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8 16:06:40

文档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1.(2023九上·花溪月考)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2.(2023九上·花溪月考)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3.(2023九上·花溪月考)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图的史料可以用来解读(  )
A.公历的缘起 B.庄园的出现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
4.(2023九上·花溪月考)在中世纪的欧洲,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行使权力。这一情形在政治上导致了(  )
A.基督教的兴起 B.不同程度割据的形成
C.自由城市出现 D.大学自治权利的加强
5.(2023九上·花溪月考)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
B.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
C.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6.(2023九上·花溪月考)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A.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2023九上·花溪月考)“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这一评价旨在强调《罗马民法大全》具有(  )
A.保守性 B.残酷性 C.进步性 D.滞后性
8.(2023九上·花溪月考)《作坊里的日本》里写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日本在“第一位老师”影响下进行的重要改革(  )
A.使日本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效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
C.标志着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使大和政权实现了统一
9.(2023九上·花溪月考)“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引文中“农业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是指在西欧出现了(  )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现代工厂
10.(2023九上·花溪月考)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这里的“创新”是指(  )
A.恢复古希腊的公民大会 B.开辟了欧美之间的新航路
C.颁行罗马《十二铜表法》 D.建立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11.(2023九上·花溪月考)“(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该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历史背景 B.发展过程 C.重要影响 D.主要条件
12.(2023九上·花溪月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
A.削弱了议会权力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限制了国王权力 D.确立了民主共和
13.(2023九上·花溪月考)主要教义: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   ”,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14.(2023九上·花溪月考)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突出特点是“   ”。
15.(2023九上·花溪月考)【地跨三洲·文明使者】下图反映的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是   。
16.(2023九上·花溪月考)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抨击教会的贫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17.(2023九上·花溪月考)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起到了方向指引作用的技术是   。
18.(2023九上·花溪月考)15世纪以来,国家之间的界限日渐被打破,世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殖民掠夺,他们将在非洲掳获的黑奴贩卖到美洲殖民地,并强迫黑奴在种植园劳动,剥削他们的劳动成果。
材料三 明朝中期的中国,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28间,郑和船队秉持“共享太平之福”理念,发展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有人这样评价,“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材料四《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尚书·虞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
——(摘编自《中国水运报》等资料)
(1)材料一中,A航线的开辟者是谁?哪一字母代表的航线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2)历史上将材料二中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称为什么?这样的贸易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动机和后果两方面综合来看,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和西方探险家开辟新航路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4)阅读材料四,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是怎样理解习近平主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这一人类文明交往理念的?
19.(2023九上·花溪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二 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法律的名称和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法典的目的和对后世的影响。
(3)请再举出一部古代法制进程中的重要法律著作,并指出这些法律在本质上的共同点。
20.(2023九上·花溪月考)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庄园内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此外,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系。12世纪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出现了第一批大学;14世界,在中欧的布拉格。克拉科夫和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些大学。
——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封君与封臣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庄园法庭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11~14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B项正确;
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下游,排除A项;
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
中国文明产生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畔,A项正确;
两河流域是古巴比伦文明,排除B项;
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
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亚非文明成就。
3.【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成为后来公历的基础,所以根据“儒略历”可知可以用来解读公历的缘起,A项正确;
BCD项与儒略历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行使权力”及所学可得出,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君封臣的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行使权力。这一情形在政治上导致了不同程度割据的形成,B符合题意;
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所带来的影响,而非基督教的兴起、自由城市出现、大学自治权利的加强,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封君封臣制度的相关史实去分析归纳。
5.【答案】C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最美好的花朵”是对大学在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所起作用的评判,C项正确;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答案】A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可知,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生产和生活所需物品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特点,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A符合题意;
城市自治是在新兴城市出现之后,与欧洲庄园不符,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的特点,不能体现王权专制的色彩,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庄园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西欧庄园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罗马民法大全》虽然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主张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 的 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进步性,故选C,排除AD;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无法体现其具有残酷性,排除B。
故答案无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7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中国唐朝统一和兴盛,强烈几次了日本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唐朝制度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是在大化年间进行的,因此称为“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
日本仿效的是中国唐朝制度,排除B项;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打败了平氏武士集团,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13、14世纪”“农业资本主义化”,结合所学可知,租地农场的出现,推动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C项正确;
庄园是欧洲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就是庄园逐渐被租地农场取代的过程,排除A项;
手工工场是手工业者工作的场所,排除B项;
现代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0.【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这里“创新”主要是指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故D符合题意;
