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声音的特性 课件(共31张PPT)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声音的特性 课件(共31张PPT)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3 23:4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
第 2 课时 声音是特征
我们欣赏交响乐时,会感受到各种乐器的声音有所不同:
那么声音究竟有哪些基本特性?这些特性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号声
清脆嘹亮
小提琴声
悠扬柔和
大提琴声
深沉浑厚
双簧管声
甜美圆润
箫声
低沉飘逸
......
它们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浑厚,有的清脆。
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声音的特征。
响度
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想一想
敲鼓时,要使鼓声更响,你会怎样做?
用力敲。用力越大,鼓声越响。
猜一猜
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有关?
鼓声的强弱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
响度
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做一做
在鼓面上撒一些红豆。敲鼓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分别轻敲、重敲鼓面,你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响度
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声源的振幅越大,在一定位置接收到的声波的振幅就越大,因而响度就越大。
说明人耳感觉到声源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响度
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
1.响度是描述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重点提醒:
2.响度后面只能跟“大”或“小”,最好不要说“强”或“弱”,禁止说“高”或“低”。
音调
物理学,将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用一张硬卡片先后两次从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一次慢,你听到卡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什么不同?
该实验说明,卡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卡片振动的快慢有关。
卡片从梳齿上划过,梳齿拨动卡片使其振动。
快划时,卡片振动快,音调高;
慢划时,卡片振动慢,音调低。
音调
实验表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调
人唱歌时,声音的频率在60 Hz(男低音)到2 500 Hz(女高音)之间。
通常,成年男性说话声音的频率为90 ~ 140 Hz,而成年女性说话声音的频率为270 ~ 550 Hz,所以成年女性声音的音调一般比成年男性高。
音调越低
声音越低沉
音调越高
声音越高尖
音调
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长短、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
结 论:
帮助记忆的方法: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
质量变大,音调变低。(老牛的叫声低沉)
质量变小,音调变高。(蚊子音调较高)
弦乐器中音调的改变
音调
弹奏者是通过手指的变化来调节弦的松紧和振动部分弦的长度来调节音调的高低的。
音色
音色
1.听一段交响乐,你发现其中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2.使用不同的乐器(如笛子、口琴、小提琴、胡琴等)先后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如C调中的“1(do)”。凭听觉,你能否分辨出这些声音分别是由哪种乐器发出的?
音色
不同的乐器,即使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将它们区分开来。
后面座位上的同学交流时,即使没有看到人,凭借其说话的声音,你也能知道他们是谁。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声音还有另外一个特性——音色。
不同的声源,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等不同,因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对这些声音的感
觉也就不一样。借助仪器,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如图1-16所示。
课堂小结
答:是表示声音的音调的特性。
这种特性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如图1-18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
试一试,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发出的声音是否变化?你认为是声音的什么要素发生了改变?随着试管中水量的增大,这个要素怎样变化?
答:发出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是声音的音调发生了改变。
随着试管中水量的增大,声音的音调变高。
原因分析:
对着试管吹气时,引起的是试管里空气柱的振动发声。水量增加,空气柱变短(质量变小),空气柱越容易振动,振动越快(频率增高),音调变高。
本实验与上一个实验不同。
上一个实验引起的是空气柱的振动,因此水量越多,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本实验引起的是玻璃杯和水的振动,增加水量(质量变大),振动频率越低,音调变低。
3.利用手机的录音功能记录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播放出来的声音和你刚才朗读或唱歌时听到的声音相同吗?请其他同学也听一听这两种声音并进行比较,他们又有什么感觉?
4.我国古代描述自然界或生活中声现象的诗文有很多,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石钟山记》等。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与声现象有关的诗句,并谈谈你的感想。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阅读下两页古诗及翻译,理解诗与声现象的关系
下课了!同学们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