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4 10:3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①她从来不曾怀疑过爸爸的话。一辈子都没有。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哈尔滨大洪水”是历史大事件,作者避开宏大的叙事,而是选择“老丫儿”的视角来叙事。
B.小说不惜笔墨写爸爸补船洞,意在表现爸爸的经验老道和他对老丫儿当时恐惧不安心理的安抚。
C.拟声词“吱吱”既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肆虐,又使人联想到众人如小鼠般仓皇奔跑呼喊的混乱。
D.小说结尾老丫儿回忆当年爸爸说的一番话,寓意深刻,暗示了主旨,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用细节来描摹人物,如“妈妈才低低地发出一声:‘天呐’”,真实地再现了母亲当时紧张慌
乱的心理,形象真切可感。
B.小说善用简笔勾勒环境,如“窗外白茫茫一片,从前密密麻麻的房屋、街道、树木都不见了”,以悲
凄的氛围烘托出人的无助。
C.小说以老丫儿一家面对大洪水的心路历程为故事主线,以小写大,凸显自然灾害的巨大威力和人类在
其面前极其渺小的主旨。
D.小说人物语言充满浓郁的地域色彩,如“妥了,嘎嘎结实,啥都不怕了”,既体现了东北地区的语言
特色,又使人物鲜活真实。
8.“小木船”作为重要的意象,在小说中有丰富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9.小说开头三段有怎样的特点?请从情节结构、叙述视角、表达效果的角度,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救苏轼:省京东东路安抚使司转运司奏,昨黄河水至徐州城下,汝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
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害,遂得完固事。河之为中国患久矣,乃者提溃东注,衍及徐方。而民
人保居,城郭增固,徒得汝以安也。使者屡以言,朕甚嘉之。
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河决澶州曹村埽。八月二十一日,水及徐州城下。至九月二十一日,凡二丈八
尺九寸,东西北触山而止,皆清水无复浊流。水高于城中平地有至一丈九寸者,而外小城东南隅不沉者三
版。父老云:“天禧中,尝筑二提。一自小市门外,绝壕而南,少西以属于戏马台之麓:一自新墙门外,
绝壕而西,折以属于城下南京门之北。”遂起急夫五千人,与武卫奉化牢城之士,昼夜杂作提。提成之明
日,水自东南隅入,遇提而止。水窗六,先水未至,以薪刍土囊自城外塞之。水至而后,自城中塞者皆不
足恃。城中有故取土大坑十五,皆与外水相应,井有溢者。三方皆积水,无所取土,取于州之南亚父冢之
东。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长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阔倍之。公私船数百,以风浪不敢行,分缆
城下,以杀河之怒。至十月五日,水渐退,城遂以全。
臣轼以谓黄河率常五六十年一决而徐州最处汴泗下流上下二百馀里皆阻山水尤深悍难落,不与他郡等
恐久远仓卒吏民不复究知,故因上之所赐诏书而记其大略,并刻诸石。若其详,则藏于有司,谓之《熙宁
防河录》云。
(苏轼《奖谕敕记》)
材料二: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