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5年中考真题衔接教材分类汇编: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5年中考真题衔接教材分类汇编: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3 21:49:39

文档简介

2023-2025年中考真题衔接教材分类汇编: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选择题
1.(2025·江苏苏州中考·15)这是一部人类早期法典,其序言称法典制定者为“巴比伦之太阳”,并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使“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反映了朴素的法律价值观。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2.(2025·江西中考·1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丈夫是法律承认的无可争辩的一家之主,是妻儿的所有人,甚至他可以典当或出卖他(她)们。由此可知(  )
A.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广泛
C.古巴比伦实行家庭奴隶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源远流长
3.(2025·云南中考·19)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洪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为两河流域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材料强调了(  )
A.各地区之间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B.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特征
C.古代文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 D.亚非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
4.(2025·山东烟台中考·18)下列代表性文明成果的发源地是(  )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1.(2024·山东青岛中考·30)他在法典的前言中炫耀自己是“强大之君主、巴比伦太阳之光、光芒照耀于苏美尔及阿卡德全境、四方咸服之王”,还将这部法典刻在黑色的石柱上。他是(  )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 C.查士丁尼 D.穆罕默德
2.(2024·山东东营中考·17)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下列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分别是(  )
A.古埃及、古巴比伦 B.古印度、古巴比伦
C.古埃及、古罗马 D.古埃及、古希腊
3.(2024·山东济南中考·18)图3是美国国会大厦的汉谟拉比浮雕,该浮雕主人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  )
图3
A.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的象形文字
B.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修建了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D.创造了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
4.(2024·贵州六盘水中考·9)古巴比伦王国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5.(2024·广东广州中考·20)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法规,内容包括“私有财产”“商务”“亲属”“劳动”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该法典即使与现代欧洲某些国家的法规相比,也并不逊色。这表明(  )
A.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 B.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C.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D.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最早文字
6.(2024·江苏常州中考·9)如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图中这些古代文明发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主要是(  )
A.大河流经 B.环海多山 C.平原很少 D.岛屿众多
7.(2024·新疆中考·12)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儒略历 B.象形文字
C.阿拉伯数字 D.《汉谟拉比法典》
8.(2024·湖北中考·10)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B.君主权力衰落
C.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国内矛盾激化
9.(2024·安徽中考·1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诞生于图中的(  )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4·云南中考·17)《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诞生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爱琴海地区
11.(2024·山东滨州中考·17)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位于北纬20度至40度的大河流域。究其原因,在于相关区域适合(  )
A.农业耕作 B.游牧生活 C.海外贸易 D.发展手工业
12.(2024·四川遂宁中考·8)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下列文明成果诞生于该地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汉谟拉比法典》
13.(2024·四川泸州中考·8)《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产生于(  )
A.两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14.(2024·宁夏中考·9)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由此可见(  )
A.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B.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汇 D.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15.(2024·吉林长春中考·20)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  )
A.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 B.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 D.都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
16.(2024·青海中考·11)某校九年级历史课上,提到了青铜器、金字塔、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数字。据此可知,他们学习的大单元主题是(  )
A.欧洲庄园制度 B.亚洲封建制度 C.亚非文明成果 D.西欧哲学成就
17.(2024·吉林中考·8)如图中的成果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亚非地区,其主题归纳为(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图画文字 甲骨文
A.人类早期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人类西方文明 D.迈锡尼文明
18.(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20)根据下面资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共和国最伟大的遗产之一,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民法大全》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
B.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
C.《罗马民法大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D.《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都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
19.(2024·甘肃兰州中考·2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这说明该法典维护的是(  )
A.理发师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外邦人的利益 D.奴隶主的利益
20.(2024·湖南中考·12)属于如图所示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1.(2023·四川资阳中考·10)下图《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刻画的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其反映的政治思想是(  )
A.天赋人权 B.权力制衡 C.君权神授 D.君主立宪
2.(2023·辽宁大连中考·7)世界文明古国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成果。如图文明成果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帕特农神庙 D罗马大竞技场
3.(2023·西藏中考·13)古巴比伦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该文明的重要标志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青铜器 D.太阳历
4.(2023·江苏镇江中考·16)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许多法律原则都起源于这部法典,它也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5.(2023·浙江丽水中考·5)某校拟组织“古代巴比伦文明”图片展,下列图片可以被采用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掷铁饼者》 D摩亨佐·达罗遗址
6.(2023·江苏泰州中考·18)学习历史要基于史实得出客观的结论。下列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十二铜表法》——完全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C.《拿破仑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2023·山东烟台中考·16)下表是古代亚非地区代表性文明成果一览表。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大河流域 文明成果
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
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城和恒河流域 梵文、佛教
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
A.多样性 B.开放性 C.交融性 D.全球性
8.(2023·湖北宜昌中考·14)在古巴比伦王国,一个奴隶因为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而被处以割耳之刑。此判罚的依据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9.(2023·湖北鄂州中考·9)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下图),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产生于图中的(  )
A.A B.B C.C
10.(2023·贵州黔南州中考·9)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11.(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19)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1787年美国宪法
12.(2023·甘肃定西中考·9)如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成果简表。表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__▲__ 梵文、佛教、种姓制度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13.(2023·贵州贵阳中考·9)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14.(2023·甘肃兰州中考·20)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15.(2023·甘肃平凉中考·8)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成果简表。表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 ▲ 梵文、佛教、种姓制度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16.(2023·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中考·11)如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  )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 涉及内容归类
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租贷
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雇佣
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购买、交换
第89—96条、第117—119条 借贷
A.法律体系完善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
17.(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20)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中,古巴比伦王国创造的是(  )
A.金字塔 B.《荷马史诗》
C.帕特农神庙 D.《汉谟拉比法典》
18.(2023·河南中考·15)下表内容是古代多个国家或地区表示1至5的计数符号。这反映了(  )
古印度
美索不达米亚
拉丁语系国家
A.人类文化的多元 B.亚非文明的交往
C.书写系统的完善 D.阿拉伯人的贡献
19.(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19)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新法典》 D.《拿破仑法典》
20.(2023·湖南怀化中考·1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我们从中可以了解(  )
A.古中国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印度文明
21.(2023·四川达州中考·10)古代亚洲、非洲、欧洲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天方夜谭》
C.《汉谟拉比法典》 D.《荷马史诗》
二、非选择题
1.(2025·贵州中考·15)【大河流域·文明摇篮】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史明辨同学暑假研学计划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考察四大文明古国,追寻大河流域的遗迹。他的线路将会先后经过: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_________流域→尼罗河流域。