ABC与 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重点掌握文艺复兴与的实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故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C项正确;
历史背景材料均未体现,排除A项;
发展过程材料均未体现,排除B项;
主要条件材料均未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重点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过程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据“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知这说明,英国议会是以法律形式制约国王的权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英国议会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C符合题意;ABD都说法错误,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3.【答案】众生平等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佛教的核心是讲究众生平等。而婆罗门教阶级制度产物,赫赫有名的印度种族姓制度。虽然都讲究轮回,但一个把人分等级,一个众生平等。因此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故答案为:众生平等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佛教发展的相关史实。
14.【答案】小国寡民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由于山峦和海洋的层层阻隔,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这些国家面积狭小,人口少,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
故答案为:小国寡民 。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5.【答案】阿拉伯帝国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故答案为:阿拉伯帝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帝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
16.【答案】《神曲》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抨击教会的贫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因此应填写“《神曲》”。
故答案为:《神曲》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答案】指南针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指南针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起到了方向指引作用。
故答案为:指南针 。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8.【答案】(1)开辟者:哥伦布。航线:C。
(2)名称:三角贸易。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不同:郑和下西洋是:明政府宣扬国威不惜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与亚非国家友好贸易的和平之航(意思相近即可);西方探险家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追求财富(掠夺黄金)而展开的殖民(奴役)之航。(意思相近即可)
(4)理解:与邻国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和谐各国关系,实现合作共赢;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开辟者: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A航线到达美洲,开辟者为哥伦布。航线: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C航线完成了全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正确。
(2)名称: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殖民掠夺,他们将在非洲掳获的黑奴贩卖到美洲殖民地,并强迫黑奴在种植园劳动,剥削他们的劳动成果”可知这个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不同:根据材料“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发展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明政府宣扬国威不惜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与亚非国家友好贸易的和平之航,西方探险家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追求财富(掠夺黄金)而展开的殖民(奴役)之航。
(4)理解:根据材料三“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材料四“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和所学知识,从和谐、和平等角度,分析概括理解即可,如与邻国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和谐各国关系,实现合作共赢;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等。
故答案为:
(1)开辟者:哥伦布。航线:C。
(2)名称:三角贸易。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不同:郑和下西洋是:明政府宣扬国威不惜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与亚非国家友好贸易和平之航(意思相近即可);西方探险家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追求财富(掠夺黄金)而展开的殖民(奴役)之航。(意思相近即可)
(4)理解:与邻国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和谐各国关系,实现合作共赢;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三角贸易,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19.【答案】(1)名称:《十二铜表法》;地位: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影响: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3)著作:《汉谟拉比法典》;共同点: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人类社会法制的发展与进步。(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名称:依据材料“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曲解和滥用”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
地位:依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目的:依据材料三“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的信息可知,材料中的“法典”指的是《查士丁尼法典》。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命令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制了《查士丁尼法典》。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查士丁尼主持编订的所有法典被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共同点: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从起到的共同作用,制定法律的目的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角度作答即可。例如: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人类社会法制的发展与进步。
故答案为:
(1)名称:《十二铜表法》;地位: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影响: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3)著作:《汉谟拉比法典》;共同点: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人类社会法制的发展与进步。(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等相关史实。
20.【答案】(1)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特点:大学是在教会学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以文科为主,分布在中心城市。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1)关系:结合所学知识,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作用:根据材料二“庄园内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纠纷,违反庄因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国法庭进行审理”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根据材料二“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可以得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特点:根据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可以得出11~14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是大学是在教会学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根据材料三“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系”可以得出11~14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是学科设置上以文科为主;根据材料三“12世纪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出现了第一批大学;14世界,在中欧的布拉格。克拉科夫和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些大学”可以得出11~14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是分布在中心城市。
故答案为:
(1)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特点:大学是在教会学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以文科为主,分布在中心城市。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1.(2023九上·花溪月考)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答案】B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B项正确;
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下游,排除A项;
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
中国文明产生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023九上·花溪月考)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畔,A项正确;
两河流域是古巴比伦文明,排除B项;
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
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亚非文明成就。
3.(2023九上·花溪月考)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图的史料可以用来解读(  )
A.公历的缘起 B.庄园的出现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成为后来公历的基础,所以根据“儒略历”可知可以用来解读公历的缘起,A项正确;
BCD项与儒略历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4.(2023九上·花溪月考)在中世纪的欧洲,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行使权力。这一情形在政治上导致了(  )
