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16: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 。
(8)《陋室铭》中,描写居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 。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国在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领域的十大成果:“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国产航母成功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 ① (A.yì B.yù)可燃冰试采成功,宁波舟山港跻身成为世界一流港口,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表的大地上……“首次海域可燃 ② (A.rán B.lán)冰试采成功”,就是今天的科技工作者进行海洋 ③ (A.探索 B.探求)的一项成果。在“蓝鲸号”上工作的科学家这样预测和畅想: 【A】 。我们在冬天里供暖、烧水、做饭所使用的燃气,还有一些工厂、机关、医院、学校所使用的燃气,都将是干净清洁和方便输送的可燃冰,它们将从遥远的大海上 ④ (A.络绎不绝 B.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祖国各地, 【B】 。
(1)为文中①②③④处分别选择正确的选项。
①处 ②处 ③处 ④处
(2)填入文中【A】【B】横线处的两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A.到2030年,我们国家可望实现可燃冰“产业化”
美丽的“冰与火的交响”将会在千家万户上演
B.到2030年,我们国家可望突破可燃冰“产业化”
美丽的“冰与火的交响”将会轻轻飘送到千家万户
C.到2030年,我们国家可望实现可燃冰“产业化”
美丽的“冰与火的交响”将会轻轻飘送到千家万户
D.到2030年,我们国家可望突破可燃冰“产业化”
美丽的“冰与火的交响”将会在千家万户上演
(3)划线句子“宁波舟山港跻身成为世界一流港口”有语病,请修改后抄写下来。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下面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表现了汉文帝求贤的诚意十足,“更无伦”突出了贾生才华横溢。
B.诗中“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对文帝所谓“重贤”实质的揭露。
C.诗歌欲扬先抑,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贬抑之情显得特别有力。
D.全诗以小事而见大节,用贾生隐示自己,为贾谊悲,实乃为自身悲。
4.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彭玉麟家书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 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2)即更刮目相待 更:
(3)尚日日写字一页 尚:
(4)故必忙里偷闲 故: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B.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C.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D.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8.甲乙两文,谈到了哪些读书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重走老山界
彭华强
①文友来访,一起筹划重走红军长征经过的老山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写过《老山界》一文,老山界于是有了名气。
②老山界又名越城岭,它的中段位于湖南省东安县的舜皇山境内。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时,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交界处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
③我们一行从永州出发,前往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午9时,我们顶着火辣辣的骄阳到达了舜皇山,此山因舜帝南巡狩猎驻跸(bì)于此而得名。沿着河谷向娥皇溪进发便来到蝴蝶谷,沿石阶而上入悠长峡谷,一路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忽见小径旁有一块光滑巨石,其上刻有“庄周梦蝶”四字,果见几只彩蝶在绿丛中翩翩起舞。
④峰回路转,前面的山路陡斜起来。我和朋友们走一会儿歇一会儿,还是汗流满。面。抬头偶见石壁上红军当年长征时留下的标语:“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⑤沿着陡峭的石阶一路上行,便到了《老山界》中的越城岭,是这条景点线路的最高峰。有陆公亭在此,亭侧有红军长征路线介绍。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老山界》中最精彩的一段话:“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细细品味,真为当年红军的坚强、乐观而感慨、喟叹!如今,火把排成“之”字形的奇观再也见不到了,但可以见到的是“之”字形的蜿蜒山路的奇观。这是一条从山脚伸向云端的路,老区百姓在绝壁上开辟的水泥栈道,宽度一米左右,往上攀登,下面人的嘴几乎触碰到上面人的脚跟。
⑥历尽艰难后,终于登临绝顶,真个是“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只见群山环绕,苍郁秀美,云拂松涛,雾绕翠岗。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一点不假。下山的小径没有石阶,全是泥土,裸露着的泥土全被古树根藤牵着绊着,非常坎坷,陡峭的梯阶是用竹子做的,踏在上面有点滑,好在没有下雨。“下山时,后者的脚差不多会踩到前者的头顶。往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们的脸,就在脚底下。”陆定一的描述丝毫不差,下山的路使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
⑦下得山来,我们坐于溪流边休憩养神,文友们不时发出感叹:“当年红军负重抬着担架和伤员,又不像现在有水泥栈道,不知历尽了怎样的艰险,才翻越这座大山。”今天的老山界,已成为健身疗养的好地方,但当我们走过这段艰险之路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充满敬仰。当年红军自这里走出,走上了胜利之路:我们今天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精神的激励、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
9.下面对教材中陆定一《老山界》和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陆定一《老山界》是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
B.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照游览者的行踪构思行文。
C.《老山界》叙述了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体现了红军崇高品质。
D.文本详细描写了老山界之行艰辛,歌颂了红军坚强、乐观的精神。
10.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的蝴蝶谷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下文写越城岭有何作用?