2.(2025·龙东中考·2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信息。 (4分)
(1)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_。
(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的最强大的王国是___________。
(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___。
3.(2025·齐齐哈尔中考·29)学习历史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某学校历史学习小组以“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项目一:【制作卡片——感知文明成果】
国家:中国(商朝) 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国家:古希腊(雅典)
人物:汤 文明发祥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文明成果:①____________ 人物:汉谟拉比 文明发祥地:②____________ 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等 人物:③__________ 文明发祥地:爱琴海地区 文明成果:奴隶制民主政治等
项目二:【解析图片——纵览发展历程】
项目三:【研读材料——探寻时代潮流】
材料一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依据所学知识完善卡片内容,将①②③处依次填写完整。
(2)图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此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图二庆典有什么标志性意义?图三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哪座城市?图四是中葡澳门交接仪式,这一仪式的举行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3)结合所学,材料一中“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的标志是什么?“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一个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国际组织建立起来,今年是该组织成立多少周年?材料二中呼吁世界各国应弘扬怎样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4)通过本次项目化学习,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4.(2025·安徽中考·16)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辨别下列文物解说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的的括号内正确的打"V”,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1)图2文物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文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
图2利簋及铭文
(2)图3文物反映了汉代儒者讲经上课的情形,有助于了解汉代儒学教育的状况。(  )
图3汉代讲经图
(3)图4文物刻有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希腊社会。(  )
图4《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21)历史课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谋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二 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② 距今约6000年 半坡遗址
③ 约公元前1750年 《汉谟拉比法典》
④ 公元前450年左右 《十二铜表法》
⑤ 11至13世纪之间 封君封臣制在西欧已经普遍
⑥ 11世纪以后 西欧庄园制在欧洲成为主导形式
⑦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⑧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⑩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对其他8个历史事件按社会形态标准划分时段,并选择其中两个时段说明划分的理由。(要求:时段划分准确,理由充分)
示例:
封建社会:⑤⑥
理由:封君纣臣制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维护西欧封建领主利益。庄园经济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
1.(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汉谟拉比法典碑,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标为主题的浮雕。浮雕下面镌刻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雅典卫城西北的公共活动空间有雅典广场,那里设有公民陪审法庭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重要权力机构。
材料二
中国的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的代表,线性文化遗产因其线状的分布和遗存的特性而备受瞩目。
三大线性文化遗产历史叙述
长城 丝绸之路 大运河
历史现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历史率骑兵出击匈奴。 北魏孝文帝把北方各族迁到中原,推行汉化措施。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等货物经西域转运到欧洲;西域的物产及乐器、歌舞传入中原。 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历史结论 长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碰撞融合的历史见证。 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隋朝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处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并概括两种文明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三大线性文化遗产补充不少于3个相关历史现象,并根据历史结论归纳出三大线性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共同主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2.(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21)(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郡县制”。(  )
(2)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
(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长安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
(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5)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
(6)《汉谟拉比法典》是亚历山大帝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
(7)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
(8)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9)《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表达出达尔文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
(10)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
3.(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4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3)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54年制定的早期法典,他自称“巴比伦之太阳”,序言强调使“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这直接对应题干材料描述,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与巴比伦无关,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的,和巴比伦没有联系,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拿破仑颁布的,与题干涉及的巴比伦毫无关系,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材料中“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和“丈夫是妻儿的所有人”表明古巴比伦社会家庭内部家长对成员和奴隶拥有绝对控制权,这直接体现了家庭奴隶制度,即奴隶作为家庭财产被支配,故选C项;君主专制指国王集权统治,材料仅描述家庭权力,未涉及国家政治结构,排除A项;法典内容广泛需多条文证明,材料只引家庭规定,不足以推断整体广度,排除B项;“源远流长”强调历史流传久远,材料未提及时长或影响,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尼罗河定期泛滥及两河并行奔流,都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自然条件,对古代文明发展起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古代文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故选C项;题干主要说的是两大河流域自然条件与文明发展关系,没有提及各地区文明交流情况,排除A项;文明多元特征如不同地区独特文化未被材料强调,排除B项;亚非文明延续如埃及或两河文明的长期演变未被材料讨论,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据材料“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的法典,因此,都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故选C项;黄河流域文明成果有甲骨文、青铜器等,材料是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排除A项;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成果有象形文字、金字塔等,排除B项;印度河流域孕育古印度文明,代表性文明成就有种姓制度、佛教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巴比伦太阳之光”“法典刻在黑色的石柱上”,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是刻在黑色石柱上的,很明显题意中的法典便是这部法典,题意中的人物正是法典的颁布者汉谟拉比,故选A项;亚历山大大帝发动远征,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B项;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为了维护统治,命人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与题意中的“巴比伦”地点不符,排除C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与题意介绍不符,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尼罗河流域位于非洲,诞生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位于西亚,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故选A项;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排除B项;古罗马属于海洋文明,诞生于意大利半岛,排除C项;古希腊也是海洋文明,发源于爱琴海岸边的希腊半岛,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汉谟拉比”,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的一位国王,他在位期间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而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的国王,排除A项;空中花园的确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之一,但不是汉谟拉比在位期间修建的,排除C项;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的其实是古印度人,与汉谟拉比无关,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证明人类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不是古巴比伦,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组织编纂的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不是巴比伦王国,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在法国执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不是巴比伦王国,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广泛,与后世欧洲法律相比也不逊色,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法学成就突出,是古巴比伦社会留给人类社会宝贵的法制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选C项;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能解决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一直存在,阶级矛盾是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没有提到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最早文字,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可知,图示文明古国都在大河流域诞生。产生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是古代埃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产生了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产生了古代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产生了古代中国,故选A项;环海多山、平原很少、岛屿众多,属于海洋文明的特征,如古希腊文明,排除B项、C项、D项。
7.【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亚非文明,①是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律,故选D项;儒略历是凯撒命人制定的历法,属于罗马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的文字,排除B项;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在印度计数法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与两河流域不符,排除C项。