A.基督教的兴起 B.不同程度割据的形成
C.自由城市出现 D.大学自治权利的加强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行使权力”及所学可得出,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君封臣的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行使权力。这一情形在政治上导致了不同程度割据的形成,B符合题意;
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所带来的影响,而非基督教的兴起、自由城市出现、大学自治权利的加强,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封君封臣制度的相关史实去分析归纳。
5.(2023九上·花溪月考)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
B.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
C.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最美好的花朵”是对大学在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所起作用的评判,C项正确;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2023九上·花溪月考)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A.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可知,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生产和生活所需物品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特点,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A符合题意;
城市自治是在新兴城市出现之后,与欧洲庄园不符,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的特点,不能体现王权专制的色彩,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庄园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西欧庄园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2023九上·花溪月考)“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这一评价旨在强调《罗马民法大全》具有(  )
A.保守性 B.残酷性 C.进步性 D.滞后性
【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罗马民法大全》虽然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主张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 的 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进步性,故选C,排除AD;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无法体现其具有残酷性,排除B。
故答案无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2023九上·花溪月考)《作坊里的日本》里写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日本在“第一位老师”影响下进行的重要改革(  )
A.使日本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效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
C.标志着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使大和政权实现了统一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7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中国唐朝统一和兴盛,强烈几次了日本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唐朝制度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是在大化年间进行的,因此称为“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
日本仿效的是中国唐朝制度,排除B项;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打败了平氏武士集团,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9.(2023九上·花溪月考)“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引文中“农业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是指在西欧出现了(  )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现代工厂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13、14世纪”“农业资本主义化”,结合所学可知,租地农场的出现,推动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C项正确;
庄园是欧洲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就是庄园逐渐被租地农场取代的过程,排除A项;
手工工场是手工业者工作的场所,排除B项;
现代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0.(2023九上·花溪月考)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这里的“创新”是指(  )
A.恢复古希腊的公民大会 B.开辟了欧美之间的新航路
C.颁行罗马《十二铜表法》 D.建立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这里“创新”主要是指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故D符合题意;
ABC与 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重点掌握文艺复兴与的实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2023九上·花溪月考)“(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该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历史背景 B.发展过程 C.重要影响 D.主要条件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故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C项正确;
历史背景材料均未体现,排除A项;
发展过程材料均未体现,排除B项;
主要条件材料均未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重点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过程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2023九上·花溪月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
A.削弱了议会权力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限制了国王权力 D.确立了民主共和
【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据“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知这说明,英国议会是以法律形式制约国王的权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英国议会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C符合题意;ABD都说法错误,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3.(2023九上·花溪月考)主要教义: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   ”,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答案】众生平等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佛教的核心是讲究众生平等。而婆罗门教阶级制度产物,赫赫有名的印度种族姓制度。虽然都讲究轮回,但一个把人分等级,一个众生平等。因此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故答案为:众生平等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佛教发展的相关史实。
14.(2023九上·花溪月考)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突出特点是“   ”。
【答案】小国寡民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由于山峦和海洋的层层阻隔,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这些国家面积狭小,人口少,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
故答案为:小国寡民 。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5.(2023九上·花溪月考)【地跨三洲·文明使者】下图反映的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是   。
【答案】阿拉伯帝国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故答案为:阿拉伯帝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帝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
16.(2023九上·花溪月考)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抨击教会的贫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答案】《神曲》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抨击教会的贫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因此应填写“《神曲》”。
故答案为:《神曲》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2023九上·花溪月考)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起到了方向指引作用的技术是   。
【答案】指南针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指南针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起到了方向指引作用。
故答案为:指南针 。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8.(2023九上·花溪月考)15世纪以来,国家之间的界限日渐被打破,世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殖民掠夺,他们将在非洲掳获的黑奴贩卖到美洲殖民地,并强迫黑奴在种植园劳动,剥削他们的劳动成果。
材料三 明朝中期的中国,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28间,郑和船队秉持“共享太平之福”理念,发展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有人这样评价,“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材料四《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尚书·虞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
——(摘编自《中国水运报》等资料)
(1)材料一中,A航线的开辟者是谁?哪一字母代表的航线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2)历史上将材料二中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称为什么?这样的贸易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动机和后果两方面综合来看,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和西方探险家开辟新航路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4)阅读材料四,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是怎样理解习近平主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这一人类文明交往理念的?
