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培优卷A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看拼音,写词语。(7分)
即使现在看着仍然横跨在大 dù 河上的泸定桥,我也无法想象出当年的红
军战士是怎样一边躲避对岸密集的火力 shè jī ,一边在没有lán bān
只有 tiě suǒ 的“桥”上前行的。让我敬佩的是,他们在那样恶劣的条件
下,依旧mài 着坚定的步伐, bù qū bù náo ,所以
他们最后才能与对岸的部队huì jí ,攻下泸定桥。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5分)
千钧( )( ) 昂( )( )胸 ( )钉( )铁
排山( )( ) 居( )( )下 ( )身( )骨
1、李洋说话做事 ,从不拖泥带水。
2、在 的危急关头,只有保持冷静才有机会脱险。
三、选择题。(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逶迤(wéi) 大渡河(dù) B.砸碎(zá) 岷山(míng)
C.沉着(zhuó) 山涧(jiān) D.五更天(gēng) 磅礴(pá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五岭逶迤腾细浪(高低起伏)
B.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C.万水千山只等闲(只当作平常的事)
D.三军过后尽开颜(个个笑逐颜开)
3、用多种形式代替“说”,下列加点部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炊事员温柔地提醒同志们:“别太紧张,该吃饭了。”
B.老红军虚弱地嘱咐小战士:“带着对革命的信仰,活下去。”
C.“红领巾”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D.我漫步街头,看着满地的落叶窃窃私语:“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唤醒黎明的沉默 ③挣脱千年的羁绊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②①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雨中的桃林,幽静得像是仙境。
6、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国大典》在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整齐威武的情景,又写了各个方阵的风采。
B.《狼牙山五壮士》在刻画某一具体形象时,多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来描写。
C.《灯光》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的。
D.《我的战友邱少云》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了邱少云忍受痛苦煎熬的顽强的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2分)
2、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改为转述句)(2分)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4分)
(1)这句话重复使用了“是那么”一词,可以起到( )(A.突出、强调 B.衬托、烘托)的作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达感情,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2分)
(2)我也能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2分)
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8分)
1、对于家国情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红军不怕远征难, ”,这是红军战士的家国情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位
卑 ”,这是陆游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视死忽如归”,这是曹植的家国情怀——为了国家,视死如归;“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这是李纲的家国情怀——祖国山河,誓死捍卫。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照“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英勇跳崖”的顺序来记叙的,表现了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
主义精神。除了五位壮士,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认识了 的郝副营长和 的邱少云。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阅读理解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长征印记
材料一:
为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推出10集微纪录片《航程二万五千里》。通过全新的形式——航拍,将长征途中红军官兵一路生死跋涉、英勇冲杀的史与实、血与火,构写成一部跨越时空的英雄史诗。
这部纪录片浓缩了历史岁月的永恒记忆,更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细节、镜头展示了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新风貌、新气象。我们俯瞰于都河上架起的五座大桥,人们用两岸的繁华来铭记历史;我们赞叹中国水电建设大军在大渡河上创造着新的传奇,万家灯火映照着“ ”;我们感慨当年红军经过的贫瘠之地,成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源地,袁隆平在这里培育出“改变世界的种子”,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一次次地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给自己鼓劲:“
, , ……”
材料二:
材料三:
1、结合语境内容,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填写《七律·长征》中的诗句。(2分)
2、阅读三则材料可知,下列对《航程二万五千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部纪录片以航拍的全新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长征中红军官兵的英勇事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B.纪录片通过故事、细节和镜头,既浓缩了历史岁月的永恒记忆,又展示了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新风貌、新气象。
C.纪录片一共十集,每一集都以富有诗意标题命名,准确地概括出主要内容。
D.这部纪录片只注重对长征历史的回顾,缺少对新时代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3、阳阳想了解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的传奇壮举,他应该收看第 集;乐乐边看边联想到杜牧“不霁何虹”的名句,由此可知他在收看第 集。(2分)
4、根据材料三,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2分)
观看日期 观看地点 星级评价 表达观点
这是一部 的纪录片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又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用小标题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分)
2、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点”的句子。(2分)
3、下列关于点面结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对“点”的描写,突出了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对“面”的描写,表现出五位战士整体的团结勇敢。
B.点面结合的写法,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五位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C.习作时可以把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进行描写。
D.习作时最重要的就是把“点”写好,对“面”的描写可以略过。
4、选文最后两句话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分)
5、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 请写下来。(2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忙着帮她收拾行李。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顿时不安起来。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①“要勇敢一些! 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 江——姐——”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的一下扑向签子门。
