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23 17:50:36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卷
1.(2025五下·永康期末)到目前为止,(  )是唯一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A.火星 B.地球 C.金星 D.木星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2.(2025五下·永康期末)蜥蜴的体色与它周围的环境色彩相似,有利于它捕食和躲避天敌,这说明(  )。
A.生物会适应环境 B.生物会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破坏环境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蜥蜴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色彩相似,这是一种典型的保护色现象。保护色是动物为了适应其生活环境而演化出来的一种特征,它可以帮助动物在环境中更好地隐藏自己,从而避免被捕食者发现或在捕食时更接近猎物。
3.(2025五下·永康期末)实验结束后,小科应该将实验后的蚯蚓放到(  )里。
A.垃圾桶 B.小池塘 C.大操场 D.学校花坛
【答案】D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花坛中有土壤,适合蚯蚓生存,并且蚯蚓可以帮助改善花坛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最合理的选择是将蚯蚓放到学校花坛里。
4.(2025五下·永康期末)妈妈把从菜市场买回来的绿豆芽放在窗台上。到了下午,绿豆芽的叶子变绿了,其主要原因是 (  )。
A.光照增加 B.温度升高 C.空气充足 D.水分减少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由于绿豆芽在窗台上接受了更多的光照,在光合作用下导致叶子变绿。因此,绿豆芽叶子变绿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加。
5.(2025五下·永康期末)苹果树不宜南方栽种,柑橘不宜北方栽种,造成这现象的因素(  )。
A.水 B.阳光 C.温度 D.土壤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苹果树是温带果树,对寒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在南方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其生长可能会受到抑制,易发生病虫害等问题。柑橘则是亚热带常绿果树,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来维持其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北方的低温环境,特别是在冬季,可能会对柑橘造成冻害,影响其生长和结果。因此造成苹果树不宜南方栽种、柑橘不宜北方栽种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6.(2025五下·永康期末)右图,独木舟旁边常固定一根木头,它最有可能是 (  )。
A.舟运载的货物 B.增加舟的稳定性
C.为了舟更加美观 D.便于停靠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为了保持独木舟稳定而不侧翻,可以将物体固定在独木舟的重心位置。除此之外,在独木舟的一侧增加一根木杆,与独木舟连成一体,会大大提高其稳定性,这是因为增加了船与水的接触面积。
7.(2025五下·永康期末)测试前,小科认为“船舷越高,载重量越大”,属于探究中的(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实验验证 D.得出结论
【答案】A
【知识点】推断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测试前,小科认为“船舷越高,载重量越大”,属于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8.(2025五下·永康期末)在做“套筒游戏”时,将小草套在蚜虫套筒中,表示(  )。
A.小草上长了蚜虫
B.小草被蚜虫吃了
C.小草的能量流向了蚜虫
D.小草被蚜虫吃了,能量也流向了蚜虫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套筒游戏”中,套筒的嵌套关系通常用来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或能量流动关系。当小草套在蚜虫套筒中时,这表示蚜虫是以小草为食的,而能量从小草流向蚜虫。因此,这种嵌套关系直接反映了小草被蚜虫吃了,能量也流向了蚜虫。
9.(2025五下·永康期末)船舶发展史中,四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 (  )。
A.美观程度 B.船体材料 C.体积 D.动力
【答案】D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四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动力。
10.(2025五下·永康期末)用一张草稿纸制作一张再生纸的过程是 (  )。
①挤压吸水 ②撕碎 ③通风晾干 ④加水搅拌 ⑤平铺
A.②③①⑤④ B.②④⑤①③ C.②④①⑤③ D.②④①③⑤
【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
【解析】【分析】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再生纸的制作步骤是: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11.(2025五下·永康期末)下列灌溉方法最为节水的是(  )。
A.漫灌 B.喷灌
C.滴灌 D.地下灌溉
【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农田滴灌是指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将少量的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
12.(2025五下·永康期末)钢铁制成的船既大又重,却能浮在水面,是因为钢铁做成船后(  )
A.所占空间体积变大 B.材质发生改变
C.质量变小 D.水的盐分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是因为做成船型,增大了体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
13.(2025五下·永康期末)没有冰箱前,人们往往会将西瓜放到井水里一段时间再捞上来,这样西瓜就会变得冰凉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和冰水之间无热传递 B.热由冰水传向西瓜
C.热由西瓜传向冰水 D.只有西瓜的热量发生了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当西瓜被放入井水中时,由于西瓜的温度高于井水,热量会自然地从西瓜流向井水,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这个过程中,西瓜失去了热量,因此温度下降。
14.(2025五下·永康期末)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的是(  )。
A.海洋动物 B.阳光 C.海洋礁石 D.海洋植物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据统计,目前所知道的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动物有18万种,海洋植物约有2.5万种。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15.(2025五下·永康期末)下列四种物体大小、形状都相同,传热最快的是(  )。
A.塑料棒 B.铝棒 C.铜棒 D.铁棒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差。铜、铝、铁三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但是三者中,铜的导热性能最好,铁的导热性能最差。因此传热最快的是铜棒。
16.(2025五下·永康期末)厨房里排热空气的油烟风扇应该安装在炉灶的(  )。
A.上方 B.下方 C.左方 D.右方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重量轻,热空气向上升。因此厨房里排热空气的油烟风扇应该安装在炉灶的上方。
17.(2025五下·永康期末)小科分别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铝箔纸做一个底面为正方形、四边船舷一样高的船。甲做的底面边长为8厘米,乙做的底面边长为6厘米,丙做的底面边长为4厘米,丁做的底面边长为2厘米,则(  )做的船载重量最大。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用相同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船的体积等于船的底面积与船舷高度的乘积。甲方案的体积为8厘米×8厘米×2厘米=128立方厘米;乙方案的体积为6厘米×6厘米×3厘米=108立方厘米;丙方案的体积为4厘米×4厘米×4厘米=64立方厘米;丁方案的体积为2厘米×2厘米×8厘米=32立方厘米。其中甲方案的体积最大,载重量最大。
18.(2025五下·永康期末)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购物自带布袋 B.大量使用农药
