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活动:比较桌子的长,宽,高
第一步:目测桌子长,宽,高,按大小进行排序。
第二步:不使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
第三步:各位同学的测量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活动:比较桌子的长,宽,高
→
指定公认标准量
缺少标准量
信息快递
测量: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单位:这个公认的标准量
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SI):米 ,符号:m
2.常用单位:
千米
分米
厘米
微米
纳米
毫米
3.换算关系:
1m=10dm=102cm=103mm
1m=103mm=106μm=109nm
6km=_______m
4dm=_______m
0.6m=_______mm
0.24mm=_______cm
总结:数不变、乘进率、化单位
给下列数值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幢楼的高度约为50 ;
2.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为8848 ;
3.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 ;
4.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00 ;
5.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 ;
6.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 ;
m
m
μm
km
cm
mm
你都认识这些长度的测量工具吗?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认识刻度尺
零刻度线在哪?
量程是多少?
分度值是多少?
量程
单位
零刻度线
0~10
0.1
cm
cm
单位在哪?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会估:估计待测物体的长度
会选: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测量工具
会放:①零刻度线与待测物体一端对齐
②刻度线紧贴待测物体
③放正不能歪斜
会读:①视线与尺面垂直
②读出准确值和
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A
会记:①记准确值+估计值
②记单位
分度值:
准确值:
估计值:
0.1cm
2.7cm
0.07cm
活动:测量物体的长度
长度/cm 宽度/cm
1
2
3
平均值
使用分度值为0.1c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教材的长度与宽度,并记录
思考1:每次的测量结果都完全一致吗?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发现:对同一对象的估读值有时偏大也有时偏小。
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不能被消除,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错误:人为原因,是可以避免的
学生活动:自制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在硬纸板上标好刻度,再次测量物理教材的长度,并记录。
长度/cm
1
2
3
平均值
思考2:这次的测量结果呢?是否完全一致?
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2.45 cm,2.362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 2.36 cm B. 2.357 cm C. 2.35 cm D. 2.4 cm
D
A
活动:特殊方法测物体长度
如何测量北京到天津铁路的长度?
1.先用棉线临摹摆好。
2.将棉线拉直,刻度尺测量长短。
3.按照比例尺来进行计算。
化曲为直
课堂小结
说说你从本节课中得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1.提高类作业:测量地图上川藏线的长度,设计方法展示汇报
2.拓展类作业:测量物理书内页一张纸的厚度,设计方法展示汇报
3.实践类作业: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设计方法展示汇报
没有统一标准惹得祸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眉卧蚕,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1尺等于33.3333厘米。所以三尺等于100厘米。
在现代
在古代,东汉一尺接近2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