8.【答案】C【解析】据材料“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可知,古代巴比伦已经出现了借贷等商业活动,且可以分期付款,这体现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较为活跃,一些经济借贷活动较多,故选C项;法学系统日臻完整体现在《汉谟拉比法典》等方面,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古代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且商业借贷活动不能体现王权的衰落,排除B项;国内矛盾激化指的是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与借贷机构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而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即图中的②,故选B项;①是古代埃及,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A项;③是古代印度,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C项;④是古代罗马,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D项。
1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律,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故选B项;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其文明成果是象形文字、金字塔和太阳历,排除A项;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印度文明,其文明成果是梵文、佛教和阿拉伯数字,排除C项;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古代希腊文明,其文明成果是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等,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据“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并结合所学可知,以上四大文明分别产生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均属于大河流域,河流沿岸的土地通常肥沃,适合农耕,有利于农业发展,故选A项;游牧生活适合草原地带,但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排除B项;海洋文明由于可耕地面积狭小,通常海外贸易比较发达,代表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排除C项;发展手工业的前提基础是农业发达,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律文件,故选D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罗马不在两河流域,排除A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排除B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帝国的文学瑰宝,阿拉伯不在两河流域,排除C项。
1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成文法典,这一文明古国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故选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典,印度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代表文明成果是佛教和种姓制度,排除B项;尼罗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它的文明成果主要是金字塔、太阳历等,排除C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并结合所学可知,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的文明成果,这体现了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故选A项;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但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制建设,也不是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的确客观上促进东西文化交汇,但不是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的文明成果,不能说明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等4部法律文献,它们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两位君主都为人类法制建设做出过贡献,故选A项;古巴比伦文明存在于古希腊罗马文明之前,只有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排除B项;汉谟拉比强化的是奴隶制君主专制制度,查士丁尼强化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古巴比伦是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的帝国,排除D项。
1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属于中国文明,金字塔属于非洲埃及文明,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古代西亚文明,阿拉伯数字属于阿拉伯帝国文明,因此材料主题为亚非文明成果,故选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欧洲文明,与欧洲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无关,排除A项;青铜器体现的是亚洲奴隶制文明的发展,与亚洲封建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亚非文明,与西欧哲学成就无关,排除D项。
1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古代西亚地区出现了楔形文字,图画文字是一种用记号表达思想和记录事实的方式,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主旨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成果,故选A项;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文明,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甲骨文不属于西方文明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迈锡尼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8.【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故选B项;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不符合史实,人类社会发展初期法律是维护王权的,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而不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排除D项。
1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倘理发师未告知……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理发师敢帮助奴隶逃脱奴隶身份,就会受到严惩,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故选D项;《汉谟拉比法典》严格限制理发师的行为,而不是保护其利益,排除A项;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的身份地位不容许随便改变,奴隶也可以被自由人买卖,可见奴隶的身份地位十分低下,《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这种状态的,而不是维护奴隶的利益,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外邦人,排除C项。
20.【答案】A【解析】据地图信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可知,该地区属于两河流域。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
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出现于古代罗马,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颁布于拜占庭帝国,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其出现于拜占庭帝国,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1.【答案】C【解析】据材料“古巴比伦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从神明那里获得权力,是君权神授的表现,故选C项;天赋人权认为人天生是有生命、自由、财产、平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人与生就有的,不是上帝赐予的,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权力制衡是指在公共政治权力内部或者外部,存在着与权力主体相抗衡的力量,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故选B项;金字塔是北非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帕特农神庙是古代希腊文明全盛时期雕刻与建筑的代表,排除C项;罗马大竞技场是古代罗马文明的象征,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故选B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太阳历是古埃及文明成就之一,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材料体现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制文明成就,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形成的标志,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体系化、法典法的标志,排除C项;1804年,法国颁布的《拿破仑法典》为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规范,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选B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与题干“古巴比伦文明”不符,排除A项;《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与题干“古巴比伦文明”不符,排除C项;摩亨佐·达罗遗址是一座城市遗址,是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与题干“古巴比伦文明”不符,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史实结论相符,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而不是完全遏制,史实与结论不符,排除B项;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宪法》,史实与结论不符,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史实与结论不符,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金字塔”“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印度河流城和恒河:流域梵文、佛教”“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甲骨文、青铜器”可知,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成就,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故选A项;不同地区的文明不能说明人类文明的开放性,排除B项;交融性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亚非文明,无法体现全球性,排除D项。
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古巴比伦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的文献,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所颁布的,排除D项。
9.【答案】B【解析】在古代两河流域,有古巴比伦王国,其《汉谟拉比法典》是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处于尼罗河流域的是古埃及文明成就,排除A项;处于印度河流域的是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处于黄河、长江流域的是古中国文明,排除D项。
10.【答案】B【解析】据“古代西亚美索不达米亚”“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选B项;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下游,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中国文明产生于古代长江黄河中下游,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据“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行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排除C项;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据“古巴比伦王国”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文献,排除A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史诗,排除C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神话故事,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据“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成果”可知,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成就,故选B项;古埃及位于北非,并非西亚,排除A项;古印度位于南亚,并非西亚,排除C项;中国位于东亚,并非西亚,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代表了古代巴比伦社会高度集权的法律体系。根据题干“沙玛什神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权杖”可以看出是君权得到神的授权的场景,即君权神授,故选A项;虽然《汉谟拉比法典》有明显的专制色彩,但浮雕场景更多的是表达了神的旨意和人的行为,不单单只是专制主义思想,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强调尊重、理解和关心人的思想,而不是神给予人的权力,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排除C项;理性主义是指清晰、有逻辑、有据可依的思维方式,与此浮雕的象征和神话色彩并不匹配,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据“古巴比伦王国”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文献,排除A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史诗,排除C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神话故事,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根据所提供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涉及的内容归类为租贷、雇佣、购买交换以及借贷。根据这些归类,可以推断《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商品经济活跃,B选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成文法典,但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无法推断出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排除A选项;提供的信息并未涉及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存在,排除C选项;提供的信息无法推断出社会等级的森严程度,排除D选项。