C.多植树造林 D.出行时拼车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大量使用农药不仅会杀死害虫,还会对土壤、水体和生物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
19.(2025五下·永康期末)太空舱需要提供给宇航员生存必需的条件是(  )。
①水 ②食物 ③适宜的温度 ④空气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因此太空舱需要提供给宇航员生存必需的条件是①②③④。
20.(2025五下·永康期末)取四个同一型号的烧杯,装入等量的水,分别置于下列不同的环境中,蒸发最快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那么蒸发最快的烧杯应该是处于温度最高、湿度最低、空气流动最快且液体表面积最大的那个环境中。加热的温度应该要比冰箱内、常温和太阳照射的温度高一些,因此D符合题意。
21.(2025五下·永康期末)春暖花开,学校的“劳动基地”开始变得生机勃勃。小科和同学们到基地观察生物、开展科学探究。小科观察到绿豆种植区的发芽情况不太理想,为了探究绿豆发芽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
组别 种子所在环境 结果
1 阳光下、25℃、不加水 不发芽
2 阳光下、4℃、适量水
3 阳光下、25℃、适量水 发芽
4 黑暗处、25℃、适量水
5 阳光下、25℃、过量水 不发芽
(1)小科为了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应选择   组进行实验。
(2)选择2、3组进行实验,小科是在探究种子发芽和   的关系。
(3)第4组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因为    。
(4)小科想长久保存绿豆种子,可以怎么处理绿豆种子    
(5)小科把发芽后长势相同的豆苗移到两个相同的盆内,其中甲盆用左侧开孔的纸盒罩住,乙盆用右侧开孔的纸盒罩住。将两盆豆苗放在阳光下每天浇水,十天后打开盒子观察豆 苗的生长情况。发现甲盆豆苗向左侧弯曲生长,乙盆豆苗向右侧弯曲生长,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生长具有   。植物生长需要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养料,同时释放   。
(6)小科在绿豆种植区还发现了小草、蚜虫、瓢虫、蜘蛛、青蛙、小鸟等生物,请写出绿豆种植区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1、3
(2)温度
(3)发芽;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4)将绿豆种子存放在干燥、低温、通风的环境中
(5)向光性;叶;二氧化碳
(6)绿豆→蚜虫→瓢虫→蜘蛛→青蛙→小鸟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唯一的变量是水分,所以应该选择1、3组进行对比研究。
(2)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2、3组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研究的是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
(3)第4组的实验结果应该是发芽,因为与第3组相比,唯一的变量是光照(,而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所以,即使没有光照,只要其他条件适宜,种子仍然会发芽。
(4)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小科想长久保存绿豆种子,可以将绿豆种子存放在干燥、低温、通风的环境中,以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延长其寿命。
(5)在这个实验中,由于纸盒的开孔位置不同,导致豆苗接受光照的方向也不同,因此豆苗会向有光照的一侧弯曲生长,说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植物生长需要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养料,同时释放氧气。
(6)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绿豆种植区的一条可能的食物链是:绿豆→蚜虫→瓢虫→蜘蛛→青蛙→小鸟。这条食物链展示了绿豆种植区中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22.(2025五下·永康期末)“梦想号”被誉为“深海神器”的钻探船,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排水量4.26万吨,堪称“海上移动国家实验室”。小科看到这个新闻激动不已,打算设计制作一个小船模型 (如右图):
(1)在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要经历五个环节:①改进小船;②明确任务;③设计小船;④测试小船;⑤制作小船。这五个环节的顺序是(  )。
A.③⑤④②① B.②③⑤①④ C.②③⑤④① D.⑤②③①④
(2)小科制作的蒸汽小船的动力来自喷出的蒸汽产生的   ,铜管口有“白气”喷出,这些“白气”是   。
(3)蒸汽小船船首做出尖形,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4)在蒸汽小船中,铜制容器中的水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   。
(5)铜制容器里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  )。
A.不断升高 B.不变
C.先升高再不变 D.先升高再下降
(6)如果蒸汽小船总是转弯打圈圈,以下解决方案最恰当的是 (  )。
A.安装舵来调整方向 B.再增加一个铜管
C.增加蒸汽动力 D.加大船体体积
(7)在测试过程中,随着重物慢慢放入,蒸汽小船受到的浮力(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1)C
(2)反作用力;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3)减小水的阻力
(4)热对流
(5)C
(6)A
(7)A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在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任务,即确定要制作什么样的小船以及它的用途等。接着是基于任务进行设计,包括船的形状、结构、材料等。设计完成后,进入制作阶段,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小船。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检查小船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预期。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对小船进行改进,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这五个环节的正确顺序是②③⑤④①。
(2)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该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因此小科制作的蒸汽小船的动力来自于喷出的蒸汽产生的反作用力。铜管口有“白气”喷出,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3)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4)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加热铜制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铜制容器的各个部分使整杯水都热起来。
(5)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持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6)舵是一种控制船舶方向的装置,通过调整舵的角度可以改变船舶的航向。对于蒸汽小船来说,如果出现转弯打圈的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方向控制不当导致的,因此安装舵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
(7)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当重物放入小船中时,小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会增加,从而导致浮力增大。
23.(2025五下·永康期末)蒸锅是家庭中常用的厨具,通常由锅体、蒸架、锅盖三部分组成。使用时,锅体中放水,蒸架上放食物。
(1)蒸菜时,小科记录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数据
时间(分钟) 起始 2 4 6 8 10 12
温度(℃) 21 42 68 84 95 100 100
从表中可知,水开始加热后,到(  )的时候开始沸腾。
A.第2分钟 B.第6分钟 C.第10分钟 D.第12分钟
(2)利用记录表推测,如果继续加热至14分钟,水温将(  )。
A.保持不变 B.继续上升 C.迅速下降 D.无法判断
(3)蒸锅的锅底是平的,用小火在锅底中心加热时,用示意图 来表示热在锅底表面的传递过程,下列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4)反映热在水中传递过程的示意图(黑点为加热点)是(  )
