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39中 (海大附中)2025年7月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5分;第Ⅱ卷为非选题,共45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3.第Ⅱ卷,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0.5mm)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2.5分,共40分)
1.某哺乳动物 (2n=8)的基因型为HhX Y,图1是该动物体内某细胞正常分裂模式图,图2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细胞①~⑦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中同时存在X、Y染色体
B.图1细胞中的基因h和H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图2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③④⑤⑥
D.图2中正在进行核DNA 复制的细胞有④⑤⑥
2.太子参同一植株上有位于茎顶端的开放花(开花后受粉)和位于吐腋的闭合花(开花前受粉),两种类型的花均为两性花。已知太子参紫茎和缘茎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将若干株紫茎太子参混合种植,收获植株顽端的种子记为M,收获叶腋处的种子记为N,其中种子N长成的植株中绿茎占1/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茎为显性性状,紫茎亲本中杂合子占1/2
B.种子M单独种植,长成的植株中紫茎占15/16
C.种子N长出的紫茎植株叶腋所结种芽中杂合子占1/15
D.种子M和N混合种植,全部后代中B基因频率为B/4
3.依据旱金莲花朵的花瓣数目的不同将其花朵分为单花、双花和超双花,分别由a 、 和a 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杂交实验发现:超双花与双花杂交后代是超双花:双花=1:1,或者全部是超双花;超双花自交产生的全是超双花,或是超双花:双花=3:1,或是超双花:单花=3:1;单花自交产生的全是单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旱金莲花朵性状相关的基因型共有6种
B. a 对a 、a 为显性, a 对a 为显性
C.双花自交后代可能出现双花:单花=3:1
D.超双花和双花杂交后代不能同时出现单花、双花和超双花
4.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过基因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杀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缺刻翅、正常翅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若星眼缺刻翅雌畏蝇与尾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 F ,下列关于 F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星眼缺刻翅果蝇与圆眼正常翅果蝇数量相等 B.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6
C.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的二倍 D.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1/6
5.某种地鼠有黑色,褐色和白色三种毛色,受等位基因A(控制黑色素合成)与a、B(控制褐色素合成)与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都为完全显性。A基因、B基因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导致个体不产生色素,不产生色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毛。多对纯合的黑色毛和褐色毛亲本杂交,F 均表现为白色毛,F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 。不考虑染色体的片段交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F 中白色毛地鼠的基因型有5种
B.若F 个体中白色毛:黑色毛:褐色毛=10:3:3.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C.若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 中不会出现3种表型
D.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通过与F 杂交可以鉴别F 白色毛个体的基因型
6.某二倍体植物种群中,有全缘叶植株、裂叶植株和丝状叶植株3种类型,其叶形性状由核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采集了全缘叶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统计幼苗的叶形,根据幼苗叶形比将全缘叶植株分为表中的3种类型。下列关于该植物叶形遗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将花粉培育成幼苗,说明植物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 (
D.
类型
③
自交,子代中三种叶形植株的比为
9
:
3
:
4
) (
C.
类型
①
为纯合体,类型
②
能产生
2
种基因型的配子
) (
B.
全缘叶
、裂叶与丝状叶性状可能受
2
对等位基因控制
)
全缘叶、裂叶、丝状叶植株的比例
① 1:0:0
② 1:1:0
③ 1:2:1
7.若用带有 P的dATP (脱氧腺苷三磷酸, 作为DNA 生物合成的原料,获得 P标记的DNA,在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引物,引物在复制完成后被降解,如图表示 DNA 复制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应用 P标记α位的dATP 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之一
B.图中a链的延伸方向为5'→3',b链的延伸方向为3'→;
C.图中酶的种类不同,它们作用的对象与化学键都不同
D.引物是一小段短单链核酸,引物对碱基序列没有要求
8.放射自显影技术可用于区分DNA复制的方向,复制开始时,首先用低放射性的 H脱氧胸苷作原料进行培养,一定时间后转移到含有高放射性的原料中进行培养,在放射自显影图像上观察比较放射性标记的强度,结果如图甲和图乙。图丙和图丁分别表示不同DNA 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 低放射区、 高放射区、●复制原点、→子链延伸方向、①~⑥为子链
A.图甲、图乙分别对应图丙、图丁代表的DNA 复制方式
B.若解旋酶移动速率恒定,图丙表示的复制方式比图丁表示的复制方式效率高
C.⑤⑥复制完成后,两条完整子链中G与C含量之和相等
D.②③⑤是不连续复制,其模板链的3'端都指向解旋方向
9.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小鼠(2n=40)的精原细胞可以增殖为精原细胞,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如下图所示)。已知在含有 H-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细胞, H-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经特殊方法显色,可观察到双链都掺入 H-脱氧核苷的DNA区段显深色,仅单链掺入的显浅色,未掺入的不显色。一个精原细胞在含有 H-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形成了8个精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精原细胞Ⅰ分裂中期浅色DNA和不显色DNA数量之比等于1:1
B.精原细胞Ⅱ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中深色DNA 和浅色DNA数量之比等于1:1
C.每个精原细胞Ⅱ中浅色DNA 和不显色DNA 数量之比等于1:1
D.减数分裂形成的8个精细胞中有4个精细胞DNA显深色,4个精细胞DNA 显浅色
