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5年中考真题衔接教材分类汇编: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5年中考真题衔接教材分类汇编: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3 22:33:38

文档简介

2023-2025年中考真题衔接教材分类汇编: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一、选择题
1.(2025·山东泰安中考·9)罗马法是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人确立的诉讼程序、律师制度、陪审制度等为后世所承袭。《拿破仑法典》主要参照了罗马法,欧美各国又借鉴《拿破仑法典》制定本国法律。材料反映了罗马法(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体系完备,程序严谨 D.对西方法治产生深远影响
2.(2025·广东中考·21)在书写系统出现以前,古希腊人常在陶瓶上绘制图像记述历史,后来古希腊人用陶瓶图像与文字共同记述历史,如下图“奇吉陶瓶”描绘了当时的战争场景,其饰带上出现了神话人物身份的题名,这反映了古希腊(  )
A.城邦衰落源于连年战争 B.陶瓶兼具叙事性与艺术性
C.艺术作品渗透理性精神 D.城邦的历史均由陶瓶记载
3.(2025·陕西中考·9) 世界古代文明多姿多彩。下表所示成就产生于(  )
领域 文学 法学 历法 建筑
成就 《荷马史诗》 《十二铜表法》 儒略历 帕特农神庙
A.古代印度 B.拜占庭帝国 C.古代希腊罗马 D.阿拉伯帝国
4.(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20)希腊古典文化体现在神话、文学等各个方面。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  )
A.《十二铜表法》 B.《荷马史诗》
C.《查士丁尼法典》 D.《哈姆雷特》
5.(2025·河北中考·9)世界文明丰富多样,下列作品均出自(  )
《掷铁饼者》 《荷马史诗》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日本
6.(2025·河南·14)古代罗马人制出了一种非常坚固耐用的混凝土,有了它,便能建造出古希腊人所不敢想象的巨型工程。材料强调古罗马建筑的发展得益于(  )
A.建筑材料的研制 B.希腊建筑的传承
C.建筑艺术的创新 D.东西方文明互鉴
7.(2025·山东烟台中考·19)如下是“罗马法学演变”流程图,对其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习惯法属于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据的成文法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C.《罗马民法大全》编纂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D.公民法和万民法构成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1.(2024·四川资阳中考·10)“城”是早期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某城有引水道工程,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还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该城属于(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罗马文明
2.(2024·青海西宁中考·12)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他的主要成就有(  )
A.提出“原子论” B.创立逻辑学
C.创立进化论 D.提出相对论
3.(2024·贵州贵阳中考·9)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应该思想高尚,尽力遵循理性而生活”。从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扩大城邦公民权利 B.展现古罗马的哲学成就
C.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D.关注对人本身的研究
4.(2024·西藏中考·13)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以下属于古希腊遗址的是(  )
A.狮身人面像 B.帕特农神庙遗址
C.摩亨佐·达罗遗址 D.大竞技场遗址
5.(2024·湖南长沙中考·7)文明遗迹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文明遗迹与其地理位置匹配准确的是(  )
A.胡夫金字塔——印度河流域 B.摩亨佐·达罗遗址——两河流域
C.半坡遗址——长江流域 D.帕特农神庙——爱琴海地区
6.(2024·四川乐山中考·11)文物虽静默不语,却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如图所示文物可以用来佐证(  )
A.雅典民主政治 B.中西文化交流 C.西欧文艺复兴 D.世界市场形成
7.(2024·江西中考·15)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质的富饶,他们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埃及建立种姓制度 B.埃及法学系统完整
C.希腊发展海外贸易 D.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8.(2024·四川广安中考·6)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成就是(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梵文和佛教 D.帕特农神庙和《十二铜表法》
9.(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20)根据下面资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共和国最伟大的遗产之一,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民法大全》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
B.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
C.《罗马民法大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D.《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都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
10.(2024·河南中考·15)在古希腊,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材料表明古希腊运动会(  )
A.促进艺术发展 B.推动文化交流 C.消除政治分歧 D.倡导和平理念
11.(2024·四川成都中考·16)如图是绘有身着丝绸的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该图可用来研究古希腊时期(  )
A.雕刻艺术的高超 B.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C.理性主义的起源 D.城邦政治的繁荣
1.(2023·江苏宿迁中考·15)《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
A.希腊的早期社会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罗马的法制建设 D.两河流域的文明
2.(2023·江苏无锡中考·16)这位思想家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希腊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西方科学和哲学领域划时代的人物。该人物是(  )
A.苏格拉底 B.伯里克利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3.(2023·山东青岛中考·31)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廊柱结构,成为兼具物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的艺术代表之一。如图建筑属于古希腊遗留下来的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罗马大竞技场 D紫禁城
4.(2023·江西中考·15)如图反映的主题是(  )
竞技场遗址外景 《十二铜表法》颁布时的情景(想象图) 刻在大理石上的“儒略历”片断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罗马文明
5.(2023·福建中考·18)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这体现了古罗马人在建筑上(  )
A.注重吸收创新 B.强调全盘模仿 C.趋向封闭保守 D.重视中西合璧
6.(2023·广东深圳中考·16)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材料指出罗马(  )
A.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 B.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
C.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 D.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特征
7.(2023·江苏宿迁中考·15)《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
A.希腊的早期社会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罗马的法制建设 D.两河流域的文明
8.(2023·湖北宜昌中考·15)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23年的端午节在公历6月22日。公历是世界通用的历法,它的基础是(  )
A.授时历 B.俄历 C.农历 D.儒略历
9.(2023·湖南衡阳中考·12)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应归功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马可·波罗行纪》 D.《神曲》
10.(2023·四川乐山中考·12)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他们生活在(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11.(2023·四川遂宁中考·8)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它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
A.雅典卫城遗址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电影《诸神之战》 D.希波战争故事讲述
12.(2023·四川遂宁中考·7)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大宪章》
13.(2023·四川雅安中考·14)希腊神话中,神就是人的最完美体现,主神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与人的形象与性格相同,只不过天神更有智慧、更为健美而已。这表明希腊神话的特点是(  )
A.蕴含丰富哲理 B.神权至上 C.神人同形同性 D.华丽宏伟
14.(2023·江苏扬州中考·12)古希腊时期,诗人品达创作颂诗:“我们找不到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赛会,正如在白昼时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阳更加夺目的星辰。”这体现了(  )
A.古罗马体育的辉煌 B.古印度人的英雄观
C.文学与体育的结合 D.阿拉伯文学的繁荣
15.(2023·山东东营中考·18)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产生了多位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是其中之一。下列属于他的名言的是(  )
A.“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B.“认识你自己”
C.“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6.(2023·四川宜宾中考·11)在埃及太阳历的基础上创新了儒略历;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穹顶;制定《十二铜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这说明,古罗马(  )
A.成为欧亚文化发祥地 B.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C.建立完整的法学体系 D.搭建了欧亚和平之桥
17.(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16)探寻文明足迹,感受历史辉煌。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进行过一次“千禧之旅”,从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开启旅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完美收官。在“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他可以看到的建筑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狮身人面像 D.巴黎圣母院
18.(2023·重庆(B卷)中考·12)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这反映出(  )
A.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
C.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 D.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
