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活动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 目测课桌的长、宽、高,并将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你的顺序是 、 、
。
活动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2. 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目测的结果是正确的?说出你的做法。
①用一根线作为标准,使其与课桌的宽等长,以此作为标准与课桌的长、高进行比较;
②用一拃或身边的其他物体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倍数后,再进行比较。
活动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3. 每名同学估测的课桌长、宽、
高的结果相同吗?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从上面的活动可知,各人估测的结果差异较大,原因是没有规定一个公认的标准。
1.测量定义:
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作单位。
18 世纪中后期,国际计量大会将米确定为国际制长度单位。
1.在 国 际 单 位 制(SI) 中, 长 度的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
2.长度单位及换算:
2.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和纳米(nm)等。
王磊身高:15.6 、
教室门的高度:2.0 、
指甲宽度约0.8 .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分米
米
厘米
试一试
毫米
千米
km
扩展单位
分米
dm
扩展单位
厘米
cm
扩展单位
毫米
mm
扩展单位
微米
μm
扩展单位
纳米
nm
扩展单位
米
m
基本单位
103
103
103
103
10
10
10
长度单位换算记忆方法
注意:km、m、mm、 μm、nm从大到小进率为103
m、dm、 cm、mm 从大到小进率为10
4.长度的换算:
42cm=_______nm
42cm= 42×107 nm= 4.2×108 nm
500μm=_______m
500μm=500×10-6m=5×10-4m
技巧:系数×倍数;最后化为科学计数
眼见为实
单凭感觉并不可靠,只有借助于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的测量
直尺
卷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三角板
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刻度尺
量程 ,分度值 。
0~8cm
1mm
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1. 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2. 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如图 5-4 所示。
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3. 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2.78cm
3. 测量教科书的长度和宽度,把测量结果填写到下表中,并注意单位。
活动:用刻度尺测量教科书的长和宽
4. 自制一把分度值为 1 cm 的刻度尺,并用它测量教科书的长度,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活动:用刻度尺测量教科书的长和宽
估读值不一定相同,测量结果不一定相同
思考与讨论
1. 用相同的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长度,测量的结果相 同吗?如果不同,原因可能是什么?
2. 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长度,测量的结果相同吗?如果不同,原因可能是什么?
分度值不同,
测量结果一定不同
4.误差与错误
物体的真实长度(真实值)是唯一的,测量值不唯一。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与测量者、测量工具、测量环境都有关;
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少。
错误的原因:使用工具的方法不正确、因粗心看错了数值等。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面位数、测量单位与原测量结果一样。
减少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
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4次,测量值分别是1.32cm、1.53cm、1.33cm、1.35cm,算出的平均值是 。
1.33cm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分(min )、小时(h )。
1 min = 60 s,1 h = 60 min = 3 600 s
5.时间的测量
5.时间的测量
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工具有机械秒表、电子秒表等。
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有机械钟表、石英钟、手机等。
1. 大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大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2. 小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_,小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学生实验:用秒表测量时间
30s
15min
0.1s
0.5min
3.按动秒表上的按键,使之 启动、暂停、读数和归零。
学生实验:用秒表测量时间
读数方法:内圈分针指针指在1~2之间,分针指示 1min;
外圈:因为分针指针超过半分钟刻度线,所以大表盘指针的示数为:7.8S+30S=37.8S;
秒表的读数1min37.8s=97.8s。
内圈未过半格时,外圈指示数值超过30,立减30.
内圈分针指针读数为 min;
2
外圈秒针指针读数为 s;
11.5
秒表的读数 min s= s。
2
11.5
131.5
实验:如图 5-7 所示,细线的一端拴住一串钥匙(或橡皮等),将其悬挂起来。使钥匙摆动起来,用秒表测量摆动 10 个来回所需要的时间。多次测量,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计时器的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与授时
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
导航和授时服务。
全球范围水平定位精度约1.52m,测速精度优于 0.1 m / s,授时精度优于 20 ns。
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远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6.长度的特殊测量
问题:能否用刻度尺测量一纸张的厚度?
1.累积法:测量一张纸或细金属丝的厚度
(1)用刻度尺测出适量的纸的厚度l
(2)数出纸的张数n
(3)一张纸的厚度
为d=l/ n
2.平移法: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用细棉线、刻度尺可测某两个城市之间公路长度。
3.划曲为直法:等效替代法
重合、标记、拉直、测量、换算。
课堂小结
1 .四位同学做同一道单位换算题,其中正确的是( )
A.41.3cm=41.3×0.01=0.413m
B.41.3cm=41.3cm×0.01m=0.413m
C.41.3cm=41.3×100m=4130m
D.41.3cm=41.3×0.01m=0.413m
D
课堂练习
2.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0.04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5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dm
C
3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B
4 .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
C.测量认真仔细,工具精密,仍不会消除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A
5 .如图用两把刻度尺A和B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分度值是 ,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cm.用B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cm.用 (选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1mm
3.28
3.3
A
6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那么20匝铜丝的宽度为 cm,铜丝的直径为 mm。
如在将系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偏大/偏小/不变)。
1.60
0.8
偏小
7.写出以下两种仪器的读数。
(1)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 cm;
(2)图(b)中秒表的示数是 s;
218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