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路桥)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A.神舟十九号 B.神舟二十号 C.神舟二十一号
2.(2025·路桥)如右图是小科家一年内太阳从窗户直接照射进来的面积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至日时,太阳照射进来的面积最大
B.冬至日时,太阳照射进来的面积最大
C.春秋或秋分日时,太阳照射进来的面积最大
3.(2025·路桥)小科用右下图装置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第一次实验发现屏上有光斑,第二次实验将第二张向右移动,使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发现屏上的光斑消失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偏折
C.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4.(2025·路桥)请你为井底之蛙设计一个潜望镜,帮助它看到外面的世界,下列设计合理的是( ).
A. B. C.
5.(2025·路桥)小科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暗盒,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暗盒里电路的连接方式,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
1-2 1-3 1-4 2-3 2-4 3-4
通过
断路
A. B. C.
6.(2025·路桥)池塘上,一只大蓝鹭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水下,突然猛地往前迈了一步,夹住了池塘中一条快速游动的米诺鱼。请正确表达其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
A.阳光→水藻→米诺鱼→大蓝鹭
B.米诺鱼→大蓝鹭
C.水藻→米诺鱼→大蓝鹭
7.(2025·路桥)小科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他发现( )。
A.物体变得更大了,视野变小了
B.物体的图像变得更大了,视野变小了
C.物体的图像变得更大了,视野也变大了
8.(2025·路桥)小科用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制作银河系模型,正确的制作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③①②
9.(2025·路桥)右图是占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斜坡的作用最有可能是( ).
A.减少搬运石块路程 B.省力 C.增大摩擦力
10.(2025·路桥)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他观察了白糖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糖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B.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C.白糖只变成了液态的糖
11.(2025·路桥)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制作了不同的地球模型,不同的地球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不同的地球知识。下列能研究地球上海洋与陆地分布情况的模型是( )。
A. B. C.
12.(2025·路桥)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必备的条件有( )。
①地球不透明 ②地球不发光 ③地球足够大 ④地球不停地自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13.(2025·路桥)小科想给阳台的植物修剪一下树枝,下列剪刀最合适的是 ( )。
A. B. C.
14.(2025·路桥)小科在跑800米前先吃了一块巧克力,巧克力能提供的能量是( )。
A.化学能 B.机械能 C.电能
15.(2025·路桥)如右图所示,这是我们住房系统中的( )系统。
A.水循环 B.电力及照明 C.采光系统
16.(2025·路桥)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下列用于测试塔台顶端承重能力的是( )。
A. B. C.
17.(2025·路桥)小科将橡皮泥压平,把贝壳放在橡皮泥上,按压留下痕迹,制作了一个生物化石模型。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B.我们可以根据化石推断出古生物的身体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等相关信息
C.我们可以从化石中提取古代生物的遗传信息从而复活古代生物
18.(2025·路桥)手机支付现已支持刷脸支付,支持刷脸技术的原理是 ( ).
A.每个人的眼神都是唯一的
B.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C.每个人的脸型都是唯一的
19.(2025·路桥)2025年4月7日,在南繁试验田中,太空种子繁育了第一代种子收获了约100万粒水稻种子。以“辐534号”品种为例,种子经过太空辐射后,部分株系的穗粒数增加,株型更加紧凑,产量和营养价值等方面也优于原先品种,这是种子在太空中发生了( )。
A.进化现象 B.变异现象 C.遗传现象
20.(2025·路桥)右下图是小科在搜索校园生物时记录下的狗尾草。按照二歧分类法,狗尾草属于( )。
A.植物① B.植物② C.植物③
21.(2025·路桥)大约公元140年,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上述科学史给你的启发是( ).
A.古人们的学说在今天看来都是错的,没有参考价值
B.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不可能会被取代
C.即使面对科学权威也要有自己的思考,有疑问要不断地探索
22.(2025·路桥)日食形成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23.(2025·路桥)下列减缓铁锅生锈速度的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 )。
A.烧完菜后洗净擦干
B.擦干后在表面涂上一层油
C.在铁锅表面涂上油漆
24.(2025·路桥)如右图是生活中常用来铺路的沥青,主要是利用( )发生化学变化做成的。
A.铁矿石 B.石油 C.煤炭
25.(2025·路桥)小科想研究“光照对绿豆苗生长的影响”,他把两盆数量、长势相同的绿豆苗放在阳台(如图),其中一盆用透明盒子罩住,一盆用黑色不透光盒子罩住,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一段时间后,小科看到用黑色不透光盒子罩住的绿豆苗出现 现象(写一点即可),说明绿豆苗的生长需要光照。在这个过程中,能起到光合作用的是绿豆苗的 (选填“根”“茎”或“叶”).
26.(2025·路桥)如右图,图甲中小科将指南针放入线圈中并将线圈连接电池正负极,发现指南针发生偏转,指南针能偏转的原因是 。将图甲中的电池放入图乙的简易电路中,小科发现灯泡不发光(灯泡及导线各处均连接正常),可能原因是 .
27.(2025·路桥)小科想研究“蜡烛燃烧会产生什么物质”,他用干燥的玻璃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看到玻璃杯内壁有小水珠,这说明蜡烛燃烧会产生 .
28.(2025·路桥)如下图,图甲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图,地球的转动方向为 (选填“①②③④”或“①④③②”),图甲中地轴的延长线指向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星,图乙中C 星所在的星座是 .
29.(2025·路桥)如右上图,鱼、乌龟、小鸟、兔子、青蛙这5种动物分别代表五种类别,兔子属于 类动物,企鹅与图中的 (填写动物名称)属于同类。
30.(2025·路桥)小科制作了如图甲的塔台模型,塔台模型较多地使用三角形结构的目的是 ,图乙是工程建设的步骤,小科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步骤是 (填写序号)。
31.(2025·路桥)如右上图,小科将激光笔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他想让激光笔的光射入水中不发生折射,他应该把激光笔放 (选填“A”“B”或“C”)位置射入,像激光笔这种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 .
32.(2025·路桥)如右图,拉萨、北京、台州三个地方,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
33.(2025·路桥)小科学校科技周的动力小车比赛即将开始,右图是小科用自制的小车参加比赛时的场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给小车安装了气球,他先后尝试了气球小车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 (选填“A”或“B”)摆放方式能让小车向右行驶到终点。
(2)小科放手后发现气球能正常喷气,但轮胎原地打滑,下列能帮助小车正常行驶的是____.
