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4 11: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终结性质量检测
七年级地理试题
选择题(共20分)
一、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人口分布深受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读北美洲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据图可知,北美洲的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 )
A.东部沿海地区 B.西部平原地区
C.中部高山高原地区 D.北部平原地区
2.推断北美洲北部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地形以盆地为主
C.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气候炎热
右图为欧洲西部典型气候之一,读图,回答第3-4小题。
3.说出该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A.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温和,降水均匀 D.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该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 )
A.大西洋沿岸 B.北冰洋沿岸 C.地中海沿岸 D.无法确定
5.图中阴影区表示某种气候区,该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B.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C.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D.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6.下图能正确反映西亚石油分布的是( )
A. B. C. D.
7.当南亚地区盛行如右图所示的风向时,对该地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正盛行西南季风 B.此时凉爽宜人 C.是洪涝灾害多发期 D.正值湿热多雨期
厄瓜多尔被称为“赤道之国”,阅读该国地形图,回答下面8-9小题。
8.厄瓜多尔的地理位置( )
A.西临太平洋,位于西半球 B.西临太平洋,位于东半球
C.东临太平洋,位于南半球 D.东临太平洋,地处热带
9.首都基多和其他很多城市都分布在该国中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主要原因是( )
A.避免海啸灾害 B.山上风景优美
C.山上气候适宜 D.易守难攻,避免战乱
10.读右图,推断巴西的地势特点是( )
A.东南高,西北低 B.东南低,西北高 C.南高北低 D.南北高,中部低
11.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有60%在巴西境内,这片雨林位于巴西的( )
A.巴西高原 B.东南沿海 C.西南内陆 D.亚马孙河流域
12.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巴西和秘鲁现在致力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它具有极大的生态效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净化空气 ②调节大气成分 ③影响全球气候 ④维持物种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13-15小题。
13.根据甲、乙两图分析,澳大利亚牧牛带和牧羊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4.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气候条件适合 ②草原辽阔 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 ④没有大型食肉猛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据丙图判断,澳大利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
A.西北沿海地区 B.西南沿海地区 C.东北沿海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第3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巴黎申办成功后,成为继伦敦后的世界第2个至少三次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读图,完成下面16-18小题。
16.右列图示中符合a地气候特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运动员和游客去法国参赛、旅游时,在法式餐厅能吃到的食物是( )
A.奶酪、牛排 B.青稞、糌粑 C.寿司、关东煮 D.手抓饭、咖喱
18.据上题,分析可知法式餐厅能吃到该美食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候深入,降水丰富
D.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适于畜牧业发展
读日本略图,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下列关于日本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日本是太平洋东岸的一个岛国 B.日本群岛东临黄海
C.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D.日本群岛以东是日本海,西面是朝鲜海峡
20.下列关于日本地形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日本境内多山,3/4是山地和丘陵 B.日本最高山为富士山,它是一座活火山
C.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D.平原分布在岛屿中部
综合题(共30分)
二、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21.读材料和“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小明在非洲旅游时,沿途依次观赏到如下景观:大象在雨林中悠闲洗水;长颈鹿在啃食树上的叶子;骆驼队在沙漠中行走。
(1)根据图中信息,用简要的语言总结非洲气候分布的特征。 。
(2)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被冰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
请你解释原因。 。
(3)图中字母E为 (河流),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历史上该河流定期泛滥,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释原因。 。
(4)材料中小明旅游的路线经过的地区所属气候类型依次是 。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是中国极地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中国跻身全球极地研究“第一梯队”。某地理兴趣小组以“极地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协助其完成该学习过程。
【项目一:了解科学考察站】
迄今为止,我国在极地地区已建立多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和北极的黄河站。小组成员绘制了两极地区示意图,认识并标注了我国已建立的6个极地科考站的位置(如右图)。
(1)我国已建立的六个极地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项目二:研究相关课题】
南极洲和北冰洋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然实验室。小组成员搜集了极地科考的部分课题并对课题内容进行分类。
(2)请将下列研究课题内容的序号填入表中对应的空格内。
科考领域 太阳活动 生物活动 地质演化 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 冰川资源
课题内容 ⑤ A B C D ④
①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②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③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④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⑤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⑥通过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三:寻求新型能源】
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除了寻求新能源以外,还将目光放到更远的极地地区。小组成员就“是否应该开发极地地区的能源”展开辩论。
正方:应该开发。 反方:不应该开发。
(3)对于以上辩题,你支持哪方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23.读地球板块分布图及中南半岛沿20°N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为什么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又是地震频发的国家
(2)为什么马来群岛中一些岛屿的火山口附近仍有很多人居住
(3)据中南半岛沿20°N地形剖面图,分析中南半岛的地表形态。
(4)中南半岛地势大致 高 低。判断依据是河流自 向 流:河流下游地区,泥沙沉积,形成 ,这些平原是东南亚重要的农业区。
24.2023年5月11日到12日,有“龙卷风走廊”之称的美国中部地区遭受了20多场龙卷风的袭击。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和“美国年均龙卷风发生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反映出美国农业生产具有 的特点。
(2)美国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五大湖沿岸 D.墨西哥沿岸
(3)美国农业带中,受到龙卷风影响最频繁的是 。
(4)从气候来看,来自 洋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交汇,容易形成龙卷风。从地形来看,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其本土 的地势特点有关,龙卷风发生频次较高的地形为 。
(5)喜温喜湿的水稻并不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但在棉花带和亚热带作物带也有水稻种植,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 。
(6)试分析美国乳畜业分布在五大湖区附近的原因。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终结性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C D D B A C A D B B C D B A A C D
二、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 (1)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海拔(地势)高,气温低。
(3)尼罗河 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分旱雨两季,雨季水量大增。
(4)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2.(1)长城站
(2)① ③ ⑥ ②
(3)支持正方:理由是可以解决能源问题(支持反方:理由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3. (1)印度尼西亚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火山灰能够形成肥沃的土壤,在这里种田,庄稼长得特别好;绝大多数火山喷发百年不遇,所以人们愿意到火山附近耕种
(3)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北 南 北 南 冲积平原
24. (1)区域专业化 (2)B
(3)小麦区
(4)大西 东西高,中间低 平原
(5)纬度低,气温高 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等。
(6)五大湖区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五大湖区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五大湖区交通便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