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2.认识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3.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4.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将科技成就制成图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通过分小组讨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科学贡献的介绍,尤其是分析爱迪生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
3重点难点
一、重点:科技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进入一个充满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力的世界,看人类灵魂的智慧之光是如何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潇洒地行走,在湛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让我们进入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示课题: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2、全班齐读导语。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活动2【讲授】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一)兴起时间:19世纪下半叶(70年代)
(二)兴起原因: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工业革命概况)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资本主义实现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新时代——蒸汽时代。在工业革命的促进和推动下,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除此之外,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还有哪些呢?(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思考)
2、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①科学基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②政治保障: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③经济条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发展(资本的积累、市场的扩大)。
(三)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过渡:由此,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比第一次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革命更加迅猛之势迅速席卷全球,取得了众多重大的成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科学家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这些伟大成就带来的重大好处。
探究活动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请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电力的应用
1、(多媒体展示列宁的话:“电力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列宁为什么认为电力工业如此重要呢?请思考:
①电力开发的前提是什么?
②电力开发的标志是什么?
③电力广泛应用的表现是什么?
④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有哪些优点?
⑤电力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什么影响?
2、归纳: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力开发的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电力开发的标志)→一系列电气产品的问世(电力广泛应用的表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开发的影响)(电磁感应现象在初二物理中已经学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史海拾贝”的基础上回忆,加强学科间的纵向联系。)
②电力是一种优良而造价低廉的新能源,比蒸汽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更加强劲,而且环保,因此在生产生活中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电动机逐渐取代蒸汽机,这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还促成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化学工业、钢铁工业,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由此,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过渡: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要求进一步加强联系,电讯事业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电讯技术的兴起
请问:电讯技术的重大成就是什么?有何意义?
1、多媒体展示:电话—贝尔、无线电报—马可尼等图片。
2、补充:电话和无线电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明是近代电讯技术的重大成就。1880年,美国已有4.8万门电话机在使用。发展到今天,不仅有有线电话,还有无线电话,如移动电话、视屏电话等。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2、大家还记得中国近代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讯技术的发展情况吗?(引导学生回忆八年级上期“近代社会生活”一课的知识,加强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中外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标志的,这一时期,还有一种新能源——石油被人们广泛使用,这与内燃机的创制是分不开的。内燃机的发明,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三)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1、多媒体展示:思考①动力机的变革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内燃机与蒸汽机相比的优点?③交通工具的变革有哪些重大突破?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2、(多媒体展示:动力机变革、汽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机的发明等)内燃机的创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动力机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内燃机的发明为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3、(学生比较内燃机与蒸汽机的优劣,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过去的蒸汽机烟尘很重,污染环境,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因为要携带充足的煤和水,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现在被干净、能量大,携带方便的内燃机淘汰是必然的。尤其是柴油机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4、(多媒体展示:交通工具变革:汽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卡尔·本茨、亨利·福特,飞机—莱特兄弟。并展示
“坐在汽车上的福特”,三轮、四轮、现代汽车的对比图片,“在飞机上操作的威尔伯·莱特”的图片)汽车的发明让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产量猛增到每年50万辆以上。中国直到20世纪初才在香港、天津等大城市出现电车和汽车。一战时,飞机作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大量投入战斗。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是由冯如发明的。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则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大大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的能力。
5、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对第二次工业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间的科技成就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第二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图表。(要求:1、所设计的表格形式不拘,可以把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成就及相关要素都能填进自己设计的表格。2、思路清晰,突出创意,动作迅速,当堂展示。)
6、多媒体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表,全班共同完成填空项目。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速度更快,直接参与的行业和国家更多,因此其产生的影响及其深远。现在我们就根据上表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探究活动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总结影响:
1、生产力: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社会生活: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面貌,进一步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4、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式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大量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最终导致了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拓展负面影响:
1、所以我们常常说:“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捷,可一位历史学家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多媒体展示:“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新科技成就的发明确实给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带来了好处,但对自然界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就以“汽车发明带给我们的利与弊”为题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学生活动:“灾难还是快乐”,学生以汽车为例讨论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
3、总结指出: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但科技发展往往又造成环境的破坏,带来各类污染,因此我们要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今,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大趋势,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使用节能灯、人走水停、人走灯灭、低碳生活等等,我们更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发明创造,放弃人类对进步文明的追求。
过渡:所以,我们把一位拥有多项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美国人尊称为“发明大王”,他就是——
探究活动四:“发明大王”爱迪生
1、请大家自己阅读学习这一目内容,思考:①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为“发明大王”?②爱迪生一生中有哪些重大发明?③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
2、学生结合平时对爱迪生的了解,参照课后学习活动,讲爱迪生的故事。以前后两桌同学为单位,老师巡视的过程当中听到特别精彩的向全班同学推荐。
3、多媒体展示“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等图片。
4、教师总结:爱迪生之所以被称为“发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王”就在于他的他一生凭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领导他的实验室共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15天就有1项,取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其中最著名的有电灯、电话机、电车、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他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世界,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人们称赞他是“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而他之所以能成为“发明大王”主要在于他的刻苦努力、不懈追求、勇于创新,虽然他的生活条件并不好,他一生的遭遇也非常地坎坷,但是他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正如马克思所说(多媒体展示:“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科学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高峰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思考:从爱迪生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可贵的品质呢?
过渡:学完本课之后,请结合教材和上节课所学知识,我们能否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独特之处呢?
探究活动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一)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材料: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科学与技术紧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德国、俄国、美国的西南地区等;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三、小结本课:
电讯技术的兴起
为远距离传递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条件
汽车、飞机的发明
提高了生产能力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电力的广泛应用
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活动3【练习】作业布置
完成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比较项目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欧美)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成
果
动力
能源
改良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电动机(电)
内燃机(石油)
生产
生活
器具
纺织、采矿和冶金等
生产部门的机器
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
电话、电报等新型通讯工具
电灯等家用电器
交通
工具
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机等
作 用
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启 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活动4【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本课在设计之时,就以这种理念为指导,争取反映出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先进理念。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到一个成熟稳定期。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在今天仍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在设计本课时争取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一些学生熟悉的环节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前准备环节,我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分组收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本课知识性内容较多,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既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学习工业革命的成就时,学生通过收集成果展示,既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在新授课中,本课的设计将教学内容的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了一个小的调整,从工业革命的兴起、成就、影响三方面来学习,最后通过总结爱迪生的成功经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以致用。这样一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学生也便于理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是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因此本课在设计之时,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课前收集、课堂展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设计科技成就的图表加以巩固。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难点,因此让学生分组讨论科技成就的影响更加形象具体,而且由于讨论的是自己在课前收集过的成就,已经有自己的认识,讨论的兴趣更高,难度更低,最后通过总结各组的影响,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而突破难点。
本课设计之时另一特色是注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到“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再到“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先后设计了三个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环节,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在情感教育上的特有优势。
尤其是本课采取的课前收集、课堂展示的方法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班每个学习小组的代表都带给我们极大的惊喜。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偷懒的情况,对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如学生展示的内容偏离主题等,需要教师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