A. B. C. D.
(5)为了防止烫伤手,蒸锅的手柄通常是用橡胶制成的。为什么橡胶手柄不会烫手    。
(6)小科观察到锅盖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这属于(  )现象。
A.蒸发 B.汽化 C.凝华 D.凝结
(7)小科了解到:2000年前,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金属锅-铜锅,和铁锅比,哪个加热食物速度更快    。
【答案】(1)C
(2)A
(3)D
(4)D
(5)橡胶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差
(6)D
(7)铜锅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在第10分钟时,水的温度达到了100℃,并且在此后的时间里,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判断水在第10分钟时开始沸腾。
(2)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持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3)当用小火在锅底中心加热时,热会从加热点向四周传递。由于锅底是平的,热传递的过程应该是均匀的,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因此,最合适的示意图应该是热从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图案,即D。
(4)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是通过水的对流来实现的。当水被加热时,底部的水会受热膨胀并上升,而上面的水则会下沉填补空缺,形成对流。这种对流会使整个水体逐渐变热。因此,反映热在水中传递过程的示意图是D。
(5)橡胶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差。因此,当蒸锅加热时,橡胶手柄不会像金属那样迅速变热,从而保护使用者的手不被烫伤。
(6)锅盖内壁的小水珠是由于锅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后凝结而成的。这个过程叫做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7)铜锅和铁锅的加热速度取决于它们的导热性能。铜的导热性能比铁好,这意味着铜锅能够更快地将热量传递给食物。因此,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铜锅加热食物的速度会比铁锅更快。
24.(2025五下·永康期末)目前,地球上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达340亿吨,其中大约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大约五分之一被森林吸收,其余的留在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气象专家预测,随者气温的升高,两极冰雪将部分融化,海平面将上升,给沿海国家和城市带来被淹的威胁。
(1)以上材料说明,全球气候有   的趋势,这是人类过度消费石油、天然气和煤等   能源的过程中大量排放   等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造成的。
(2)右图是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示。小科在阳光下悬挂了两支温度计,①号装入透明密封袋悬挂在空气中,②号直接悬挂在空气中。该实验既是   实验,又是模拟实验。实验中密封塑料袋模拟了   。一段时间后,密封塑料袋外的温度   密封塑料袋内的温度。
(3)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有   ;   。(写两条)
【答案】(1)变暖;化石;二氧化碳
(2)对比;大气层;低于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描述,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上升,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人类过度消费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能源属于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2)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题干中的实验设计既包含了对比实验的特点,也体现了模拟实验的思想。由于透明密封袋能够阻挡部分热量的散失,使得袋内的温度计温度高于袋外的温度计。
(3)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除了开发推广新能源,我们也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应该随手关灯、使用节能LED灯、植树造林、绿色出行等;同时也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25.(2025五下·永康期末)小科为了探究生物、非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制作如下四个生态瓶,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他往四个生态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沙、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制作生态瓶有一定的顺序,下列操作中正确的顺序为(  )。
①在生态瓶中放入小虾、螺蛳和小鱼
②在生态瓶中放入水和淘洗干净的沙
③在生态瓶中种上几棵水草
④找一个塑料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②③①④
(2)制作完成的生态瓶,最适合把它放在(  )。
A.墙角安全处 B.阳台通风处 C.桌下阴暗处 D.随意放置
(3)甲、乙、丙、丁四个生态瓶模拟的是(  )生态系统。
A.草原 B.森林 C.池塘 D.海洋
(4)小科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变多,下列做法不能改变这种现象的是(  )。
A.多喂一些鱼食 B.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往生态瓶中加一些水草 D.捞出一些小鱼、小虾
(5)探究螺蛳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最好选(  )生态瓶进行研究。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6)评价小科设计制作的生态瓶,主要评价标准应该是(  )。
A.美观程度 B.生物数量
C.维持稳定的时间 D.水质情况
【答案】(1)C
(2)B
(3)C
(4)A
(5)B
(6)C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1)制作生态瓶时,先剪开瓶子,然后植物的存活需要水,所以先放池塘水和土壤,植物是生产者,它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所以再放植物,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最后把瓶子加盖密封,放到有光但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因此制作生态瓶的顺序是④②③①。
(2)生态瓶需要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同时需要通风以保持空气流通。因此,最适合放置的位置是阳台通风处。
(3)生态瓶模拟的生态系统: 由于生态瓶中加入了水草、小鱼、螺蛳和小虾,这些生物通常生活在水中,且没有提到有树木或草原植物,因此最有可能模拟的是池塘生态系统。
(4)小鱼浮出水面呼吸可能是因为水中缺氧。多喂鱼食会增加有机物分解,消耗更多氧气,因此A不能改变现象;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可能会稀释氧气,也不利于改善,但相对于A来说,影响较小;往生态瓶中加一些水草可以增加氧气供应,有助于改善现象;捞出一些小鱼、小虾可以减少氧气消耗,也有助于改善现象。因此,不能改变这种现象的做法是A。
(5)为了探究螺蛳的影响,需要选择有螺蛳和无螺蛳的生态瓶进行对比,因此选择乙、丙生态瓶进行研究。