17.【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D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荷马史诗》和帕特农神庙都属于古希腊文明的成就,不属于“亚非地区”,排除B、C两项。
18.【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图片,观察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拉丁语系国家表示1至5的计数符号可知,这些符合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故选A项;题干无法体现出文明的交往,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书写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阿拉伯人的贡献,排除D项。
1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A项;529年,东罗马帝国的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排除B项;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排除C项;拿破仑主持编订《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很多国家民法都以其为参照蓝本,排除D项。
2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故选C项;中国的古代文明成果灿烂,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早期国家时期的典型代表成就,排除A项;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排除B项;古印度文明创立了佛教,排除D项。
21.【答案】C【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象征之一,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与题干要求“两河流域”相符,故选C项;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被称为《十二铜表法》,与题干“两河流域”不符,排除A项;《天方夜谭》又称《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排除B项;《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答案】两河
【解析】据所学可知,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古印度,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北非的古埃及,自东向西分别是黄河长江流域位于东亚,印度河流域在南亚,两河流域属于西亚,尼罗河流域位于北非,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
2.【答案】
(1)《汉谟拉比法典》
(2)赤壁之战
(3)法兰克王国
(4)《天工开物》
【解析】
(1)据所学可知,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成就。
(2)据所学可知,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曹操与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3)据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的最强大的王国是法兰克王国。
(4)据所学可知,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3.【答案】
(1)①甲骨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②古代两河流域;③伯里克利
(2)1921年;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深圳;“一国两制”
(3)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80周年;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①大力发展经济②增强综合国力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④加强国际交流合作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⑦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⑧文明交流⑨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等。(答出任意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4)①中国文明辉煌灿烂②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⑤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⑥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⑦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⑧中国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等。
【解析】
(1)①:据项目一“国家:中国(商朝)”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文明成果有商朝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还有商周时期精美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②:据项目一“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文明发祥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③:据项目一“国家:古希腊(雅典)”“人物”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 200 多个城邦的盟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时间:据所学可知,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标志性意义:据项目二图二可知,这是开国大典,结合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城市: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构想:据所学可知,中葡澳门交接仪式是指澳门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3)标志:据所学可知,最后一个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是日本,1945年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时间:据所学可知,一个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国际组织建立起来是指联合国,建立时间是1945年,2025减去1945是80,因此,距今80周年;
共同价值:据材料二“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可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应对:据材料二“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并结合所学可知,要发展经济、加强合作交流,如:①大力发展经济②增强综合国力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④加强国际交流合作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⑦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⑧文明交流⑨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等。
(4)材料关于中华文明成果、党带领中国取得独立、走向富强,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可以回答:①中国文明辉煌灿烂②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⑤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⑥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⑦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⑧中国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等。
4.【答案】
(1)(×)“周文王”改为“周武王“
(2)(√)
(3)(×)“古希腊”改为“古巴比伦”
【解析】
(1)在牧野伐纣的是周武王而非周文王,本题错误,将“周文王”改为“周武王“。
(2)汉代自汉武帝后“尊崇儒术”,汉代讲经图有助于了解汉代儒学教育的状况,本题正确。
(3)《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典,可用于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本题错误,将“古希腊”改为“古巴比伦”。
1.【答案】①②属于原始社会;③④属于奴隶社会;⑦⑧属于资本主义社会;⑨⑩属于社会主义社会。选择③④、⑨⑩:《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文明成果,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
【解析】
时段划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中国的原始社会阶段是从距今大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山顶洞人大约生活在距今3万年左右,处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期,半坡遗址处于距今约6000年,处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因此①②属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于公元前18世纪,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利益,维护奴隶制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文明成果,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颁布这一法律的罗马共和国处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属于奴隶制国家,《十二铜表法》以维护奴隶制度和贵族奴隶主利益为主,因此③④属于奴隶社会;发生在17—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⑦⑧属于资本主义社会;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956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⑨⑩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事件按照社会形态进行分类,按照要求选择其中两个时段说明划分理由即可。选择③④:《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文明成果,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选择⑨⑩: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
1.【答案】
(1)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文明。
不同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法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2)历史现象: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丝绸之路,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沿丝路传到波斯;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共同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反映了各区域文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个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雅典卫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法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都是中国文化遗产,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沿丝路传到波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综上可得,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都促进民族或中外交流,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反映了各区域文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2.【答案】
(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6)错误
(7)正确
(8)正确
(9)错误
(10)正确
【解析】
(1)据所学可知,周武王建立西周后,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分封制”,郡县制是秦始皇完成六国统一后,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故本题错误。
(2)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政治比较清明;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使唐朝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唐太宗重视科举制,增加进士科的人数,促进了唐朝文教事业的发展。唐太宗的治理使其统治时期出现了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故本题正确。
(3)据所学可知,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并非以长安为东京。故本题错误。
(4)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无产阶级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发生实质性变化,从此焕然一新,故本题正确。
(5)据所学可知,1966年我国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即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故本题正确。
(6)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并非亚历山大帝国。故本题错误。
(7)据所学可知,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土地分封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即封君封臣制;庄园制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表现。可见,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故本题正确。
(8)据所学可知,8世纪中期,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阿拉伯人建立起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基于地理位置及帝国发展的需要,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故本题正确。
(9)据所学可知,《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代表作,表达的是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与达尔文无关。故本题错误。
(10)据所学可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为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故本题正确。
3.【答案】
(1)中共一大的召开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汉谟拉比法典》