A.换更光滑的轮胎 B.减轻小车重量 C.增加小车配重
(3)小科将动力从气球改为橡皮筋,测试并记录了如下表的一组数据: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圈) 3 6 9 12
小车行驶的距离(厘米) 150 220 430
表中空白格可能的数据是____。
A.200 B.350 C.450
(4)比赛完出校门时,小科发现了如右图装置,原来它叫拒马,是为了防止汽车冲撞而放置的。小科找到拒马模型,如果他用橡皮筋小车按第(3)题中的橡皮筋缠绕圈数依次去撞击拒马模型。产生撞击力最大的是橡皮筋缠绕 圈的时候。
34.(2025·路桥)草履虫是主要以细菌和藻类为食,它们在水中快速游动寻找食物,对污水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它们的寿命较短,大约为一昼夜。但是繁殖速度很快,一个草履虫一分为二便形成两个新的草履虫个体。
(1)阅读上述资料,能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的证据有: (写一点即可)。
(2)小科借助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内的光线太暗,则应该调整右图显微镜结构中的 (填序号)。
(3)小科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它们一下子就从视野里消失了,下列方法可以帮助小科更好观察的是____。
A.滴加碘酒 B.再滴加几滴培养液 C.添加脱脂棉纤维
(4)小科发现草履虫即将跑出视野(如图所示),要让草履虫重新回到视野中央,他应该将装片向 移动。
(5)小科所在的学习小组在培养草履虫的过程中以取样计数的方法获得了右图的数据。分析右图可知,不同温度环境的草履虫数量在达到最高值后均会逐渐减少并趋于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A.温度太低 B.大量繁殖缺少食物 C.温度太高
35.(2025·路桥)小科参照下面步骤自制柠檬汽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准备材料:柠檬、白糖、小苏打、冰块。 制作步骤:1.洗净柠檬,榨出柠檬汁:2.将小苏打加入柠檬汁中,轻轻搅拌;3.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凉开水、白糖和冰块。 注意:小苏打要适量。
(1)实验中小苏打的作用是____
A.制作小苏打溶液,调味
B.作为添加剂,延长汽水保质期
C.与柠檬汁反应产生气体
(2)往柠檬汁中一勺一勺加入小苏打,可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将现象填入相应表格中。
①没有气泡产生,杯子底部有小苏打剩余 ②有大量气泡产生,小苏打消失不见
小苏打的量 第一勺 第二勺 第三勺
实验现象 产生的气泡变少
(3)小科利用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做了以下实验:
混合前紫甘蓝的颜色 加入的物质 混合后紫甘蓝的颜色
紫色 柠檬汁 红色
紫色 小苏打 蓝色
紫色 白糖水 紫色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现象,加入的三种物质中可能和紫甘蓝发生化学变化的有 (填写加入的物质名称)。
36.(2025·路桥)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并开始巡视探测。
(1)右图中祝融号登陆的星球是 (填字母)。
(2)小科想用纸带制作太阳系位置模型,他知道水星和海王星分别距太阳5800万千米和449600万千米,如果以1厘米表示10000万千米,他需要的纸带长度最少是 厘米(保留整数)。
(3)祝融号在火星表面运动时,太阳能板接收到光照后使电动机工作并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____.
A.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4)右图是小科制作的祝融号火星车模型,它上面有电动机,如图是电动机中转子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能起到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5)祝融号火星车运动时小灯泡能照亮前方道路,下列能正常点亮小灯泡的是____.
A. B. C.
37.(2025·路桥)如图所示,小科学校校门口停车场出入口装了图2的闸机,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3由杠杆和电磁铁组成的装置来模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小科学校平面图,他去搜索校园生物应带上的工具有: (填一种)。
(2)图2中,汽车的轮胎属于简单机械中的 。图3中,栏杆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装置,A、B、C三点中是支点的是 .
(3)小科发现闸机的工作原理是车牌识别系统识别车辆后自动闭合开关,电磁铁通电后会让甲向下运动,可推测制作甲的材料是 .
(4)闸机识别车辆后,没有抬起栏杆,小科经过检查发现是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太小造成的,你认为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2025 年 4 月 24 日是中国航天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任务之一,飞船搭载航天员乘组执行空间站驻留、科学实验等任务,进一步验证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为后续空间站长期运营奠定基础。神舟系列飞船的持续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稳步推进,不断刷新探索太空的新高度。B正确。
2.【答案】B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照射进窗户的面积大小与太阳高度角(太阳与地面的夹角)密切相关。太阳高度角越小,阳光斜射越明显,投射到室内的面积越大;反之则面积越小。冬至日(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阳光斜射最厉害,因此照射进窗户的面积最大。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照射面积最小。春秋分日,太阳高度角介于冬夏之间,照射面积也居中。选项B正确。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实验中,当三个小孔在同一直线时,屏上能形成光斑,说明光可以穿过小孔到达光屏;当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斑消失,表明光无法绕过障碍物沿折线或曲线传播。这一现象直接体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性:只有当光线能沿直线依次通过所有小孔时,才能在屏上形成光斑,一旦传播路径被阻断(小孔错位),光就无法到达光屏。因此,实验结论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通过两块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合理的设计需满足:两块平面镜平行放置,且与水平方向成 45° 角。上方平面镜接收外界光线并反射至下方平面镜,下方平面镜再将光线反射到井底,使青蛙能看到外界。选项B正确。
5.【答案】B
【知识点】检测电路内部连接
【解析】【分析】电路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显示,1-2、1-3、2-3能通过电流(通路),说明这三组接线柱之间有导体连接;而1-4、2-4、3-4 为断路,表明这三组之间无直接连接。4接线柱没有与任何导线连接,选项B正确。
6.【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必须是生产者(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如植物、藻类),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且不包含非生物因素(如阳光)。选项 A 包含 “阳光”,阳光是非生物,不属于食物链组成部分,错误。选项 B 缺少生产者,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错误。选项 C 中,水藻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米诺鱼以水藻为食,大蓝鹭捕食米诺鱼,符合食物链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的逻辑,且无多余成分,故 C 正确。
7.【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原理是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观察时物体的图像会被放大。但由于放大镜放大倍数有限,放大的同时,能观察到的范围(视野)会缩小 —— 就像用放大镜看报纸,放大某个字时,周围的字会被排除在视野外。选项 A 中 “物体变得更大了” 错误,因为物体本身大小不变,只是成像变大;选项 C 中 “视野也变大了” 与实际观察结果矛盾。因此,正确选项为 B。
8.【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制作银河系模型需遵循 “先基础后细节” 的逻辑:先制作陀螺底座,确保模型能稳定旋转,这是基础结构。接着将代表银河系盘面的纸片固定在陀螺上,形成模型的主体框架。最后用胶水粘米粒模拟恒星,米粒需分布在纸片上,模拟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选项A正确。
9.【答案】B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金字塔建造中,斜坡的作用是利用简单机械原理 —— 斜面。斜面能省力,即付出较小的力就能将重物(石块)提升到高处。选项 A 错误,因为斜坡会增加搬运路程(从底部到顶部的直线距离变为斜坡长度);选项 C 错误,增大摩擦力会阻碍搬运,与实际需求矛盾。通过斜坡,工人可更轻松地推动石块上升,故 B 是合理选项。
10.【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加热白糖时,首先白糖受热融化成液态(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继续加热,液态白糖会逐渐变黑,产生焦糊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 A 错误,“变成水” 不准确,白糖融化是变成液态糖,并非水;选项 C 错误,白糖最终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黑色物质,并非只变成液态糖;选项 B 准确描述了整个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熔化)又有化学变化(变黑,产生新物质),故正确。
