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眼镜与眼镜(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讲义[人教版 (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5.4眼镜与眼镜(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讲义[人教版 (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4 11:2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4 眼睛和眼镜
重点知识:
知识点一:眼睛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能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能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看清近处的物体。
知识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2.矫正:佩戴凹透镜。
知识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线还没汇聚就到达视网膜上了,近处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2.矫正:佩戴凸透镜。
知识点四:眼镜的度数
1.透镜的焦度::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
2.透镜的度数: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叫做透镜度数。
D=100/f,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解读重点:
一、眼睛能看见物体的原因是难点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能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能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二、近视眼与远视眼成因与矫正是重点
1.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线还没汇聚就到达视网膜上了,近处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
3.近视眼与远视眼区别比较表格
基础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两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和盐水,为区分它们,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
A.看颜色 B.称质量 C.测体积 D.测密度
2.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极轻”反映了这种材料的(  )
A.密度小 B.导电性强 C.导热性好 D.弹性大
3.炎炎夏日,气温上升,温度计中的汞柱升高,则汞柱的哪个物理量不发生变化(  )
A.密度 B.温度 C.质量 D.体积
4.新疆天池的风景在晓宁同学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5.句容是“中国草莓之乡”,尤其以白兔镇出产的草莓更为著名,如图所示,一颗普通的草莓质量最接近(  )
A.0.2g B.2g C.20g D.200g
6.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对物质的鉴别,我们还可以应用其他科学知识,做进一步的鉴定。从密度表上我们知道,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例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都是0.8×103kg/m3。下列关于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它们的气味不同鉴别
B.通过它们的颜色、透明度鉴别
C.通过它们能否燃烧、硬度等性质的差异鉴别
D.通过它们的质量大小鉴别
二、填空题
7.如图甲所示,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操作错误的地方是 ;图乙中所测得的质量是 。
8.有些同学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如图所示,图 (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戴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若近视眼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矫正时所配眼镜度数越 (选填“深”或“浅”)。
9.如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这是因为点燃的酒精灯上方空气受热,热空气的密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热空气 (选填“上升”或“下降”)而形成气流,带动扇叶转起来;根据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 (选填“上面”或“下面”)。
10.物理课代表小聪用调节好的天平称橙子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橙子的质量是 g。做完实验整理器材时,小聪发现天平上的砝码有一个生锈了,这会导致测量的质量 (选填“偏大”或“偏小”)。

11.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控制外来人员出入小区,遂宁很多小区装备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其中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4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则摄像机镜头的焦距应小于 (m),该镜头与 眼镜属同一类透镜。

12.如图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她需要配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三、综合题
13.如图所示,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状内有99.8%的空间。这种新材料密度仅为3kg/m3,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
(1)由材料可知,气凝胶具有密度 (填“大”或“小”)的优点;
(2)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金属块表面涂上0.006m厚的气凝胶,结果在1kg的炸药爆炸中气凝胶毫发无损。若金属块的表面积为5m2,则覆盖在金属块上气凝胶的体积为多少?( )
(3)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质量是1.58×105kg,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千克?(钢的密度为7.9×103kg/m3)( )
能力提升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2.“健康用眼,健康生活”,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当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时,物体可位于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3.小艾同学利用水透镜模拟眼睛的成像情况进行探究,她将点燃的蜡烛、水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模拟视网膜成像:光屏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模拟眯眼看物体:用纸板挡住部分透镜,光屏成像不完整
C.模拟看远处物体:保持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水透镜,用针筒抽出适量水,光屏上可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D.模拟近视眼矫正:保持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水透镜,在水透镜左侧放一个凸透镜,光屏上可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4.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同学戴上眼镜前、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眼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不戴眼镜时,小明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方
C.小明是远视眼
D.戴眼镜后小明的视网膜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5.透镜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借助放大镜看书,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图乙中,患有近视眼的小红应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C.图丙中,屏幕到投影仪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2倍焦距,且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像
D.图丁中,要拍一张花的特写镜头,应把照相机靠近花,并增大镜头和感光片的距离
6.我们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接触了许多的光学器件,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小刚用照相机拍摄小明时,小明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B.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等于一倍焦距