(6)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我们在评价自制的生态瓶时,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生态瓶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
26.(2025五下·永康期末)2024年,浙江全省大力推进垃圾分类。通过制定规划,实行“四分类”模式,建设大量回收网点,垃圾增长率下降,无害化处理率接近100%,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升。
(1)“垃圾围城”一直是浙江省近几年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垃圾集中处理最主要的方法是   和   。
(2)下列有关垃圾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的回收利用
B.垃圾分类是环卫工人的事,和我们没有关系
C.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D.垃圾随意丢弃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3)学校倡导“光盘行动”,从环保的角度看,有利于解决(  )。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土壤污染
(4)塑料制品为人们带来方便但也会造成“白色污染”,因为塑料制品(  )。
A.重量轻、数量少、价格贵 B.很容易破碎、分解
C.不易腐烂、不易降解 D.含有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5)用堆肥的方法处理家里的垃圾,可以选择的垃圾是(  )。
①菜叶②碎玻璃③餐巾纸④烂苹果⑤牙膏壳 ⑥过期茶叶
A.①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答案】(1)填埋;焚烧
(2)B
(3)A
(4)C
(5)D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2)A、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将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针对性的回收利用,A正确;
B、垃圾分类是每个人的责任,不仅仅是环卫工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B错误;
C、减少垃圾数量能够从源头上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C正确;
D、垃圾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D正确;
故答案为:B。
(3)“光盘行动”旨在倡导节约粮食,减少食物浪费。从环保角度看,这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从而解决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4)白色污染是人们对一次性塑料袋等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塑料不易降解,影响环境的美观,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装材料多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
(5)菜叶、烂苹果、过期茶叶属于有机垃圾,可以通过堆肥的方法转化为肥料。碎玻璃属于可回收物,不适合堆肥;餐巾纸和牙膏壳属于其他垃圾,不能堆肥。
27.(2025五下·永康期末)小科想自制一个保温杯。他先观察家中的保温杯(如图),并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
(1)保温杯双层不锈钢内胆中间抽成了真空,目的是(  )。
A.双层能让杯胆更重一些
B.真空可以减慢热量的散失
C.真空可以让杯中的热水温度更高
D.真空能让保温杯更轻一些
(2)保温杯的内壁是银镀层,这样的目的是有效地阻止(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3)小科将大小不同的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套在一起,再加一个盖,自制保温杯。为了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 (  )。
A.铝箔 B.棉花 C.细沙 D.水
(4)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有三个环节:①结构设计;②测试调整;③产品制作。正确的排序是   。
【答案】(1)B
(2)B
(3)B
(4)①③②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真空状态下,由于缺乏介质,热量很难通过传导或对流方式散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因此保温杯双层不锈钢内胆中间抽成了真空,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
(2)银具有高反射率,可以有效反射热辐射,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 因此保温杯的内壁是银镀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减少热辐射,增强保温效果。
(3)棉花是一种良好的隔热材料,能够有效减缓热量的传递,适合作为保温杯的填充物。
(4)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合理的环节顺序应该是先进行结构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进行产品制作,最后进行测试调整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②。
28.(2025五下·永康期末)学校科技节到了,小科和同学们组成一个组参加制作船模比赛,他们给船取名叫“逐风”号。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名称 造船币 材料名称 造船币 材料名称 造船币
塑料板 50 电池 5 小电动机 70
木板 60 导线 5 小风扇 40
铝箔 15 开关 10 纸张 5
泡沫胶 10 喷气装置 50 木条 5
(1)这艘船的动力来源和这种动力的优点是(  )。
A.电动机 持续性好 B.风扇 方向容易控制
C.电动机 材料较轻 D.风扇 成本较少
(2)该组用了塑料板1块,电池2节,导线2根,开关1个,小电动机1个,小风扇2个,泡沫胶1卷。这艘船需(  )造船币。
A.180 B.230 C.240 D.260
(3)“逐风”号在测试时发现小船总是后退,下列调整方案最佳的是(  )。
A.在电动机下方再垫一块泡沫板 B.换个大的电动机
C.交换电源线连接方向 D.在船首放一个重物
(4)小科想加快“逐风”号行驶速度,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换更强的马达 B.多一节电池
C.分舱 D.船体流线型设计
【答案】(1)A
(2)C
(3)C
(4)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根据2题可知,该组用了小电动机,因此这艘船的动力来源是小电动机。电动机的优点是持续性好,能够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
(2)根据给出的材料价格,我们可以计算这艘船所需的造船币数量:塑料板:1块×50造船币/块=50造船币;电池:2节×5造船币/节=10造船币;导线:2根×5造船币/根=10造船币;开关:1个×10造船币/个=10造船币;小电动机:1个×70造船币/个=70造船币;小风扇:2个×40造船币/个=80造船币;泡沫胶:1卷×10造船币/卷=10造船币。总计:50+10+10+10+70+80+10=240造船币。
(3)“逐风”号在测试时发现小船总是后退,这可能是由于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导致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相反。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交换电源线的连接方向,这样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就会改变,从而使小船向前行驶。