19.(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15)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它是(  )
A.《法学汇纂》 B.《十二铜表法》
C.《新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20.(2023·湖北荆州中考·11)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在运动会上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掷铁饼者》因包含着无限生命力而成为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这说明古希腊体育活动(  )
A.彰显军事力量 B.加剧城邦矛盾 C.得到普遍支持 D.鼓励全员参与
21.(2023·天津中考·19)如图的建筑产生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拜占庭帝国
22.(2023·山东枣庄中考·7)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的演绎等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这一人物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23.(2023·四川成都中考·18)古希腊社会很重视体育竞技,人们也积极参加。主要项目有赛马、举哑铃、投掷标枪、投掷铁饼、格斗、摔跤等,竞技中名列前茅的人会获得极大的荣誉。这表明古希腊(  )
A.和平时代来临 B.崇尚力量之美 C.生活方式朴素 D.文化水平低下
二、非选择题
1.(2025·威海中考·2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哲学是非常之辩证的,许多至理名言连今天看来仍有永恒价值……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别写出一位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和一部罗马法。
材料二
不同历史时期引种推广的农作物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历史特征及地域特色,这在作物命名上都有迹可循。秦汉和魏晋引进的异域事物多冠以“胡”字,如胡桃(核桃)、胡麻(芝麻)等……宋元及明清时期传入的域外作物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红薯)、番豆(花生)等。明清时期是中国作物引进和推广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原产美洲的作物,总数超过60种。
——摘编自王思明《外来作物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出西汉时胡桃等作物传入中原的道路。分析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作物”传入中国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三
“东学西渐”经历了秦汉、隋唐、宋明三个时期。宋代中国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造极时代”,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刻影响了全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明朝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______,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拓展了“东学西渐”的范围。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列举一项“宋代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简述“______”处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
材料四
在工业力量和殖民手段的配合下,到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其他文明则似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但就在这个时候,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近)现代化的热潮。
——钱乘旦《风起云飞扬》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归纳“到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举出一个20世纪初中国“努力追赶(近)现代化”的事件。
2.(2025·龙东中考·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4分)
(1)南北朝时期,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
(2)贞观之治的开创者是___________。
(3)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
(4)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是___________。
1.(2024·山东淄博中考·16)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文物述说历史】
图①北魏女舞俑 山西大同出土文物。舞者身着窄袖左衽长襦,其服饰具有鲜卑特征,但舞袖的动作及风格。接近于汉族舞蹈。 图②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世界文化遗产。由22处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完整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
图③埃及方尖碑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顶端形似金字塔尖,碑身四面刻有象形文字。 图④雅典卫城遗址 希腊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公元前5世纪,雅典达到鼎盛时期,这里成为希腊的文化艺术中心。
(1)图①、图②所示文物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从图③、图④所示文物中选择一个,概述其史料价值。
【文物承载文明】
2016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
(3)上述文物体现了文明多样性。请将文物按照代表的文明类型分成两类。
(4)结合材料,你认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倡导文明多样性有何价值?
2.(2024·贵州黔西南中考·18)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法治传统源远流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二
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法治思想,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的名称是什么?该法典的颁布对后世法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解析】罗马法作为欧洲法学的渊源,其诉讼程序、律师制度、陪审制度被后世继承,《拿破仑法典》参照罗马法制定,欧美各国又借鉴该法典形成本国法律,这直接体现了罗马法对西方法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D项;罗马法在古罗马时期确实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但材料未涉及该内容,而是聚焦后世传承,排除A项;罗马法存在不平等,如奴隶和妇女权利受限,并非人人平等,材料强调的是影响而非平等原则,排除B项;材料提到具体制度如诉讼程序,但未直接说明体系完备程序严谨,重点是其对西方法治的贡献,排除C项。
2.【答案】B【解析】陶瓶上的战争场景直接体现了叙事功能,而其绘画、纹饰及神话人物题名的设计则展现了艺术性,与材料中“绘制图像记述历史”“共同记述历史”的表述一致,符合题意,故选B项;材料仅提及陶瓶描绘战争场景,未涉及城邦衰落原因无法得出城邦衰落源于战争,排除A项;理性精神强调冷静思考、逻辑分析等,材料中陶瓶主要是叙事和艺术呈现,未体现理性精神,排除C项;城邦的历史均由陶瓶记载表述绝对,古希腊还有其他历史记载方式,如文字史书等 ,陶瓶只是其中一种辅助形式,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史诗文学,《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儒略历由罗马凯撒大帝推行改革,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卫城的标志性建筑,这些成就均源自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故选C项;古代印度文明的文学代表作是《摩诃婆罗多》,法学以《摩奴法典》为代表,历法有吠陀体系,建筑如桑奇大塔,与材料成就无关,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虽继承罗马传统,但其法学成就以查士丁尼法典为主,儒略历虽被沿用但起源罗马,帕特农神庙和《荷马史诗》属古希腊时期,非拜占庭原创,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有《一千零一夜》等文学,法学基于伊斯兰教法,历法为伊斯兰历,建筑如圆顶清真寺,与材料中的希腊罗马成就无关联,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它反映了古希腊社会的诸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生动展现了早期希腊社会的图景,为研究希腊黑暗时代和城邦起源提供了文献史料,所以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国颁布的法律汇编,规范罗马公民权利,属于罗马历史范畴,与希腊社会无关,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6世纪编纂的罗马法集成,时间晚于希腊古典时期且聚焦法律体系,不涉及早期希腊文化,排除C项;《哈姆雷特》是英国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时代和主题均与古希腊早期社会脱节,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故选C项;古埃及文明代表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代表有种姓制度、佛教等,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古代日本学习唐朝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12世纪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题干提到古罗马人制出坚固耐用的混凝土,得以建造巨型工程,表明建筑材料的研制对古罗马建筑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故选A项;希腊建筑传承影响了罗马建筑,但材料强调罗马新材料的应用使得罗马建筑超越了古希腊任的想象,排除B项;建筑艺术创新体现在拱门技术等方面,但材料焦点是材料发明而非建筑艺术的创新,排除C项;东西方文明互鉴在罗马建筑中也有体现,如拱门的来源等,但材料主旨在强调新材料的应用,而且只对比了罗马与希腊,未涉及对东方文明的吸收,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故选B项;成文法才使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据,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形成于拜占庭帝国时期,排除C项;罗马法学系统由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法律概念共同构成,排除D项。
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有引水道工程,还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故选D项;古埃及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是金字塔,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古希腊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有帕特农神庙,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古印度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有泰姬陵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2.【答案】B【解析】据题干“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认识你自己”“人生应该”可知,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对人应该如何生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可知他们都关注对人的研究,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人的思考,是哲学方面,没有提及政治上的公民权利,排除A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哲学家,与古罗马无关,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对人的关注,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无关,排除C项。
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由此可知,帕特农神庙遗址属于古希腊遗址,故选B项;狮身人面像属于古埃及,排除A项;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属于古印度的文明遗址,排除C项;大竞技场指的是罗马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建筑成就,排除D项。