②江姐和许多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梳理选文内容,补全导图。(3分)
2、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被转移的同志们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的场面,其中,“点”是对 的描写;“面”是对 的描写,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 。(3分)
3、读文章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4分)
(1)画横线的句①是对人物的 描写,表达了两层意思,请你进行分析。(2分)
(2)画横线的句②中的“挺立”一词能换成“站立”吗 为什么 (2分)
4、下列对题目“最后的时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B.江姐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C.即将获救的江姐在狱中的最后时刻 D.反动派最后的疯狂时刻
5、在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请你写下来。(2分)
综合实践
九、语文实践。(5分)
2024年10月,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8周年,学校组织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练习。
1、下面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本次演讲的素材?( ) (多选) (2分)
A.关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
B.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D.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2. 为了丰富演讲内容,你打算选用一个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作为素材。你会选择什么故事呢?先说一说,再写下来。(3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春游活动、观看“天宫课堂”……这些校内外的多彩活动,你参加过哪些呢 请你选择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活动写下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经历,题目自拟。要求: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写作时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渡 射击 栏板 铁索 迈 不屈不挠 汇集
二、一 发 首挺 斩截 倒海 高临 粉碎 斩钉截铁 千钧一发
三、1、D
2、A
3、D
4、D
5、B
6、B
7、C
四、1、毛主席宣读公告。
2、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他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
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3、(1)A
(2)春天的花园里,花儿是那么鲜艳,草儿是那么翠绿,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五、1、万水千山只等闲 未敢忘忧国 捐躯赴国难 不可以尺寸与人
2、痛击敌人 顶峰歼敌 为理想而牺牲 严守纪律、勇于牺牲
六、1、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D
3、3 4
4、2024-10-23 北京 ★ 震撼人心、引发共鸣
七、1、痛击敌人
2、面: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点: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又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3、D
4、通过描写敌人的惨败,从侧面烘托出五位壮士的英勇善战和顽强不屈。
5、五壮士,你们用生命诠释了爱国与忠诚,你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会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八、1、从容赴死 整理着装 深情告别
2、江姐 被转移的同志们和牢房里的同志们 既能从整体上感受革命者的沉着、冷静,又能突出江姐的英勇无畏
3、(1)语言 其一是江姐的自我激励,要勇敢面对;其二是江姐对同志们的激励,要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句话突出了江姐沉着冷静、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2)不能,“挺立”一词能让读者感受到江姐和同志们面对死亡时英勇无畏
的精神,“站立”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C
5、虽然我知道我即将要赴死了,但是我相信,希望就在前方,黎明马上就要到来,我的付出和牺牲是值得的!
九、1、ABCD
2、我会选择王二小的故事。王二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他为了保护乡亲们和八路军,故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杀害。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爱国与勇敢,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我们要像王二小一样,热爱祖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勇敢担当。
十、 难忘的 “祖国在我心中” 朗诵会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学校大礼堂里张灯结彩,“祖国在我心中” 主题朗诵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鲜红的五星红旗悬在舞台正中央,两侧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长城、故宫、港珠澳大桥的壮丽画面,整个礼堂洋溢着庄严而热烈的气氛。
随着主持人清亮的声音响起,朗诵会正式开始。台下顿时安静下来,三百多名师生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舞台。第一个登场的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穿着整齐的白衬衫,系着红领巾,稚嫩的声音却透着坚定:“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虽然吐字还带着奶气,但每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人心上,台下响起了温柔的掌声。
最让我难忘的是五年级同学的集体朗诵《长征组歌》。领诵的李航站在队伍最前方,他穿着灰色的红军服,眼神炯炯有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他的声音时而低沉如峡谷,讲述着红军过草地的艰辛;时而高亢如号角,描绘着飞夺泸定桥的英勇。身后的三十名同学配合默契,当读到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时,他们同时举起手中的小红旗,红色的波浪在舞台上涌动,台下的掌声像潮水般经久不息。我旁边的王老师悄悄擦了擦眼睛,轻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啊。”
轮到我们班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时,我的心怦怦直跳。站在队伍里,我看到前排的林晓雨紧紧攥着拳头,额头上渗出了细汗,但当音乐响起,她立刻挺直了背,声音清亮有力。我深吸一口气,跟着大家一起吟诵:“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念到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这句时,全班同学的声音汇成一股洪流,震得我耳朵嗡嗡作响,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眼眶。
朗诵会在全体师生齐唱《歌唱祖国》中结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嘹亮的歌声里,我看到舞台上的红旗和台下同学们手中的小国旗交相辉映,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校长跟着节奏轻轻点头,看到低年级的小朋友踮着脚尖挥舞手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祖国在我心中” 不是一句口号,它藏在每个挺直的脊梁里,藏在每声真诚的朗诵里,藏在我们眼底闪烁的光里。
走出礼堂时,夕阳把教学楼的影子拉得很长。我摸着胸前的红领巾,暗暗想:这真是一场让我终生难忘的朗诵会,它让我懂得,爱国从来不是遥远的事,它就在我们认真读过的每一个字里,在我们为祖国奋斗的每一刻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