10.现代遗传学的建立经历了许多伟大科学家的艰辛努力和奇思妙想,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DNA 的结构,并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B.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通过杂交、测交实验,把果蝇控制白眼的基因定位到X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用含 S和 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孟德尔根据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11 下图表示NAT10蛋白介导的mRNA 乙酰化修饰参与癌症进展的机制,(十)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是转录,需要解旋酶、RNA 聚合酶参与
B.过程②中的乙酰化修饰可以提高 mRNA 的稳定性
C. NAT10蛋白同时具有乙酰化催化功能及与RNA 结合的活性
D.肿瘤组织中NAT10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OL5Al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12.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会随机高度螺旋化而失活为巴氏小体。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 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 和X (如图甲)、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X 上的 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 细胞、XT细胞及柚宫们分化形成的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X染色体上的E/e 基因和 Xist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Xist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先活
C.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的 Xist基因会表达 (
(
)
D.基因型为 的女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发病程度比男性患者严重
13.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 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含2个A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死亡。现有一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其任何体细胞都是一条7号染色体的片段缺失,记为q,另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记为p,如图所示。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卵细胞若无A 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基因很可能控制某种酶的合成
B.正常条件下,植株甲自交的后代中可能只出现深绿色植株
C.根据植株甲测交后代的表现可判断A/a是否位于 m片段上
D.叶绿素的合成说明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14.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 蛋白是DNMT3 基因表达的一种DNA 甲基化转移酶,能使 DNA 其他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
)
)
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基因DNMT3 被甲基化有关
C. DNA 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 RNA 聚合酶等对DNA 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D.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没有改变,但可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15.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所示,其中7 、9 表示易位的染色体,7和7 、9和9 可以正常联会。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为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细胞中有3个R片段的个体表现为痴呆;只有1个R片段的个体不痴呆,但怀孕后会发生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Ⅲ-4为新生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2为易位携带者,可产生6种配子
B. Ⅲ-1的1个细胞中可能有7、7、9、9 染色体
C.Ⅲ-2为痴呆患者是由含有7 、9 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
D.Ⅲ-3 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4,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3
16.为探究 kdr基因突变对杀虫剂抗性的影响,使用溴氰菊酯和氯菊酯两种杀虫剂处理白纹伊蚊,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的使用使 kdr基因发生突变'
B. kdr基因突变型个体对氯菊酯更敏感
C.实验结果说明突变型对杀虫剂的抵抗效果更好
D.轮换使用两种杀虫剂可延缓白纹伊蚊产生抗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者多个正确答案,选对得3分,少选、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共15分)
17.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机制如图所示。在该昆虫群体中,D基因位点有 三种等位基因。现有 雌虫与D 雄虫进行杂交,获得F ,F 自由交配获得F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昆虫群体中单倍体雄虫有3 种基因型,雌虫也有三种基因型
B. F 雌虫有三种基因型,基因型比例为1:1:1
C. F 雄虫有五种基因型,基因型比例为1:1:1:1:2
D. F 中二倍体个体中雌虫:雄虫=3:1
18.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粗眼与细眼分别由等位基因D/d和F/f控制,其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多只粗眼刚毛雄果蝇与多只基因型相同的细眼刚毛雌果蝇随机交配,F 全为细眼,其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刚毛:截毛=2:1,辶F 中刚毛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 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虑突变及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性别 细眼刚毛 细眼截毛 粗眼刚毛 粗眼截毛
雌性 39只 9只 13只 3只
雄性 48只 0只 16只 0只
A.果蝇的D/d和F/f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刚毛与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亲本中的雄果蝇有两种基因型,其纯合体与杂合体之比为2:1
D. F 中的细眼刚毛雌果蝇中纯合个体所占比例是5/39