11.第④⑤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是引用陆定一《老山界》中的原文,有什么作用?
12.第④段中,陆定一《老山界》原文中的“奇观”和作者所见的“奇观”,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13.谈谈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材料一】
①此次灾难的原因并不在于组织工作不当,而在于一切必须担当的冒险事业都可能遭遇的厄运。世界上绝对不会再有比我们遭到的最后这个打击更不幸的遭遇了。我们来到离我们所熟悉的“一吨营”只有11英里路的地方时,剩下的只有煮最后一顿饭的燃料和两天的粮食。
②四天来我们无法离开帐篷——狂风在我们四周怒吼。我们身体虚弱,写字很困难。但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我们明明知道有风险,但还是顶着风险干。是情况发生了逆转,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只有顺从天命;但还是决心尽力而为,至死方休。
(摘自茨威格著《夺取南极的斗争》中探险家斯科特写给英国公众的绝命书)【材料二】
①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②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引起人的内脏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而且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一个大约6G的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③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④当时,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
⑤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摘自杨利伟《太空一日》)【材料三】
①1858年7月28日,在美国实业家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的推动下,人类越过大西洋的第一次电报传输实现了。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觉得在浩瀚的大西洋里铺设一条长得几乎没有尽头的海底电缆是一场不可思议的冒险。菲尔德失败过两次,不仅浪费了大量金钱,还被投资人指责。不过,一桩奇迹或者一项非凡事业要想获得成功,一个人本身的信念往往是占第一位的。
②1858年7月17日,在不幸的第二次航行以后过了五个星期,菲尔德带领船队第三次踏上了出海远航之路。这一次,大海在友好地等待着他们。
③7月28日,“阿伽门农”号和“尼亚加拉”号在大西洋中部开始了这项伟大的工作,两艘船船尾相对,把各自所载电缆的两端衔接起来。一望无际的大西洋把两艘巨轮变成两个移动的小黑点,而电缆却始终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每隔若干小时,一艘船就用电流讯号从大西洋深处向另一艘船通报它已铺完多少电缆。人类第一次把声音从这个大陆传到了那个大陆,人们陷入了狂热的喜悦中。
④不幸的是,传输很快出现故障,狂喜的人们把愤怒发泄到菲尔德身上,说他是骗子。六年后,一直保持沉默的菲尔德用成熟的电缆技术,又一次铺设了大西洋海底电缆,这次他取得了最终的成功。这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离不开菲尔德勇敢的冒险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努力。
(摘自茨威格《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14.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科特一行人明明知道有风险,但还是顶着风险干,体现了他们的倔强固执。
B.“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说明航天员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太空探险的。
C.材料三开头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人类越过大西洋的第一次电报传输的实现。
D.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探险必须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这一宏大的主题。
