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梅岭三章陈 毅
◇教材分析◇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格律和谐,意境宏伟。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面对当时险恶的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战友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了诗人英勇面对险恶处境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对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语言上,文言和白话相结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教学目标◇
1.品析诗中凝练、含蓄的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炽热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意蕴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意象,体会全诗意蕴内涵。
2.难点:理解、体会这三首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于献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了将近三年的游击战争。这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险,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服最里面。所幸,敌人最终一无所获,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下的“绝命诗”。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范读,学生诵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亦可模仿课文录音诵读。
1.小序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的行文脉络,以及体会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每首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英勇牺牲视作转移阵地,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至死不渝和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首写给同志,勉励战友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第三首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步骤二:精读诗歌,分析重点词句
1.分析“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具有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2.“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天下大势。此句表现了作者关心革命,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明确: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富有生命力和感彩。用“飘”,显得太缓慢;用“传”,则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写作者希望幸存的同志们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自己,在写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三首诗。
明确: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成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明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步骤三:赏析品读,体会写作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合作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
明确:①写实与想象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第一、二句写出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来抒发豪迈的革命情怀;第二、三首中的“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想象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②借代和引用。“阎罗”是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旌旗”,原是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
四、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用典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定要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我们应该以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拼搏,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五、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郭沫若《赠陈毅同志》,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回环 抚今 情 “招”“斩”
用词准确、形象
追昔 志 “悬”“飞” 借助想象、幻想
忠于革命 不畏牺牲
坚信共产主义定能实现
展望未来 义 “自由花”
递进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