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3 18: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初步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内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鸦 片 战 争(1840-1842) 交战双方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结果
失败原因
影响
中国VS英国
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急需扩大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
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五口通商、割地、赔款、协定关税)
温故导入
材料1: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复兴之路·千年局变》
目 录
01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0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03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感悟人生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材料2:《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满以为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巨额的利润,可是五口通商以来的10年间,英国很多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滞销。——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3:......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4: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根据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是什么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贸易额
(英镑)
时间
1852年
1845年
2359000
1846年
1848年
1853年
1854年
1855年
1200000
1445950
2508599
1749597
1000716
1122241
材料5: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进入长期停滞状态。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鸦片输入和白银外流削弱了中国的购买力。
材料6:英国政府认定商品滞销在于中国通商口岸开放太少,……先后多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但被拒绝。——王先明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7:“修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允许进入长江流域和沿海各城市;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驻京等。——何志虎《中国通史简明读本》
根据材料,指出英国提出修约的目的是什么?清政府如何回应?
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政府
要求修约
清政府
拒绝修约
矛盾尖锐
爆发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
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什么?
1853年,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入广西西林县进行非法活动。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土豪恶霸,肇事多起,激起当地人民极大愤慨。1856年,新任西林知县张鸣凤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依法判处马赖等2人死刑。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会发生。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英法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提出“修约
担心列强势力进一步深入会危及统治利益
拒绝“修约
清政府
矛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迫使清政府屈服
时间:
1856年10月—1858年
发动国家:
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材料8: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 美国东亚外交史》
4.战争过程
观察《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的经过。
第一阶段:(1856-1858年)
1856年10月
1858年
1857年
英国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英国联合法国,攻陷广州,对广州实施军事管控
4月,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美俄两国借口调停,也随北上
6月,被迫与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 危 害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破坏我国外交主权
进一步打开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破坏了内河航运权
④英国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使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加重了人民负担
英:400万两白银
法:200万两白银
材料9:“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惟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只准华商运入内地,外国商人不得护送。”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以“洋药”进口的名义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对比《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开设的通商口岸,有何变化?




①范围变大;
②数量变多;
③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感悟人生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二阶段
观察《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的经过。
第二阶段:(1859—1860年)
1859.6
英、法炮轰大沽炮台,再次挑起战事,清军重创英法舰队
天津
北京
1860.8
英、法两国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皇帝让奕 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860.9
1860.10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然后放火烧毁。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一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然后放火烧毁。大火连烧三天,浓烟遮天蔽日。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材料10: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们争论了很久,到底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如果直接焚烧紫禁城的话,这样无疑会把留在北京城的官员都给吓跑,并且还会激起百姓们的怒气。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找谁谈判呢?所以我们便把目光转向了那座皇帝最爱的圆明园。”




材料11: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英法侵略者的这一行径给中华文明、中国文化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至今,仍有许多珍宝扔“收藏”在英、法等国。




材料13: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千千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12:十二兽首是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他以兽首人身的12生肖,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12生肖同时喷泉,场面壮观。
兽首铜像,是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结晶,形象生动夸张,神态栩栩如生,做工精细,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首、猪首,牛首、猴首和虎首5件已回归祖国;已知鼠首、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收藏,并于2013年4月归还中国。目前,龙首(据说在台湾)、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仍下落不明。
①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导致了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②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侵略者的野蛮和凶残。
③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北京条约》的签订
签订时间:
签约双方:
内容、危害:
1860年
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危害:使列强权益合法化
危害: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危害: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危害: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割让土地示意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
材料14: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建立的总理衙门,是适应条约关系的需要产生的。该机构虽然有着半殖民地的性质……但另一方面,总理衙门又越出了传统,是一个具有近代外交性质的机构。其设置本身,便打破了华夷秩序下的宗藩体制;交往形式也在条约的约制下,不再是天朝大吏与藩属贡使的不对等关系,而体现了近代的平等关系。
——李育民《近代中国是如何通过条约制度走进现代社会的》
总理衙门是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外交常设机构,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感悟人生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概况
19世纪50年代,俄国开始大肆向中国东北和西北扩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并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背景)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40万平方千米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44万多平方千米
1881年《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
共150多万
平方千米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东北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1881年《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材料15: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又遭到进一步劫夺,外国侵略者进一步从中国攫得了大量权益,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文化侵略。——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16: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危害。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割地
赔款
通商 口岸
其他
割香港岛给英国
2100万银元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处
协定关税等
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150万)
增加
共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11处
商船和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公使进驻北京等
(1)领土主权: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社会性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
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目的)
战争性质
战争结果
侵略力量扩大
侵略时长
开放口岸
影响加深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英国
英法、俄美
1840—1842历时两年
1856—1860年历时四年
东南沿海城市
由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继续
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落后就要挨打




葡萄牙逐步侵占澳门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6年,葡萄牙人亚马喇就任澳门总督。他强行向澳门中国居民征税,扩展葡人地界,并于1849年关闭澳门的中国海关,驱逐清朝地方政府派驻澳门的工作人员,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1887年,中葡两国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准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葡萄牙承诺未经中国首肯,“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中国丧失对澳门的管理权,但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材料17: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课堂总结
过程
背景
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俄国侵占领土
根本原因:
借口: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社会性质: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签订《天津条约》
签订《北京条约》
约150万平方公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响
英法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