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小学三年级(2024)上学期第二单元
分类训练题:判断题
1.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比喻句。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
(2)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
)
(4)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大树抖抖手臂”写出了大树的动作,说明大树活泼好动。(
)
(2)“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指的是处于秋天的大自然。
(
)
(3)课文中秋的声音,有些是可以听到的,有些是想象的。(
)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指的是水泥路上印好的图案。
(
)
(2)“水泥道上的金色巴掌”其实是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
)
(3)本文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
)
4.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叶绍翁。(
)
(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众织布。(
)
(3)“挑促织”的意思是“捉蟋蟀”。
(
)
(4)“篱落”就是指“篱笆”。(
)
5.判断下列说法。
(1)《山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
(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人织布。(
)
(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展现了深秋的生机景象。(
)
6.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用“正确”表示,不是的用“错误”表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
(3)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山行》一诗中描写的季节可以从“寒山”“霜叶”两种景物中看出来。(
)
(2)《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作。他认为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
(3)宋代诗人叶绍翁认为秋风十分通人性,能让人产生思乡之情。于是,他写下了“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样的诗句。(
)
8.运用比喻来表达。判断比喻句。
(1)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
(2)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
(3)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
9.理解句子正误。
(1)“第一回觉得”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美由衷与感叹。(
)
(2)因为只有雨后的水泥道才美,没下雨之前,水泥道并不美。(
)
(3)每一年秋雨后的水泥道都那么美,只是“我”以前没有仔细观察,没有用心感受。(
)
1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对错。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停车后坐在枫林前欣赏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写的是秋雨后“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其中“金色巴掌”指的是行人撑着的金色的伞。(
)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都可以帮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
11.理解句子,判断正误。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这是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对所看到的景色的赞美。
(
)
(2)“第一回”说明这个水泥道是新修的,以前不是这个样子。(
)
(3)水泥道因秋风秋雨后的落叶而美,所以作者所毛病的其实是秋天。(
)
答案
1.(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2.(1)错误
(2)正确
(3)正确
3.(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1)错误
(2)错误
(3)正确
6.(1)正确
(2)正确
(3)错误
7.(1)正确
(2)错误
(3)正确
8.(1)正确
(2)正确
(3)错误
9.(1)正确
(2)错误
(3)正确
10.(1)错误
(2)错误
(3)正确
11.(1)正确
(2)错误
(3)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