他蹲在楼道口,夕阳把影子拉成瘦长的惊叹号。我蹲在旁边看,发现他握扳手的姿势很特别——别人都攥着光滑的手柄,他却捏着带棱的头部,指节因为用力泛白,像缀在褐色木头上的贝壳。“这样稳当。”他头也不抬地说,另一只手的拇指蹭过链条上的油污,把卡住的小石子抠出来,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拆解一件精密的钟表。后来才发现,他掌心的茧子都长在指腹,像给扳手磨出的专属凹槽,深浅里藏着几十年的光阴。
上周三数学测验,我急得笔袋里的文具都像慌了神的小兽,铅笔在草稿纸上乱撞。后桌的小雨突然敲了敲我的椅背,一块橡皮像白色的小月牙滑过来。那是块普通的橡皮,边角却被剪成了斜坡状,斜面磨得发亮,像被无数次亲吻过的额头。“这样擦选择题方便。”她的声音混着笔尖划过草稿纸的沙沙声,像春风拂过新叶。我捏着那块橡皮,突然想起她总在课间用美工刀细细修剪,当时觉得是浪费时间,此刻才懂那是给朋友准备的温柔。
这些细碎的片段像散落在路上的玻璃碴,被阳光一照,就折射出温暖的光。阿姨勺子里的鹌鹑蛋,爷爷掌心的茧子,小雨磨斜的橡皮,原来最动人的故事,都藏在那些不用刻意记住的细节里,像草叶上的露珠,微小却映着整个天空。
例文二:
细节
细节是钟表里的齿轮,看似微不足道,却决定着时间的精准流转。天地万物的运行,往往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微之处,唯有捕捉细节的眼睛,才能窥见事物的本质。
19世纪的奥地利修道院,孟德尔在菜园里与豌豆为伴八年。当其他学者专注于植物整体形态的观察时,他却留意到豆荚形状、花瓣颜色这些细碎特征。他数过一万多株豌豆的籽粒,记录下每代植株的细微差异,最终从这些零散数据中发现了遗传规律。那些被阳光晒得发脆的记录本上,每一个数字都是解开生命密码的钥匙。正是对细节的执着,让遗传学从模糊的猜想变成严谨的科学。
北宋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时,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藏进了八百多个人物。虹桥下船夫紧绷的绳索,酒肆前幌子上的褪色字迹,甚至路边乞丐碗里的半块窝头,都被细致勾勒。这些毫厘之间的刻画,让千年后的人们能透过纸面,闻到汴河两岸的烟火气。没有这些生动的细节,这幅画不过是呆板的城市场景;正因这些细碎的描摹,才让北宋的市井生活永远鲜活如初。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前,有经济学家注意到钢铁产量的微小下滑、货车货运量的悄然减少。这些看似孤立的细节,实则是经济大厦倾斜的预警。可惜当时多数人沉迷于虚假繁荣,对这些信号视而不见,最终酿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可见细节不仅能揭示真相,更能预警危机,是洞察趋势的显微镜。
无论是科学探索、艺术创作还是社会发展,细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它不是繁琐的点缀,而是事物本质的外露。如同仰望星空时,唯有看清每一颗星辰的轨迹,才能读懂宇宙的运行法则。捕捉细节,就是在纷繁世界中寻找撬动真理的支点,让认知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表象抵达内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