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 4(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 4(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2-21 12: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 千克的重量概念,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盘秤,了解称量物品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创新目标:通过猜、掂、比、称的实践活动感知重量单位在日常生活应用,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并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感性认识,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难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教具准备:
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一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2.介绍天平、盘秤的使用方法
(1)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
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
(2)天平的使用方法: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知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砝码的质量就是所称物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 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