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古希腊位于爱琴海地区,故选D项;胡夫金字塔位于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摩亨佐·达罗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B项;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排除C项。
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制造的,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陶壶有着中国元素,玻璃器皿制造技术由古代埃及人发明,由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说明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故选B项;题干体现中西文化交流,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排除A项;题干展示的两幅图片与西欧文艺复兴无关,文艺复兴兴起是14世纪,与材料“公元前5世纪”不符,排除C项;世界市场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才实现的,排除D项。
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古希腊人热爱知识。因此古代希腊哲学成就突出,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哲学家如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故选D项;建立种姓制度的是古代印度,排除A项;古代罗马法学系统完整,排除B项;希腊发展海外贸易与题干“希腊人对知识的热爱”不符,排除C项。
8.【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绩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选D项;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 ;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排除B项;梵文和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
9.【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故选B项;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不符合史实,人类社会发展初期法律是维护王权的,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而不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排除D项。
10.【答案】A【解析】据材料“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可知,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胜利者的雕像会被竖立在场,这推动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这体现了运动会促进了艺术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地区文化,无法体现文化交流,排除B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且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政治分歧时常存在,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运动会,“倡导和平理念”无从得出,排除D项。
11.【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古希腊陶壶上的妇女身着丝绸,丝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品,证实了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该陶壶可以作为研究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史料,故选B项;陶壶不能反映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发展水平,高超无法体现,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陶壶的信息与城邦政治无关,反映的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排除D项。
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公元前11一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故选A项;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荷马史诗》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记录,时间不符,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两河流域的文明属于亚洲文明,《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的史诗,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希腊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因此该人物是亚里士多德,故选C项;苏格拉底的主要成就在哲学领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排除A项;伯里克利是雅典民主政治家,排除B项;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了“原子论”,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故选B项;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建筑,不是古希腊的,排除A项;罗马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建筑,不是古希腊的,排除C项;紫禁城是中国建筑,不是古希腊的,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据“竞技场”“《十二铜表法》”“儒略历”可知,圆形竞技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采纳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意见制定儒略历,由此可见,材料反映的主题为古罗马文明,故选D项;材料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无关,排除A项、B项、C项。
5.【答案】A【解析】据“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可知,罗马大竞技场学习借鉴希腊建筑的特点,并与罗马建筑特点相结合,说明罗马建筑善于注重吸收创新,故选A项;“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与“全盘模仿”不符,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罗马建筑注重吸收创新,与“封闭保守”相反,排除C项;据“希腊古典”“罗马人”可知,其未提及中方,无法体现中西合璧,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据“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可知,罗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的其他文化发生交流和传播,同时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故选C项;题干主要涉及文化领域的变化,与早期法律制度的内容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未体现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排除B项;题干主要涉及文化领域的变化,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反映了公元前11一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故选A项;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荷马史诗》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记录,与雅典的民主政治时期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排除C项;两河流域的文明属于亚洲文明,《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无法了解两河流域的文明,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为“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故选D项;授时历为元代郭守敬、王恂、许衡等人创制,排除A项;俄历为俄国历法,已经停用,排除B项;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排除C项。
9.【答案】A【解析】据题干“这主要应归功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并结合所学可知,希腊的宝贵遗产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结合神话传说,广泛地反映出当时希腊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希腊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故A项正确;《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宝贵遗产,排除B项;《马可·波罗行纪》是意大利的宝贵遗产,排除C项;《神曲》是意大利的宝贵遗产,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由此可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生活在古希腊,选择C项符合题意。
11.【答案】A【解析】据“第一手史料”可知,雅典卫城遗址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原始史料,可以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故选A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历史著作,可能掺杂着作者的情感,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项;电影《诸神之战》可能掺杂着创作人员的情感,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项;希波战争故事讲述可能会受讲述者的立场等影响,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据“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故选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排除A项;1804年公布的《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排除B项;《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神就是人的最完美体现……天神更有智慧、更为健美”可知,古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他们认为天神与人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天神更有智慧、更为健美,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神人形象与性格相同的情况,无法看出希腊神话是否蕴含丰富哲理,也无法得知希腊神话是否华丽宏伟,排除A、D两项;神权至上的情况下,天神高高在上,人则无法与天神媲美,明显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
14.【答案】C【解析】据“奥林匹亚…赛会……太阳”可知,材料把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赛会比作太阳,可知是对奥林匹亚的歌颂,是文学与体育的结合,故选C项;材料中说的是古希腊,不是古罗马、古印度和阿拉伯,题干与这些国家无关,排除A项、B项、D项。
1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他的思想以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为特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最符合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精神,其中的真理之爱正是亚里士多德追求哲学的初衷,故选D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但丁的名言,排除A项;“认识你自己”出自古希腊的另一位伟大哲学家修昔底德之口,排除B项;“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则是出自我国古代的赞美勤劳和慎重的警言,排除C项。
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借鉴古埃及历法创制了新的历法,吸收古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等建筑,还制定了法律,对后世影响深远。说明古罗马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故选B项;欧洲的发祥地是古希腊,排除A项;古罗马建立完整的法学体系,但是与材料中“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穹顶”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罗马的文明成就,没有涉及到亚洲,排除D项。