11.【答案】A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研究地球上海洋与陆地分布的模型,核心特征是需直观呈现海洋(约 71%)和陆地(约 29%)的面积比例及分布状态,通常用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陆地。此类模型需是能展示球面海陆分布的球体或平面图。选项A正确。选项B是研究地球自转公转的模型,选项C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12.【答案】B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的成因是: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①②),阳光照射时只能照亮一半(昼半球),另一半处于阴影(夜半球);同时地球不停自转(④),使得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更替。选项③“地球足够大” 与昼夜交替无关,即使地球体积变小,只要满足①②④,仍会有昼夜交替。因此,必备条件为①②④,正确选项是 B。
13.【答案】A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不同剪刀功能由结构决定:园艺剪是省力杠杆(动力臂长),适合剪粗枝;裁纸剪阻力臂长,费力但刀刃精密,适合剪纸;眉剪是专为修剪眉毛设计的小型剪刀,刀刃纤细锋利,头部多呈圆弧形,可避免划伤皮肤。修剪树枝需要省力,应选择动力臂长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剪刀。这类剪刀手柄较长、刀刃较短,能以较小的力剪断较粗的枝条。A选项为园艺剪刀,B为眉剪,C为剪纸剪刀。A正确。
14.【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脂肪等有机物,这些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储存了太阳的能量,属于化学能。当人体摄入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化学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人体运动所需的机械能等。选项 B(机械能)是物体运动或形变的能量,C(电能)与电荷运动相关,均不符合巧克力储存能量的形式。因此,巧克力提供的能量是化学能,选 A。
15.【答案】B
【知识点】房屋
【解析】【分析】电力及照明系统的核心特征是包含电线、开关、插座、灯具等设施,负责电能的输送、分配和转化为光能(照明)。图示中存在这些元素,是电力及照明系统,B正确。
16.【答案】B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测试塔台顶端承重能力的核心是模拟顶端受力情况,通过施加可控重量,观察塔台是否变形、坍塌,以此判断其承重极限。A选项是测试塔台的抗震能力,B选项测试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C选项测试塔台的抗风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中的留存,A 说法合理。通过化石的形态、结构,科学家可推断古生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B 正确。而化石形成过程中,生物的遗传物质会因时间久远、地质作用等完全分解或破坏,无法提取有效遗传信息,更不可能用于复活古代生物,因此 C 的说法不合理。
18.【答案】B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刷脸支付技术通过摄像头捕捉面部特征,利用人工智能对五官比例、轮廓、皮肤纹理等多维度相貌信息进行识别。其核心原理是基于每个人的整体相貌具有独特性,即使脸型相似,眉形、眼距等细节组合也完全不同,系统可通过算法精准匹配身份。选项 A(眼神唯一)并非核心,技术不依赖眼神;选项 C(脸型唯一)不准确,脸型可能相似,而相貌涵盖更丰富的面部特征。因此,刷脸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每个人相貌的唯一性,选 B。
19.【答案】B
【知识点】变异
【解析】【分析】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太空种子经辐射后,穗粒数、株型、产量等性状发生改变,与原品种产生差异,符合变异的定义。选项 A(进化)是种群长期积累的适应性变化,需自然选择等过程,此处仅为一代性状改变,不属于进化;选项 C(遗传)指性状的稳定传递,与题干中 “优于原先品种” 的性状改变不符。因此,这种性状改变属于变异现象,选 B。
20.【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二歧分类法通过一系列 “是 / 否” 的特征逐步区分生物。观察可知,图中植物分为草质茎植物和木质茎植物,狗尾草属于草质茎植物,且其是平行脉,属于植物①。
21.【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托勒密的 “地心说”、哥白尼的 “日心说” 以及现代对宇宙的认知,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随观测手段和认知水平提升而深化。A 错误,古人学说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有重要参考价值;B 错误,科学理论会随新发现更新,不存在绝对不变的结论;C 正确,科学进步依赖于对权威的质疑和持续探索,这是科学史给我们的核心启发。
22.【答案】A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近乎成一条直线时发生的现象。此时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部分区域形成阴影,可见日食。A正确。
23.【答案】C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锅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减缓生锈需隔绝水或氧气。选项 A(洗净擦干)减少水分,可防锈;选项 B(涂油)能隔绝水和氧气,合理。而选项 C(涂油漆)虽能防锈,但油漆含化学物质,受热可能释放有害物质,且会影响铁锅导热性和烹饪安全性,不适合用于日常烹饪的铁锅,故该措施不合适,选 C。
2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沥青是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石油经蒸馏等工艺分离出汽油、柴油等轻质馏分后,剩余的重质残渣可进一步加工得到沥青。这一过程中,石油中的成分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沥青。铁矿石主要用于冶炼铁,与沥青无关;煤炭虽可提取煤化工产品,但沥青并非其加工产物。因此,沥青主要由石油经化学变化制成,选 B。
25.【答案】有无光照;叶变成黄色(茎细长等合理即可);叶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该实验探究 “光照对绿豆苗生长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唯一改变的条件是光照(透明盒透光,黑盒遮光)。缺少光照时,绿豆苗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会出现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等现象,证明其生长需要光照。植物光合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中的叶绿体进行,根和茎无叶绿体,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叶。
26.【答案】电能产生磁;电池可能是旧的,电量少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图甲中,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这一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磁场会对指南针(磁体)产生磁力作用,导致其偏转,故原因是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图乙中灯泡不发光且连接正常,可能是接触不良,也可能是电池电量较少,不能支持小灯泡发光,可以通过制作电磁铁,用小磁针检测是否有电。
27.【答案】水蒸气 (或水)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干燥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内壁。这一现象直接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28.【答案】①②③④;A;大熊座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对应图甲中①→②→③→④的顺序。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图乙中 A 星)。观察可知乙图中C所在的星座图形像一个勺子,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29.【答案】哺乳;小鸟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这 5 种动物可按生殖和发育方式等分为不同类别。兔子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企鹅虽生活在水中,但体表覆羽、卵生,属于鸟类;图中小鸟同样具备覆羽、卵生等鸟类特征,因此企鹅与小鸟同类,鱼属于鱼类,乌龟属于爬行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均与企鹅类别不同。
30.【答案】三角形稳定性强;④
【知识点】框架结构
【解析】【分析】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塔台模型多用三角形可增强整体稳固性,观察可知,工程建设步骤为: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评估验收。图乙中①是明确问题,②是设计方案,③是制作模型,④是评估。小科已完成模型制作(图甲),接下来应进行测试改进,即④。
31.【答案】B;光源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如果光垂直射入水中,光不会发生偏折,会沿着入射方向反射,即原路返回。即B路径。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为光源,像激光笔这种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32.【答案】台州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区先看到日出。三个城市中,台州的经度最靠东,北京次之,拉萨最西。因此,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台州会最先迎来黎明,故答案为台州。
33.【答案】(1)B
(2)C
(3)B