15.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斯科特团队探险失败的原因。
16.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根据材料二概括杨利伟遇到的意外,以及他的反应。
17.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探险者需具备哪些素质和精神。
六、名著阅读
18.圈点和批注是传统的读书方法。请根据要求在右侧空格处完成相对应的圈点批注。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1)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2)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节选自《骆驼祥子》 (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为什么祥子要将买车之日作为自己和车共同的生日? 。 (2)处的加点词语表达效果是: 。 (3)这段文字激动人心,这是主人公保尔生命的诠释,在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
七、作文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景,随处可见:母亲给子女以呵护,是温馨的家庭风景;同学之间携手奋进,是富有诗意的校园风景;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让人向往的社会风景……
请以“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 会当凌绝顶 衣冠简朴古风存 落红不是无情物 独怆然而涕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 隔江犹唱后庭花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1) B A A B
(2)A
(3)“跻身”“成为”删去其一。
3.C 4.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悲愤和无奈、自伤之意尽在言外。(意思对即可)
5. 当道,当权 另,另外 还 所以 6.A 7.(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2)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8.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9.D 10.景色幽美、静谧怡人。与下文描写越城岭高峻险拔的山势形成强烈反差,游人也由起初轻松愉悦的心情转而变得胆战心惊,达到扣人心弦的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 11.引用原文可以将自己亲临目睹的情境与当年阅读《老山界》所产生的联想体验融合起来,更能产生对艰苦环境中的长征战士深切的钦佩之情。(意思对即可) 12.陆文中“奇观”是指红军夜间翻越老山界,火光与星光相接,景象壮观,既写山路陡峭险峻,更描绘出红军革命队伍壮观,革命事业波澜壮阔,蕴含着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作者所见的“奇观”是指山路蜿蜒,老区百姓在绝壁上修建水泥栈道的建设奇观,蕴含对老区建设取得的新成就的自豪之情,也是对传承红军精神的赞叹。 13.重走长征路感念红军战士伟岸的身躯、高尚的情操,精神上也受到激励,更明确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追求,提升了思想境界,升华了文章主旨。
14.B 15.①周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②燃料、粮食严重短缺。③团队成员身体都非常虚弱。 16.意外:火箭和飞船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低频共振,且有新的振动叠加。反应:他先是“感到非常痛苦”,接着痛苦越来越强烈,“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或:觉得自己难以承受),但“头脑还非常清醒”,在痛苦的极点“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共振结束后如释重负。 17.①坚定的信念,愿为事业献身的精神。②吃苦耐劳的素质,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③清醒的头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勇气。④敢于冒险、不怕失败、不屈不挠的精神。⑤敢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和钻研精神。
