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引导理解李时珍对医学的贡献和《本草纲目》在医药学上的重要地位、《天工开物》在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资治通鉴》的体例;从明朝的社会经济分析出现这些总结性科学巨著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和编写李时珍等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口头和局面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总结中国古代医学、技术和史学的成就,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明末我国传统科技的杰出成就,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李时珍等的学习,形成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善于总结前人经验、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作品成就,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www.21-cn-jy.com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册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化(上),本单元是古代文化(下),学生应该了解学习文化内容的基本要点,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但七年级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主要要求记住基本知识,受到相应思想教育。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及其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对《天工开物》的评价;对“编年体”含义的理解。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古代有个砸破水缸救小伙伴的小朋友是谁?答:司马光。又问:他后来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史学家。由此导入本节新课内容。21教育网
(二)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并要求找出知识要点。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确定各目要点。
(三)学生归纳各种提议,构成知识表格轮廓。
(四)各组代表展示所归纳的要点,教师明确。
1、《本草纲目》:①性质:是一部药物学巨著。
②主要特点。③主要成就。④传播:
2、《天工开物》
①意义:通过人工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出有用之物。
②全面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③传播:17世纪传到日本,后在欧洲流传,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④评价:被誉为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资治通鉴》:时间: 作者: 内容: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五)小组合作探究:
1、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确:原因:①家庭环境的影响②个人意志、探索实践精神: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资治通鉴》和《史记》有什么异同点?
3、明代科学巨著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原因:①科学家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②前代科技发展为明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基础;③明代生产力的发达和经济的繁荣。21·cn·jy·com
4、在李时珍、宋应星和司马光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六)训练巩固,处理学习测评。
(七)归纳知识,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