(4)12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1)气球小车的动力来自气球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反冲力)。当气球充气后,气体从喷口喷出,会对小车产生相反方向的推力。观察可知,A小车气球喷气方向与终点方向一致,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B先到达终点。
(2)轮胎原地打滑是因为车轮与地面摩擦力不足。A 换更光滑的轮胎会减小摩擦力,加剧打滑,排除;B 减轻重量会使车轮对地面压力减小,摩擦力变小,无法解决打滑,排除;C 增加配重可增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帮助小车正常行驶。
(3)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弹性形变越大,储存的弹性势能越多,转化为小车的动能越大,小车行驶距离通常越长(在弹性限度内)。表中数据显示,圈数从 3→6→9→12 递增,行驶距离应逐渐增大。3 圈 150 厘米,6 圈 220 厘米(增加 70 厘米),12 圈 430 厘米。9 圈的距离需介于 220 厘米和 430 厘米之间,且符合递增趋势。A(200)小于 220,C(450)大于 430,均不符合;B(350)在范围内且合理,故答案为 B。
(4)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弹性势能越大,转化为小车的动能越大,撞击时的冲击力也越大。第 (3) 题中,缠绕圈数 3、6、9、12 圈对应的行驶距离递增,说明动能随圈数增加而增大。因此,12 圈时小车动能最大,撞击拒马的力也最大。故答案为 12。
34.【答案】(1)以细菌和藻类为食(在水中快速游动、繁殖速度很快等)
(2)⑤
(3)C
(4)左上方
(5)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1)生物具有需要营养、能运动、能繁殖、有生命期限等特征。资料中 “以细菌和藻类为食” 体现生物需要营养;“快速游动寻找食物” 体现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运动;“繁殖速度很快” 体现能繁殖;“寿命约一昼夜” 体现有生命历程。这些均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任一点均可说明草履虫是生物。
(2)显微镜视野光线太暗时,需通过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增加亮度。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聚光能力强,可换用凹面镜;遮光器上的光圈越大,通过的光线越多,可换用大光圈。两者均能增强视野亮度,因此应调整反光镜(或遮光器的大光圈)。即图中的⑤。
(3)草履虫运动速度快,易从视野中消失,需减慢其运动以便观察。A 滴加碘酒会杀死草履虫,无法观察活体运动,排除;B 再滴加培养液会增加液体量,但不能减慢其运动,效果不佳;C 添加脱脂棉纤维可阻碍草履虫游动,减缓其运动速度,便于持续观察。
(4)显微镜成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实际移动方向一致。观察可知,图中草履虫在左上方,实际在右下方,需要朝左上方移动。
(5)草履虫以细菌和藻类为食,繁殖速度快。在培养过程中,初始阶段食物充足,数量增长;达到最高值后,因大量繁殖消耗了培养液中大部分食物(细菌、藻类),导致食物匮乏,无法维持生存,数量逐渐减少直至趋于零。A、C 仅涉及温度单一因素,而题目中 “不同温度环境” 均出现此现象,说明与特定温度无关,故排除。因此答案为 B。
35.【答案】(1)C
(2)②;①
(3)柠檬汁和小苏打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1)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酸性物质),小苏打(碳酸氢钠,碱性物质)与柠檬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溶解在液体中,饮用时释放出来,形成汽水特有的气泡口感。A 项,小苏打本身无调味作用,且其主要作用并非制作溶液;B 项,小苏打不具备延长保质期的功能;C 项准确描述了小苏打与柠檬汁反应产生气体的核心作用,这是制作汽水的关键原理。
(2)柠檬汁中的柠檬酸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勺小苏打加入时,柠檬酸充足,能完全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小苏打消失,对应现象②;第三勺加入时,柠檬酸已被前两勺小苏打消耗殆尽,剩余小苏打无法反应,无气泡产生且残留杯底,对应现象①。气泡量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少,符合表格中 “第二勺产生的气泡变少” 的过渡状态。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产生新物质,常伴随颜色改变等现象。紫甘蓝遇柠檬汁变红色,遇小苏打变蓝色,颜色发生明显改变,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紫甘蓝遇白糖水仍为紫色,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化学变化。因此,与紫甘蓝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柠檬汁和小苏打。
36.【答案】(1)D
(2)45
(3)C
(4)③
(5)B
【知识点】电动机;能量的转化;太阳系
【解析】【分析】(1)祝融号着陆于火星。太阳系中,火星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位于地球轨道外侧。图中A是水星,B是金星,C是地球,D是火星,E是木星,F是土星,G是天王星,H是海王星。
(2)以 1 厘米表示 10000 万千米,海王星距太阳 449600 万千米,计算所需纸带长度为 449600 万千米 ÷ 10000 万千米 / 厘米 = 44.96 厘米。由于纸带需覆盖最远行星(海王星)的距离,且需保留整数,因此最少需要 45 厘米。
(3)太阳能板的作用是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并输出机械能,驱动小车运动。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路径为:太阳能→电能→机械能,与选项 C 一致。选项 A 错误,因过程中无化学能参与;选项 B 顺序颠倒,不符合能量转化逻辑。
(4)电动机转子中,③是换向器(两个半环),其作用是接通电流并在转子转过一定角度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保证转子持续转动。
(5)小灯泡的发光依赖完整电路。电流需同时连接小灯泡的两个接线点(灯丝两端),且电源正负极通过导线与用电器形成闭合路径。A没有连接两个接触点,B能够正常发光,C没有连接电池正负极。
37.【答案】(1)放大镜等
(2)轮轴;B
(3)铁
(4)增加线圈圈数、增大电流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轮轴
【解析】【分析】(1)搜索校园生物时,需要观察生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小型生物(如昆虫、苔藓等)或细节(如叶片纹理、昆虫触角等)。放大镜可帮助清晰观察这些细微结构,是常用工具。其他合理答案如记录本(记录生物种类和特征)、镊子(轻取小型生物)等也可,但放大镜是最基础且适用广泛的观察工具。
(2)汽车轮胎由轮(轮胎外圈)和轴(连接轮胎的轴)组成,工作时轮绕轴转动,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符合轮轴的特征,属于轮轴。杠杆的支点是杠杆绕其转动的固定点。图 3 中,栏杆绕B点转动,B点位置固定,因此B 是支点。
(3)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能吸引磁性材料。题目中电磁铁通电后使甲向下运动,说明甲被电磁铁吸引,因此甲的材料需为能被磁铁吸引的磁性材料,如铁、钴、镍及其合金等。非磁性材料(如铜、铝)不会被电磁铁吸引,无法实现此运动。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强。因磁力太小导致栏杆未抬起,可通过增大电流(如更换电压更高的电源)或增加线圈匝数来增强磁力,使电磁铁能有效带动机械结构抬起栏杆。
1 / 1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路桥)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A.神舟十九号 B.神舟二十号 C.神舟二十一号
【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2025 年 4 月 24 日是中国航天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任务之一,飞船搭载航天员乘组执行空间站驻留、科学实验等任务,进一步验证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为后续空间站长期运营奠定基础。神舟系列飞船的持续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稳步推进,不断刷新探索太空的新高度。B正确。
2.(2025·路桥)如右图是小科家一年内太阳从窗户直接照射进来的面积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至日时,太阳照射进来的面积最大
B.冬至日时,太阳照射进来的面积最大
C.春秋或秋分日时,太阳照射进来的面积最大
【答案】B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照射进窗户的面积大小与太阳高度角(太阳与地面的夹角)密切相关。太阳高度角越小,阳光斜射越明显,投射到室内的面积越大;反之则面积越小。冬至日(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阳光斜射最厉害,因此照射进窗户的面积最大。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照射面积最小。春秋分日,太阳高度角介于冬夏之间,照射面积也居中。选项B正确。
3.(2025·路桥)小科用右下图装置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第一次实验发现屏上有光斑,第二次实验将第二张向右移动,使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发现屏上的光斑消失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偏折
C.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实验中,当三个小孔在同一直线时,屏上能形成光斑,说明光可以穿过小孔到达光屏;当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斑消失,表明光无法绕过障碍物沿折线或曲线传播。这一现象直接体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性:只有当光线能沿直线依次通过所有小孔时,才能在屏上形成光斑,一旦传播路径被阻断(小孔错位),光就无法到达光屏。因此,实验结论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2025·路桥)请你为井底之蛙设计一个潜望镜,帮助它看到外面的世界,下列设计合理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通过两块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合理的设计需满足:两块平面镜平行放置,且与水平方向成 45° 角。上方平面镜接收外界光线并反射至下方平面镜,下方平面镜再将光线反射到井底,使青蛙能看到外界。选项B正确。