17.【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其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故选B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C项;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的地标建筑,排除D项。
1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结合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故选C项;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神庙遭到破坏,19世纪下半叶,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选B项;《法学汇纂》是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排除A项;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汇编而成的法典,排除D项。
20.【答案】C【解析】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代希腊的体育盛事,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城邦。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参赛者来自不同的城邦,他们通过参与各种竞技项目来展示自己的体能和技艺。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并受到赞扬和尊重。提及的《掷铁饼者》雕塑描绘了一位掷铁饼运动员,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该雕塑通过展示掷铁饼运动员的力量和无限生命力,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体育活动的推崇和赞美,C选项正确;虽然古希腊的体育活动与战争和军事有一定的联系,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竞技和运动来展示个人的体能和技艺,而非直接彰显军事力量,排除A选项;古希腊的体育活动并不是为了加剧城邦之间的矛盾,相反,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奥林匹亚举行,各城邦的代表参与其中,体现了一种平等和竞争的精神,排除B选项;虽然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的盛大体育活动,但参与其中的并不是全体古希腊人民,而是各个城邦选派的代表运动员,排除D选项。
21.【答案】C【解析】据对题干图片中的建筑辨识可知,古代罗马的建筑特点主要为巨大的穹顶和拱门,题干反映的古罗马斗兽场(大竞技场)即是如此,罗马角斗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故选C项;古代埃及的建筑特点一般为金字塔或石像的形式,这与题图的建筑风格不符,排除A项;古代希腊的建筑有其明显特征,如柱廊和山形墙等,这与题图的建筑风格不符,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建筑的皇宫、教堂等多使用马赛克和金银装饰,这与题图的建筑风格不符,排除D项。
2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后来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学说,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观点和方法论,如演绎法、归纳法等,这些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此,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贡献对后世的科学、哲学和逻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C选项正确;柏拉图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形而上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方面。他提出了“理念世界”的概念,认为真理存在于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中。柏拉图还创立了“学院派”,并在雅典建立了一所学校,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学者,排除A选项;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伦理学、政治学和认识论等方面。他强调人的内在道德品质,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排除B选项;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原子论和自然哲学方面。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小颗粒——原子构成的,并且这些原子具有运动性和相互作用性。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对后来的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排除D选项。
23.【答案】B【解析】提取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古希腊社会很重视体育竞技……赛马、举哑铃……等”,分析可知,古希腊社会举行的这些体育竞技项目均需要参赛者具备一定的力量才能获得巨大荣誉,体现了古希腊社会崇尚力量之美的观念,故选B项;题干强调了古希腊社会对体育竞技的重视,不能反映“和平时代来临”,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具体说明古希腊社会“生活方式”如何,排除C项;题干信息亦未具体说明古希腊社会“文化水平”如何,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答案】
(1)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答出一位即可)(1分)《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等。(答出一部即可)(1分)
(2)丝绸之路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2分)
(3)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答出一项即可)(1分)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
(4)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开展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进行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积累原始资本等。(任意两点即可)(2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答出一个即可)(1分)
【解析】
(1)人物: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的哲学家代表有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答出其中任意一位即可。
法律: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的代表有《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或《罗马民法大全》所包含的四部法律文件《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答出任意一部即可。
(2)道路: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辟,胡桃等作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事件: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促进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
(3)科技: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科技发达,影响深远,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这些都是宋代对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贡献,从中任选一项作答即可。
影响:根据材料三中的“明朝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大大拓展了“东学西渐”的范围。
(4)原因:根据所学可知,西方通过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进行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积累原始资本等,后来更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接着开展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这些导致19世纪末西方先进,进而控制了整个世界。
事件: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开展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宣传马克思主义,努力追赶现代化,从中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2.【答案】
(1)祖冲之
(2)唐太宗(或李世民)
(3)郑成功
(4)亚里士多德
【解析】
(1)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祖冲之。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据所学可知,贞观之治的开创者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据所学可知,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1662年,经过8个月的封锁,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1.【答案】
(1)时代特征:图①民族交融;图②:对外贸易繁荣
(2)史料价值:选择图③,埃及方尖碑对于了解古代埃及太阳崇拜及文字具有较高的价值。或者选择图④,为研究希腊古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3)分类:图①②③属于大河文明;图④属于海洋文明。
(4)价值: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有助于保持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
【解析】
(1)时代特征:图①:根据材料北魏女舞俑:“舞者身着窄袖左祍长襦,其服饰具有鲜卑特征,但舞袖的动作及风格。接近于汉族舞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交融时期,图中的北魏女舞俑图穿着汉族服饰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图②:根据材料“由22处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完整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著名的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因此,泉州体现了对外贸易繁荣的时代特点。
(2)史料价值:开放性回答,选择其中一图概述其历史价值即可。
如:选择图③,根据材料“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顶端形似金字塔尖,碑身四面刻有象形文字”可知,埃及方尖碑对于了解古代埃及太阳崇拜及文字具有较高的价值。或者选择图④雅典卫城遗址“希腊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公元前5世纪,雅典达到鼎盛时期,这里成为希腊的文化艺术中心”,这为研究希腊古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3)分类:根据材料,按照文明的发源地可以将材料所示文明分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中国文明发源于长江和黄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因此①②③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文明发源于地中海地区,因此④属于海洋文明。
(4)价值: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文明多样性的积极影响的角度进行回答,如: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有助于保持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等。
2.【答案】
(1)名称:《十二铜表法》;
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成为罗马法的渊源。
(2)文献:《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列举出一项即可)
(3)认识: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名称:根据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 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意义:根据材料一“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文献:根据材料二“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的 《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颁布的《拿破仑法典》等。
