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5 17:2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西奈半岛马哥哈拉谷石碑(如图)刻着埃及法老斯尼夫鲁手执权杖、打击敌人的画面,还刻有“国家的捍卫者”字样。该雕刻的创作意在( )
A.宣扬君权神授 B.彰显军事侵略性 C.记录作战场景 D.构建统治者权威
2.狮形铜权(如图)是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时期典型的衡器,上面刻有铭文“按照国王的总督之命准确制造”。据此推知,大流士一世( )
A.推动文化交流 B.强化国家机器 C.统一了度量衡 D.削弱总督权力
3.11世纪初,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人说:“威尼斯人不耕地、不收获葡萄,但是有钱购买他们需要的谷物和酒,并出售盐、香料和丝”据此可知,威尼斯( )
A.出现价格革命萌芽 B.金融业为支柱产业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经济居于领先地位
4.原产于非洲的咖啡长期被欧洲人视为“伊斯兰的完美符号”,奥斯曼帝国的港口城市摩卡也被误认为是咖啡的发源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环印度洋贸易加速咖啡传播 B.奥斯曼帝国推动文明交流
C.饮用咖啡成为欧洲社会风尚 D.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换
5.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后,将海外贸易纳入到将军内政管理中,对于海外贸易的安全也不提供保障。这反映了日本( )
A.封建统治的保守性 B.幕府权力急剧膨胀
C.对外政策的灵活性 D.锁国政策出现反复
6.下表是某学者对1480-1730年间世界范围内装有中国瓷器的沉船数量统计。这体现了( )
时间 中国 东南亚国家 欧洲国家
1480-1567 3 8 2
1570-1589 5 3 9
1590-1650 4 0 30
1690-1730 3 1 13
A.欧洲造船技术领先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D.瓷器贸易的全球化
7.15世纪以来,欧洲城市兴起了修建旅宿、娱乐和社交设施的热潮。教堂仍是城市建设的重点,但许多教堂前会修造大型广场。这反映了( )
A.城市社会世俗化 B.市政管理不断强化
C.享乐主义普遍化 D.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8.在中世纪的欧洲,有钱人被称为“胡椒袋子”,穷人则被形容为“没有胡椒”。而17世纪后期,胡椒的价格大幅下跌。这主要因为欧洲( )
A.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B.与东方贸易的规模扩大
C.社会贫富差距缩小 D.金价下跌导致通货膨胀
9.18世纪是“中塔西传”的高峰期,不同于传教士刻意淡化宝塔的宗教本意,一些知识分子客观直言宝塔的佛教属性。这体现了( )
A.学术分歧日益扩大 B.中国元素的传播
C.宗教思想根深蒂固 D.理性精神的影响
10.在法国,小册子多用于宣传政治、学术观点。如图是法国1787-1794年间发行的小册子数量统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技术取得突破 B.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C.政治局势剧烈变动 D.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1.19世纪初,海员奥姆斯特德多次向联邦法院起诉宾夕法尼亚州,要求归还其奖励金。联邦法院判决海员胜诉,但宾州拒绝执行,甚至与联邦执法官展开武装对峙。由此可见,美国( )
A.司法独立得以贯彻 B.联邦体制遭到破坏
C.公民权利无法保障 D.中央权威面临挑战
12.19世纪,以家庭女教师为题材的小说,从女教师的独特视角审视阶层流动、贫富差距与劳资矛盾,以及暴富家族的丑恶嘴脸。此类小说的创作源于( )
A.科学社会主义产生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资本主义日渐衰落 D.自由主义的拓展
13.党纲是表明政党指导思想、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的文献。下表为马克思、恩格斯制定的三部党纲和对两部党纲的批判。这表明( )
时间 组织 党纲
1848 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党宣言》
1864 国际工人协会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1880 法国工人党 《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
1875 德国社会民主党 《哥达纲领批判》
1891 德国社会民主党 《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
A.劳工权利得到基本保障 B.社会主义革命高潮到来
C.无产阶级政权广泛建立 D.国际工人运动曲折发展
14.下表为某小组在开展合作探究时搜集的资料。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是亚非拉地区( )
国家或地区 方式
拉丁美洲 时而联合下层群众,反抗殖民统治;时而排挤、限制或镇压广大民众和激进派别。
埃及 以“合法的和平方式”谋求埃及独立,反对群众的“过激”行动。
印度 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
A.殖民势力扩张的特点 B.社会主义传播的背景
C.民族独立艰难的原因 D.革命斗争产生的影响
15.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白人精英通过探险报告、地理教科书、小说、电影等,塑造非洲“黑暗大陆”的形象,加深了美国民众对非洲的刻板印象。这一做法( )
A.适应了殖民扩张的需要 B.打破美国外交孤立传统
C.践行了门罗宣言的主张 D.煽动民众支持奴隶贸易
16.如图为苏联画家描绘的“攻占冬宫”的激烈场景,而《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史料互证还原历史真相 B.历史叙述蕴含政治意识
C.视野拓宽丰富历史认知 D.图像史料反映客观事实
17.有学者认为,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反映了“大西洋时代”被“太平洋时代”逐渐取代的历史轨迹。这意在强调( )
A.世界局势的稳定 B.贸易中心的转移
C.国际格局的变迁 D.大国强权的式微
18.二战后,英国逐步推行“共识政治”,“用‘计划’引导经济发展,用税收调节财富分配,用福利制度保障最低生活标准”。1979年,撒切尔政府抛弃了“共识政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经济滞胀 B.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福利国家”的建立
19.赫鲁晓夫时期,苏共中央决定对调入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垦荒者实行工资补贴,并对机关事务人员优先提供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以方便其办公和生活。这旨在( )
A.全面改革管理体制 B.引入市场因素
C.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D.优先发展工业