5.(2025·路桥)小科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暗盒,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暗盒里电路的连接方式,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
1-2 1-3 1-4 2-3 2-4 3-4
通过
断路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检测电路内部连接
【解析】【分析】电路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显示,1-2、1-3、2-3能通过电流(通路),说明这三组接线柱之间有导体连接;而1-4、2-4、3-4 为断路,表明这三组之间无直接连接。4接线柱没有与任何导线连接,选项B正确。
6.(2025·路桥)池塘上,一只大蓝鹭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水下,突然猛地往前迈了一步,夹住了池塘中一条快速游动的米诺鱼。请正确表达其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
A.阳光→水藻→米诺鱼→大蓝鹭
B.米诺鱼→大蓝鹭
C.水藻→米诺鱼→大蓝鹭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必须是生产者(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如植物、藻类),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且不包含非生物因素(如阳光)。选项 A 包含 “阳光”,阳光是非生物,不属于食物链组成部分,错误。选项 B 缺少生产者,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错误。选项 C 中,水藻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米诺鱼以水藻为食,大蓝鹭捕食米诺鱼,符合食物链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的逻辑,且无多余成分,故 C 正确。
7.(2025·路桥)小科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他发现( )。
A.物体变得更大了,视野变小了
B.物体的图像变得更大了,视野变小了
C.物体的图像变得更大了,视野也变大了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原理是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观察时物体的图像会被放大。但由于放大镜放大倍数有限,放大的同时,能观察到的范围(视野)会缩小 —— 就像用放大镜看报纸,放大某个字时,周围的字会被排除在视野外。选项 A 中 “物体变得更大了” 错误,因为物体本身大小不变,只是成像变大;选项 C 中 “视野也变大了” 与实际观察结果矛盾。因此,正确选项为 B。
8.(2025·路桥)小科用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制作银河系模型,正确的制作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③①②
【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制作银河系模型需遵循 “先基础后细节” 的逻辑:先制作陀螺底座,确保模型能稳定旋转,这是基础结构。接着将代表银河系盘面的纸片固定在陀螺上,形成模型的主体框架。最后用胶水粘米粒模拟恒星,米粒需分布在纸片上,模拟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选项A正确。
9.(2025·路桥)右图是占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斜坡的作用最有可能是( ).
A.减少搬运石块路程 B.省力 C.增大摩擦力
【答案】B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金字塔建造中,斜坡的作用是利用简单机械原理 —— 斜面。斜面能省力,即付出较小的力就能将重物(石块)提升到高处。选项 A 错误,因为斜坡会增加搬运路程(从底部到顶部的直线距离变为斜坡长度);选项 C 错误,增大摩擦力会阻碍搬运,与实际需求矛盾。通过斜坡,工人可更轻松地推动石块上升,故 B 是合理选项。
10.(2025·路桥)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他观察了白糖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糖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B.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C.白糖只变成了液态的糖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加热白糖时,首先白糖受热融化成液态(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继续加热,液态白糖会逐渐变黑,产生焦糊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 A 错误,“变成水” 不准确,白糖融化是变成液态糖,并非水;选项 C 错误,白糖最终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黑色物质,并非只变成液态糖;选项 B 准确描述了整个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熔化)又有化学变化(变黑,产生新物质),故正确。
11.(2025·路桥)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制作了不同的地球模型,不同的地球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不同的地球知识。下列能研究地球上海洋与陆地分布情况的模型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研究地球上海洋与陆地分布的模型,核心特征是需直观呈现海洋(约 71%)和陆地(约 29%)的面积比例及分布状态,通常用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陆地。此类模型需是能展示球面海陆分布的球体或平面图。选项A正确。选项B是研究地球自转公转的模型,选项C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12.(2025·路桥)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必备的条件有( )。
①地球不透明 ②地球不发光 ③地球足够大 ④地球不停地自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的成因是: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①②),阳光照射时只能照亮一半(昼半球),另一半处于阴影(夜半球);同时地球不停自转(④),使得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更替。选项③“地球足够大” 与昼夜交替无关,即使地球体积变小,只要满足①②④,仍会有昼夜交替。因此,必备条件为①②④,正确选项是 B。
13.(2025·路桥)小科想给阳台的植物修剪一下树枝,下列剪刀最合适的是 (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不同剪刀功能由结构决定:园艺剪是省力杠杆(动力臂长),适合剪粗枝;裁纸剪阻力臂长,费力但刀刃精密,适合剪纸;眉剪是专为修剪眉毛设计的小型剪刀,刀刃纤细锋利,头部多呈圆弧形,可避免划伤皮肤。修剪树枝需要省力,应选择动力臂长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剪刀。这类剪刀手柄较长、刀刃较短,能以较小的力剪断较粗的枝条。A选项为园艺剪刀,B为眉剪,C为剪纸剪刀。A正确。
14.(2025·路桥)小科在跑800米前先吃了一块巧克力,巧克力能提供的能量是( )。
A.化学能 B.机械能 C.电能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脂肪等有机物,这些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储存了太阳的能量,属于化学能。当人体摄入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化学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人体运动所需的机械能等。选项 B(机械能)是物体运动或形变的能量,C(电能)与电荷运动相关,均不符合巧克力储存能量的形式。因此,巧克力提供的能量是化学能,选 A。
15.(2025·路桥)如右图所示,这是我们住房系统中的( )系统。
A.水循环 B.电力及照明 C.采光系统
【答案】B
【知识点】房屋
【解析】【分析】电力及照明系统的核心特征是包含电线、开关、插座、灯具等设施,负责电能的输送、分配和转化为光能(照明)。图示中存在这些元素,是电力及照明系统,B正确。
16.(2025·路桥)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下列用于测试塔台顶端承重能力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测试塔台顶端承重能力的核心是模拟顶端受力情况,通过施加可控重量,观察塔台是否变形、坍塌,以此判断其承重极限。A选项是测试塔台的抗震能力,B选项测试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C选项测试塔台的抗风能力。
17.(2025·路桥)小科将橡皮泥压平,把贝壳放在橡皮泥上,按压留下痕迹,制作了一个生物化石模型。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B.我们可以根据化石推断出古生物的身体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等相关信息
C.我们可以从化石中提取古代生物的遗传信息从而复活古代生物
【答案】C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中的留存,A 说法合理。通过化石的形态、结构,科学家可推断古生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B 正确。而化石形成过程中,生物的遗传物质会因时间久远、地质作用等完全分解或破坏,无法提取有效遗传信息,更不可能用于复活古代生物,因此 C 的说法不合理。
18.(2025·路桥)手机支付现已支持刷脸支付,支持刷脸技术的原理是 ( ).