(3)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据材料三可知,要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2023-2025年中考真题衔接教材分类汇编: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一、选择题
1.(2025·山东泰安中考·9)罗马法是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人确立的诉讼程序、律师制度、陪审制度等为后世所承袭。《拿破仑法典》主要参照了罗马法,欧美各国又借鉴《拿破仑法典》制定本国法律。材料反映了罗马法(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体系完备,程序严谨 D.对西方法治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D
【解析】罗马法作为欧洲法学的渊源,其诉讼程序、律师制度、陪审制度被后世继承,《拿破仑法典》参照罗马法制定,欧美各国又借鉴该法典形成本国法律,这直接体现了罗马法对西方法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D项;罗马法在古罗马时期确实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但材料未涉及该内容,而是聚焦后世传承,排除A项;罗马法存在不平等,如奴隶和妇女权利受限,并非人人平等,材料强调的是影响而非平等原则,排除B项;材料提到具体制度如诉讼程序,但未直接说明体系完备程序严谨,重点是其对西方法治的贡献,排除C项。
2.(2025·广东中考·21)在书写系统出现以前,古希腊人常在陶瓶上绘制图像记述历史,后来古希腊人用陶瓶图像与文字共同记述历史,如下图“奇吉陶瓶”描绘了当时的战争场景,其饰带上出现了神话人物身份的题名,这反映了古希腊(  )
A.城邦衰落源于连年战争 B.陶瓶兼具叙事性与艺术性
C.艺术作品渗透理性精神 D.城邦的历史均由陶瓶记载
【答案】B
【解析】陶瓶上的战争场景直接体现了叙事功能,而其绘画、纹饰及神话人物题名的设计则展现了艺术性,与材料中“绘制图像记述历史”“共同记述历史”的表述一致,符合题意,故选B项;材料仅提及陶瓶描绘战争场景,未涉及城邦衰落原因无法得出城邦衰落源于战争,排除A项;理性精神强调冷静思考、逻辑分析等,材料中陶瓶主要是叙事和艺术呈现,未体现理性精神,排除C项;城邦的历史均由陶瓶记载表述绝对,古希腊还有其他历史记载方式,如文字史书等 ,陶瓶只是其中一种辅助形式,排除D项。
3.(2025·陕西中考·9) 世界古代文明多姿多彩。下表所示成就产生于(  )
领域 文学 法学 历法 建筑
成就 《荷马史诗》 《十二铜表法》 儒略历 帕特农神庙
A.古代印度 B.拜占庭帝国 C.古代希腊罗马 D.阿拉伯帝国
【答案】C
【解析】《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史诗文学,《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儒略历由罗马凯撒大帝推行改革,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卫城的标志性建筑,这些成就均源自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故选C项;古代印度文明的文学代表作是《摩诃婆罗多》,法学以《摩奴法典》为代表,历法有吠陀体系,建筑如桑奇大塔,与材料成就无关,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虽继承罗马传统,但其法学成就以查士丁尼法典为主,儒略历虽被沿用但起源罗马,帕特农神庙和《荷马史诗》属古希腊时期,非拜占庭原创,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有《一千零一夜》等文学,法学基于伊斯兰教法,历法为伊斯兰历,建筑如圆顶清真寺,与材料中的希腊罗马成就无关联,排除D项。
4.(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20)希腊古典文化体现在神话、文学等各个方面。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  )
A.《十二铜表法》 B.《荷马史诗》
C.《查士丁尼法典》 D.《哈姆雷特》
【答案】B
【解析】《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它反映了古希腊社会的诸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生动展现了早期希腊社会的图景,为研究希腊黑暗时代和城邦起源提供了文献史料,所以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国颁布的法律汇编,规范罗马公民权利,属于罗马历史范畴,与希腊社会无关,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6世纪编纂的罗马法集成,时间晚于希腊古典时期且聚焦法律体系,不涉及早期希腊文化,排除C项;《哈姆雷特》是英国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时代和主题均与古希腊早期社会脱节,排除D项。
5.(2025·河北中考·9)世界文明丰富多样,下列作品均出自(  )
《掷铁饼者》 《荷马史诗》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日本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故选C项;古埃及文明代表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代表有种姓制度、佛教等,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古代日本学习唐朝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12世纪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6.(2025·河南·14)古代罗马人制出了一种非常坚固耐用的混凝土,有了它,便能建造出古希腊人所不敢想象的巨型工程。材料强调古罗马建筑的发展得益于(  )
A.建筑材料的研制 B.希腊建筑的传承
C.建筑艺术的创新 D.东西方文明互鉴
【答案】A
【解析】题干提到古罗马人制出坚固耐用的混凝土,得以建造巨型工程,表明建筑材料的研制对古罗马建筑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故选A项;希腊建筑传承影响了罗马建筑,但材料强调罗马新材料的应用使得罗马建筑超越了古希腊任的想象,排除B项;建筑艺术创新体现在拱门技术等方面,但材料焦点是材料发明而非建筑艺术的创新,排除C项;东西方文明互鉴在罗马建筑中也有体现,如拱门的来源等,但材料主旨在强调新材料的应用,而且只对比了罗马与希腊,未涉及对东方文明的吸收,排除D项。
7.(2025·山东烟台中考·19)如下是“罗马法学演变”流程图,对其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习惯法属于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据的成文法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C.《罗马民法大全》编纂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D.公民法和万民法构成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故选B项;成文法才使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据,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形成于拜占庭帝国时期,排除C项;罗马法学系统由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法律概念共同构成,排除D项。
1.(2024·四川资阳中考·10)“城”是早期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某城有引水道工程,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还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该城属于(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罗马文明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有引水道工程,还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故选D项;古埃及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是金字塔,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古希腊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有帕特农神庙,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古印度文明的建筑成就主要有泰姬陵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2.(2024·青海西宁中考·12)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他的主要成就有(  )
A.提出“原子论” B.创立逻辑学
C.创立进化论 D.提出相对论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3.(2024·贵州贵阳中考·9)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应该思想高尚,尽力遵循理性而生活”。从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扩大城邦公民权利 B.展现古罗马的哲学成就
C.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D.关注对人本身的研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认识你自己”“人生应该”可知,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对人应该如何生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可知他们都关注对人的研究,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人的思考,是哲学方面,没有提及政治上的公民权利,排除A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哲学家,与古罗马无关,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对人的关注,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无关,排除C项。
4.(2024·西藏中考·13)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以下属于古希腊遗址的是(  )
A.狮身人面像 B.帕特农神庙遗址
C.摩亨佐·达罗遗址 D.大竞技场遗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由此可知,帕特农神庙遗址属于古希腊遗址,故选B项;狮身人面像属于古埃及,排除A项;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属于古印度的文明遗址,排除C项;大竞技场指的是罗马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建筑成就,排除D项。
5.(2024·湖南长沙中考·7)文明遗迹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文明遗迹与其地理位置匹配准确的是(  )
A.胡夫金字塔——印度河流域 B.摩亨佐·达罗遗址——两河流域
C.半坡遗址——长江流域 D.帕特农神庙——爱琴海地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古希腊位于爱琴海地区,故选D项;胡夫金字塔位于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摩亨佐·达罗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B项;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排除C项。
6.(2024·四川乐山中考·11)文物虽静默不语,却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如图所示文物可以用来佐证(  )
A.雅典民主政治 B.中西文化交流 C.西欧文艺复兴 D.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制造的,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陶壶有着中国元素,玻璃器皿制造技术由古代埃及人发明,由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说明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故选B项;题干体现中西文化交流,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排除A项;题干展示的两幅图片与西欧文艺复兴无关,文艺复兴兴起是14世纪,与材料“公元前5世纪”不符,排除C项;世界市场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才实现的,排除D项。
7.(2024·江西中考·15)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质的富饶,他们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埃及建立种姓制度 B.埃及法学系统完整
C.希腊发展海外贸易 D.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古希腊人热爱知识。因此古代希腊哲学成就突出,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哲学家如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故选D项;建立种姓制度的是古代印度,排除A项;古代罗马法学系统完整,排除B项;希腊发展海外贸易与题干“希腊人对知识的热爱”不符,排除C项。
