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处理过于暗淡的图像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任务二 处理过于暗淡的图像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07-14 17: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任务二
处理过于暗淡的图像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图像的加工与处理》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选修教材第二章计算机中的图世界第二节《图像的加工与处理》的内容,目前用于图像处理的软件有很多,如3D、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Photoshop等。本节教材以Photoshop为例讲解了加工处理图像的基本方法。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浏览所收集的图片,发现图片中存在的问题,思考须进行怎样的处理,讨论可能的处理方法,然后通过三个任务——观察图像的类型及处理过于暗淡的图像和保存图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处理到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加工处理图像的方法。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对图形图像的知识有所了解,对图像的加工和设计充满了向往和兴趣,但由于高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仍然存在,工具软件的使用仍然成为他们学习的困难所在,另外大多数同学普遍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加工信息,表达主题。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附属条件差异,我把学生按照各个层次进行分组教学,高低搭配、协作分工、各尽其能,体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经过自己的努力取长补短,来使整个教学顺利的完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片。
(2)使学生学会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处理图像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利用外部设备采集图片信息的同时,要有选择有目的地搜集素材,善于用发现的眼睛采集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图片信息加工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2)学生在对图片进行艺术处理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挖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前沿知识的欲望;
(3)通过教学让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及肖像权的使用。
4重点难点
1、重点:图像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的调整。
2、难点:图像的结构、色彩的协调美观以及整体的设计和主题的表述,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pt;
"
>完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通过课件展示形式各样的图像,以及处理成特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以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预期效果:从现实事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活动】任务驱动
1、位图与矢量图的区别。
图形一般指的是用计算机绘制出来的画面,如统计图表、工程设计图、示意图、漫画等,它们由点、直线、圆等为主要组成元素。
图像通常是指由图像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画面,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任意画面。
2、掌握常见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BMP、JPEG、PSD、PNG、GIF、TIFF、SWF、EMF等。
(预期效果: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
活动3【讲授】新课学习
欣赏优秀作品:
任务一:展示6张图片,请学生分析这些图片都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对图片进行什么样的调整?
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什么方法能处理?
填写活动记录表。
(预期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
任务二:教学新知处理过于暗淡的图片。
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如红色、绿色、黄色等。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也称鲜艳度。
明度:指某种色彩的明亮程度,明度最大时该色彩变白色。
亮度:反映了图像的明亮程度,调高亮度犹如加强了景物的光照强度。
对比度:反映了图像中明暗区域间的层次差别,即反差程度。
1、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的调整。
2、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
学生观察“图像调整菜单”的应用。
(预期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任务三:作品收交,1.
.psd格式保留各个图层信息,文件较大。2.
.jpg压缩格式,图层自动拼合。
学生以“名字.psd”和“名字.jpg”分别保存,提交作业。
(预期效果:加强学生对文件类型的区别意识。)
活动4【活动】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
演示各小组推荐作品
学生进行自评及小组评议。
(预期效果:学生逐步学会欣赏他人和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
活动5【活动】课堂总结
1、图像效果的加工和处理
2、法制渗透点
遵守道德规范及肖像权的使用。
满足处理效果的要求
(预期效果: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
活动6【活动】拓展任务
创作作品时,应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认真负责地利用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树立健康的信息表达和交流意识。
活动7【活动】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值得反思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的导入要生动,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任务要明确、可行,并且分不同层次,以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3、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要建立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要设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4、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巩固学习、取长补短、检验教学效果等,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评价方式是决定教学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简单问题的评价,一般采取学生自评(例如是否完成某项操作);对于需要讨论的问题,采取互评的方式(例如对一个作品优劣的探讨);对一些高层次、理论总结性的评价,一般采取教师点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