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09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21张)(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09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21张)(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21:1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 《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
①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②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温馨提示 春秋《诗经》: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质朴,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强。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讲】2.屈原与楚辞
(1)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的新诗歌体裁,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2)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
(1)特点: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的促进。
(2)代表
①初唐: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
②盛唐:边塞诗高适、 岑参 ;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讲】③唐诗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 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温馨提示 战国楚辞:句式灵活,感情奔放,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汉赋:西汉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东汉后期,长赋渐少,短赋兴起,摆脱了长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唐诗:诗人众多,作品丰富;风格多样,流传广泛;受社会生活影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核心讲解:唐诗繁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案:(1)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政治开明:国家统一强盛、文化政策开明。
②经济发达:封建农业、手工业、商业活跃,经济繁荣。
③科举制度的促进:唐朝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讲】例题1 下列两个唐朝诗人中,前者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后者的诗作则充满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情感。这主要是因为?(    )

诗仙 诗圣
A.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郁?
B.前者生活于盛唐时期,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C.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者?
D.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讲】B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发展背景: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地位: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3)著名词作家: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
(1)构成: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讲】核心讲解:宋词繁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案: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
②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讲】例题2:有学者认为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市民阶层日渐壮大
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推动了文学的大众化趋势
C.造纸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平民文化发展
D.中外文明的交流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吸收与创新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讲】A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出现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
(1)繁荣原因
①明清时期,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出现了一股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扩大。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讲】(2)繁荣的表现
①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②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①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最为著名。
②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③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温馨提示  宋词:句子长短不一,便于抒发感情,适于合乐歌唱。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功能强。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讲】元曲:语言通俗,句式灵活,可俗可雅,是综合性舞台艺术,满足市民阶层的需要。
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小说创作与政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核心讲解明清小说繁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文化基础: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②政治因素: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强化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社会不满,写出了批判现实的力作。
③经济因素: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讲】例题3: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  )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C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讲】例题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B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讲】例题5: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市坊融为一体 ②雕版印刷首创 ③儒家信仰重建 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讲】【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这与题干中“赵宋之世”不符,故②错误,应选C项。依据所学,宋朝时期商业得到发展,市坊界限被打破;儒学得到发展,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文学上,出现了宋词、话本等世俗文学形式,故①③④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印刷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文学·宋词;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讲】例题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讲】【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注重气节”,C项“民主,反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讲】例题7: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离骚传》中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以兼之。蝉蜕浊污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据此可知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爱情题材的诗歌集中在《诗经·国风》
B.《离骚》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C.屈原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D.汉赋保留了《离骚》的特点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讲】【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屈原的《离骚》。由“国风好色而不淫”可得出爱情诗集中在《国风》;由“若《离骚》者,可以兼之”得出《离骚》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其余信息是对屈原人格的肯定。材料中没有关于汉赋的内容。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讲】本课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