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16: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的怀疑和质疑。随着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AI应用,使用者可以在不同应用之间进行比较,脸证答
2024一2025学年度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案的正误,琢磨不同答案之间的区别,并加以合理利用。
使用AI最终还要超越AI。在教师知识图谱的体系性引导下,学生向AI的提问和追问甚至可
语文
以超越现有教材的内容,获取更广阁的知识资源。这也意味着,正确地使用A】可以超越使用者自身
认知的局限,突破更多的边界,打开更多的可能。使用AI最终应该超越AI,或是发明创造更好的工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具,或是在AI的帮助下,画出更美的画、唱出更动听的歌,或是在某一细分领城,发现了AI都不知道
注意事项:
的事情,打开新的未知领域。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在学生批判性思雏和创新性思雏的养成方面,应该更好地利用AI,而不是退缩回避。未来我们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将生活在各种工具共存的世界。解决各类问题也将存在多种技术路线。跨时代的各种工具各有优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势,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而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学握、用好、用对工具
无效。
(摘编自王铭《建立科学的人工智能观》)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材料二: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给教育带来多层面、多向度和多样态的影响,必须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阅读(70分】
加快推进数字教育研究,建构新的教育形态。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尽快开展有组织的人工智能认知教育。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普及教育,一是采取丰富有趣的科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手段,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二是提示人工智能的缺陷风险,如缺乏基本道德判断能力,有可能
材料一:
输出错误的或片面的结果等。三是培养学生正确驾取人工智能的意识能力,包括通过高效率的提问
近日,还有媒体报道有家长用人工智能当家教的案例故事,有人觉得“AI真省心,诗词解题样样
来引导人工智能辅助自己完成任务,交叉验证人工智能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合理合法地训练和使用
行”,有人觉得“AI很称心,画画PPT分分钟搞定”,但是也有人感到“AI难放心,一道题五个AI软件
人工智能,等等。
全做错”。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呢?
针对人工智能对数育的影响,开展有组织科研。作为教育研究者,首先要用教育的眼光看技术,

树立正确的AI观。回首历次技术革命与科技创新,距现在比较近的有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
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背后的科学原理及其发展规律,科学研判新兴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
机等。人类发明创造了新的工具,新工具随之带来了信息爆发、生产力提升。但新工具从来没有替
尤其要密切关注超人智能或类人智能的人工智能,为教育各颂城的变革提供扎实的研究支撑。
培养智能时代的新型教师队伍。2022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
代人类,相反,它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更改变了教育的方法与形态。
AI这个新工具有用,但不是全能的。目前,AI的智能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将其置于更长
全国教育科研战线应主动深入研究并助力落实,开展系统化、高水平、全覆盖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
提升教师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苹教育救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依靠专业化
的时间坐标来看,AI将如同计算机一样成为普及工具。AI在教育中的应用正在快速迭代,AI甚至
的教师队伍,提升智能时代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还可以成为有问必答的助教、学伴。然而,逻辑、思雏、情感和创新等仍然是AI的短板。
加强校长培训。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贵任人,强化校长培训对确保在中小学安全规范地使用人工
新工具新科技的到来和普及,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应接纳AI,正确地使用AI。
智能十分必要。应通过一系列培训课程,使校长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熟悉人工智能与教育的
AI的使用者应具备与工具对话的能力。根据目前AI的交互特点,使用者需要具备提问和追问的能
相关理论,了解使用人工智能的各项要求,等等。
力,能够管理好使用工具的时间、目的、方式等,并且合理处置使用工具过程中的意外和问题,辨别信
严防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意识形态风险。一是要使用数据真实和价值导向积极正面的数据
息的真伪、抵御不良信息。这也意味着,只有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使用者才能让AI真正发挥功效。
训练模型,这项工作必须由政府主导,由权威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二是要使用尽可能全面的
AI必然改变教育的形态当下已成为共识,如何应变成为重要的课题。例如,学生可以利用AI
数据训练模型,避免忽视弱势人群,避免形成价值偏向,妨碍教育公平。
直接获取试题答案,因此,考试作业必须留存过程性证据,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解题过程,确保学生“知
鼓励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实验。可以开展“一校一区”或“多校多区”的整体性教育实验。
p
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大量虚拟仿真场景、模型、学习对象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推广优秀案例和组织成果交流会等形式,鼓励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城的应用创新。

实践能力和应对各种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A【既能做学生24小时的学伴,也可以减轻救师负担,为
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结采,理论上讲,人与人工智能间智慧竞逐的胜利必然属于人类。
广大师生提供大规模个性化的服务。为了不被AI替代,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与AI竞争的差异化
然而,人类文明进步从来不以“胜利”为目的,我们研究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苹和重构教育形态,归
思维,形成更加开放的心态。
根结底是为了人类文明更好地向前发展。教育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这
AI提供的信息也是学习、综合和搬运来的,AI并不对信息的真实、可靠、有效负任何责任。AI
是我们永无止境的征途。
存在提供错误、颠倒、空洞信息的可能性。因此,AI使用者必须时刻保持批判意识,提高对AI信息
(摘编自李永智《教有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语文第1页(共8页)
语文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