19.人体内DU145细胞是一种癌细胞,该细胞中的XIAP 基因能抑制凋亡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研究人员将目的基因导入DU145细胞中,其直接表达的shRNA经过运输、剪切等作用,与XIAP 转录的mRNA 发生结合而使XIAP 基因沉默,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⑨代表生理过程, Dicer是一种核糖核酸内切酶,RISC称为 RNA 诱导沉默复合体,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会使染色体中蛋白质与DNA 的结构变得松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⑨中A核糖体先与mRNA结合,翻译过程从左往右进行
B.若XIAP 基因中碱基C有a个,则该基因复制第3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a个
C.使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有助于过程①⑦的进行
D.过程⑥说明RISC 可以对XIAP 基因的 mRNA 进行切割和降解
20.图1是CMT1腓骨肌萎缩症(由基因A、a控制)和鱼鳞病(由基因B、b控制)的遗传系谱图。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在当地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04%。图2是乙家庭中部分成员鱼鳞病基因经某限制酶酶切之后的电泳图。鱼鳞病基因侧翼的无意义序列中,存在酶切位点α、β、γ,β位点不一定存在,导致酶切后基因所在片段长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MT1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鱼鳞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当地人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98%
C.乙家庭的胎儿Ⅱ 个体患鱼鳞病的概率为1/2
D.若II 和II 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1/62
21.美洲热带地区的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蛱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蛱蝶会变异出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观察发现,西番莲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蛱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蛱蝶也增强了寻找并发现西番莲的能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西番莲释放出化学物质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该化学物质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
C.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D.西番莲通过传递化学信息,未能把纯蛱蝶全部杀死,符合“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第11卷(非选择题)
三、解答题(共3小题,共45分)
22.(16分)某植株(2n=24)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导致花粉败育的原因有如下两种:①同源染色体配对时,有2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融合,导致染色体丢失或失活(失活的染色体失去了着丝粒分裂等功能),如图甲所示;②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在本该正常纵裂时,却发生异常模裂而形成“等臂染色体”,如图乙所示。上述两个过程产生了染色体数目或形态异常的配子,这样的配子一般都不可育。已知每次减数分裂时只有图甲的2条染色体或图乙的2条染色单体出现异常,其他未显示的染色体均正常,不考虑其他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过程发生的具体时期为 ,此时发生图示行为的细胞中有 个正常的四分体;若精原细胞发生图甲所示情况,且失活的染色体以及正常的2条相应染色体(一共3条染色体)在之后会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一极至少有其中的1条染色体),则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占比为 。
(2)科学家发现,在该植株的染色体上有一个Z基因能够抑制图甲所示过程,若精原细胞中缺失Z基因会导致部分配子不可育,原因是 ,
。
(3)图乙过程发生的具体时期为 ,此时的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若精原细胞发生图乙所示情况,且2条“等臂染色体”在之后会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占比为 .
(4)图乙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中最多会出现 个相同的基因。
23.(13分)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 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 Fe 、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 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 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铁蛋白基因转录过程中需要的原料和酶分别是 和 。
(2)图中一个铁蛋白mRNA上同时结合2个核糖体,核糖体的移动方向应是 (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其中a为mRNA的 端(填“5”或“3””),最终合成的两条肽链结构 (填“相同”或“不相同”)。
(3)据图推测该甘氨酸的密码子是 (要标明方向),铁蛋白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若指导铁蛋白合成的mRNA碱基数为N,则铁蛋白由 个氨基酸组成(考虑不编码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填“等于3N”或“大于 3N”或“等于 N/3”或“小于 N/3”)
(4)若一个铁蛋白基因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A变成C,则该基因经过n次复制后,产生的基因中发生差错的占 .
(5)据图分析 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 ,从而抑制了 过程,阻遏铁蛋白合成。 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 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的表达量 (填“升高”或“不变”或“下降”),储存细胞内多余的
(6)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
高一 生物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
单选题 (每个2.5分,选错不得分)
1-5 C C D D C 6-10 D A A B B 11-15 A B C B B 16D
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者多个正确答案,选对得3分,少选、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共15分)
17-21 C AD CD BC AC
22. (1)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时期 10 1/6 (2)精原细胞中缺失Z基因就会对非同源
染色体的融合过程的抑制作用减弱(3) 减数分裂Ⅱ后期 24 1/2 (4) 2
23. (1) 核糖核苷酸 RNA 聚合酶
(2) 从左到右 5' 相同
(3) 5'-GGU-3' CCACTGACC 小于 N/3
(4)1/2/50%
(5)核糖体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 翻译 升高
(6)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