20.20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建构了以“社会均衡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为代表的社会、经济理论,作为对“社会革命论”“五种社会形态论”的回应。这折射出( )
A.意识形态的对抗 B.多种力量的成长
C.国际学术的发展 D.资本主义的完善
21.全球价值链是指由不同国家(地区)企业分工协作完成生产的过程。如图为88个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均值的统计。据此可知,发展中国家( )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实现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D.摆脱对国际资本的依赖
22.如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某一领域的成就,该图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国耕地面积增长情况(单位:万亩)
B.中国粮食出口量增长情况(单位:万吨)
C.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元)
D.中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增长情况(单位:人)
23.有学者在评价20世纪90年代小岗村的发展时指出,“小岗村人勇敢地迈出了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却在迈第二步时慢下来了。”与“第二步”相对应的是( )
A.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4.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指出:“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这体现了中国( )
A.外交理念根植于传统文化 B.对外交往坚持重义轻利
C.外交战略顺应了世界局势 D.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二、材料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一战初期德、法两国对德军某一军事行动的新闻报道。
内容 出处
在宣布攻占安特卫普市时,人们让教堂敲响了钟声。 德国《科隆日报》
据科隆和伦敦消息证实,安特卫普市的野蛮征服者对拒绝敲钟的教士进行了惩罚,教士们被脑浆朝下吊在大钟上。 法国《晨报》
——摘编自卡普费雷《通言》
根据材料指出可以确定的历史事实,并说明利用新闻报道进行历史研究的准则。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洋同学在探究大西洋历史时,发现史学界将颜色作为大西洋史的重要符号,形成“白色大西洋”“黑色大西洋”“红色大西洋”等研究视角。如“红色大西洋”指学者以美洲印第安人为主体书写大西洋史。
颜色 视角 阐释
红色 人种 红色印第安人的历史是大西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大陆被发现之前,印第安人已经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形成中央集权的帝国,拥有高效的行政体系、复杂的社会组织与完善的交通系统。印第安人是大西洋历史发展不可忽视的主体。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任选两种颜色,参照示例,完成表格。(要求:颜色与视角准确关联,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严谨。)
三、综合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距今约一万年前,西亚驯化了野生麦类,中国培育了粟和水稻,中南美洲出现玉米和南瓜。最初的文明诞生后,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希腊的史诗等成就交相辉映。就欧亚大陆而言,两河文明影响到小亚细亚、叙利亚和伊朗高原,古希腊人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中古时期,欧洲人创造了自治城市、议会等新事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不断发展,建筑、制瓷、制茶、丝织等技术也日渐发达;玛雅人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非洲东、西两岸农业进步,商业发达,文化也相当繁荣。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等
材料二 大多数古代文明 国家虽未遭到毁灭,社会依然存在,但没有进步,继续保持在冬眠和静止状态……欧洲文明就显得无与伦比地丰富,一直处于前进的状态。
——[法]基佐《欧洲文明史》(1828)
材料三 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中关于世界文明发展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材料三中文明观的时代价值。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A D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C A B C A C A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C D D A
25.历史事实:德军攻占了安特卫普市。准则:收集和对比不同来源、不同立场的新闻报道,辨别信息准确性;与其他类型史料进行互证。
26.示例:白色大西洋:白色象征欧洲殖民者。15世纪末至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等国通过新航路开辟,开始对大西洋沿岸及美洲进行殖民。欧洲殖民者以大西洋为通道,将非洲奴隶运往美洲,形成“商品-奴隶-原料”的贸易网络。欧洲语言、宗教(如基督教)通过殖民传播到大西洋沿岸地区。黑色大西洋:黑色象征非洲奴隶。约16-19世纪,约1200万非洲人被掳掠至美洲,大西洋成为“奴隶之路”。海地独立(1804年)是奴隶反抗的高潮,标志着非洲人在美洲争取自由的胜利。非洲文化(如音乐、宗教)在美洲扎根,形成独特的黑人文化。综上,白色与黑色大西洋共同构成大西洋历史的双重性。
27.(1)特点:起源多元;成就辉煌;交流传播;区域丰富。
(2)观点:欧洲文明无与伦比地丰富且一直处于前进状态,大多数古代文明虽未毁灭但处于冬眠和静止状态。 原因:主观方面,作者站在欧洲中心论的立场,对其他文明认识存在偏见。
客观方面,当时欧洲经历工业革命,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迅速发展,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而一些古代文明地区受到殖民侵略等因素影响,发展相对缓慢,这种现实差距使得作者产生这种观点。
(3)时代价值: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促进多元文化共同发展;为当今世界各国处理文化关系提供正确指导,避免因文明冲突引发国际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鼓励各国相互学习借鉴,从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有助于打破文化霸权和偏见,树立正确的文明观,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