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考古发现,在两河流域乌尔早王朝时期的遗址中有数枚印度河流域式样的印章。表1为其中一枚印章及其简介。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印章 简介
正方形平印是印度河流域最典型的印章形式。 正面上半部分是一行楔形文字。下半部分是一个公牛图案,其头部向下弯曲,呈现出典型的印度河流域牛图案风格。
A.南亚文明向周边地区稳步扩张 B.不同文明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C.两大流域间存在文化交流融合 D.楔形文字在印度河流域广泛使用
2.“名从神祗”是指在人名中包含神名以示虔敬,曾广泛存在于包括古埃及在内的地中海世界:古埃及第一十六王朝时.一些达官显贵中出现“名从国工”的现象。这反映出( )
A.王权神圣地位的上升 B.区域文化联系的削弱
C.传统等级观念的颠覆 D.宗教信仰意识的淡化
3.如图为对中古时期某一地区居民的描述。据此可知,他们是( )
◇他们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他们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他们是远距离贸易的奇才 ◇他们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A.苏美尔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班图人
4.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东方商品中香料、胡椒、纺织品进口值占总值的比例分别为17.6%、56.4%、16.1%。17世纪末,香料进口值点比下降到11.7%茶吐、咖啡增至4.3%,纺织品增至54.7%.瓷器等其他商品增至18.1%。这反映出当时( )
A.荷兰垄断东西方海上贸易 B.欧洲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
C.殖民扩张推动消费习惯的变化 D.工业革命扩大了对原料的需求
5.地球空间在16~19世纪欧洲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杰:一种是“已知”空间,包括欧亚大陆主要部分和北非,对当地的统治已经获得普遍认可;一种是“未知领土”,主要用于美洲、非洲、南方大陆(澳洲及南极洲),也包括过去无人涉足的岛屿和极地:最后一种是海洋。这( )
A.反映了近代欧洲地理知识的匮乏
B.开启了欧洲对海上新航线的探索
C.表明了改进地图制作技术的必要
D.体现了欧洲的殖民帝国意识形态
6.《昼》《夜》《晨》《暮》是米开朗琪罗的一组雕塑作品,以寓意的方式表达了时间观念。《昼》被塑造成男子形象,隆起的肌肉与凝视的目光展现出力量与精神张力的统一。《夜》被塑造成女性形象,松弛的肌肉线条与右手托头的睡姿传递出疲惫感。这反映出文艺复兴( )
A.注重古典文化的复兴 B.倡导真实自然的生活
C.宣扬时间的神学解读 D.构建理想王国的蓝图
7.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欧美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革命者试图以启蒙哲学直接构建共和制,但民众仍习惯君主制,难以理性接纳新制度;革命者渴望“朝夕之间与旧制度决裂”,但民情转化需漫长积累·革命导致社会动荡与混乱。据此可知,该事件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8.如表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部分重要发明。这反映出工业革命( )
时间 发明
19世纪40年代 自行车、新式缝纫机
19世纪70年代 电话、冷冻机、留声机
19世纪80年代 汽车
19世纪90年代 电车、电影、无线电报、录音机
20世纪初 无线电话、飞机、电视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了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
C.加剧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竞争 D.实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
9.如表为1876~1913年世界制成品贸易各地区所占比重的变化(单位:%,西北欧包含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和奥地利)、这反映出( )
地区 1876~1880 1896~1900 1913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英国和爱尔兰 9.1 37.8 10.4 31.5 8.2 25.3
西北欧 18.1 47.1 20.3 45.8 24.4 47.9
其他欧洲国家 13.3 9.2 12.2 10.3 15.4 8.3
北美 7.7 4.4 9.6 7.4 12.1 10.6
其他地区 51.8 1.5 47.5 5.0 39.9 7.9
A.欧美各国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B.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C.经济全球化进程减缓 D.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扩展
10.如图为1920年8月18日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问题》。该漫画揭示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图中手执ALLIES'POLICY(盟国的政策)文件者为时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其前方为POLAND(波兰)。其他人物等形象分别标记为PEACE(和平)、SOVIET(苏维埃)、DUBLINCASTLE(都柏林城堡)等。 下方文字意为:波兰(致人类象棋比赛组织者劳合·乔治先生)“这棋你打算怎么下?当初说好让我当王后,结果现在竟把我当小卒!”
