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PDF格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PDF格式,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5 17: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答案
题号
1
3

5
6
7
8
答案
C
A
D
A
A
B
B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B
C
C
C
D
D
17.(25分)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联系加强;传教士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开展,
思想家借助中国文化批判封建制度;欧洲印刷技术进步与印刷书的诞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普适性。
(6分,每,点2分,任意3点)意义: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西欧社会思想解放社会转型。(6分,每点2分,任意3点)
(2)特点:受中华文化传统影响;运用外交手段;方式多样;塑造和平形象。(6分,每点2分,任意3
点)影响: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塑造了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适应了国家发展的时代需求;扩大了中
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世界(地区)和平与发展等。(7分,每点2分,3点6
分,4点7分)
18.(15分)
(1)共同之处:受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以本国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政府积极干预贸易;对全球贸易及国
际经济格局影响显著。(6分,每点2分,任意3点)
(2)阶段性变化:20世纪初至二战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倡导全球
自由贸易。20世纪70年代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重新抬头且不断强化。(3分,每点1分,3点3分)
影响:20世纪初至二战前:引发了全球范围的贸易战,使世界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加剧国家间的经济矛
盾,使得国际关系变得更为紧张复杂。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增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扰乱了全球贸易秩序;削弱了多边
贸易体制。(6分,每点2分,3点6分)
19.(12分)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论题:开放包容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
阐述:中国古代在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秉持开放包容态度,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民族关系上,唐朝实
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唐朝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也使中原文化吸收了吐蕃文化的特色,丰富了中华文明内涵。在对外交
往方面,汉朝开辟丝绸之路,西方的葡萄、石榴等物种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杂技、魔术等文
化东渐,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唐代长安各国商旅云集,胡乐、胡服等盛行,古印度的佛教传入后在隋唐逐
渐同儒道家文化融合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明清
之际的西学东渐,利玛窦等传教士把西方科技、自然地理知识等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传统科技的继续发
展。综上,开放包容使中华文明不断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身,实现传承与发展。
示例2:论题:国家统一是保持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根本保证。
阐述:政治上,秦朝初步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通过废分封、行郡县,推行车同轨等措施,巩固政
治上的统一。此后,两汉、隋唐、元明清时期,大一统封建国家巩固并不断发展。国家统一为中华文明的
传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使中华文明始终没有中断。文化上,先秦时期开始形成华夏认同的理念,秦统
一文字为小篆,后推广隶书,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延续。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南宋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确立统治
地位,强化了“大一统”的文化认同,成为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各朝代在儒家思想的基
础上不断发展文化教育,传承文化经典,使得中华文明在统一的文化氛围中持续发展。总之,政治和文化
的统一,莫定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根基,使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