8.(2024·四川广安中考·6)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成就是(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梵文和佛教 D.帕特农神庙和《十二铜表法》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绩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选D项;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 ;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排除B项;梵文和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
9.(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20)根据下面资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共和国最伟大的遗产之一,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民法大全》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
B.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
C.《罗马民法大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D.《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都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故选B项;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不符合史实,人类社会发展初期法律是维护王权的,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而不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排除D项。
10.(2024·河南中考·15)在古希腊,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材料表明古希腊运动会(  )
A.促进艺术发展 B.推动文化交流 C.消除政治分歧 D.倡导和平理念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可知,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胜利者的雕像会被竖立在场,这推动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这体现了运动会促进了艺术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地区文化,无法体现文化交流,排除B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且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政治分歧时常存在,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运动会,“倡导和平理念”无从得出,排除D项。
11.(2024·四川成都中考·16)如图是绘有身着丝绸的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该图可用来研究古希腊时期(  )
A.雕刻艺术的高超 B.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C.理性主义的起源 D.城邦政治的繁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古希腊陶壶上的妇女身着丝绸,丝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品,证实了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该陶壶可以作为研究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史料,故选B项;陶壶不能反映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发展水平,高超无法体现,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陶壶的信息与城邦政治无关,反映的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排除D项。
1.(2023·江苏宿迁中考·15)《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
A.希腊的早期社会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罗马的法制建设 D.两河流域的文明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公元前11一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故选A项;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荷马史诗》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记录,时间不符,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两河流域的文明属于亚洲文明,《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的史诗,排除D项。
2.(2023·江苏无锡中考·16)这位思想家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希腊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西方科学和哲学领域划时代的人物。该人物是(  )
A.苏格拉底 B.伯里克利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希腊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因此该人物是亚里士多德,故选C项;苏格拉底的主要成就在哲学领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排除A项;伯里克利是雅典民主政治家,排除B项;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了“原子论”,排除D项。
3.(2023·山东青岛中考·31)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廊柱结构,成为兼具物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的艺术代表之一。如图建筑属于古希腊遗留下来的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罗马大竞技场 D紫禁城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故选B项;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建筑,不是古希腊的,排除A项;罗马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建筑,不是古希腊的,排除C项;紫禁城是中国建筑,不是古希腊的,排除D项。
4.(2023·江西中考·15)如图反映的主题是(  )
竞技场遗址外景 《十二铜表法》颁布时的情景(想象图) 刻在大理石上的“儒略历”片断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罗马文明
【答案】D
【解析】据“竞技场”“《十二铜表法》”“儒略历”可知,圆形竞技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采纳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意见制定儒略历,由此可见,材料反映的主题为古罗马文明,故选D项;材料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无关,排除A项、B项、C项。
5.(2023·福建中考·18)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这体现了古罗马人在建筑上(  )
A.注重吸收创新 B.强调全盘模仿 C.趋向封闭保守 D.重视中西合璧
【答案】A
【解析】据“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可知,罗马大竞技场学习借鉴希腊建筑的特点,并与罗马建筑特点相结合,说明罗马建筑善于注重吸收创新,故选A项;“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与“全盘模仿”不符,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罗马建筑注重吸收创新,与“封闭保守”相反,排除C项;据“希腊古典”“罗马人”可知,其未提及中方,无法体现中西合璧,排除D项。
6.(2023·广东深圳中考·16)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材料指出罗马(  )
A.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 B.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
C.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 D.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特征
【答案】C
【解析】据“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可知,罗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的其他文化发生交流和传播,同时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故选C项;题干主要涉及文化领域的变化,与早期法律制度的内容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未体现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排除B项;题干主要涉及文化领域的变化,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D项。
7.(2023·江苏宿迁中考·15)《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
A.希腊的早期社会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罗马的法制建设 D.两河流域的文明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反映了公元前11一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故选A项;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荷马史诗》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记录,与雅典的民主政治时期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排除C项;两河流域的文明属于亚洲文明,《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无法了解两河流域的文明,排除D项。
8.(2023·湖北宜昌中考·15)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23年的端午节在公历6月22日。公历是世界通用的历法,它的基础是(  )
A.授时历 B.俄历 C.农历 D.儒略历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为“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故选D项;授时历为元代郭守敬、王恂、许衡等人创制,排除A项;俄历为俄国历法,已经停用,排除B项;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排除C项。
9.(2023·湖南衡阳中考·12)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应归功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马可·波罗行纪》 D.《神曲》
【答案】A
【解析】据题干“这主要应归功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并结合所学可知,希腊的宝贵遗产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结合神话传说,广泛地反映出当时希腊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希腊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故A项正确;《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宝贵遗产,排除B项;《马可·波罗行纪》是意大利的宝贵遗产,排除C项;《神曲》是意大利的宝贵遗产,排除D项。
10.(2023·四川乐山中考·12)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他们生活在(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由此可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生活在古希腊,选择C项符合题意。
11.(2023·四川遂宁中考·8)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它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
A.雅典卫城遗址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电影《诸神之战》 D.希波战争故事讲述
【答案】A