A.每个人的眼神都是唯一的
B.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C.每个人的脸型都是唯一的
【答案】B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刷脸支付技术通过摄像头捕捉面部特征,利用人工智能对五官比例、轮廓、皮肤纹理等多维度相貌信息进行识别。其核心原理是基于每个人的整体相貌具有独特性,即使脸型相似,眉形、眼距等细节组合也完全不同,系统可通过算法精准匹配身份。选项 A(眼神唯一)并非核心,技术不依赖眼神;选项 C(脸型唯一)不准确,脸型可能相似,而相貌涵盖更丰富的面部特征。因此,刷脸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每个人相貌的唯一性,选 B。
19.(2025·路桥)2025年4月7日,在南繁试验田中,太空种子繁育了第一代种子收获了约100万粒水稻种子。以“辐534号”品种为例,种子经过太空辐射后,部分株系的穗粒数增加,株型更加紧凑,产量和营养价值等方面也优于原先品种,这是种子在太空中发生了( )。
A.进化现象 B.变异现象 C.遗传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变异
【解析】【分析】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太空种子经辐射后,穗粒数、株型、产量等性状发生改变,与原品种产生差异,符合变异的定义。选项 A(进化)是种群长期积累的适应性变化,需自然选择等过程,此处仅为一代性状改变,不属于进化;选项 C(遗传)指性状的稳定传递,与题干中 “优于原先品种” 的性状改变不符。因此,这种性状改变属于变异现象,选 B。
20.(2025·路桥)右下图是小科在搜索校园生物时记录下的狗尾草。按照二歧分类法,狗尾草属于( )。
A.植物① B.植物② C.植物③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二歧分类法通过一系列 “是 / 否” 的特征逐步区分生物。观察可知,图中植物分为草质茎植物和木质茎植物,狗尾草属于草质茎植物,且其是平行脉,属于植物①。
21.(2025·路桥)大约公元140年,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上述科学史给你的启发是( ).
A.古人们的学说在今天看来都是错的,没有参考价值
B.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不可能会被取代
C.即使面对科学权威也要有自己的思考,有疑问要不断地探索
【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托勒密的 “地心说”、哥白尼的 “日心说” 以及现代对宇宙的认知,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随观测手段和认知水平提升而深化。A 错误,古人学说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有重要参考价值;B 错误,科学理论会随新发现更新,不存在绝对不变的结论;C 正确,科学进步依赖于对权威的质疑和持续探索,这是科学史给我们的核心启发。
22.(2025·路桥)日食形成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近乎成一条直线时发生的现象。此时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部分区域形成阴影,可见日食。A正确。
23.(2025·路桥)下列减缓铁锅生锈速度的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 )。
A.烧完菜后洗净擦干
B.擦干后在表面涂上一层油
C.在铁锅表面涂上油漆
【答案】C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锅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减缓生锈需隔绝水或氧气。选项 A(洗净擦干)减少水分,可防锈;选项 B(涂油)能隔绝水和氧气,合理。而选项 C(涂油漆)虽能防锈,但油漆含化学物质,受热可能释放有害物质,且会影响铁锅导热性和烹饪安全性,不适合用于日常烹饪的铁锅,故该措施不合适,选 C。
24.(2025·路桥)如右图是生活中常用来铺路的沥青,主要是利用( )发生化学变化做成的。
A.铁矿石 B.石油 C.煤炭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沥青是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石油经蒸馏等工艺分离出汽油、柴油等轻质馏分后,剩余的重质残渣可进一步加工得到沥青。这一过程中,石油中的成分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沥青。铁矿石主要用于冶炼铁,与沥青无关;煤炭虽可提取煤化工产品,但沥青并非其加工产物。因此,沥青主要由石油经化学变化制成,选 B。
25.(2025·路桥)小科想研究“光照对绿豆苗生长的影响”,他把两盆数量、长势相同的绿豆苗放在阳台(如图),其中一盆用透明盒子罩住,一盆用黑色不透光盒子罩住,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一段时间后,小科看到用黑色不透光盒子罩住的绿豆苗出现 现象(写一点即可),说明绿豆苗的生长需要光照。在这个过程中,能起到光合作用的是绿豆苗的 (选填“根”“茎”或“叶”).
【答案】有无光照;叶变成黄色(茎细长等合理即可);叶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该实验探究 “光照对绿豆苗生长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唯一改变的条件是光照(透明盒透光,黑盒遮光)。缺少光照时,绿豆苗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会出现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等现象,证明其生长需要光照。植物光合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中的叶绿体进行,根和茎无叶绿体,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叶。
26.(2025·路桥)如右图,图甲中小科将指南针放入线圈中并将线圈连接电池正负极,发现指南针发生偏转,指南针能偏转的原因是 。将图甲中的电池放入图乙的简易电路中,小科发现灯泡不发光(灯泡及导线各处均连接正常),可能原因是 .
