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乐学同步作业单
3、古诗词三首
※基础巩固
一、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移舟泊(bó pō) 烟渚(zhě zhǔ), 日(暮 幕)客愁新。
2、卷(juàn juǎn)地风来忽吹散(sǎn sàn),(望 忘)湖楼下水如天。
3、旧时(矛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jiàn xiàn)。
二、读拼音,写同音字。
【chán】 夜半,月影( )娟,夏( )齐鸣,( )师静坐,时光慢慢流淌。
【dé】 谁言寸草心,报( )三春晖。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
【què】 电影开场了,场内鸦( )无声,主角精彩的演绎令观众们忘( )了此刻置身于何地,沉迷其中,首映结束,好评如潮,这部电影一下声名( )起。
三、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下列诗(词)句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水边) B.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C.望湖楼醉书(书本) D.旧时茅店社林边 (陈旧)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建德江》寓情于景,以景衬情,用一个“愁”字贯串全诗。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将一场突然而至的秋雨写得十分生动。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的羁旅之思。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
1、想象画面:根据下面的图片及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孟浩然《宿建德江》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由关键词语体悟情感。
(1)题1中,孟浩然的两句诗中的“ ”和“低”、“ ”和“近”相互映衬,此境此景,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也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 心情。
(2)题1中,辛弃疾的两句词以动写静,用 、 等动景衬托了夏季月夜的 。同时词人从“ ”联想到了以后的丰收之景,写出了乡村夏夜的 ,以及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五、按诗词内容填空。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作者是 代词人 ,字 ,号 ,在词坛上与 并称为“苏辛”。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 的变化情景。作者是 代诗人 ,他与 、 并称为“三苏”。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望着那一轮圆月,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吟诵他的词:“但愿人长久, 。”
3、“ ,江清月近人”是《 》一诗中的诗句,作者是 代诗人 ,他是一位 诗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阅读提升
六、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请提炼信息概括画作,并挑一幅写写你“看”到的画面。
我最喜欢 图,我仿佛“看”到了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
B.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从下雨到天阴又到天晴的天气变化。
C.这首诗第三句中的“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去的动态。
3、在望湖楼,小涵还能看到诗句( )所描绘的景色。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七、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请用“ ”画出本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两方面来捕捉夏夜特征的句子。透过这些景物,我展开了想象,听到了 ,看到了 。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 (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法。下列诗句所采用的写法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所描写的意境与下列诗句中的( )极为相似。(将诗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将本词与《宿建德江》进行了比较联读,你会发现这描写的内容有相同点,但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涵涵与畅畅进行了讨论,请补全对话。
涵涵:本词和《宿建德江》都描写了月夜景色,如果“江清月近人”中的“月”所表达的情感用一个“ ”字来表达,那“明月别枝惊鹊”中的“月”所表达的情感就可以概括为一个“ ”字,因为 。
畅畅:我认为这首词是围绕“ ”字来写的。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创作的。而且结合生活经验,只有心态 的人才能在平淡生活中挖掘出常见景物的美丽。
八、课外古诗阅读理解。
题金陵渡①
[唐]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②,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③里,两三星火④是瓜州⑤。
【注释】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②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③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④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⑤瓜洲: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1、解释字词。
(1)津: (2)宿:
(3)行人: (4)可:
2、这首诗的诗眼是 。
3、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 为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综合实践
九、古往今来,月在文人墨客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人们忧时叹月,喜时望月。请将下列描写月的诗句补充完整。
1、可怜九月初三夜, 。
2.海上生明月, 。
3、 ,清泉石上流。
4、 ,时鸣春涧中。
5、床前明月光, 。
十 、小练笔。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请你选择一处风景,从这三个方面去写一写,向同学们分享诗词之外的自然之美。
参考答案
一、1、bó zhǔ 暮
2、juǎn àn 望
3、茅 xiàn
二、婵 蝉 禅 得 德 雀 却 鹊
三、1、D
2、B
3、A
四、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旷 清 孤寂 惊鹊 鸣蝉 宁静 稻花香 宁静优美
五、1、词 词牌名 题目 宋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苏轼
2、雨前雨后 宋 苏轼 苏洵 苏辙 千里共婵娟
3、野旷天低树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山水田园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六、1、白雨跳珠图,风来云散图,水天一色图,黑云翻墨,一朵朵像被打翻的墨水似的黑云从远处飘过来,但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大雨就来了。
2、B
3、C
七、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人们议论与蛙声和鸣的声音 即将丰收的年景
2、以动衬静 C B
3、愁 喜 这首词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词人的喜悦之情 闲 闲适|
八、1、过夜。 旅客,指作者自己。 当。
2、愁
3、不能,“斜”字形象地描绘出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愁苦。
九、1、露似真珠月似弓
2、天涯共此时
3、明月松间照
4、月出惊山鸟
5、疑是地上霜
十、我站在海边,放眼望去,海浪轻拍着岸边的礁石,发出轻柔的哗哗声。阳光照耀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钻石,璀璨夺目。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海水的咸味,海藻的清香,还有远处渔船带回的鱼腥味··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海洋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