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15: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升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理解精神世界构建的内在逻辑。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文章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欣赏其将情与理融会贯通的表达,培养审美情趣与创造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与人文精神,构建个体精神空间。
教学重点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于丁……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植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
俄国大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就难免愚昧;不习惯思维就会造成粗鲁或莽撞;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各种文学奖30余次。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 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我们能够建筑精神的三间小屋并扩建成精神大厦。
2.“精神的三间小屋”是论点还是论题的 作者是如何引出它的
明确:论题。通过引用名言和类比的方式,引起话题。
首先,引用的两句话引出心灵的“空间”概念,接着由“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这样的类比,提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的问题。之后,作者继续用类比的方式,从实际居住的“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自然地引出为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题。
3."精神的三间小屋"里分别盛放着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小屋:盛放着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四、再读课文,深入解读
1.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间精神小屋的
明确: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两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这些描述充分体 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2.作者在文中计算了人一生的工作时间并展开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据,展现人的一生为事业付出的时间,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3.如何理解”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明确:在当今世界里,我们往往会被世事牵着鼻子走,会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别人的思想和外在的信息会代替我们的思考,从而迷失自我。
4."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问句引起思考,接着用两个比喻句说明在我们的精神小屋里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5.怎样理解“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明确: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于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
6.如何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彼此间的关系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即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其内涵侧重人之常情,这是精神世界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基础性的情感。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即规划事业生涯,寻找并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其突出的是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在精神层次上,比第一间小屋的喜怒哀乐之情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这又是一个提升。
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从情感到理性的构建,逐步提高,共同构建了作者心目中的精神大厦。
五、品析语言,学习方法
1.文章最多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请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
(1)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明确:把人的精神世界比作庭院,把一切负能量的精神品质比作垃圾,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清除内心的负能量的东西这一观点。
(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明确: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人要爱,不要恨,这样才会幸福的道理。
(3)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明确:将我们的头脑比作高速公路和羊肠小道,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头脑里不要只有别人的思想,要精神独立的道理。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收到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有的人渐渐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小结比喻论证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作者的观点,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2.除了比喻论证,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
(1)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把精神小屋里爱多和恨多的状况进行对比,鲜明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爱的给人带来温暖和幸福。
(2)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背。
明确:把乐业与不乐业给人带来的感受作对比,鲜明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乐业的重要性。
(3)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明确:把人只吸收外来信息和不独立思考进行对比,鲜明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小结对比论证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作者的观点,使观点更明晰。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1)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明确: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写出精神小屋中爱和恨的种类繁多。
(2)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明确: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把事业比作田野,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有付出就会 有收获的道理。
(3)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明确:对比。对举人们不同的身体、心理、精神品质的状态,鲜明具体有力地告诉人们即使有缺憾,我们也可以努力追求美好。
课堂小结
毕淑敏《造心》中写道“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希望同学们都能认真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打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
布置作业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 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