(4)攻占巴士底狱
【解析】
(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确立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多方的努力,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古巴比伦时期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著名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证明人类历史上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023-2025年中考真题衔接教材分类汇编: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选择题
1.(2025·江苏苏州中考·15)这是一部人类早期法典,其序言称法典制定者为“巴比伦之太阳”,并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使“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反映了朴素的法律价值观。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答案】A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54年制定的早期法典,他自称“巴比伦之太阳”,序言强调使“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这直接对应题干材料描述,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与巴比伦无关,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的,和巴比伦没有联系,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拿破仑颁布的,与题干涉及的巴比伦毫无关系,排除D项。
2.(2025·江西中考·1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丈夫是法律承认的无可争辩的一家之主,是妻儿的所有人,甚至他可以典当或出卖他(她)们。由此可知(  )
A.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广泛
C.古巴比伦实行家庭奴隶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源远流长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和“丈夫是妻儿的所有人”表明古巴比伦社会家庭内部家长对成员和奴隶拥有绝对控制权,这直接体现了家庭奴隶制度,即奴隶作为家庭财产被支配,故选C项;君主专制指国王集权统治,材料仅描述家庭权力,未涉及国家政治结构,排除A项;法典内容广泛需多条文证明,材料只引家庭规定,不足以推断整体广度,排除B项;“源远流长”强调历史流传久远,材料未提及时长或影响,排除D项。
3.(2025·云南中考·19)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洪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为两河流域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材料强调了(  )
A.各地区之间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B.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特征
C.古代文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 D.亚非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尼罗河定期泛滥及两河并行奔流,都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自然条件,对古代文明发展起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古代文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故选C项;题干主要说的是两大河流域自然条件与文明发展关系,没有提及各地区文明交流情况,排除A项;文明多元特征如不同地区独特文化未被材料强调,排除B项;亚非文明延续如埃及或两河文明的长期演变未被材料讨论,排除D项。
4.(2025·山东烟台中考·18)下列代表性文明成果的发源地是(  )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的法典,因此,都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故选C项;黄河流域文明成果有甲骨文、青铜器等,材料是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排除A项;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成果有象形文字、金字塔等,排除B项;印度河流域孕育古印度文明,代表性文明成就有种姓制度、佛教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2024·山东青岛中考·30)他在法典的前言中炫耀自己是“强大之君主、巴比伦太阳之光、光芒照耀于苏美尔及阿卡德全境、四方咸服之王”,还将这部法典刻在黑色的石柱上。他是(  )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 C.查士丁尼 D.穆罕默德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巴比伦太阳之光”“法典刻在黑色的石柱上”,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是刻在黑色石柱上的,很明显题意中的法典便是这部法典,题意中的人物正是法典的颁布者汉谟拉比,故选A项;亚历山大大帝发动远征,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B项;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为了维护统治,命人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与题意中的“巴比伦”地点不符,排除C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与题意介绍不符,排除D项。
2.(2024·山东东营中考·17)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下列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分别是(  )
A.古埃及、古巴比伦 B.古印度、古巴比伦
C.古埃及、古罗马 D.古埃及、古希腊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尼罗河流域位于非洲,诞生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位于西亚,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故选A项;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排除B项;古罗马属于海洋文明,诞生于意大利半岛,排除C项;古希腊也是海洋文明,发源于爱琴海岸边的希腊半岛,排除D项。
3.(2024·山东济南中考·18)图3是美国国会大厦的汉谟拉比浮雕,该浮雕主人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  )
图3
A.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的象形文字
B.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修建了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D.创造了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汉谟拉比”,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的一位国王,他在位期间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而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的国王,排除A项;空中花园的确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之一,但不是汉谟拉比在位期间修建的,排除C项;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的其实是古印度人,与汉谟拉比无关,排除D项。
4.(2024·贵州六盘水中考·9)古巴比伦王国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证明人类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不是古巴比伦,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组织编纂的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不是巴比伦王国,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在法国执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不是巴比伦王国,排除D项。
5.(2024·广东广州中考·20)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法规,内容包括“私有财产”“商务”“亲属”“劳动”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该法典即使与现代欧洲某些国家的法规相比,也并不逊色。这表明(  )
A.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 B.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C.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D.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最早文字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广泛,与后世欧洲法律相比也不逊色,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法学成就突出,是古巴比伦社会留给人类社会宝贵的法制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选C项;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能解决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一直存在,阶级矛盾是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没有提到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最早文字,排除D项。
6.(2024·江苏常州中考·9)如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图中这些古代文明发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主要是(  )
A.大河流经 B.环海多山 C.平原很少 D.岛屿众多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可知,图示文明古国都在大河流域诞生。产生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是古代埃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产生了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产生了古代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产生了古代中国,故选A项;环海多山、平原很少、岛屿众多,属于海洋文明的特征,如古希腊文明,排除B项、C项、D项。
7.(2024·新疆中考·12)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儒略历 B.象形文字
C.阿拉伯数字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亚非文明,①是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律,故选D项;儒略历是凯撒命人制定的历法,属于罗马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的文字,排除B项;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在印度计数法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与两河流域不符,排除C项。
8.(2024·湖北中考·10)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B.君主权力衰落
C.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国内矛盾激化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可知,古代巴比伦已经出现了借贷等商业活动,且可以分期付款,这体现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较为活跃,一些经济借贷活动较多,故选C项;法学系统日臻完整体现在《汉谟拉比法典》等方面,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古代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且商业借贷活动不能体现王权的衰落,排除B项;国内矛盾激化指的是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与借贷机构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9.(2024·安徽中考·1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诞生于图中的(  )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而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即图中的②,故选B项;①是古代埃及,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A项;③是古代印度,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C项;④是古代罗马,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D项。
10.(2024·云南中考·17)《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诞生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爱琴海地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律,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故选B项;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其文明成果是象形文字、金字塔和太阳历,排除A项;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印度文明,其文明成果是梵文、佛教和阿拉伯数字,排除C项;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古代希腊文明,其文明成果是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等,排除D项。
11.(2024·山东滨州中考·17)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位于北纬20度至40度的大河流域。究其原因,在于相关区域适合(  )
A.农业耕作 B.游牧生活 C.海外贸易 D.发展手工业
【答案】A
【解析】据“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并结合所学可知,以上四大文明分别产生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均属于大河流域,河流沿岸的土地通常肥沃,适合农耕,有利于农业发展,故选A项;游牧生活适合草原地带,但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排除B项;海洋文明由于可耕地面积狭小,通常海外贸易比较发达,代表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排除C项;发展手工业的前提基础是农业发达,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