二、填空题
7.人到一定年纪,眼睛就会老化,原因是到一定年纪时,眼睛内晶状体会变得 (选填“突出一些”或“扁平一些”)一些,焦距会变 (选填“长”或“短”),这样看远处的物体就清晰。
8.如图所示中 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
9.如图所示,不正确的学习姿势,会导致视力下降,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矫正此视力缺陷需佩戴合适的 透镜,健康用眼的正确做法是 (填写一条即可)。
10.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他向水透镜中注水,则水透镜的焦距 (选填“变大”或“变小”)。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这一实验可以模拟人眼 (填“近视”或“远视”)的形成原因。
11.如图所示,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焦距可调节的 透镜,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变厚,调节能力变弱,因此为了使像正常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佩戴一个 透镜。
12.小云同学学习了透镜、眼睛和眼镜的知识之后,利用水透镜模拟了眼睛看物体的过程,如图甲,眼睛的结构如图乙。

(1)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的、 的实像,与该成像特点相同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小云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甲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将蜡烛再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过程可模拟 眼成因;此时,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须向水透镜内 适量的水(“注入”或“抽出”)。
三、综合题
13.综合实践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高达70%居世界第一。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患各种眼病的几率就会增加,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某实验小组开展“自制水透镜模拟近视及其矫正”的实验探究。
【项目分解】
(1)自制水透镜。
(2)演示近视成因及矫正。
【项目实施】
(1)制作水透镜如图甲,矿泉水瓶瓶颈处用瓶盖画圆剪下。502胶粘合两片圆(留针孔),注射器自针孔处注水适量如图乙。用太阳光测水透镜焦距图丙所示操作最合理的是( )
(2)如图丁将F光源、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固定水透镜位置。调节F光源、光屏位置直至光屏出现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是倒立 的实像,F光源远离凸透镜,光屏像变模糊。向水透镜 (填“抽水”或“注水”)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水透镜的焦距 (选填“变长”或“变短”)。
【项目应用】
利用水透镜制作简易显微镜、望远镜。图戊中可以解释显微镜两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图 (选填①②③④)。
【项目拓展】
项目小组同学课后收集很多有关近视矫正的资料,其中一段节选如下。“ICL晶体植入术矫正视力,晶体是一种比较柔软的人工晶体,厚度仅50um,生物相容性良好,不会与眼内组织发生粘连。
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理解为医生将一块特制的隐形眼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植入眼睛后房,整个手术过程无需切削角膜,也不会改变任何眼部结构。
基础训练题答案
1.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详解】水和盐水的颜色、质量、体积都可能相同,所以无法区分,而他们的密度是不同的,所以测量密度可以区分。
故选D。
2.A
【知识点】密度的概念、定义式及单位
【详解】“极轻”是指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小,反映了这种材料的密度小,与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弹性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知识点】质量的概念及特性、密度的概念、定义式及单位
【详解】气温上升时,温度计中的汞柱会吸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变大,而质量不变,由可知,汞柱的密度变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知识点】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熟悉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详解】当眼睛成像时,物距远大于像距,故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C
【知识点】常见物体的质量及质量估算
【详解】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一颗草莓的质量接近鸡蛋质量的一半,在20g左右。
故选C。
6.D
【知识点】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种类
【详解】A.不同种类物质的气味一般不同,可以通过它们的气味不同鉴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种类物质的颜色、透明度一般不同,可以通过它们的颜色、透明度不同鉴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同种类物质的可燃性、硬度一般不同,可以通过它们的可燃性、硬度不同鉴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均可大可小,不能通过它们的质量大小鉴别,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 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38.2g
【知识点】使用托盘天平的错误操作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详解】在称量前,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的,在称量过程中,不能移动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由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物体的质量
8. 甲 凹 深
【知识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光路图、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
【详解】由甲图中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说明近视的程度越严重,则所佩戴眼镜的“度数”越深(或大)。
9. 减小 上升 下面
【知识点】温度对密度大小的影响
【详解】点燃酒精灯,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气流流过纸风车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实验说明温度能够改变气体的密度,根据气体的这种变化规律,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方,暖气周围的热气会上升,使房间的空气迅速流动起来从而变热。
10. 162 偏小
【知识点】托盘天平的构造、使用托盘天平的错误操作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详解】橙子的质量为
m=100g+50g+10g+2g=162g
砝码生锈后,自身质量变大;当测量同一物体的质量时,需要减少砝码或少移动游码,就能使天平重新平衡,所以测得的质量小于物体的实际质量。
11. 0.2 远视
【知识点】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求凸透镜的焦距、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
【详解】摄像机摄像时应用的原理是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4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说明0.4m大于二倍焦距,即凸透镜焦距小于0.2米。
因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它是与矫正远视眼的眼镜属于同一类透镜。
12. 近视眼 凹透镜
【知识点】熟悉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远、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光路图、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
【详解】人眼球的结构类似于照相机,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前,小红属于近视眼;这是因为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所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
要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发散,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