【答案】电能产生磁;电池可能是旧的,电量少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图甲中,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这一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磁场会对指南针(磁体)产生磁力作用,导致其偏转,故原因是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图乙中灯泡不发光且连接正常,可能是接触不良,也可能是电池电量较少,不能支持小灯泡发光,可以通过制作电磁铁,用小磁针检测是否有电。
27.(2025·路桥)小科想研究“蜡烛燃烧会产生什么物质”,他用干燥的玻璃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看到玻璃杯内壁有小水珠,这说明蜡烛燃烧会产生 .
【答案】水蒸气 (或水)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干燥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内壁。这一现象直接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28.(2025·路桥)如下图,图甲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图,地球的转动方向为 (选填“①②③④”或“①④③②”),图甲中地轴的延长线指向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星,图乙中C 星所在的星座是 .
【答案】①②③④;A;大熊座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对应图甲中①→②→③→④的顺序。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图乙中 A 星)。观察可知乙图中C所在的星座图形像一个勺子,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29.(2025·路桥)如右上图,鱼、乌龟、小鸟、兔子、青蛙这5种动物分别代表五种类别,兔子属于 类动物,企鹅与图中的 (填写动物名称)属于同类。
【答案】哺乳;小鸟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这 5 种动物可按生殖和发育方式等分为不同类别。兔子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企鹅虽生活在水中,但体表覆羽、卵生,属于鸟类;图中小鸟同样具备覆羽、卵生等鸟类特征,因此企鹅与小鸟同类,鱼属于鱼类,乌龟属于爬行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均与企鹅类别不同。
30.(2025·路桥)小科制作了如图甲的塔台模型,塔台模型较多地使用三角形结构的目的是 ,图乙是工程建设的步骤,小科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步骤是 (填写序号)。
【答案】三角形稳定性强;④
【知识点】框架结构
【解析】【分析】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塔台模型多用三角形可增强整体稳固性,观察可知,工程建设步骤为: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评估验收。图乙中①是明确问题,②是设计方案,③是制作模型,④是评估。小科已完成模型制作(图甲),接下来应进行测试改进,即④。
31.(2025·路桥)如右上图,小科将激光笔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他想让激光笔的光射入水中不发生折射,他应该把激光笔放 (选填“A”“B”或“C”)位置射入,像激光笔这种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 .
【答案】B;光源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如果光垂直射入水中,光不会发生偏折,会沿着入射方向反射,即原路返回。即B路径。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为光源,像激光笔这种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32.(2025·路桥)如右图,拉萨、北京、台州三个地方,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
【答案】台州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区先看到日出。三个城市中,台州的经度最靠东,北京次之,拉萨最西。因此,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台州会最先迎来黎明,故答案为台州。
33.(2025·路桥)小科学校科技周的动力小车比赛即将开始,右图是小科用自制的小车参加比赛时的场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给小车安装了气球,他先后尝试了气球小车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 (选填“A”或“B”)摆放方式能让小车向右行驶到终点。
(2)小科放手后发现气球能正常喷气,但轮胎原地打滑,下列能帮助小车正常行驶的是____.
A.换更光滑的轮胎 B.减轻小车重量 C.增加小车配重
(3)小科将动力从气球改为橡皮筋,测试并记录了如下表的一组数据: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圈) 3 6 9 12
小车行驶的距离(厘米) 150 220 430
表中空白格可能的数据是____。
A.200 B.350 C.450
(4)比赛完出校门时,小科发现了如右图装置,原来它叫拒马,是为了防止汽车冲撞而放置的。小科找到拒马模型,如果他用橡皮筋小车按第(3)题中的橡皮筋缠绕圈数依次去撞击拒马模型。产生撞击力最大的是橡皮筋缠绕 圈的时候。
【答案】(1)B
(2)C
(3)B
(4)12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1)气球小车的动力来自气球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反冲力)。当气球充气后,气体从喷口喷出,会对小车产生相反方向的推力。观察可知,A小车气球喷气方向与终点方向一致,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B先到达终点。
(2)轮胎原地打滑是因为车轮与地面摩擦力不足。A 换更光滑的轮胎会减小摩擦力,加剧打滑,排除;B 减轻重量会使车轮对地面压力减小,摩擦力变小,无法解决打滑,排除;C 增加配重可增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帮助小车正常行驶。
(3)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弹性形变越大,储存的弹性势能越多,转化为小车的动能越大,小车行驶距离通常越长(在弹性限度内)。表中数据显示,圈数从 3→6→9→12 递增,行驶距离应逐渐增大。3 圈 150 厘米,6 圈 220 厘米(增加 70 厘米),12 圈 430 厘米。9 圈的距离需介于 220 厘米和 430 厘米之间,且符合递增趋势。A(200)小于 220,C(450)大于 430,均不符合;B(350)在范围内且合理,故答案为 B。
(4)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弹性势能越大,转化为小车的动能越大,撞击时的冲击力也越大。第 (3) 题中,缠绕圈数 3、6、9、12 圈对应的行驶距离递增,说明动能随圈数增加而增大。因此,12 圈时小车动能最大,撞击拒马的力也最大。故答案为 12。
34.(2025·路桥)草履虫是主要以细菌和藻类为食,它们在水中快速游动寻找食物,对污水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它们的寿命较短,大约为一昼夜。但是繁殖速度很快,一个草履虫一分为二便形成两个新的草履虫个体。
(1)阅读上述资料,能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的证据有: (写一点即可)。
(2)小科借助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内的光线太暗,则应该调整右图显微镜结构中的 (填序号)。
(3)小科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它们一下子就从视野里消失了,下列方法可以帮助小科更好观察的是____。
A.滴加碘酒 B.再滴加几滴培养液 C.添加脱脂棉纤维
(4)小科发现草履虫即将跑出视野(如图所示),要让草履虫重新回到视野中央,他应该将装片向 移动。
(5)小科所在的学习小组在培养草履虫的过程中以取样计数的方法获得了右图的数据。分析右图可知,不同温度环境的草履虫数量在达到最高值后均会逐渐减少并趋于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A.温度太低 B.大量繁殖缺少食物 C.温度太高
【答案】(1)以细菌和藻类为食(在水中快速游动、繁殖速度很快等)
(2)⑤
(3)C
(4)左上方
(5)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1)生物具有需要营养、能运动、能繁殖、有生命期限等特征。资料中 “以细菌和藻类为食” 体现生物需要营养;“快速游动寻找食物” 体现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运动;“繁殖速度很快” 体现能繁殖;“寿命约一昼夜” 体现有生命历程。这些均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任一点均可说明草履虫是生物。