A.英国左右世界政治局势 B.国际秩序具有强权色彩
C.两大军事集团激烈对抗 D.委任统治违背小国意愿
11.如表为1930、1931、1934年苏联个体农民耕地播种面积和占全国比重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占全国比重(%)
1930年 81.8 66
1931年 40.4 31
1934年 14.6 11
A.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12.甘地把手纺车当作复兴印度的物质和精神武器。20世纪20年代,甘地与印度国大党发起手纺车运动,号召印度人民家家户户开展手工纺织、穿用土布,以此实现印度的经济自主。这一运动( )
A.导致英国殖民体系瓦解 B.旨在回归传统农业社会
C.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13.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多国的工会通过发动罢工、集体谈判等,参与社会政策制定。例如,全德工人联合会多次就雇员权益问题向政府和议会提出建议,联邦德国采纳其建议并颁布《企业条例》和劳动社保领域的系列法律。这反映出( )
A.科技发展促进社会结构变化 B.劳资协商机制实现权力平衡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D.工人斗争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14.20世纪60~80年代,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新加坡等地区发展政府主导下的外向型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这种发展道路( )
A.体现了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 B.成为新兴国家的优先选择
C.凸显文化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D.减轻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基本由美、英等西方国家主导。20世纪末以来,大量新兴治理组织和机制出现,如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亚投行等。这反映出( )
A.传统的国际协调机制失去效力 B.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进一步发展
C.新兴国家掌握了国际事务话语权 D.区域经济集团的竞争趋于激烈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王室市场监察官
材料:12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的市场数量增加。13世纪中期,英国设置了王室市场监察官,后来逐渐演变为正式的监管市场经济活动的常设官职,他代表国王检查人们的经济活动,有权主持法庭审判违法行为并处罚违规者,其职权不仅限于国王指定的特定地区,还有权在全国范围内监管度量衡的使用,维护市场秩序。随着市场活动的复杂化,监察官主持法庭的次数越来越多,审判的范围和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广。
面对监察官和享有自治权地区的冲突,王室会规定双方职权并作出划分。1316年,国王将林肯市场监察官的职权授予林肯市民:由后者代替其监管度量衡,管理市场,1385年,理查德二世授予北安普敦市民特权,强调“国王的市场监察官和其他人不得干扰这些特权”。教会也会代替市场监察官行使其特权,1434年,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建区内的修道院有权代替市场监察官行使职责,而日从中收取的所有罚金都要交给修道院。
——摘编自王静《中世纪英国的市场治理——以王室市场监察官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13~15世纪英国王室市场监察官的演变。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3~15世纪王室市场监察官的演变反映出的英国社会发展特征。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波托西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在美洲建立起广阔的殖民地,设置了若干总督辖区进行管理。波托西位干安第斯山脉赛罗里科山下,是当时秘鲁总督辖区的一部分,今在玻利维亚境内。
材料一:1545年,在波托西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银矿。全盛期的波托西大约有65座炼银厂,其白银产量占西属拉美总产量的一半。为了解决劳力问题,总督托莱多在1570年决定实行“米塔制”,强迫有劳动能力的印第安男子轮流到波托西银矿服役。银矿的劳动条件艰苦,据统计,三百年中有800万印第安人失去了生命。按照法令,白银生产者要把产品的1/5上缴国王,成为西班牙王室每年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摘编自林被甸 董经胜《拉丁美洲史》等
材料二:《波托西编年史》一书记载了1656年波托西的市场情况:“法国供给各种各样的纺织品.非洲海岸供给白蜡:亚洲供给象牙产品:东印度供给毛服、水晶和宝石;锡兰供给金刚石:阿拉伯供给香料:波斯、开罗和土耳其供给地毯:中国供给非凡的丝织衣物”。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材料三:18世纪,印第安人频频暴动和起义,但最后都遭到军事镇压而失败。19世纪初,起义在南美殖民地上迅速兴起。来自阿根廷的起义军在1810.1813和1815年三次攻入波托西地区,但先后被西班牙王室军队打败。最终,圣马丁和玻利瓦尔领导的军队到达秘鲁,推翻了西班牙的统治。1825年,玻利瓦尔来到波托西,他登上塞罗里科山,发表演讲称“这才是15年独立战争真正结束的地方”。
——摘编自[美]克里斯蒂娜·胡恩菲尔特《秘鲁史》等
提取材料信息,以“波托西·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鲍狄埃的诗歌
欧仁·狄埃(1816~1887),法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如表为其诗歌节选。
时间 篇名 节选
1848年 吸血鬼 可是矿工在井下呼吸着气,得到的报酬却是断炊饿肚皮。矿工为增加微薄收入而自卫,当局就出动军队把罢工平息,在大屠杀后他们就坐分红利。
1871年 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1876年 巴黎公社 “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正义啊,公社把你的原则确认!它作为未来社会秩序的榜样,抹掉私有制,把劳动刻在门上。
1884年 铁匠的梦 我本来靠胳膊腰背挣口饭吃,可是重利剥削者借进步之名想法欺诈,机器替代了我的胳膊腰背,蒸汽也就加速了对我们的压榨。侮辱男女老少人格的制度!不是已经到了被消灭的时候吗?
