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孟德尔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巧妙地运用自交实验对他的假说进行验证
C.应用数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D.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再分析多对相对性状
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通常要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雌雄配子,并通过受精作用产生后代。以下有关此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D.有性生殖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3.如图表示某男性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虚线前后分别表示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
B.DNA复制发生在BC段,着丝粒分裂发生在DE段和GH段
C.FG时期,细胞的X、Y染色体间可进行互换
D.HI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是体细胞的一半
4.如图为人类性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致病基因位于Ⅲ区段,则患者全为男性
B.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I区段,男女患病概率不同
C.若基因位于II区段上,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无关
D.位于II区段的某对等位基因,人群中其基因型共7种
5.在高一年级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同学们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图为制作过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磷酸和③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丙图中DNA双链要平行,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靠氢键连接
C.任意取两位同学制作的单链即可形成丁图
D.丙到丁过程体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的特点
6.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与野生性状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和匍匐型个体各占50%,随机交配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鸡群产生的配子中A:a=1:1 B.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2/5
C.F1中A基因频率为1/5 D.F2中aa基因型频率高于F1
7.噬藻体是一种能感染蓝细菌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细菌,噬藻体被释放前,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含32P标记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可得到32P标记的噬藻体
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藻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C.在所有子代噬藻体中都能检测到32P标记
D.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8.大肠杆菌和某真核生物的核DNA复制过程如下图,关于两类生物DNA复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既有氢键的断裂,又有氢键的形成 B.均为多起点双向同时开始复制
C.均边解旋边复制且为半保留复制 D.真核生物的复制效率高于大肠杆菌
9.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不会导致同卵双胞胎之间的性状差异
B.水稻花药和根尖分生区都可发生基因重组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后代产生黄皱与绿圆个体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10.下图是某动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了若干精细胞,这些精细胞中出现了下表中的6种异常精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异常精子 AB CD Ab D AB Cd aB CCD Ab DC ab CD
A.③的形成过程中碱基序列没有改变
B.①和⑥的形成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表中异常精子的形成都与染色体互换有关
D.形成④、⑤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
11.下列关于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采用抽样调查法
B.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C.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中,肝匀浆的pH不会随HCl液滴数的增加而改变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不能说明已被成功诱导
12.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B.系谱分析是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之一
C.在遗传病患者体内均可找到相应的致病基因
D.禁止近亲结婚主要是预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能形成生殖隔离
B.某一个种群随机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都保持不变
C.抗生素能诱发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从而适应具有抗生素的环境
D.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
1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乳酸和NaHCO3发生反应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 D.食物中淀粉经唾液淀粉酶被分解
15.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 、尿素、激素等