(4)小科想加快“逐风”号行驶速度,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换更强的马达或增加电池数量都可以提供更大的动力,从而加快船速;船体流线型设计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使船更容易前进,从而加快船速。分舱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但并不直接加快船速。因此,不可行的做法是C。
1 / 1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卷
1.(2025五下·永康期末)到目前为止,(  )是唯一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A.火星 B.地球 C.金星 D.木星
2.(2025五下·永康期末)蜥蜴的体色与它周围的环境色彩相似,有利于它捕食和躲避天敌,这说明(  )。
A.生物会适应环境 B.生物会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破坏环境
3.(2025五下·永康期末)实验结束后,小科应该将实验后的蚯蚓放到(  )里。
A.垃圾桶 B.小池塘 C.大操场 D.学校花坛
4.(2025五下·永康期末)妈妈把从菜市场买回来的绿豆芽放在窗台上。到了下午,绿豆芽的叶子变绿了,其主要原因是 (  )。
A.光照增加 B.温度升高 C.空气充足 D.水分减少
5.(2025五下·永康期末)苹果树不宜南方栽种,柑橘不宜北方栽种,造成这现象的因素(  )。
A.水 B.阳光 C.温度 D.土壤
6.(2025五下·永康期末)右图,独木舟旁边常固定一根木头,它最有可能是 (  )。
A.舟运载的货物 B.增加舟的稳定性
C.为了舟更加美观 D.便于停靠
7.(2025五下·永康期末)测试前,小科认为“船舷越高,载重量越大”,属于探究中的(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实验验证 D.得出结论
8.(2025五下·永康期末)在做“套筒游戏”时,将小草套在蚜虫套筒中,表示(  )。
A.小草上长了蚜虫
B.小草被蚜虫吃了
C.小草的能量流向了蚜虫
D.小草被蚜虫吃了,能量也流向了蚜虫
9.(2025五下·永康期末)船舶发展史中,四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 (  )。
A.美观程度 B.船体材料 C.体积 D.动力
10.(2025五下·永康期末)用一张草稿纸制作一张再生纸的过程是 (  )。
①挤压吸水 ②撕碎 ③通风晾干 ④加水搅拌 ⑤平铺
A.②③①⑤④ B.②④⑤①③ C.②④①⑤③ D.②④①③⑤
11.(2025五下·永康期末)下列灌溉方法最为节水的是(  )。
A.漫灌 B.喷灌
C.滴灌 D.地下灌溉
12.(2025五下·永康期末)钢铁制成的船既大又重,却能浮在水面,是因为钢铁做成船后(  )
A.所占空间体积变大 B.材质发生改变
C.质量变小 D.水的盐分变化
13.(2025五下·永康期末)没有冰箱前,人们往往会将西瓜放到井水里一段时间再捞上来,这样西瓜就会变得冰凉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和冰水之间无热传递 B.热由冰水传向西瓜
C.热由西瓜传向冰水 D.只有西瓜的热量发生了变化
14.(2025五下·永康期末)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的是(  )。
A.海洋动物 B.阳光 C.海洋礁石 D.海洋植物
15.(2025五下·永康期末)下列四种物体大小、形状都相同,传热最快的是(  )。
A.塑料棒 B.铝棒 C.铜棒 D.铁棒
16.(2025五下·永康期末)厨房里排热空气的油烟风扇应该安装在炉灶的(  )。
A.上方 B.下方 C.左方 D.右方
17.(2025五下·永康期末)小科分别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铝箔纸做一个底面为正方形、四边船舷一样高的船。甲做的底面边长为8厘米,乙做的底面边长为6厘米,丙做的底面边长为4厘米,丁做的底面边长为2厘米,则(  )做的船载重量最大。
A.甲 B.乙 C.丙 D.丁
18.(2025五下·永康期末)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购物自带布袋 B.大量使用农药
C.多植树造林 D.出行时拼车
19.(2025五下·永康期末)太空舱需要提供给宇航员生存必需的条件是(  )。
①水 ②食物 ③适宜的温度 ④空气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2025五下·永康期末)取四个同一型号的烧杯,装入等量的水,分别置于下列不同的环境中,蒸发最快的是(  )。
A. B.
C. D.
21.(2025五下·永康期末)春暖花开,学校的“劳动基地”开始变得生机勃勃。小科和同学们到基地观察生物、开展科学探究。小科观察到绿豆种植区的发芽情况不太理想,为了探究绿豆发芽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
组别 种子所在环境 结果
1 阳光下、25℃、不加水 不发芽
2 阳光下、4℃、适量水
3 阳光下、25℃、适量水 发芽
4 黑暗处、25℃、适量水
5 阳光下、25℃、过量水 不发芽
(1)小科为了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应选择   组进行实验。
(2)选择2、3组进行实验,小科是在探究种子发芽和   的关系。
(3)第4组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因为    。
(4)小科想长久保存绿豆种子,可以怎么处理绿豆种子    
(5)小科把发芽后长势相同的豆苗移到两个相同的盆内,其中甲盆用左侧开孔的纸盒罩住,乙盆用右侧开孔的纸盒罩住。将两盆豆苗放在阳光下每天浇水,十天后打开盒子观察豆 苗的生长情况。发现甲盆豆苗向左侧弯曲生长,乙盆豆苗向右侧弯曲生长,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生长具有   。植物生长需要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养料,同时释放   。
(6)小科在绿豆种植区还发现了小草、蚜虫、瓢虫、蜘蛛、青蛙、小鸟等生物,请写出绿豆种植区的一条食物链:   。
22.(2025五下·永康期末)“梦想号”被誉为“深海神器”的钻探船,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排水量4.26万吨,堪称“海上移动国家实验室”。小科看到这个新闻激动不已,打算设计制作一个小船模型 (如右图):
(1)在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要经历五个环节:①改进小船;②明确任务;③设计小船;④测试小船;⑤制作小船。这五个环节的顺序是(  )。
A.③⑤④②① B.②③⑤①④ C.②③⑤④① D.⑤②③①④
(2)小科制作的蒸汽小船的动力来自喷出的蒸汽产生的   ,铜管口有“白气”喷出,这些“白气”是   。
(3)蒸汽小船船首做出尖形,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4)在蒸汽小船中,铜制容器中的水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   。
(5)铜制容器里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  )。
A.不断升高 B.不变
C.先升高再不变 D.先升高再下降
(6)如果蒸汽小船总是转弯打圈圈,以下解决方案最恰当的是 (  )。
A.安装舵来调整方向 B.再增加一个铜管
C.增加蒸汽动力 D.加大船体体积
(7)在测试过程中,随着重物慢慢放入,蒸汽小船受到的浮力(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3.(2025五下·永康期末)蒸锅是家庭中常用的厨具,通常由锅体、蒸架、锅盖三部分组成。使用时,锅体中放水,蒸架上放食物。
(1)蒸菜时,小科记录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数据
时间(分钟) 起始 2 4 6 8 10 12
温度(℃) 21 42 68 84 95 100 100
从表中可知,水开始加热后,到(  )的时候开始沸腾。
A.第2分钟 B.第6分钟 C.第10分钟 D.第12分钟
(2)利用记录表推测,如果继续加热至14分钟,水温将(  )。
A.保持不变 B.继续上升 C.迅速下降 D.无法判断
(3)蒸锅的锅底是平的,用小火在锅底中心加热时,用示意图 来表示热在锅底表面的传递过程,下列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4)反映热在水中传递过程的示意图(黑点为加热点)是(  )