评析鲍狄埃的诗歌对研究19世纪法国历史的史料价值。
三、综合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的境外军事基地
1889年,美国建立了首个境外军事基地--圣胡安基地,由此开始了境外基地的扩张历程。
材料一:
——李绪茂、李弢、龙祖坤《美国境外军事基地时空格局演变与动力机制》
(1)概括指出19世纪末到二战期间美国境外军事基地的分布变化,并分析原因。
(2)你认为二战后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境外军事基地分布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说明理由。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D B C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A B
16.(1)成为正式常设官职:职权扩大(或“管理范围扩大,管理内容增多”):权力受到自治城市和教会制约。
(2)商品经济发展:国王权力强化:城市发展,得到一定程度自治权:基督教会具有重要地位。
17.示例:
波托西·见证
西班牙侵略美洲、在波托西开采银矿,掠夺白银、实行米塔制,强迫印第安人劳动。反映出西班牙在美洲侵略扩张,掠夺财富,奴役印第安人,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
波托西市场上的商品包括纺织品、瓷器、香料等,种类繁多:商品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世界各地,来源广泛。反映出当时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见证。
印第安人的暴动、阿根廷起义军攻入波托西和失败、圣马工和玻利瓦尔解放秘鲁,反映了拉美人民的斗争精神和拉美独立进程的曲折性:是拉美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见证。
总之,波托西作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其发展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风貌,从多个方面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8.从鲍狄埃身份角度或从诗歌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价值角度评析:加狄埃是法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是19世纪法国诺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其诗歌是研究法国历史的一手史料,具有重要价值;如诗歌作为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鲍狄埃的诗歌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面貌,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评析:《吸血鬼》描述了矿工受到剥削、罢工被镇压,反映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用于研究1848年革命中的工人运动(考生答出“对研究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有重要价值”即可)。《巴黎公社》描述巴黎公社废除私有制,崇尚劳动,反映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对研究巴黎公社的斗争有重要价值。《国际歌》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摧毁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重要价值。《铁匠的梦》反映了机器生产加重了对工人的压榨,工人要求制度变革,可用于研究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和工人阶级的觉醒。
从鲍狄埃的诗歌作为个案或从诗歌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局限角度评析:如鲍狄埃的诗歌是其个人创作,不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整体状况,属于个案,应该和其他史料相印证;如诗歌属于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反映的内容不一定等同于社会现实.应该和其他史料相印证。
19.(1)变化:一战之前,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地区和太平洋群岛;一战期间数量增加,向欧洲扩展;二战期间.数量大幅增加,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分布较多。(或“数量不断增长,分布范围从美洲、太平洋岛屿向欧洲等地全球范围扩展”)
原因:一战之前,美国经济力量增长,在拉美地区推行霸权政策,并参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一战期间,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加快了境外军事基地的扩张。二战期间,美国加入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军事其地以实现对德章,日的军事打击,同时防止战火蔓延至本土大陆。
(2)
示例1:
变化:部署在西欧地区的军事基地大量增加。
理由:战后美国国力空前强大,建立世界霸权;美苏冷战,欧洲处于美苏对崎前沿;德国被分区占领,美国是占领国之一;北约军事集团成立。
示例2:
变化,部署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基地大量增加。
理由:战后美国国力空前强大,建立世界霸权;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在亚洲围堵社会主义中国;二战后,且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示例3:
变化:海外军事基地数量大幅增长,新增基地主要分布在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理由:战后美国国力空前强大,建立世界霸权;美苏冷战,欧洲处于美苏对崎前沿;美国在亚洲围堵社会主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