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小学三年级(2024)上学期第二单元
分类训练题:综合题
古诗文理解
1.《山行》的作者是 代的 。全诗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从诗句“ ”可以看出来。
2.“斜”的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课本插图和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是指山间小路 的样子。
3.诗中主要写了 、 、 、 等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①与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对应的图片是
②诗句中“擎”的意思是 ,联系生活实际并借助课本插图我知道了“擎雨盖”指的是 。
③作者抓住“ ”与“ ”,描绘出秋末的萧瑟景象。“ ”与“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 ”,在诗中指 (人名)。“ ”说明秋天色彩丰富。
6.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②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
7.①补充诗句。
萧萧梧叶 , 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
②判断。
“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
“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
③读了后两句诗,眼前浮现出的场景是
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8.读句子,理解词语。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1)句中加点词语“明朗”的近义词是 ,再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可以知道,秋雨过后,放晴的天空是蓝蓝的,十分明亮,由此可知“明朗”的意思是 。
(2)下列句子中的“明朗”与所给句子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些作品都具有明朗的风格。
B.那天晚上的月色格外明朗。
C.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始终不明朗。
9.结合图片,仿照例子写一写,把美丽的景色变成小诗。
蓝天 无边无际的像一汪湛蓝的海水 白云 的 像一群快活的小绵羊 青山重重叠叠的像 又平静又清澈像一面光滑的镜子
10.读句子,完成练习。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①加点词语突出了溪流 的特点。(多选)
A.宽窄不一 B.缓急不同 C.长短不一
②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多选)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③找出句中的两对反义词。
—— ——
④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2)“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这句话写出了内洞 和 的特点。
11.综合素养
(1)联系诗歌,展开想象,请将想象到的画面填到相应诗句后面的横线上。
A.想象各种小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丰收的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①在每一片叶子里。
②在每一朵小花上。
③在每一滴汗水里。
④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2)秋天到处是美妙的声音。你还知道秋的声音在哪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
秋的声音,
在 , 在 。
12.品析诗句,完成练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加点字“酥”指的是 的意思,诗中第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第二句按照由 到 的顺序观察,写出了早春草色 的特点。
(2)写出两句你课外积累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诗句。
13.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行”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行”的读音有 、 ,对照读音分别可以组成的词语是 、 。
(2)“动”可以组成拨动、 、 等词语。
(3)“知”的常用意思有:①知道;②知识;③使知道。在“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知”的意思是 ,另外两种意思可分别组词: 、 。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秋天有迷人的风景,有色彩鲜艳的树叶,如“停车坐爱枫林晚, ”;有万物凋零的景象,如“荷尽已无擎雨盖, ”;还有涌动的秋思,如“萧萧梧叶送寒声, ”。我还知道描写秋天的词语: 和 。
(2)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 ,菠萝 ,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 的气味,都 在小雨滴里呢!我认为小雨滴里还藏着的水果气味有: 。(写1种)
15.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解释划线的词语。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2) 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萧萧梧叶送寒声, 动客情。
16.根据课文,完成练习。
(1)我们在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积极向上时常常引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 , 。”
(2)请你分别写出两个描写四季景色的词语。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3)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等。
17.给下列句中的“□”内加上标点符号。
(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2)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3)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8.知识积累。
大雁是一种候鸟,随着季节的更替而迁徙。秋天,大雁往飞;春来,大雁往飞。它们排成整齐的“”字或“”字,掠过天空。
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本诗从( )方面写了秋的声音。
A.具体可感的声音 B.可心领神会而不能听见的声音
(2)这首诗的第1节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9.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这篇课文依次从________这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
A.颜色小动物们气味植物 B.颜色气味小动物们植物 C.颜色气味植物小动物们
(2)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 ,给果实带来了 ,给小动物带来了 。
(3)读了课文,我认为秋天是一个 季节。如果我是秋雨,我准备给 带去 。
20.结合给出的方法,为句中的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A.联系上下文;B.结合生活实际;C.找近义词、反义词,换词语。
(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
A.(用字、用词)贴切;妥帖 B.心里平静
C.舒服 D.形容贴合得很紧密
(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
A.很复杂 B.不整齐;没有秩序
(3)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
A.凹陷的积水处 B.低凹,深陷
21.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吗?为什么?
(3)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吗?(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2.课内语段阅读。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1)选字填空。
汗 汉
水 族 字 出
颗 棵
一 树 一 枣 一 星
(2)哪一句话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苦。
(3)读诗重在想象,你能把诗中每句话和想到的美丽画面连一连吗?
在每一片叶子里 A.想象各种野花的鲜艳清香
在每一朵小花上 B.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在每一滴汗水里 C.想象粒粒归仓的丰收美景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D.想象农民的辛苦和灿烂的
答案
1.唐;杜牧;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弯弯曲曲
3.寒山;石径;白云;枫林
4.B;举,向上托;舒展的荷叶;荷尽;菊残;已无;犹有
5.您;刘景文;橙黄橘绿
6.正确;错误
7.送寒声;江上秋风;夜深篱落一灯明;正确;错误;B;思念家乡
8.(1)晴朗;光线充足
(2)B
9.软绵绵;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湖面
10.(1)AB;BC;宽;窄;缓;急;天上的白云真是千变万化,时而像狮子,时而像老虎,时而像白马,时而像猴子,真是漂亮极了。
(2)黑;广
11.(1)C;A;D;B
(2)每一滴晶莹的露珠里;每一片飘落的黄叶上
12.(1)酥油;比喻;柔润滑腻;远;近;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初风似剪刀。
13.(1)彳;三;xíng;háng;行动;银行
(2)跳动;惊动
(3)①;求知;通知
14.(1)霜叶红于二月花;菊残犹有傲霜枝;江上秋风动客情;秋高气爽;秋风习习
(2)香香的;甜甜的;香甜;躲;香蕉的香味
15.(1)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为
(2)一年好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3)江上秋风;触动
16.(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秋高气爽;稻谷飘香;大雪纷飞;冰天雪地
(3)比喻;拟人;排比
17.(1), , 、 。
(2), , , , 。
(3)、 , , ……
18.(1)A;B
(2)第1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风摇树动的动态美。
19.(1)B
(2)颜色;气味;冬天快要来了的讯息
(3)快乐的;水稻;丰收
20.(1)D
(2)B
(3)A
21.(1)“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 机勃勃的景象。
(2)改作“青”或“苍”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何等惊喜!
(3)改句不好。因为“美”只是抽象的评价,而“晚”表面上只是点明时间,其实却能令读者想像到这样的画面:夕阳的晖映下,枫叶流丹,如闪烁着金红光芒的彩霞,这样火红的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艳丽,更生机勃勃。
22.(1)汗;汉;汉;汗;棵;颗;颗
(2)在每一滴汗水里
(3)B;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