(2)显微镜视野光线太暗时,需通过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增加亮度。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聚光能力强,可换用凹面镜;遮光器上的光圈越大,通过的光线越多,可换用大光圈。两者均能增强视野亮度,因此应调整反光镜(或遮光器的大光圈)。即图中的⑤。
(3)草履虫运动速度快,易从视野中消失,需减慢其运动以便观察。A 滴加碘酒会杀死草履虫,无法观察活体运动,排除;B 再滴加培养液会增加液体量,但不能减慢其运动,效果不佳;C 添加脱脂棉纤维可阻碍草履虫游动,减缓其运动速度,便于持续观察。
(4)显微镜成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实际移动方向一致。观察可知,图中草履虫在左上方,实际在右下方,需要朝左上方移动。
(5)草履虫以细菌和藻类为食,繁殖速度快。在培养过程中,初始阶段食物充足,数量增长;达到最高值后,因大量繁殖消耗了培养液中大部分食物(细菌、藻类),导致食物匮乏,无法维持生存,数量逐渐减少直至趋于零。A、C 仅涉及温度单一因素,而题目中 “不同温度环境” 均出现此现象,说明与特定温度无关,故排除。因此答案为 B。
35.(2025·路桥)小科参照下面步骤自制柠檬汽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准备材料:柠檬、白糖、小苏打、冰块。 制作步骤:1.洗净柠檬,榨出柠檬汁:2.将小苏打加入柠檬汁中,轻轻搅拌;3.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凉开水、白糖和冰块。 注意:小苏打要适量。
(1)实验中小苏打的作用是____
A.制作小苏打溶液,调味
B.作为添加剂,延长汽水保质期
C.与柠檬汁反应产生气体
(2)往柠檬汁中一勺一勺加入小苏打,可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将现象填入相应表格中。
①没有气泡产生,杯子底部有小苏打剩余 ②有大量气泡产生,小苏打消失不见
小苏打的量 第一勺 第二勺 第三勺
实验现象 产生的气泡变少
(3)小科利用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做了以下实验:
混合前紫甘蓝的颜色 加入的物质 混合后紫甘蓝的颜色
紫色 柠檬汁 红色
紫色 小苏打 蓝色
紫色 白糖水 紫色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现象,加入的三种物质中可能和紫甘蓝发生化学变化的有 (填写加入的物质名称)。
【答案】(1)C
(2)②;①
(3)柠檬汁和小苏打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1)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酸性物质),小苏打(碳酸氢钠,碱性物质)与柠檬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溶解在液体中,饮用时释放出来,形成汽水特有的气泡口感。A 项,小苏打本身无调味作用,且其主要作用并非制作溶液;B 项,小苏打不具备延长保质期的功能;C 项准确描述了小苏打与柠檬汁反应产生气体的核心作用,这是制作汽水的关键原理。
(2)柠檬汁中的柠檬酸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第一勺小苏打加入时,柠檬酸充足,能完全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小苏打消失,对应现象②;第三勺加入时,柠檬酸已被前两勺小苏打消耗殆尽,剩余小苏打无法反应,无气泡产生且残留杯底,对应现象①。气泡量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少,符合表格中 “第二勺产生的气泡变少” 的过渡状态。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产生新物质,常伴随颜色改变等现象。紫甘蓝遇柠檬汁变红色,遇小苏打变蓝色,颜色发生明显改变,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紫甘蓝遇白糖水仍为紫色,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化学变化。因此,与紫甘蓝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柠檬汁和小苏打。
36.(2025·路桥)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并开始巡视探测。
(1)右图中祝融号登陆的星球是 (填字母)。
(2)小科想用纸带制作太阳系位置模型,他知道水星和海王星分别距太阳5800万千米和449600万千米,如果以1厘米表示10000万千米,他需要的纸带长度最少是 厘米(保留整数)。
(3)祝融号在火星表面运动时,太阳能板接收到光照后使电动机工作并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____.
A.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4)右图是小科制作的祝融号火星车模型,它上面有电动机,如图是电动机中转子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能起到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5)祝融号火星车运动时小灯泡能照亮前方道路,下列能正常点亮小灯泡的是____.
A. B. C.
【答案】(1)D
(2)45
(3)C
(4)③
(5)B
【知识点】电动机;能量的转化;太阳系
【解析】【分析】(1)祝融号着陆于火星。太阳系中,火星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位于地球轨道外侧。图中A是水星,B是金星,C是地球,D是火星,E是木星,F是土星,G是天王星,H是海王星。
(2)以 1 厘米表示 10000 万千米,海王星距太阳 449600 万千米,计算所需纸带长度为 449600 万千米 ÷ 10000 万千米 / 厘米 = 44.96 厘米。由于纸带需覆盖最远行星(海王星)的距离,且需保留整数,因此最少需要 45 厘米。
(3)太阳能板的作用是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并输出机械能,驱动小车运动。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路径为:太阳能→电能→机械能,与选项 C 一致。选项 A 错误,因过程中无化学能参与;选项 B 顺序颠倒,不符合能量转化逻辑。
(4)电动机转子中,③是换向器(两个半环),其作用是接通电流并在转子转过一定角度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保证转子持续转动。
(5)小灯泡的发光依赖完整电路。电流需同时连接小灯泡的两个接线点(灯丝两端),且电源正负极通过导线与用电器形成闭合路径。A没有连接两个接触点,B能够正常发光,C没有连接电池正负极。
37.(2025·路桥)如图所示,小科学校校门口停车场出入口装了图2的闸机,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3由杠杆和电磁铁组成的装置来模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小科学校平面图,他去搜索校园生物应带上的工具有: (填一种)。
(2)图2中,汽车的轮胎属于简单机械中的 。图3中,栏杆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装置,A、B、C三点中是支点的是 .
(3)小科发现闸机的工作原理是车牌识别系统识别车辆后自动闭合开关,电磁铁通电后会让甲向下运动,可推测制作甲的材料是 .
(4)闸机识别车辆后,没有抬起栏杆,小科经过检查发现是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太小造成的,你认为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1)放大镜等
(2)轮轴;B
(3)铁
(4)增加线圈圈数、增大电流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轮轴
【解析】【分析】(1)搜索校园生物时,需要观察生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小型生物(如昆虫、苔藓等)或细节(如叶片纹理、昆虫触角等)。放大镜可帮助清晰观察这些细微结构,是常用工具。其他合理答案如记录本(记录生物种类和特征)、镊子(轻取小型生物)等也可,但放大镜是最基础且适用广泛的观察工具。
(2)汽车轮胎由轮(轮胎外圈)和轴(连接轮胎的轴)组成,工作时轮绕轴转动,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符合轮轴的特征,属于轮轴。杠杆的支点是杠杆绕其转动的固定点。图 3 中,栏杆绕B点转动,B点位置固定,因此B 是支点。
(3)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能吸引磁性材料。题目中电磁铁通电后使甲向下运动,说明甲被电磁铁吸引,因此甲的材料需为能被磁铁吸引的磁性材料,如铁、钴、镍及其合金等。非磁性材料(如铜、铝)不会被电磁铁吸引,无法实现此运动。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强。因磁力太小导致栏杆未抬起,可通过增大电流(如更换电压更高的电源)或增加线圈匝数来增强磁力,使电磁铁能有效带动机械结构抬起栏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