12.(2024·四川遂宁中考·8)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下列文明成果诞生于该地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律文件,故选D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罗马不在两河流域,排除A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排除B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帝国的文学瑰宝,阿拉伯不在两河流域,排除C项。
13.(2024·四川泸州中考·8)《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产生于(  )
A.两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成文法典,这一文明古国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故选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典,印度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代表文明成果是佛教和种姓制度,排除B项;尼罗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它的文明成果主要是金字塔、太阳历等,排除C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排除D项。
14.(2024·宁夏中考·9)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由此可见(  )
A.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B.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汇 D.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并结合所学可知,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的文明成果,这体现了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故选A项;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但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制建设,也不是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的确客观上促进东西文化交汇,但不是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的文明成果,不能说明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D项。
15.(2024·吉林长春中考·20)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  )
A.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 B.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 D.都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等4部法律文献,它们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两位君主都为人类法制建设做出过贡献,故选A项;古巴比伦文明存在于古希腊罗马文明之前,只有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排除B项;汉谟拉比强化的是奴隶制君主专制制度,查士丁尼强化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古巴比伦是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的帝国,排除D项。
16.(2024·青海中考·11)某校九年级历史课上,提到了青铜器、金字塔、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数字。据此可知,他们学习的大单元主题是(  )
A.欧洲庄园制度 B.亚洲封建制度 C.亚非文明成果 D.西欧哲学成就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属于中国文明,金字塔属于非洲埃及文明,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古代西亚文明,阿拉伯数字属于阿拉伯帝国文明,因此材料主题为亚非文明成果,故选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欧洲文明,与欧洲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无关,排除A项;青铜器体现的是亚洲奴隶制文明的发展,与亚洲封建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亚非文明,与西欧哲学成就无关,排除D项。
17.(2024·吉林中考·8)如图中的成果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亚非地区,其主题归纳为(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图画文字 甲骨文
A.人类早期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人类西方文明 D.迈锡尼文明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古代西亚地区出现了楔形文字,图画文字是一种用记号表达思想和记录事实的方式,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主旨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成果,故选A项;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文明,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甲骨文不属于西方文明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迈锡尼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8.(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20)根据下面资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共和国最伟大的遗产之一,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民法大全》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
B.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
C.《罗马民法大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D.《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都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故选B项;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不符合史实,人类社会发展初期法律是维护王权的,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而不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排除D项。
19.(2024·甘肃兰州中考·2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这说明该法典维护的是(  )
A.理发师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外邦人的利益 D.奴隶主的利益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倘理发师未告知……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理发师敢帮助奴隶逃脱奴隶身份,就会受到严惩,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故选D项;《汉谟拉比法典》严格限制理发师的行为,而不是保护其利益,排除A项;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的身份地位不容许随便改变,奴隶也可以被自由人买卖,可见奴隶的身份地位十分低下,《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这种状态的,而不是维护奴隶的利益,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外邦人,排除C项。
20.(2024·湖南中考·12)属于如图所示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A
【解析】据地图信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可知,该地区属于两河流域。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
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出现于古代罗马,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颁布于拜占庭帝国,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其出现于拜占庭帝国,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1.(2023·四川资阳中考·10)下图《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刻画的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其反映的政治思想是(  )
A.天赋人权 B.权力制衡 C.君权神授 D.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古巴比伦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从神明那里获得权力,是君权神授的表现,故选C项;天赋人权认为人天生是有生命、自由、财产、平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人与生就有的,不是上帝赐予的,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权力制衡是指在公共政治权力内部或者外部,存在着与权力主体相抗衡的力量,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2.(2023·辽宁大连中考·7)世界文明古国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成果。如图文明成果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帕特农神庙 D罗马大竞技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故选B项;金字塔是北非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帕特农神庙是古代希腊文明全盛时期雕刻与建筑的代表,排除C项;罗马大竞技场是古代罗马文明的象征,排除D项。
3.(2023·西藏中考·13)古巴比伦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该文明的重要标志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青铜器 D.太阳历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故选B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太阳历是古埃及文明成就之一,排除D项。
4.(2023·江苏镇江中考·16)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许多法律原则都起源于这部法典,它也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材料体现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制文明成就,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形成的标志,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体系化、法典法的标志,排除C项;1804年,法国颁布的《拿破仑法典》为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规范,排除D项。
5.(2023·浙江丽水中考·5)某校拟组织“古代巴比伦文明”图片展,下列图片可以被采用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掷铁饼者》 D摩亨佐·达罗遗址
【答案】B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选B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与题干“古巴比伦文明”不符,排除A项;《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与题干“古巴比伦文明”不符,排除C项;摩亨佐·达罗遗址是一座城市遗址,是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与题干“古巴比伦文明”不符,排除D项。
6.(2023·江苏泰州中考·18)学习历史要基于史实得出客观的结论。下列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十二铜表法》——完全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C.《拿破仑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案】A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史实结论相符,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而不是完全遏制,史实与结论不符,排除B项;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宪法》,史实与结论不符,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史实与结论不符,排除D项。
7.(2023·山东烟台中考·16)下表是古代亚非地区代表性文明成果一览表。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大河流域 文明成果
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
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城和恒河流域 梵文、佛教
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
A.多样性 B.开放性 C.交融性 D.全球性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金字塔”“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印度河流城和恒河:流域梵文、佛教”“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甲骨文、青铜器”可知,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成就,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故选A项;不同地区的文明不能说明人类文明的开放性,排除B项;交融性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亚非文明,无法体现全球性,排除D项。
8.(2023·湖北宜昌中考·14)在古巴比伦王国,一个奴隶因为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而被处以割耳之刑。此判罚的依据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古巴比伦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的文献,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所颁布的,排除D项。
9.(2023·湖北鄂州中考·9)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下图),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产生于图中的(  )
A.A B.B C.C
【答案】B
【解析】在古代两河流域,有古巴比伦王国,其《汉谟拉比法典》是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处于尼罗河流域的是古埃及文明成就,排除A项;处于印度河流域的是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处于黄河、长江流域的是古中国文明,排除D项。
10.(2023·贵州黔南州中考·9)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答案】B
