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五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水平能力测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天门市五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水平能力测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4 10: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水平能力测试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整理绘制时间轴有助于厘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下面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  )
A.古代商业的繁荣发展 B.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C.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
2.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3.《贞观政要》中载:“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这说明唐太宗(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4.下列唐朝时期官员统计表(部分)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姓名 出身 官职
契苾何力 铁勒部族可汗 镇军大将军
高仙芝 高句丽人 河西节度使
李光弼 契丹人 太尉兼侍中
元稹 鲜卑人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彦 大食人 翰林学士
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渐趋稳定 B.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C.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 D.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5.宋代时期,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这表明宋代(  )
A.城市职能减弱 B.市民生活丰富 C.商品经济发展 D.中外交流频繁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指出:“全宋朝三百一十九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郾城大捷 B.澶渊之盟 C.《尼布楚条约》 D.凉州会晤
7.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朝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宋朝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8.在宋代榷场贸易中,茶叶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在金国,茶叶已经成为百姓待客的必备物品,百姓婚嫁也以茶叶为聘礼,表示对婚姻的坚贞不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互市贸易促进文化交融 B.生产发展推动习俗变更
C.政权并立带动文化传播 D.民族交融成为当时主流
9.唐代炼丹家采用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制成火药,郑和船队利用季风和洋流的变化规律助力远航。据此可知(  )
A.我国矿产资源丰富 B.中国先民富有智慧
C.古代造船技艺先进 D.地圆学说逐渐流行
10.黑格尔曾评论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他认为郑和的航海壮举主要是为了(  )
A.皇帝“施恩于海外”的政治秀 B.开辟“丝绸之路”海上航线
C.大力宣传中国的儒家伦理纲常 D.加深中国对亚非各国的了解
11.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明朝时期负责监察的是(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御史台 D.厂卫特务机构
12.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一
合”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 )
A.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C.消除了地方分权和实现了中央集权 D.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唐人气大,对外来事物广泛包容,取长补短。在服饰方面,当时出现了崭新的风貌。自盛唐以来,妇女多喜爱穿着色彩更为浓艳之裙。开元初,宫人骑马戴胡帽,靓妆露面,士庶皆效仿之。天宝年间,士流之妻穿起丈夫的服装。
——摘编自孙机《华夏衣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妇女服饰出现“崭新风貌”的表现,并分析其成因。(4分)
材料二 下表为宋、金时期部分阶层服饰及说明
服饰图片 说明
案例一 杂剧一般在"勾栏"中演出。杭州众安桥北瓦子有勾栏十三座,可以上演十三种不同形式与内容的节目 (图片服饰说明:左侧人物帽子为黑色,衣服主体是土黄色,袖口等部分为大红,裤子白底蓝格。右侧人物衣服帽子浅黄,上衣红色、有赭色装饰,裤子白色,裤腿处白底蓝花。)
案例二 宋金政权并立时期,金代武将戎装,与宋军戎装几乎没有区别。
(2)从材料二中任选1个案例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蕴含的历史信息。(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价值。(2分)
14.2024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成为C位热词,引起广泛关注。历史上的各个阶段,人们都在想方设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工具体现生产力】
材料一
(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体现。请分别写出上面三幅图中工具的名称。(3分)
【人民创造生产力】
材料二 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北人南迁从秦朝时就已开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北人南迁,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2分)
【思想影响生产力】
材料三 中国在11世纪社会发展达到顶峰的时候取得了快速的科学技术进步,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崩溃,这些进步随之转向。真正的问题是17一18世纪当社会发展再次达到顶峰的时候,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没有像欧洲人那样创造出自然的机械化模型,揭开自然界的奥秘。 ——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3)11世纪中国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突破,请列举出相关的发明及其发明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8世纪阻碍中国“像欧洲人那样创造出自然的机械化模型”的思想文化根源是什么?(4分)
15.某班围绕历史上的交通运输工具分组展开专题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第一小组 文物中的陆上交通工具
材料一
秦·青铜车马 东汉·铜车马 宋·驴车
文物 图一 出土于西安秦陵 图二 出土于贵州东汉墓 图三 《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物介绍 该铜车马单辕双轭,“四马六辔”,它通过车轭紧密相连,步调一致,无需人为操控。 该铜马车为战车,双曲辕,每轮十二幅,前端与横相连,车带篷,车厢长方形。 由四头驴牵引,拉车挽具已比之前大大简化,提高了车的平稳性和货物运输效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交通工具不断演进的因素。(2分)
第二小组 文物中的水上交通工具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上交通的发展趋势。(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试从技术、贸易或文化交流任一角度,说明交通工具的演进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4分)
16. (10分)观察下面的图片:
围绕图片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