18. 写出祥子对车的深厚情感,将车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祥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加点词展现了祥子内心想法,对第一个买卖极为重视,充满仪式感,表明他希望有个美好的开端,侧面反映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19.例文1:
风景
三楼的张奶奶又在阳台上晒梅干菜了。
暮春的阳光金粉似的洒下来,把竹匾里的梅干菜染成琥珀色。我趴在厨房窗台刷牙,看见张奶奶正用竹耙子轻轻翻动菜干,银白的头发随着动作一飘一飘的,像株在风里摇晃的芦苇。
“小丫头,要不要来块米糕?”她突然抬头朝我笑,手里还捏着块热气腾腾的米糕。我慌忙点头,嘴里的泡沫差点吞下去。等我跑到三楼时,张奶奶已经把米糕装在青花瓷盘里,上面还撒了把亮晶晶的白糖。“刚蒸好的,配梅干菜吃最香。”她的皱纹里盛着阳光,说话时总带着点漏气的慈祥。
那天下午突然下起雷阵雨,我想起张奶奶的梅干菜还在阳台。书包都没来得及放下,就抓起伞往三楼跑。推开门却看见李叔叔站在阳台上,正把竹匾往屋里搬。他衬衫的后背全湿透了,紧贴着脊梁骨,像幅歪歪扭扭的地图。“你张奶奶膝盖不好,我听见雨声就赶紧上来了。”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眼镜片上蒙着层白雾。
梅干菜收进客厅时,我发现竹匾边缘破了个小洞。李叔叔找来细麻绳,三两下就补好了,针脚歪歪扭扭的,像串爬动的小蚂蚁。张奶奶在一旁剥橘子,把最甜的橘瓣塞进我们手里。窗外的雷声轰隆隆响,屋里的橘子香却越来越浓,混着梅干菜的咸香,在空气里酿成了罐甜甜的蜜。
从那以后,我总爱往三楼跑。张奶奶教我辨认哪种梅干菜晒得最透,李叔叔会把他儿子的漫画书借给我看。有次我发烧请假,张奶奶端来碗梅干菜瘦肉粥,粥上漂着层金黄的油花。“你李叔叔凌晨去早市买的新鲜瘦肉呢。”她坐在床边给我讲故事,讲她年轻时在乡下晒菜干的日子,阳光透过纱窗落在她手背上,老年斑像撒在上面的梅干菜碎。
现在每次经过三楼,都能看见那只补过的竹匾。有时装着晒干的萝卜条,有时盛着金黄的南瓜子,偶尔还会躺着几颗给流浪猫准备的猫粮。暮春的风穿过楼道,带来梅干菜的清香,也带来张奶奶和李叔叔的笑声。
原来最美的风景,就藏在这烟火气里。是竹匾里翻动的梅干菜,是雨天里湿透的衬衫,是三个人分吃的橘子,是那些说不出原因却愿意为别人多做一点的心意。这些细碎的温暖像串珍珠,串起了整栋楼的春天。
例文2:
风景
人们常以为风景是名山大川的磅礴,是古迹胜地的悠远,却忽略了身边那些带着温度的日常。其实真正动人的风景,往往藏在家庭的屋檐下,校园的课桌旁,社区的街巷里,在人与人的真情互动中悄然绽放。
家庭的风景,是由无数细碎关怀编织的暖毯。晨光里母亲翻动煎蛋的手,深夜父亲悄悄掖好的被角,生病时亲人轮流递来的温水,这些画面没有刻意的修饰,却比任何画作都更能触动心弦。记得有次我深夜发高烧,迷迷糊糊中看见母亲每隔半小时就来摸我的额头,台灯在她鬓角投下柔和的光晕,鬓边新添的白发像落了层细雪。这样的风景,藏在日复一日的相守里,是生命最初也最持久的温暖。
校园的风景,是青春岁月里并肩前行的剪影。课堂上争相举起的手臂,运动会上搀扶着冲向终点的身影,考试失利时那张写着“加油”的便签,这些瞬间拼凑出成长最生动的模样。去年班级筹备文艺汇演,擅长舞蹈的同学放弃午休指导动作,嗓音清亮的同学主动承担领唱,连平时调皮的男生都默默扛来了沉重的道具。当舞台灯光亮起时,后台那些沾着汗水的笑脸,比任何聚光灯都耀眼。这样的风景,印刻在携手奋进的时光里,见证着少年们的蜕变与成长。
社会的风景,是陌生人之间不期而遇的善意。雨天公交站共撑一把伞的默契,超市里帮老人搬重物的举手之劳,寒风中递给环卫工人的一杯热饮,这些微小的举动像散落人间的星火,汇聚成照亮前路的光河。上周我在书店找不到想要的参考书,导购阿姨蹲在书架前帮我翻找了二十分钟,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找到了!”她举起书时眼里的笑意,比任何畅销书的封面都动人。这样的风景,藏在擦肩而过的温暖里,让冷漠的世界有了柔软的角落。
真正的风景从不依赖壮丽的背景。它可能是母亲眼角的细纹,是同学校服上的墨渍,是陌生人递来的一张纸巾。这些带着生活气息的画面,因真情而闪耀,因真诚而永恒。当我们用心感受,就会发现风景无处不在——它是家庭里的相守,是校园里的相伴,是社会中的相助,是所有愿意为他人多做一点的心意,共同构成了这世间最动人的图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