【解析】据“古代西亚美索不达米亚”“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选B项;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下游,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中国文明产生于古代长江黄河中下游,排除D项。
11.(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19)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1787年美国宪法
【答案】A
【解析】据“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行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排除C项;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排除D项。
12.(2023·甘肃定西中考·9)如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成果简表。表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__▲__ 梵文、佛教、种姓制度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答案】B
【解析】据“古巴比伦王国”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文献,排除A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史诗,排除C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神话故事,排除D项。
13.(2023·贵州贵阳中考·9)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答案】B
【解析】据“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成果”可知,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成就,故选B项;古埃及位于北非,并非西亚,排除A项;古印度位于南亚,并非西亚,排除C项;中国位于东亚,并非西亚,排除D项。
14.(2023·甘肃兰州中考·20)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代表了古代巴比伦社会高度集权的法律体系。根据题干“沙玛什神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权杖”可以看出是君权得到神的授权的场景,即君权神授,故选A项;虽然《汉谟拉比法典》有明显的专制色彩,但浮雕场景更多的是表达了神的旨意和人的行为,不单单只是专制主义思想,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强调尊重、理解和关心人的思想,而不是神给予人的权力,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排除C项;理性主义是指清晰、有逻辑、有据可依的思维方式,与此浮雕的象征和神话色彩并不匹配,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D项。
15.(2023·甘肃平凉中考·8)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成果简表。表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 ▲ 梵文、佛教、种姓制度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答案】B
【解析】据“古巴比伦王国”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文献,排除A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史诗,排除C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神话故事,排除D项。
16.(2023·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中考·11)如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  )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 涉及内容归类
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租贷
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雇佣
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购买、交换
第89—96条、第117—119条 借贷
A.法律体系完善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
【答案】B
【解析】根据所提供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涉及的内容归类为租贷、雇佣、购买交换以及借贷。根据这些归类,可以推断《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商品经济活跃,B选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成文法典,但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无法推断出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排除A选项;提供的信息并未涉及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存在,排除C选项;提供的信息无法推断出社会等级的森严程度,排除D选项。
17.(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20)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中,古巴比伦王国创造的是(  )
A.金字塔 B.《荷马史诗》
C.帕特农神庙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D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荷马史诗》和帕特农神庙都属于古希腊文明的成就,不属于“亚非地区”,排除B、C两项。
18.(2023·河南中考·15)下表内容是古代多个国家或地区表示1至5的计数符号。这反映了(  )
古印度
美索不达米亚
拉丁语系国家
A.人类文化的多元 B.亚非文明的交往
C.书写系统的完善 D.阿拉伯人的贡献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观察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拉丁语系国家表示1至5的计数符号可知,这些符合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故选A项;题干无法体现出文明的交往,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书写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阿拉伯人的贡献,排除D项。
19.(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19)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新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A项;529年,东罗马帝国的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排除B项;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排除C项;拿破仑主持编订《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很多国家民法都以其为参照蓝本,排除D项。
20.(2023·湖南怀化中考·1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我们从中可以了解(  )
A.古中国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印度文明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故选C项;中国的古代文明成果灿烂,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早期国家时期的典型代表成就,排除A项;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排除B项;古印度文明创立了佛教,排除D项。
21.(2023·四川达州中考·10)古代亚洲、非洲、欧洲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天方夜谭》
C.《汉谟拉比法典》 D.《荷马史诗》
【答案】C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象征之一,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与题干要求“两河流域”相符,故选C项;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被称为《十二铜表法》,与题干“两河流域”不符,排除A项;《天方夜谭》又称《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排除B项;《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2025·贵州中考·15)【大河流域·文明摇篮】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史明辨同学暑假研学计划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考察四大文明古国,追寻大河流域的遗迹。他的线路将会先后经过: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_________流域→尼罗河流域。
【答案】两河
【解析】据所学可知,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古印度,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北非的古埃及,自东向西分别是黄河长江流域位于东亚,印度河流域在南亚,两河流域属于西亚,尼罗河流域位于北非,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
2.(2025·龙东中考·2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信息。 (4分)
(1)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_。
(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的最强大的王国是___________。
(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1)《汉谟拉比法典》
(2)赤壁之战
(3)法兰克王国
(4)《天工开物》
【解析】
(1)据所学可知,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成就。
(2)据所学可知,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曹操与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3)据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的最强大的王国是法兰克王国。
(4)据所学可知,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3.(2025·齐齐哈尔中考·29)学习历史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某学校历史学习小组以“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项目一:【制作卡片——感知文明成果】
国家:中国(商朝) 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国家:古希腊(雅典)
人物:汤 文明发祥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文明成果:①____________ 人物:汉谟拉比 文明发祥地:②____________ 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等 人物:③__________ 文明发祥地:爱琴海地区 文明成果:奴隶制民主政治等
项目二:【解析图片——纵览发展历程】
项目三:【研读材料——探寻时代潮流】
材料一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依据所学知识完善卡片内容,将①②③处依次填写完整。
(2)图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此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图二庆典有什么标志性意义?图三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哪座城市?图四是中葡澳门交接仪式,这一仪式的举行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3)结合所学,材料一中“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的标志是什么?“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一个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国际组织建立起来,今年是该组织成立多少周年?材料二中呼吁世界各国应弘扬怎样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4)通过本次项目化学习,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答案】
(1)①甲骨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②古代两河流域;③伯里克利
(2)1921年;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深圳;“一国两制”
(3)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80周年;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①大力发展经济②增强综合国力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④加强国际交流合作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⑦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⑧文明交流⑨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等。(答出任意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4)①中国文明辉煌灿烂②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⑤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⑥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⑦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⑧中国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等。
【解析】
(1)①:据项目一“国家:中国(商朝)”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文明成果有商朝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还有商周时期精美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②:据项目一“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文明发祥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③:据项目一“国家:古希腊(雅典)”“人物”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 200 多个城邦的盟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时间:据所学可知,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标志性意义:据项目二图二可知,这是开国大典,结合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城市: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构想:据所学可知,中葡澳门交接仪式是指澳门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3)标志:据所学可知,最后一个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是日本,1945年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时间:据所学可知,一个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国际组织建立起来是指联合国,建立时间是1945年,2025减去1945是80,因此,距今80周年;