【解析】据“第一手史料”可知,雅典卫城遗址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原始史料,可以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故选A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历史著作,可能掺杂着作者的情感,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项;电影《诸神之战》可能掺杂着创作人员的情感,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项;希波战争故事讲述可能会受讲述者的立场等影响,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项。
12.(2023·四川遂宁中考·7)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大宪章》
【答案】C
【解析】据“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故选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排除A项;1804年公布的《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排除B项;《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排除D项。
13.(2023·四川雅安中考·14)希腊神话中,神就是人的最完美体现,主神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与人的形象与性格相同,只不过天神更有智慧、更为健美而已。这表明希腊神话的特点是(  )
A.蕴含丰富哲理 B.神权至上 C.神人同形同性 D.华丽宏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神就是人的最完美体现……天神更有智慧、更为健美”可知,古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他们认为天神与人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天神更有智慧、更为健美,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神人形象与性格相同的情况,无法看出希腊神话是否蕴含丰富哲理,也无法得知希腊神话是否华丽宏伟,排除A、D两项;神权至上的情况下,天神高高在上,人则无法与天神媲美,明显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
14.(2023·江苏扬州中考·12)古希腊时期,诗人品达创作颂诗:“我们找不到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赛会,正如在白昼时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阳更加夺目的星辰。”这体现了(  )
A.古罗马体育的辉煌 B.古印度人的英雄观
C.文学与体育的结合 D.阿拉伯文学的繁荣
【答案】C
【解析】据“奥林匹亚…赛会……太阳”可知,材料把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赛会比作太阳,可知是对奥林匹亚的歌颂,是文学与体育的结合,故选C项;材料中说的是古希腊,不是古罗马、古印度和阿拉伯,题干与这些国家无关,排除A项、B项、D项。
15.(2023·山东东营中考·18)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产生了多位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是其中之一。下列属于他的名言的是(  )
A.“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B.“认识你自己”
C.“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他的思想以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为特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最符合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精神,其中的真理之爱正是亚里士多德追求哲学的初衷,故选D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但丁的名言,排除A项;“认识你自己”出自古希腊的另一位伟大哲学家修昔底德之口,排除B项;“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则是出自我国古代的赞美勤劳和慎重的警言,排除C项。
16.(2023·四川宜宾中考·11)在埃及太阳历的基础上创新了儒略历;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穹顶;制定《十二铜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这说明,古罗马(  )
A.成为欧亚文化发祥地 B.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C.建立完整的法学体系 D.搭建了欧亚和平之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借鉴古埃及历法创制了新的历法,吸收古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等建筑,还制定了法律,对后世影响深远。说明古罗马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故选B项;欧洲的发祥地是古希腊,排除A项;古罗马建立完整的法学体系,但是与材料中“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穹顶”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罗马的文明成就,没有涉及到亚洲,排除D项。
17.(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16)探寻文明足迹,感受历史辉煌。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进行过一次“千禧之旅”,从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开启旅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完美收官。在“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他可以看到的建筑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狮身人面像 D.巴黎圣母院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其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故选B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C项;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的地标建筑,排除D项。
18.(2023·重庆(B卷)中考·12)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这反映出(  )
A.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
C.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 D.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结合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故选C项;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神庙遭到破坏,19世纪下半叶,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9.(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15)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它是(  )
A.《法学汇纂》 B.《十二铜表法》
C.《新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B
【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选B项;《法学汇纂》是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排除A项;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汇编而成的法典,排除D项。
20.(2023·湖北荆州中考·11)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在运动会上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掷铁饼者》因包含着无限生命力而成为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这说明古希腊体育活动(  )
A.彰显军事力量 B.加剧城邦矛盾 C.得到普遍支持 D.鼓励全员参与
【答案】C
【解析】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代希腊的体育盛事,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城邦。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参赛者来自不同的城邦,他们通过参与各种竞技项目来展示自己的体能和技艺。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并受到赞扬和尊重。提及的《掷铁饼者》雕塑描绘了一位掷铁饼运动员,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该雕塑通过展示掷铁饼运动员的力量和无限生命力,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体育活动的推崇和赞美,C选项正确;虽然古希腊的体育活动与战争和军事有一定的联系,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竞技和运动来展示个人的体能和技艺,而非直接彰显军事力量,排除A选项;古希腊的体育活动并不是为了加剧城邦之间的矛盾,相反,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奥林匹亚举行,各城邦的代表参与其中,体现了一种平等和竞争的精神,排除B选项;虽然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的盛大体育活动,但参与其中的并不是全体古希腊人民,而是各个城邦选派的代表运动员,排除D选项。
21.(2023·天津中考·19)如图的建筑产生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拜占庭帝国
【答案】C
【解析】据对题干图片中的建筑辨识可知,古代罗马的建筑特点主要为巨大的穹顶和拱门,题干反映的古罗马斗兽场(大竞技场)即是如此,罗马角斗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故选C项;古代埃及的建筑特点一般为金字塔或石像的形式,这与题图的建筑风格不符,排除A项;古代希腊的建筑有其明显特征,如柱廊和山形墙等,这与题图的建筑风格不符,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建筑的皇宫、教堂等多使用马赛克和金银装饰,这与题图的建筑风格不符,排除D项。
22.(2023·山东枣庄中考·7)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的演绎等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这一人物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后来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学说,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观点和方法论,如演绎法、归纳法等,这些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此,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贡献对后世的科学、哲学和逻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C选项正确;柏拉图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形而上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方面。他提出了“理念世界”的概念,认为真理存在于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中。柏拉图还创立了“学院派”,并在雅典建立了一所学校,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学者,排除A选项;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伦理学、政治学和认识论等方面。他强调人的内在道德品质,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排除B选项;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原子论和自然哲学方面。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小颗粒——原子构成的,并且这些原子具有运动性和相互作用性。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对后来的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排除D选项。
23.(2023·四川成都中考·18)古希腊社会很重视体育竞技,人们也积极参加。主要项目有赛马、举哑铃、投掷标枪、投掷铁饼、格斗、摔跤等,竞技中名列前茅的人会获得极大的荣誉。这表明古希腊(  )
A.和平时代来临 B.崇尚力量之美 C.生活方式朴素 D.文化水平低下
【答案】B
【解析】提取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古希腊社会很重视体育竞技……赛马、举哑铃……等”,分析可知,古希腊社会举行的这些体育竞技项目均需要参赛者具备一定的力量才能获得巨大荣誉,体现了古希腊社会崇尚力量之美的观念,故选B项;题干强调了古希腊社会对体育竞技的重视,不能反映“和平时代来临”,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具体说明古希腊社会“生活方式”如何,排除C项;题干信息亦未具体说明古希腊社会“文化水平”如何,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2025·威海中考·2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哲学是非常之辩证的,许多至理名言连今天看来仍有永恒价值……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别写出一位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和一部罗马法。