13. 小 0.03m3 60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详解】(1)由题意知,“气凝胶”的特点有:密度小、耐高温、隔热性好、富有弹性等。
(2)覆盖在金属块上气凝胶的体积
V=Sh=5m2×6×10﹣3m=0.03m3
(3)已知钢材的质量
m钢=1.58×105kg
钢材的体积
气凝胶的体积
V′=V钢=20m3
需要气凝胶的质量
m′=ρV′=3kg/m3×20m3=60kg
能力提升训练题答案;
1.C
【知识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光路图、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
【详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乙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丙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甲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D
【知识点】熟悉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详解】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图中D点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物体位于D点,在视网膜上成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C
【知识点】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光的折射的概念和现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
【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用纸板挡住部分透镜,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其它部分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B错误;
C.用针筒抽出适量水,水透镜厚度变小,折射光线变强,焦距变小,所以将蜡烛远离水透镜,即物距变小,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将蜡烛远离水透镜,增大了物距,可以在水透镜的左侧放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就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4.B
【知识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光路图、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
【详解】小明不戴眼镜时看远处的帆船不清晰,所以小明是近视眼,是因为他的眼睛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不戴眼镜时,看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他应该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进行矫正,戴眼镜后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5.C
【知识点】投影仪、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特点
【详解】A.借助放大镜看电子元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红患上了近视眼,她应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利用的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投影仪工作时,屏幕到投影仪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2倍焦距,且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要拍一张花的特写镜头,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应把照相机靠近花,并增大镜头和感光片的距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知识点】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特点
【详解】A.刚用照相机拍摄小明时,小明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近视眼镜的镜片使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 扁平一些 长
【知识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光路图
【详解】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人到一定年级,眼睛内晶状体会变得扁平一些,焦距会变长,近处的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导致看不清楚,而远处的物体成在视网膜上,看得清晰。
8. 乙 凹
【知识点】远、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光路图
【详解】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9. 凹 不要在较暗的地方看书、看书不要离书本太近
【知识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
【详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射能力过强,使物体成像成在视网膜前导致的,这里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具有发散功能的透镜延迟光线的会聚,故要佩戴凹透镜。
健康用眼的正确方法很多,例如: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不要过度观看手机或电视等。
10. 变小 靠近 近视
【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光路图
【详解】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透镜中注水,则水透镜变厚,曲度变大,折光能力变强,故水透镜的焦距变小。
如果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折光能力变强,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像距变小,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向左移动光屏,即靠近凸透镜。
这一实验可以模拟人眼的近视形成原因。近视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导致其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过强,从而使得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这与我们实验中向水透镜注水后焦距变小、像靠近透镜的现象是相似的。
11. 凸 缩小 凹
【知识点】熟悉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
【详解】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不变,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的,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
12. 缩小 照相机 近视 抽出
【知识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光路图、照相机
【详解】(1)人眼看物体时,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再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时,此时物距变大,若使像成在光屏上,光屏应向左移动,而题意中光屏不动,则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即成像点落在光屏左方,相当于近视眼的成因。
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使水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使成像点落在光屏上,须向水透镜内抽水,使水透镜变薄一些,会聚能力减弱。
13. C 缩小 抽水 变长 ③④ 凹透镜
【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结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及光路图
【详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图C所示操作最合理。
(2)由题意可知,固定水透镜位置,调节F光源、光屏位置直至光屏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即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F光源远离凸透镜,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像变模糊,要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应增大像距,即向水透镜抽水,使凸透镜变薄,降低会聚能力,焦距变长。
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所以图戊中可以解释显微镜两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图是③④。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ICL晶体植入术矫正视力,晶体是一种比较柔软的人工晶体,相当于凹透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