A. B. C. D.
(5)为了防止烫伤手,蒸锅的手柄通常是用橡胶制成的。为什么橡胶手柄不会烫手    。
(6)小科观察到锅盖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这属于(  )现象。
A.蒸发 B.汽化 C.凝华 D.凝结
(7)小科了解到:2000年前,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金属锅-铜锅,和铁锅比,哪个加热食物速度更快    。
24.(2025五下·永康期末)目前,地球上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达340亿吨,其中大约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大约五分之一被森林吸收,其余的留在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气象专家预测,随者气温的升高,两极冰雪将部分融化,海平面将上升,给沿海国家和城市带来被淹的威胁。
(1)以上材料说明,全球气候有   的趋势,这是人类过度消费石油、天然气和煤等   能源的过程中大量排放   等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造成的。
(2)右图是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示。小科在阳光下悬挂了两支温度计,①号装入透明密封袋悬挂在空气中,②号直接悬挂在空气中。该实验既是   实验,又是模拟实验。实验中密封塑料袋模拟了   。一段时间后,密封塑料袋外的温度   密封塑料袋内的温度。
(3)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有   ;   。(写两条)
25.(2025五下·永康期末)小科为了探究生物、非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制作如下四个生态瓶,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他往四个生态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沙、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制作生态瓶有一定的顺序,下列操作中正确的顺序为(  )。
①在生态瓶中放入小虾、螺蛳和小鱼
②在生态瓶中放入水和淘洗干净的沙
③在生态瓶中种上几棵水草
④找一个塑料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②③①④
(2)制作完成的生态瓶,最适合把它放在(  )。
A.墙角安全处 B.阳台通风处 C.桌下阴暗处 D.随意放置
(3)甲、乙、丙、丁四个生态瓶模拟的是(  )生态系统。
A.草原 B.森林 C.池塘 D.海洋
(4)小科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变多,下列做法不能改变这种现象的是(  )。
A.多喂一些鱼食 B.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往生态瓶中加一些水草 D.捞出一些小鱼、小虾
(5)探究螺蛳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最好选(  )生态瓶进行研究。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6)评价小科设计制作的生态瓶,主要评价标准应该是(  )。
A.美观程度 B.生物数量
C.维持稳定的时间 D.水质情况
26.(2025五下·永康期末)2024年,浙江全省大力推进垃圾分类。通过制定规划,实行“四分类”模式,建设大量回收网点,垃圾增长率下降,无害化处理率接近100%,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升。
(1)“垃圾围城”一直是浙江省近几年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垃圾集中处理最主要的方法是   和   。
(2)下列有关垃圾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的回收利用
B.垃圾分类是环卫工人的事,和我们没有关系
C.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D.垃圾随意丢弃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3)学校倡导“光盘行动”,从环保的角度看,有利于解决(  )。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土壤污染
(4)塑料制品为人们带来方便但也会造成“白色污染”,因为塑料制品(  )。
A.重量轻、数量少、价格贵 B.很容易破碎、分解
C.不易腐烂、不易降解 D.含有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5)用堆肥的方法处理家里的垃圾,可以选择的垃圾是(  )。
①菜叶②碎玻璃③餐巾纸④烂苹果⑤牙膏壳 ⑥过期茶叶
A.①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⑥
27.(2025五下·永康期末)小科想自制一个保温杯。他先观察家中的保温杯(如图),并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
(1)保温杯双层不锈钢内胆中间抽成了真空,目的是(  )。
A.双层能让杯胆更重一些
B.真空可以减慢热量的散失
C.真空可以让杯中的热水温度更高
D.真空能让保温杯更轻一些
(2)保温杯的内壁是银镀层,这样的目的是有效地阻止(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3)小科将大小不同的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套在一起,再加一个盖,自制保温杯。为了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 (  )。
A.铝箔 B.棉花 C.细沙 D.水
(4)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有三个环节:①结构设计;②测试调整;③产品制作。正确的排序是   。
28.(2025五下·永康期末)学校科技节到了,小科和同学们组成一个组参加制作船模比赛,他们给船取名叫“逐风”号。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名称 造船币 材料名称 造船币 材料名称 造船币
塑料板 50 电池 5 小电动机 70
木板 60 导线 5 小风扇 40
铝箔 15 开关 10 纸张 5
泡沫胶 10 喷气装置 50 木条 5
(1)这艘船的动力来源和这种动力的优点是(  )。
A.电动机 持续性好 B.风扇 方向容易控制
C.电动机 材料较轻 D.风扇 成本较少
(2)该组用了塑料板1块,电池2节,导线2根,开关1个,小电动机1个,小风扇2个,泡沫胶1卷。这艘船需(  )造船币。
A.180 B.230 C.240 D.260
(3)“逐风”号在测试时发现小船总是后退,下列调整方案最佳的是(  )。
A.在电动机下方再垫一块泡沫板 B.换个大的电动机
C.交换电源线连接方向 D.在船首放一个重物
(4)小科想加快“逐风”号行驶速度,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换更强的马达 B.多一节电池
C.分舱 D.船体流线型设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2.【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蜥蜴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色彩相似,这是一种典型的保护色现象。保护色是动物为了适应其生活环境而演化出来的一种特征,它可以帮助动物在环境中更好地隐藏自己,从而避免被捕食者发现或在捕食时更接近猎物。
3.【答案】D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花坛中有土壤,适合蚯蚓生存,并且蚯蚓可以帮助改善花坛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最合理的选择是将蚯蚓放到学校花坛里。
4.【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由于绿豆芽在窗台上接受了更多的光照,在光合作用下导致叶子变绿。因此,绿豆芽叶子变绿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加。
5.【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苹果树是温带果树,对寒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在南方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其生长可能会受到抑制,易发生病虫害等问题。柑橘则是亚热带常绿果树,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来维持其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北方的低温环境,特别是在冬季,可能会对柑橘造成冻害,影响其生长和结果。因此造成苹果树不宜南方栽种、柑橘不宜北方栽种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6.【答案】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为了保持独木舟稳定而不侧翻,可以将物体固定在独木舟的重心位置。除此之外,在独木舟的一侧增加一根木杆,与独木舟连成一体,会大大提高其稳定性,这是因为增加了船与水的接触面积。
7.【答案】A
