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4 10: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二生物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0分)
1.下列关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四肢着地逐渐发展为直立行走 B.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C.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D.骨骼形态始终不变
2.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及实验探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C.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闪电 D.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够形成生命
3.下面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做法,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B.禁止个人将活的动物、新鲜的果蔬等由国外携带入境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收集和宣传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4.如图是脊椎动物部分进化树的示意图,据图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青蛙、家兔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依次是①、②
B.标号①代表的动物体温不恒定、胎生哺乳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为由陆生到水生、由简单到复杂
D.标号②代表的动物进行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5.斑马由原马进化而来,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研究表明,斑纹既可以产生视觉假象迷惑捕食者,也可以比纯色的马更好的抵御蚊虫叮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斑马产生的所有变异都是对其有利的
B.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斑马的进化
C.斑纹的产生是为了躲避天敌和虫害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D.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6.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类群所含能量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最可能为生产者的是( )
生物数量 甲 乙 丙 丁
能量 12.50 13.30 10.80 220.00
A.甲 B.乙 C.丙 D.丁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合作关系 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能影响生物D.“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8.朱红蜂鸟堪称鸟界的“变脸大师”,其雄性个体头部羽毛的颜色会随着光线角度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甚至在一分钟内能展现出多达9种颜色,宛如川剧变脸般神奇。这种独特的变色能力不仅有助于在求偶过程中吸引雌鸟,还能帮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伪装,从而有效躲避天敌的捕猎。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朱红蜂鸟变色能力的形成是( )
A.定向变异的结果 B.环境变化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9.研究者从拟南芥的DNA分子上切取一段,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性状的棉花植株,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B.转基因棉花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
C.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这段DNA只存在于棉花的体细胞中,不能遗传给子代
10.下图为我国科研人员培育荧光猪的过程图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研究运用了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
B.此荧光猪能发出绿色荧光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C.此荧光猪的诞生过程属于无性生殖
D.此荧光猪的变异类型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11.下列是关于某海岛生态的相关图示。图一表示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柱状图,图三表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共有7条食物链
B.图一中通过各食物链传给大黄鱼的能量相同
C.图二中A、B、C构成了图一中含海龟的一条食物链,其中B为海藻,所含生物数量最多
D.图一与图三相比缺乏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丙、丁,①②分别代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2.在某个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大量减少,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野兔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13.青头潜鸭是全球仅存1000余只的迁徙鸟类,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苛刻。随着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内蒙古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自2023年起陆续观测到一些青头潜鸭,它们的到来说明该地区(  )
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②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③能量循环利用加快 ④食物网复杂性提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B.甲体内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给乙
C.②③④过程的实质都是细胞的呼吸作用
D.丙是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15.荒漠空气干燥,高度缺雨、昼夜温差大。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的适应性推测,错误的是( )
A.一年生植物大多在雨季生命力旺盛,迅速完成生命周期
B.仙人掌等植物具肥厚的肉质茎,以储存水适应荒漠环境
C.植物大多数气孔白天张开,夜间关闭,有利于光合作用
D.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减少水分蒸发
16.“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正在变为现实。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C→B
B.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C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B
17.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指生物种类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D.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18.传统发酵与微生物息息相关,下列关于传统发酵食品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质制成酸奶
B.酵母菌可以直接利用糯米中的淀粉产生酒精,制作米酒
C.制作米酒、酱油用到的主要菌种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D.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每种乳酸菌核内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19.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微生物可以通过产业化经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生物制药方面发挥拯救人类生命的作用,也能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霉菌中提取的青霉素,可以用于疾病治疗