共同价值:据材料二“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可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应对:据材料二“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并结合所学可知,要发展经济、加强合作交流,如:①大力发展经济②增强综合国力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④加强国际交流合作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⑦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⑧文明交流⑨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等。
(4)材料关于中华文明成果、党带领中国取得独立、走向富强,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可以回答:①中国文明辉煌灿烂②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⑤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⑥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⑦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⑧中国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等。
4.(2025·安徽中考·16)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辨别下列文物解说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的的括号内正确的打"V”,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1)图2文物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文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
图2利簋及铭文
(2)图3文物反映了汉代儒者讲经上课的情形,有助于了解汉代儒学教育的状况。(  )
图3汉代讲经图
(3)图4文物刻有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希腊社会。(  )
图4《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答案】
(1)(×)“周文王”改为“周武王“
(2)(√)
(3)(×)“古希腊”改为“古巴比伦”
【解析】
(1)在牧野伐纣的是周武王而非周文王,本题错误,将“周文王”改为“周武王“。
(2)汉代自汉武帝后“尊崇儒术”,汉代讲经图有助于了解汉代儒学教育的状况,本题正确。
(3)《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典,可用于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本题错误,将“古希腊”改为“古巴比伦”。
1.(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21)历史课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谋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二 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② 距今约6000年 半坡遗址
③ 约公元前1750年 《汉谟拉比法典》
④ 公元前450年左右 《十二铜表法》
⑤ 11至13世纪之间 封君封臣制在西欧已经普遍
⑥ 11世纪以后 西欧庄园制在欧洲成为主导形式
⑦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⑧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⑩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对其他8个历史事件按社会形态标准划分时段,并选择其中两个时段说明划分的理由。(要求:时段划分准确,理由充分)
示例:
封建社会:⑤⑥
理由:封君纣臣制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维护西欧封建领主利益。庄园经济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
【答案】①②属于原始社会;③④属于奴隶社会;⑦⑧属于资本主义社会;⑨⑩属于社会主义社会。选择③④、⑨⑩:《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文明成果,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
【解析】
时段划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中国的原始社会阶段是从距今大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山顶洞人大约生活在距今3万年左右,处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期,半坡遗址处于距今约6000年,处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因此①②属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于公元前18世纪,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利益,维护奴隶制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文明成果,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颁布这一法律的罗马共和国处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属于奴隶制国家,《十二铜表法》以维护奴隶制度和贵族奴隶主利益为主,因此③④属于奴隶社会;发生在17—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⑦⑧属于资本主义社会;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956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⑨⑩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事件按照社会形态进行分类,按照要求选择其中两个时段说明划分理由即可。选择③④:《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文明成果,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选择⑨⑩: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
1.(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汉谟拉比法典碑,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标为主题的浮雕。浮雕下面镌刻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雅典卫城西北的公共活动空间有雅典广场,那里设有公民陪审法庭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重要权力机构。
材料二
中国的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的代表,线性文化遗产因其线状的分布和遗存的特性而备受瞩目。
三大线性文化遗产历史叙述
长城 丝绸之路 大运河
历史现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历史率骑兵出击匈奴。 北魏孝文帝把北方各族迁到中原,推行汉化措施。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等货物经西域转运到欧洲;西域的物产及乐器、歌舞传入中原。 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历史结论 长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碰撞融合的历史见证。 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隋朝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处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并概括两种文明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三大线性文化遗产补充不少于3个相关历史现象,并根据历史结论归纳出三大线性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共同主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答案】
(1)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文明。
不同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法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2)历史现象: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丝绸之路,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沿丝路传到波斯;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共同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反映了各区域文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个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雅典卫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法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都是中国文化遗产,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沿丝路传到波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综上可得,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都促进民族或中外交流,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反映了各区域文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2.(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21)(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郡县制”。(  )
(2)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
(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长安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
(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5)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
(6)《汉谟拉比法典》是亚历山大帝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
(7)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
(8)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9)《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表达出达尔文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
(10)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
【答案】
(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6)错误
(7)正确
(8)正确
(9)错误
(10)正确
【解析】
(1)据所学可知,周武王建立西周后,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分封制”,郡县制是秦始皇完成六国统一后,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故本题错误。
(2)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政治比较清明;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使唐朝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唐太宗重视科举制,增加进士科的人数,促进了唐朝文教事业的发展。唐太宗的治理使其统治时期出现了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故本题正确。
(3)据所学可知,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并非以长安为东京。故本题错误。
(4)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无产阶级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发生实质性变化,从此焕然一新,故本题正确。
(5)据所学可知,1966年我国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即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故本题正确。
(6)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并非亚历山大帝国。故本题错误。
(7)据所学可知,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土地分封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即封君封臣制;庄园制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表现。可见,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故本题正确。
(8)据所学可知,8世纪中期,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阿拉伯人建立起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基于地理位置及帝国发展的需要,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故本题正确。
(9)据所学可知,《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代表作,表达的是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与达尔文无关。故本题错误。
(10)据所学可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为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故本题正确。
3.(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4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3)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
【答案】
(1)中共一大的召开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汉谟拉比法典》
(4)攻占巴士底狱
【解析】
(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确立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多方的努力,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古巴比伦时期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著名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证明人类历史上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