【答案】(1)开辟者:哥伦布。航线:C。
(2)名称:三角贸易。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不同:郑和下西洋是:明政府宣扬国威不惜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与亚非国家友好贸易的和平之航(意思相近即可);西方探险家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追求财富(掠夺黄金)而展开的殖民(奴役)之航。(意思相近即可)
(4)理解:与邻国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和谐各国关系,实现合作共赢;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开辟者: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A航线到达美洲,开辟者为哥伦布。航线: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C航线完成了全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正确。
(2)名称: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殖民掠夺,他们将在非洲掳获的黑奴贩卖到美洲殖民地,并强迫黑奴在种植园劳动,剥削他们的劳动成果”可知这个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不同:根据材料“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发展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明政府宣扬国威不惜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与亚非国家友好贸易的和平之航,西方探险家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追求财富(掠夺黄金)而展开的殖民(奴役)之航。
(4)理解:根据材料三“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材料四“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和所学知识,从和谐、和平等角度,分析概括理解即可,如与邻国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和谐各国关系,实现合作共赢;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等。
故答案为:
(1)开辟者:哥伦布。航线:C。
(2)名称:三角贸易。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不同:郑和下西洋是:明政府宣扬国威不惜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与亚非国家友好贸易和平之航(意思相近即可);西方探险家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追求财富(掠夺黄金)而展开的殖民(奴役)之航。(意思相近即可)
(4)理解:与邻国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和谐各国关系,实现合作共赢;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三角贸易,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19.(2023九上·花溪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二 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法律的名称和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法典的目的和对后世的影响。
(3)请再举出一部古代法制进程中的重要法律著作,并指出这些法律在本质上的共同点。
【答案】(1)名称:《十二铜表法》;地位: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影响: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3)著作:《汉谟拉比法典》;共同点: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人类社会法制的发展与进步。(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名称:依据材料“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曲解和滥用”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
地位:依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目的:依据材料三“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的信息可知,材料中的“法典”指的是《查士丁尼法典》。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命令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制了《查士丁尼法典》。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查士丁尼主持编订的所有法典被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共同点: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从起到的共同作用,制定法律的目的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角度作答即可。例如: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人类社会法制的发展与进步。
故答案为:
(1)名称:《十二铜表法》;地位: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影响: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3)著作:《汉谟拉比法典》;共同点: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人类社会法制的发展与进步。(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等相关史实。
20.(2023九上·花溪月考)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庄园内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此外,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系。12世纪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出现了第一批大学;14世界,在中欧的布拉格。克拉科夫和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些大学。
——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封君与封臣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庄园法庭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11~14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
【答案】(1)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特点:大学是在教会学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以文科为主,分布在中心城市。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1)关系:结合所学知识,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作用:根据材料二“庄园内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纠纷,违反庄因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国法庭进行审理”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根据材料二“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可以得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特点:根据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可以得出11~14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是大学是在教会学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根据材料三“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系”可以得出11~14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是学科设置上以文科为主;根据材料三“12世纪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出现了第一批大学;14世界,在中欧的布拉格。克拉科夫和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些大学”可以得出11~14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是分布在中心城市。
故答案为:
(1)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特点:大学是在教会学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以文科为主,分布在中心城市。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