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旅游信息数据库的建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任务二 旅游信息数据库的建模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07-14 18:2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建立数据库》课堂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2.1建立数据库
第2课时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高一年级
授课时数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沪教版高中选修四《数据管理技术》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建立E-R图,它是现实世界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数据库的关键环节,本节课概念多、内容抽象,是数据库理论教学的难点内容。日常生活中,学生喜欢使用电子表格管理数据,对数据库管理数据的方式一时适应不了,所以,本课教学上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对数据库知识的学习,是科学合理设计高效率数据库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日常数据的分类方法,掌握数据库中数据分类的方案掌握E-R图的三种图例,能画出数据库的E-R图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并解决问题;
2、学会的数据分类的分析;3、进一步感受数据库在数据管理中的优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2、积极参与教学交流,从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3、养成成良好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龙岩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2、学生已有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经历;但对数据库知识接触不多;3、学生在数学中已学过集合,并能用集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比较强。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编

学习目标






2-1-1
体验
根据《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的数据表枚举数据的分类方法
2-2-2
分析
通过对各类数据分类方法的分析,体验在数据库中数据按实体分类的必要性
2-3-3
领会
能依据数学中函数的对应关系,理解实体间联系的表示方法
2-3-4
领会
通过阅读教材,掌握E-R图的三种图例的含义
2-3-5
应用
对《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的数据表进行分析,画出《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的E-R图。
教学重难点:
1、数据库中数据分类的方案2、用E-R图描述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教学环境设计
教学课件、实物展台等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编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6-3-1
体验
表格
《学校图书借阅管理表》
B
H
课堂交流气氛浓厚
4
学生作品
6-3-2
分析
表格
各种分类的特点
C
E
直观领会表达的内容
5
自制
6-3-3
领会
文本
对比函数与联系
F
H
通过类比,理解联系含义
6
自制
6-3-4
领会
文本
E-R图的概念
K
H
直观领会表达的内容
10
自制
6-3-5
应用
图片
完成好E-R图
D
F
通过展台交流学生作品,
15
学生作品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占用时间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数据管理入手,感受数据管理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2)“头脑风暴”:同通过对数据分类方法的讨论,提出数据库的数据分类方法。(3)置疑:通过一组递进式的问题讨论,让学生体验数据库的管理方式。(4)合作探究交流: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交流。(5)启发式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新
课件展示上节课完成的《学校图书借阅管理表》,引出课题
回忆:建立数据库的步骤
以身边熟悉的事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2、若要对以上数据进行分类,说说有哪些分类方法?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头脑风暴”式的交流讨论。
日常的分类方法很多,学生列举的分类都是以按行分,把表分为几张表,并没有减少数据存储量。教师提出思考一
二、由一个分类引发的思考
思考一:有没有减少数据重复存储的分类方案?
问题1:表中有哪些重复数据?
问题2:如何处理表中的重复数据?
观察表格,自由讨论,并交流。
大问题拆分为递进式的小问题,降低难度,便于启发思维,活跃气氛。通过问题2,得出结论:按实体分类保存数据,但又如何描述实体间的联系呢?教师提出思考二。
思考二:如何描述学生与图书的借阅关系?
问题1:学生与图书的借阅关系与你们所学哪种数学模型相似?问题2:请用函数的列表法表示图书与学生的借阅关系?问题3:如右表的图书与学生的借阅关系还要修正吗?
分组讨论交流。
通过与数学中函数的类比,学生能对实体间的联系有清晰的理解,即:实体间的联系的表示法就是描述函数的列表法。通过问题3,让学生体验关键字在实体间的联系的表示中的作用。通过以上两个思考:让学生清楚数据库中数据存储的方式,为画E-R图建立基础。
三、画E-R图
教学任务:画出图书借阅管理的E—R图
一、阅读书本P40
,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E—R图?2、在E—R图中,实体、属性、实体间的联系分别用什么图形表示?3、实体间联系的类型有几种?4、标出下列实体间联系的类型二、画E-R图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合作。作品交流
四、小结
过去:前人通过分类,解决了数据库技术中数据存储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E-R图的画法将来:在座的同学也许会发现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回忆本节课内容
小结本课教学思路及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作品设计
分析你身边最熟悉的数据管理实例,画出它的E-R图
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完成作品。
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量表
被评同学姓名
评价内容课


现选
项参与状态1、认真倾听老师讲课1、认真(

2、一般(
)3、不认真(
)2、认真倾听同学发言1、认真(

2、一般(
)3、不认真(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1、大胆(

2、一般(
)3、不大胆(
)交往状态1、喜欢与同学交流、讨论1、喜欢(

2、一般(
)3、不喜欢(
)2、注意吸取同学的方法1、注意(

2、一般(
)3、不注意(
)3、愿意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1、愿意(

2、一般(

3、不愿意(
)思维状态1、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有创造性1、能


2、一般(

3、不能

)2、能对数据及图表进行分析对比,有条理地说自己的想法1、能


2、一般(

3、不能

)3、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1、清楚(

2、一般(

3、不清楚(
)情感状态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满足1、快乐(

2、一般(

3、不快乐(
)达成状态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1、理解并掌握(
)2、初步理解(
)3、不明白(

教学反思、总结
通过层层递进式教学问题的设计,把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应用类比的手段组织教学,更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交流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
班级
所在
担任
正校长
学校
运动员
运动项目
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