B.膀胱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C.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D.只要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机体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6.单倍体技术被称为育种技术的“黑马”,它能极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下图为诱导产生大麦(2n=14,开两性花)双单倍体的三条不同途径。种间杂交时,多棱大麦(母本)与球茎大麦(父本)杂交形成的受精卵中来自球茎大麦的染色体会逐渐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棱大麦和球茎大麦两物种的配子可以相互识别,但两者仍存在生殖隔离
B.只考虑染色体组成,大麦经孤雌生殖途径产生的单倍体有27种
C.花粉处理法得到的大麦双单倍体与母本植株性状表现完全相同
D.三种途径得到的大麦双单倍体植株均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二、多选题
17.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组织液和血浆
B.I、II、III、IV分别表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
18.下图为白花三叶草叶片细胞内氰化物代谢途径,控制氰化物合成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种叶片不含氰化物的白花三叶草杂交,F1叶片中均含氰化物,F1自交产生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白花三叶草植株是否含氰化物是一对相对性状
B.该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推测F2叶片不含氰化物个体中后代能保持这一性状的占3/7
D.推测F2中叶片含氰化物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
19.研究表明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能将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猪基因组中,如图是PERV的生活史示意图,被侵染的细胞可增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③④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过程④需要猪细胞提供核糖体和tRNA等
C.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PERV的蛋白质和RNA以探究其遗传物质
D.感染该病毒后,子代个体的基因组中可能仍含有该病毒的基因序列
三、解答题
20.科学家用小鼠(2n=40)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细胞分裂的相关问题。
(1)请选择正确的编号并排序,表示小鼠精子的形成过程 。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形成4个子细胞 ③变形 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着丝粒一分为二 ⑦细胞板形成
(2)精子形成过程中,当DNA分配至细胞两极时,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模式最可能是 。
(3)研究显示,Trf1基因缺陷的雄性小鼠不育,睾丸变小且几乎没有成熟精子产生。经进一步实验发现,Trf1基因缺陷小鼠精原细胞分裂大量阻滞在减数分裂前期I,一部分细胞中也因染色体末端黏连而最终“死亡”。下列最可能是由“染色体末端黏连”所导致的后果是 。
A.中心体倍增异常 B.着丝粒分裂异常
C.纺锤丝形成异常 D.染色体分离异常
(4)细胞周期蛋白B3(CyclinB3)缺失的雌性小鼠所产生的卵细胞异常。为揭示CyclinB3的功能,研究者对正常雌鼠与CyclinB3缺失雌鼠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进行了对比,如图所示。
①对正常雌鼠而言,能揭示孟德尔遗传规律实质的时期是图中的 期。中期I细胞中含有 个四分体。若正常雌鼠基因型是AaBb,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一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
②Cyclin B3 缺失小鼠的一个卵原细胞从间期I到中期Ⅱ的过程中,核 DNA 的数量变化是 。据图分析,Cyclin B3 缺失导致卵母细胞停滞在 期,由此推测 CyclinB3 的功能可能是促进 。
(5)科学家通过刺激某雌鼠的卵细胞有丝分裂,培养了卵生胚胎干细胞,然后修改该细胞的基因,使这些细胞具备精子的功能,最后将这些细胞注入另一只雌鼠的卵细胞,由此产生了一批具有两个“母亲”的幼年小鼠。推测这批小鼠的性别是 ,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21.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一类RNA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lncRNA具有多种调控功能,之所以被称为“非编码RNA”,是因为它不能像 那样直接用于翻译过程。
(2)细胞中lncRNA是 酶催化的产物,合成lncRNA需要的原料是 ,与DNA复制过程相比,合成lncRNA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
(3)研究发现,在转录因子C-Myc的激活下,结肠癌细胞内会大量合成某种能调控SPZ1基因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用LncRNA-a表示),进而加速结肠癌细胞的生长转移,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表示抑制)。
①从基因角度看,结肠癌是 发生突变的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 ,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②LncRNA-a基因的基本单位是 。若其一条链中(A+G)︰(T+C)=2.5,则另一条链中该比值是 。
③据图可知,LncRNA-a与SPZ1 mRNA在细胞中通过对 的竞争性结合,从而影响SPZ1基因的表达。LncRNA-a表达 (过少/过量),导致miRNA-1与SPZ1mRNA结合受阻,使SPZ1蛋白过量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④图中LncRNA-a、miRNA-1等调控蛋白质合成、控制性状的过程属于 。
⑤根据上述信息,尝试提出1条治疗结肠癌的思路:
22.小头畸形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头围减小、智力衰退。小头畸形病因多样,包括单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现发现一例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导致的小头畸形男孩,其父母和姐姐表型均正常。