【知识点】推断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测试前,小科认为“船舷越高,载重量越大”,属于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8.【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套筒游戏”中,套筒的嵌套关系通常用来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或能量流动关系。当小草套在蚜虫套筒中时,这表示蚜虫是以小草为食的,而能量从小草流向蚜虫。因此,这种嵌套关系直接反映了小草被蚜虫吃了,能量也流向了蚜虫。
9.【答案】D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四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动力。
10.【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
【解析】【分析】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再生纸的制作步骤是: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11.【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农田滴灌是指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将少量的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
12.【答案】A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是因为做成船型,增大了体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
13.【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当西瓜被放入井水中时,由于西瓜的温度高于井水,热量会自然地从西瓜流向井水,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这个过程中,西瓜失去了热量,因此温度下降。
14.【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据统计,目前所知道的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动物有18万种,海洋植物约有2.5万种。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15.【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差。铜、铝、铁三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但是三者中,铜的导热性能最好,铁的导热性能最差。因此传热最快的是铜棒。
16.【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重量轻,热空气向上升。因此厨房里排热空气的油烟风扇应该安装在炉灶的上方。
17.【答案】A
【知识点】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用相同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船的体积等于船的底面积与船舷高度的乘积。甲方案的体积为8厘米×8厘米×2厘米=128立方厘米;乙方案的体积为6厘米×6厘米×3厘米=108立方厘米;丙方案的体积为4厘米×4厘米×4厘米=64立方厘米;丁方案的体积为2厘米×2厘米×8厘米=32立方厘米。其中甲方案的体积最大,载重量最大。
18.【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大量使用农药不仅会杀死害虫,还会对土壤、水体和生物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
19.【答案】D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因此太空舱需要提供给宇航员生存必需的条件是①②③④。
20.【答案】D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那么蒸发最快的烧杯应该是处于温度最高、湿度最低、空气流动最快且液体表面积最大的那个环境中。加热的温度应该要比冰箱内、常温和太阳照射的温度高一些,因此D符合题意。
21.【答案】(1)1、3
(2)温度
(3)发芽;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4)将绿豆种子存放在干燥、低温、通风的环境中
(5)向光性;叶;二氧化碳
(6)绿豆→蚜虫→瓢虫→蜘蛛→青蛙→小鸟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唯一的变量是水分,所以应该选择1、3组进行对比研究。
(2)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2、3组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研究的是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
(3)第4组的实验结果应该是发芽,因为与第3组相比,唯一的变量是光照(,而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所以,即使没有光照,只要其他条件适宜,种子仍然会发芽。
(4)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小科想长久保存绿豆种子,可以将绿豆种子存放在干燥、低温、通风的环境中,以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延长其寿命。
(5)在这个实验中,由于纸盒的开孔位置不同,导致豆苗接受光照的方向也不同,因此豆苗会向有光照的一侧弯曲生长,说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植物生长需要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养料,同时释放氧气。
(6)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绿豆种植区的一条可能的食物链是:绿豆→蚜虫→瓢虫→蜘蛛→青蛙→小鸟。这条食物链展示了绿豆种植区中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22.【答案】(1)C
(2)反作用力;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3)减小水的阻力
(4)热对流
(5)C
(6)A
(7)A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在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任务,即确定要制作什么样的小船以及它的用途等。接着是基于任务进行设计,包括船的形状、结构、材料等。设计完成后,进入制作阶段,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小船。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检查小船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预期。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对小船进行改进,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这五个环节的正确顺序是②③⑤④①。
(2)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该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因此小科制作的蒸汽小船的动力来自于喷出的蒸汽产生的反作用力。铜管口有“白气”喷出,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3)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4)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加热铜制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铜制容器的各个部分使整杯水都热起来。
(5)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持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6)舵是一种控制船舶方向的装置,通过调整舵的角度可以改变船舶的航向。对于蒸汽小船来说,如果出现转弯打圈的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方向控制不当导致的,因此安装舵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
(7)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当重物放入小船中时,小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会增加,从而导致浮力增大。
23.【答案】(1)C
(2)A
(3)D
(4)D
(5)橡胶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差
(6)D
(7)铜锅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在第10分钟时,水的温度达到了100℃,并且在此后的时间里,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判断水在第10分钟时开始沸腾。