材料二
不同历史时期引种推广的农作物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历史特征及地域特色,这在作物命名上都有迹可循。秦汉和魏晋引进的异域事物多冠以“胡”字,如胡桃(核桃)、胡麻(芝麻)等……宋元及明清时期传入的域外作物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红薯)、番豆(花生)等。明清时期是中国作物引进和推广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原产美洲的作物,总数超过60种。
——摘编自王思明《外来作物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出西汉时胡桃等作物传入中原的道路。分析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作物”传入中国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三
“东学西渐”经历了秦汉、隋唐、宋明三个时期。宋代中国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造极时代”,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刻影响了全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明朝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______,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拓展了“东学西渐”的范围。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列举一项“宋代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简述“______”处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
材料四
在工业力量和殖民手段的配合下,到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其他文明则似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但就在这个时候,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近)现代化的热潮。
——钱乘旦《风起云飞扬》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归纳“到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举出一个20世纪初中国“努力追赶(近)现代化”的事件。
【答案】
(1)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答出一位即可)(1分)《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等。(答出一部即可)(1分)
(2)丝绸之路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2分)
(3)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答出一项即可)(1分)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
(4)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开展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进行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积累原始资本等。(任意两点即可)(2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答出一个即可)(1分)
【解析】
(1)人物: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的哲学家代表有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答出其中任意一位即可。
法律: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的代表有《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或《罗马民法大全》所包含的四部法律文件《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答出任意一部即可。
(2)道路: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辟,胡桃等作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事件: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促进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
(3)科技: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科技发达,影响深远,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这些都是宋代对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贡献,从中任选一项作答即可。
影响:根据材料三中的“明朝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大大拓展了“东学西渐”的范围。
(4)原因:根据所学可知,西方通过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进行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积累原始资本等,后来更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接着开展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这些导致19世纪末西方先进,进而控制了整个世界。
事件: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开展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宣传马克思主义,努力追赶现代化,从中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2.(2025·龙东中考·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4分)
(1)南北朝时期,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
(2)贞观之治的开创者是___________。
(3)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
(4)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是___________。
【答案】
(1)祖冲之
(2)唐太宗(或李世民)
(3)郑成功
(4)亚里士多德
【解析】
(1)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祖冲之。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据所学可知,贞观之治的开创者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据所学可知,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1662年,经过8个月的封锁,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1.(2024·山东淄博中考·16)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文物述说历史】
图①北魏女舞俑 山西大同出土文物。舞者身着窄袖左衽长襦,其服饰具有鲜卑特征,但舞袖的动作及风格。接近于汉族舞蹈。 图②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世界文化遗产。由22处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完整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
图③埃及方尖碑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顶端形似金字塔尖,碑身四面刻有象形文字。 图④雅典卫城遗址 希腊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公元前5世纪,雅典达到鼎盛时期,这里成为希腊的文化艺术中心。
(1)图①、图②所示文物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从图③、图④所示文物中选择一个,概述其史料价值。
【文物承载文明】
2016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
(3)上述文物体现了文明多样性。请将文物按照代表的文明类型分成两类。
(4)结合材料,你认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倡导文明多样性有何价值?
【答案】
(1)时代特征:图①民族交融;图②:对外贸易繁荣
(2)史料价值:选择图③,埃及方尖碑对于了解古代埃及太阳崇拜及文字具有较高的价值。或者选择图④,为研究希腊古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3)分类:图①②③属于大河文明;图④属于海洋文明。
(4)价值: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有助于保持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
【解析】
(1)时代特征:图①:根据材料北魏女舞俑:“舞者身着窄袖左祍长襦,其服饰具有鲜卑特征,但舞袖的动作及风格。接近于汉族舞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交融时期,图中的北魏女舞俑图穿着汉族服饰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图②:根据材料“由22处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完整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著名的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因此,泉州体现了对外贸易繁荣的时代特点。
(2)史料价值:开放性回答,选择其中一图概述其历史价值即可。
如:选择图③,根据材料“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顶端形似金字塔尖,碑身四面刻有象形文字”可知,埃及方尖碑对于了解古代埃及太阳崇拜及文字具有较高的价值。或者选择图④雅典卫城遗址“希腊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公元前5世纪,雅典达到鼎盛时期,这里成为希腊的文化艺术中心”,这为研究希腊古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3)分类:根据材料,按照文明的发源地可以将材料所示文明分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中国文明发源于长江和黄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因此①②③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文明发源于地中海地区,因此④属于海洋文明。
(4)价值: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文明多样性的积极影响的角度进行回答,如: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有助于保持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等。
2.(2024·贵州黔西南中考·18)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法治传统源远流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二
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法治思想,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的名称是什么?该法典的颁布对后世法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
(1)名称:《十二铜表法》;
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成为罗马法的渊源。
(2)文献:《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列举出一项即可)
(3)认识: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名称:根据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 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意义:根据材料一“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文献:根据材料二“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的 《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颁布的《拿破仑法典》等。
(3)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据材料三可知,要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