B.利用乳酸菌可以制作泡菜
C.做面包、蒸馒头等可以使用酵母菌
D.冰箱储存食物的原理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真菌
20.瓢虫以蚜虫为食。科研工作者对某自然保护区的瓢虫和蚜虫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代表蚜虫,b代表瓢虫
B.蚜虫的能量全部流入瓢虫体内
C.随着瓢虫数量增加,蚜虫数量短时间会消灭殆尽
D.瓢虫和蚜虫都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2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露西 C.北京猿人 D.(森林)古猿
22.人们不断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根据已有研究作出推测,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研究表明,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氧气
C.在现有条件下地球上还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D.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24.如图为使用两种杀虫剂(Ⅰ、Ⅱ)时,蟑螂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下降是因为杀虫剂Ⅰ对蟑螂进行了定向选择
B.b~c段上升体现了蟑螂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C.b点不为0是因为少数抵抗杀虫剂Ⅰ强的有利变异个体得以生存
D.d~e段上升是因为杀虫剂Ⅱ使蟑螂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
25.达尔文从人工选择的过程及结果中得到启发,提出自然界存在着与人工选择相似的过程,即自然选择。下列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是(  )
A.性格温和、憨态可掬的宠物犬 B.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金鱼
C.产奶量高且品质好的奶牛 D.体形与树枝相似的竹节虫
非选择题(30分)
26.(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用四个相同的生态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处理如下图所示(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1)兴趣小组共设计了   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填图中字母)。
(2)C、D组对照,主要探究的是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小生态瓶可以看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请推测四个生态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是
   (填图中字母)。
27、(4分) 图1为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设计的生态瓶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瓶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瓶中的成分,1-7表示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生态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2)图2中的甲对应图1中的 。
(3)某同学通过观察对生态瓶中生物的捕食关系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记录: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孔雀鱼 黑壳虾、螺蛳
螺蛳 绿萍、金鱼藻
黑壳虾 绿萍、金鱼藻
根据以上取食关系,请写出一条包含螺蛳且具有3个环节的食物链: 。
(4)图2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有 (填序号)。
28、(12分)春暖花开,草木繁茂。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甲、乙和丙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 能,通过 在生物之间传递。图一中,蝗虫、蜗牛、野兔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 因素。
(2)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对应图二中的 (填图二中文字)。
(3)图一中含鹰的食物链共有 条。 请写出消耗能量多、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 。
(4)图二中的 代表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原因是它能进行图二中的生理活动[ ] 。
(5)图二中,若A、B、C、D、E表示图一中同一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消费者,则C对应的图一中的生物是 。
1957~2020年,毛乌素沙地的红石峡沙地植物园,植被覆盖率从1.8%增长至67%,植物种类从20多种增长至500多种。现在的毛乌素沙地生物种类丰富,直观体现了    多样性,这使毛乌素沙地的    能力增强。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国际社会纷纷点赞:“世界沙漠化防治看中国!”
禁止乱捕滥杀野生动物,实施这一举措的意义是 。
29、(5分)我国发酵技术历史悠久,《齐民要术》中就有对酿制米酒和腌制泡菜的相关记载:“浸湿酒曲,将八斗米洗净,蒸熟后摊开凉透”;制泡菜时“用浓盐水洗菜,然后将盐水清澈部分倒入泡菜坛,直至将菜浸没”。请结合文字及图片回答问题:
(1)酿酒和腌制泡菜所需的微生物分别是 、 。
(2)酿制米酒过程中先将蒸熟的米饭冷却到室温30℃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 杀死菌种。
(3)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一所示,其中表示酒精的曲线是 。
(5)腌制泡菜时需密封的原因是 。
30.(5分)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1)野生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是人类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大熊猫的 。且由于山系、公路、村庄等原因,野外的熊猫种群被阻隔成很多小种群,各群体之间没有交流,因近亲繁殖使得小种群中大熊猫的遗传病发病机率增加,据调查显示,野生大熊猫的后代成活率仅有30%左右。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大熊猫的种群延续? 。
(2)蜘蛛丝(蛛丝蛋白)被称为“生物钢”,有着超强的抗张强度,可制成防弹背心、降落伞绳,甚至还可被制成人造韧带和人造肌腱。科学家先提取到蛛丝蛋白基因,将其注入山羊受精卵并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培育出早期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羊的子宫中,等山羊出生长大它就具备了“产丝”能力(如图所示)。
 具备“产丝”能力的“蜘蛛羊”的产生,利用了现代生物技术中的 技术。通过“蜘蛛羊”成功获取“蛛丝蛋白”这一事例,说明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从遗传和变异角度分析,“产丝”这种特异功能 (填“可以”或“不可以”)遗传。
初二生物参考答案
1.D2.D3.A4.A5.B6.D7.D8.C9.D10.D11.D12.B13.D14.D15.C16.D17.C18.C19.D20.B21.D22.D23.D24.D25.D
26.(1)三; C(2)光照(3)D;
27.(1) 太阳能(或太阳) (2)金鱼藻、绿萍
(3)绿萍→螺蛳→孔雀鱼;金鱼藻→螺蛳→孔雀鱼
(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28.(1) 化学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
(2)丙 (3)10 植物→蝗虫→螳螂→杂食性鸟→蛇→鹰
(4) 甲 ②光合作用
(5)杂食性鸟 (6)物种多样性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6) 有利于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29.(1)霉菌和酵母菌、乳酸菌 (2)高温 (3)Q (4)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
30.(1)栖息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栖息地/促进种群间基因交流。
 (2)转基因  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可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