(2)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持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3)当用小火在锅底中心加热时,热会从加热点向四周传递。由于锅底是平的,热传递的过程应该是均匀的,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因此,最合适的示意图应该是热从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图案,即D。
(4)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是通过水的对流来实现的。当水被加热时,底部的水会受热膨胀并上升,而上面的水则会下沉填补空缺,形成对流。这种对流会使整个水体逐渐变热。因此,反映热在水中传递过程的示意图是D。
(5)橡胶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差。因此,当蒸锅加热时,橡胶手柄不会像金属那样迅速变热,从而保护使用者的手不被烫伤。
(6)锅盖内壁的小水珠是由于锅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后凝结而成的。这个过程叫做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7)铜锅和铁锅的加热速度取决于它们的导热性能。铜的导热性能比铁好,这意味着铜锅能够更快地将热量传递给食物。因此,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铜锅加热食物的速度会比铁锅更快。
24.【答案】(1)变暖;化石;二氧化碳
(2)对比;大气层;低于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描述,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上升,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人类过度消费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能源属于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2)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题干中的实验设计既包含了对比实验的特点,也体现了模拟实验的思想。由于透明密封袋能够阻挡部分热量的散失,使得袋内的温度计温度高于袋外的温度计。
(3)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除了开发推广新能源,我们也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应该随手关灯、使用节能LED灯、植树造林、绿色出行等;同时也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25.【答案】(1)C
(2)B
(3)C
(4)A
(5)B
(6)C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1)制作生态瓶时,先剪开瓶子,然后植物的存活需要水,所以先放池塘水和土壤,植物是生产者,它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所以再放植物,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最后把瓶子加盖密封,放到有光但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因此制作生态瓶的顺序是④②③①。
(2)生态瓶需要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同时需要通风以保持空气流通。因此,最适合放置的位置是阳台通风处。
(3)生态瓶模拟的生态系统: 由于生态瓶中加入了水草、小鱼、螺蛳和小虾,这些生物通常生活在水中,且没有提到有树木或草原植物,因此最有可能模拟的是池塘生态系统。
(4)小鱼浮出水面呼吸可能是因为水中缺氧。多喂鱼食会增加有机物分解,消耗更多氧气,因此A不能改变现象;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可能会稀释氧气,也不利于改善,但相对于A来说,影响较小;往生态瓶中加一些水草可以增加氧气供应,有助于改善现象;捞出一些小鱼、小虾可以减少氧气消耗,也有助于改善现象。因此,不能改变这种现象的做法是A。
(5)为了探究螺蛳的影响,需要选择有螺蛳和无螺蛳的生态瓶进行对比,因此选择乙、丙生态瓶进行研究。
(6)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我们在评价自制的生态瓶时,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生态瓶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
26.【答案】(1)填埋;焚烧
(2)B
(3)A
(4)C
(5)D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2)A、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将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针对性的回收利用,A正确;
B、垃圾分类是每个人的责任,不仅仅是环卫工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B错误;
C、减少垃圾数量能够从源头上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C正确;
D、垃圾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D正确;
故答案为:B。
(3)“光盘行动”旨在倡导节约粮食,减少食物浪费。从环保角度看,这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从而解决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4)白色污染是人们对一次性塑料袋等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塑料不易降解,影响环境的美观,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装材料多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
(5)菜叶、烂苹果、过期茶叶属于有机垃圾,可以通过堆肥的方法转化为肥料。碎玻璃属于可回收物,不适合堆肥;餐巾纸和牙膏壳属于其他垃圾,不能堆肥。
27.【答案】(1)B
(2)B
(3)B
(4)①③②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真空状态下,由于缺乏介质,热量很难通过传导或对流方式散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因此保温杯双层不锈钢内胆中间抽成了真空,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
(2)银具有高反射率,可以有效反射热辐射,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 因此保温杯的内壁是银镀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减少热辐射,增强保温效果。
(3)棉花是一种良好的隔热材料,能够有效减缓热量的传递,适合作为保温杯的填充物。
(4)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合理的环节顺序应该是先进行结构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进行产品制作,最后进行测试调整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②。
28.【答案】(1)A
(2)C
(3)C
(4)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根据2题可知,该组用了小电动机,因此这艘船的动力来源是小电动机。电动机的优点是持续性好,能够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
(2)根据给出的材料价格,我们可以计算这艘船所需的造船币数量:塑料板:1块×50造船币/块=50造船币;电池:2节×5造船币/节=10造船币;导线:2根×5造船币/根=10造船币;开关:1个×10造船币/个=10造船币;小电动机:1个×70造船币/个=70造船币;小风扇:2个×40造船币/个=80造船币;泡沫胶:1卷×10造船币/卷=10造船币。总计:50+10+10+10+70+80+10=240造船币。
(3)“逐风”号在测试时发现小船总是后退,这可能是由于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导致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相反。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交换电源线的连接方向,这样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就会改变,从而使小船向前行驶。
(4)小科想加快“逐风”号行驶速度,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换更强的马达或增加电池数量都可以提供更大的动力,从而加快船速;船体流线型设计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使船更容易前进,从而加快船速。分舱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但并不直接加快船速。因此,不可行的做法是C。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