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5
典例分析
06
课堂练习
04
课堂小结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PART 1 教学目标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典型例题,学生能掌握Q=cmΔt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换算,并能正确计算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和计算能力这一核心素养。
2.通过对比计算,学生能理解热量计算需同时考虑物质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三个要素,并能解释"为什么沿海地区气温变化较缓和"等生活现象,形成运用物理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科学实践能力这一核心素养。?
PART 2 新知导入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2
新知导入
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转移到
(不同物体之间)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间)
转移到
热传递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多少如何计算?
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如果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再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就能计算它吸收的热量。
PART 3 新知讲解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3
新知讲解
1. 热量的计算
根据比热容公式 c=????????????????可得
(1)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t-t0)=cmΔt
(2)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Q放=cm(t0-t)=cmΔt
t0 表示物体原来的初温度,t 表示物体后来的末温度。
?
03
新知讲解
1、水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kg的水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3、2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1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的比热容为0.88×103J/(kg℃), 1kg的铝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
0.88×103J
5、2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2kg铝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4×103J
2.1×105J
4.2×105J
8.8×104J
4.2×103J/(kg℃)
一、吸放热多少的计算
03
新知讲解
(3) 各物理量单位的选择
根据公式 Q吸=cm(t-t0)=cmΔt
m 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kg
Δt表示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
C 表示物质比热容,单位: J/(kg·℃)
Q 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J
03
新知讲解
变形公式
(4) 公式变形
03
新知讲解
2. 热平衡
(1)概念: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
(2)热平衡方程:
Q吸 = Q放 c1m1(t1-t01)=c2m2(t2-t02)
PART 4 课堂小结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4
课堂小结
①影响吸热的因素:物质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
②吸热公式:Q吸=cm (t-t0) =cmΔt
③放热公式:Q放=cm (t0-t) =cmΔt
热量的
计算
PART 5 典例分析
05
典例分析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内能多的物体热量一定多
C.两个物体升高了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D.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
D
05
典例分析
【答案】D
【详解】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C.根据公式Q=cmΔt可知,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升高的温度有关,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BD.热量只存在于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是个过程量,热量不是内能,也不是温度;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因此没有吸热、放热,谈论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05
典例分析
例2.质量相同的两个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A.升高温度较多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较大
B.温度高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较大
C.升高温度较多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较小
D.温度高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较小
【答案】C
【详解】根据Q=cmΔt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少的比热容大,温度升高多比热容小,所以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其比热容一定小,升高温度较小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C
05
典例分析
例3.有两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
A.1∶2 B.2∶1 C.2∶9 D.9∶2
【答案】B
【详解】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故选B。
B
05
典例分析
例4.若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的温度从20℃升高到40℃,吸收的热量是1.84×104J,则该物质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__J/(kg·℃),如果该物质再吸收的热量(状态不发生改变),则该物质的比热容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0.46×103
不变
【答案】 0.46×103 不变
【详解】[1]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知,该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吸热的多少无关,故该物质继续吸收热量后,其比热容不变。
05
典例分析
例5. 某同学在烧杯中装入500g水,测得水的温度为20℃,然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水温上升到70℃。
①在上述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②有同学认为,水吸收的热量就等于酒精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 ①增加的水的内能等于吸收的热量1.05×105 J.
Q吸=cm(t-t0)=4.2×103J/(kg?℃)×0.5kg×(70-20)℃=1.05×105J
②不对。水吸收的热量要小于酒精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因为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热量损失。
PART 6 课堂练习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
06
课堂练习
A .5×105 J B .4.2×103 J
C .9×103 J D .1.26×105 J
1 .如图中的矿泉水从 20℃加热到 70℃ , 吸收的热量是 ( )
D
06
课堂练习
2.一杯水,温度由30℃加热到50℃时吸收的热量为Q1 , 再由50℃加热到70℃时吸收的热量为Q2 , 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判断
B
06
课堂练习
3 .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 倍,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3 ∶2 ,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3 ∶2 ,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 ( )
A .1 ∶2 B .2 ∶ 1
C .2 ∶3 D .3 ∶2
A
06
课堂练习
4.初温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使它们各自吸收相等的热量(不计热散失)后立即接触,则( )
A.热量从甲传到乙
B.热量从乙传到甲
C.温度从甲传到乙
D.温度从乙传到甲
B
06
课堂练习
5.甲铁块质量是乙铁块的3倍,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甲、乙两铁块的比热容之比和升高的温度之比分别为( )
A.1︰1 ,1︰3 B.1︰3 ,1︰3
C.3︰1 ,1︰3 D.3︰1 ,3︰1
A
06
课堂练习
6.春季,在培育秧苗时,有经验的农民往往会在傍晚往秧田里灌水以防倒春寒冻伤秧苗,这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性质;若质量为2000kg的水温度从5℃降低到2℃,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J。[c水=4.2×103J/(kg·℃)]
大
2.52×107
06
课堂练习
7.冬天,北方的楼房中大多数有“暖气”,一般采用热水循环的方式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较大的特性。一暖气片中40kg的水温度降低2℃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J。【c水=4.2×103J/(kg?℃)】
比热容
3.36×105
06
课堂练习
8.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城乡用得非常普遍,一太阳能热水器在某天日照时段里吸收了6.72×106J的热量,将20℃的水加热到40℃,请问水箱中水的质量是多少?[c水=4.2×103J/(kg·℃)]
解: Q吸=cm△t
6.72×106J =4.2X103J/(kg·℃)XmX(40℃-20℃)
m=80kg
06
课堂练习
9. 标准大气压下,一壶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30℃的水,加热到80℃[c水=4.2×103J/(kg·℃)]。求:
(1)水升高的温度Δt;
(2)水吸收的热量Q吸;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26×105J的热量,求水的末温t末。
【解析】 (1)水升高的温度为Δt=t-t0=80℃-30℃=50℃
(2)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Δt=4.2×103J/(kg·℃)×2kg×50℃=4.2×105J
(3)若水又吸收了1.26×105J的热量,
升高的温度为
则水的末温为 t末=t+Δt=80℃+15℃=95℃
06
课堂练习
10、如图所示的盒装牛奶的质量为250克,小明用热水加热,使牛奶的温度由22℃升高到42℃。求:
(1)牛奶升高的温度Δt;
(2)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 [c牛奶=2.5×103J/(kg·℃)];
(3)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小明至少要用52℃的热水多少千克?[c水=4.2×103J/(kg·℃)](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20℃ (2)1.25×104J (3)0.3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苏科2024版)九年级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