(1)分别用正常序列和突变序列的探针对该家庭成员进行相关基因检测,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表中①②③处的结果依次是 。
与正常序列探针杂交 与突变序列探针杂交
父亲(正常) + ①
母亲(正常) + ②
大女儿(正常) + -
儿子(患病) - ③
(2)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基因型与大女儿相同的概率为 。(只考虑该病相关基因)
(3)母亲体内哪些细胞中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 。 (编号选填)
①造血干细胞 ②神经元 ③卵原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
⑤第一极体 ⑥次级卵母细胞 ⑦第二极体 ⑧卵细胞
(4)另有研究表明,小头畸形与至少25个正常基因(依次编号为MCPH 1~25)的突变有关, 这些正常基因在神经干细胞内存在明显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已知正常基因MCPH 1~6表达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①据图分析,正常基因MCPH 1~6若发生突变,对 影响最大。
A.染色体移动 B.胞吞胞吐 C.细胞呼吸 D.蛋白质加工
②由MCPH基因突变引起的小头畸形的患儿出现头围减小、智力衰退的原因有 。
③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筛查小头畸形胎儿最常用的方法是B超检查胎儿的 。
(5)已知正常 MCPH1 蛋白由 835 个氨基酸组成,患者体内的 MCPH1 基因则仅编码了588个氨基酸。据此推测患者体内 MCPH1 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 。
A.缺失 B.增添 C.替换
(6)CENPJ 基因也与小头畸形有关。科学家通过测序分别比较了4种灵长类代表物种大脑内CENPJ基因中启动子区域CpG序列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如图所示:
①对灵长类物种大脑前额叶的基因测序,为研究大脑的进化提供了 证据。
②结合题干及题图信息,解释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拥有比非人灵长类巨大的大脑容量和复杂认知能力的原因: 。
23.人体细胞内存在一种名为“Notch”的蛋白质,能快速修复受损的脑细胞,Notch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Notch变异是遗传性脑部血管病(SVD)的主要病因,该基因有多种突变类型,例如图1中的①和②表示其中的一种变异类型,③和④则表示另一种变异类型(基因序列中的粗黑字母表示突变后的碱基对,编码链为转录的非模板链)。图2为某家族SVD的遗传系谱图。
(1)合成Notch蛋白时的脱水缩合过程是在 中完成的。除此之外,该过程还需要mRNA、 、 及能量等。
(2)Notch基因有多种突变类型,可引起多种遗传性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特点。
(3)Notch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的 (相同/不同)位点上。据图1分析,变异类型②为仅一条染色体上发生基因突变,相关个体表型正常,而变异类型①的两条染色体均发生突变。据图2分析,该家族中SVD的遗传方式为 。若对该家族中Ⅱ-6的Notch基因进行测序,结果符合图1所示的 。(填序号)
(4)在变异类型为③④的人群中,原Notch基因编码半胱氨酸的位点经突变后编码的氨基酸为 ,从而导致蛋白质异常聚合。
(参考密码子:半胱氨酸:UGU、UGC;精氨酸:CGU、CGA;异亮氨酸:AUU、AUC、AUA;酪氨酸:UAU、UAC;甲硫氨酸:AUG;苏氨酸:ACG)
(5)调查发现,图2家族中I-1和Ⅱ-6还存在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黑斑息肉综合征,致病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用Q/q表示)。据此分析,Ⅱ-6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最可能为 。(编号选填)
24.家鸡(2n=78)的短腿和正常腿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浅色胫和深色胫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相关实验如下图,实验二是从F1中选出短腿浅胫雌雄个体进行的杂交实验。不考虑突变和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请回答: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型。对其基因组测序应测定 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2)据实验结果分析,短腿为 (显性/隐性)性状,浅胫为 (显性/隐性)性状,A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3)据实验二分析, 基因纯合具有致死效应。实验一中父本、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实验二F2中短腿浅胫雄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
(4)若将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正常腿浅胫雄性的比例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C A D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C C D A A ABD ABD AD AC
20.(1)⑤→④→①→⑥→②→③
(2)D
(3)D
(4) 后期I 20 Ab或aB 40→80 后期I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5) 雌性 40
21.(1)mRNA
(2) RNA聚合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A-U(或U- A)
(3)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减少 脱氧核苷酸 2/5(或0.4) miRNA-1 过量 表观遗传 抑制LncRNA-a基因的转录;阻断miRNA-1与LncRNA-a的结合;促进SPZ1 蛋白的降解等(答出1条,合理即可)
22.(1)+、+、+
(2)1/4
(3)⑤⑥⑦⑧
(4) A MCPH基因突变导致神经干细胞有丝分裂受阻,脑细胞数量减少,脑组织体积缩小,神经元数量不足或分化异常,影响大脑皮层结构(如皮层变薄),导致认知功能受损 头围
(5)A
(6) 分子生物学 人类CENPJ基因启动子区域CPG甲基化程度更低,可能导致基因表达水平更高,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从而增加大脑容量
23.(1) 核糖体 tRNA 氨基酸
(2)不定向性
(3) 相同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④
(4)酪氨酸
(5)③④
24.(1) ZW 40
(2) 显性 显性 常 Z
(3) A AaZBZB aaZ W 0
(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