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美国南北战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过程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事件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美国领土扩张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技能以及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充满血腥的历史。
领导南北战争的林肯也因废除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而受到广大美国人民的尊敬,在历史上成为与华盛顿齐名的总统。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学习林肯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乐观精神。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活动;林肯政府在南北战争中采取的措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现实连线——导入新课
导入:在动感十足的音乐中,我们领略了大洋彼
( http: / / www.21cnjy.com )岸美国的繁荣与文明。美国之所以有今天的鸿篇巨制,追根溯源,得感谢两位人物,一位是创立了美国的华盛顿,另一位是拯救了美国的“林肯”!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
美国南北战争。首先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请大家快速浏览教材,运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方法,感知本课内容。
活动2【活动】自主预习 感知历史
自主预习
感知历史
一
【自主预习,解决基础】学生根据学习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方法,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并在书上做好初步勾画。然后在导学案上,拟定本课的提纲。
学法指导:
战争类: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其他原因)+
过程(重要人物、重要事件)+
影响(性质、意义)
文件类:名称+
目的+
时间+
机构+
内容+
作用
美国南北战争
原因
过程
意义
二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1.美国独立后,北方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起来,而南方盛行的_______________经济阻碍了它在全国的发展。
2.1860年,_________当选美国总统。
3._______年4月,__________首先挑起了战争。
4.1862年9月,颁布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宣布废除__
______。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战争形式骤然改观。
5.1863年,
战役后,北方转入反攻。
6.________年,北方军队攻克南方叛军老巢___________,美国南北战争以________的胜利告终。
(过渡:)
1、有检测就有反馈,我们一起热热身。(抢答预习检测)
2、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自学成果。你认为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其过程怎样?有何影响?
大家预习得好,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活动3【讲授】互动讲述 突重破难
出示标题:(一)美国内战爆发的背景
林肯于1809年出生在美国的肯塔基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当时的美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呢?(刚独立,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国家)1809年是否还是独立的十三州呢?其领土是怎样一步步扩张的呢?
1、战争背景:——领土扩张※
出示扩张图,看图说出领土扩张的方式和方向。
生:方式:购买、吞并等;方向:自西向东。
师:没错,在短短的70年里,美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大到太平洋沿岸,总面积达7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北美大陆的一半。基本形成美国今天的版图。
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也是屠杀和赶走印第安人的过程,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出示矛盾图并讲解)
2、根本原因: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焦点:黑奴制的存废
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北部资本主义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正风生水起,到1860年,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四位;而南方种植园经济也方兴未艾。两种经济制度在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产生了矛盾,表现为:北方需要的保护国内原料、商品市场,却因南方把棉花等多数原料输往英国,又从欧洲买回廉价的商品,从而使北方的国内市场狭小。而劳动力因素是关键,北方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而南方使用和占有大量黑人奴隶,向西部新州扩张奴隶制还是限制奴隶制,还关系到南北方谁能控制参议院,进而控制国家政权。所以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两种经济制度的尖锐冲突,成为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是用和平的方式还是用革命的方式解决,对美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3、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人类历史浩瀚的苍穹下,总有一些伟人,以其英雄般的行为,掌控历史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成就他们卓越的一生。林肯就是这样一位为美国做出抉择的伟人。
通过预习,哪位同学介绍林肯的经历。
9岁丧母,15岁才开始上学,24岁经商破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29岁、34岁、
39岁、
40岁、
45岁、
47岁、
49岁时参加国会竞选失败.
51岁
当选美国总统(1860年)。
请你用几个字概括他的经历。(出身贫寒,勤奋、好学、幽默、诚实、富有同情心,反对奴隶制)
你认为课后的“史海拾贝”,反映了成长中的林肯什么观点和主张?(坚决的废除奴隶制)
“不再给奴隶制度一寸新的土地。”
——1860年林肯《总统竞选纲领》
(生答:主张限制奴隶制)从坚决到限制,说明他对奴隶制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但站在北方资本主义立场上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肯,得到了北方的鼎力支持。最终当选为美国的第16任总统。历史将林肯推到了风口浪尖。在他当选后,南方种植园主有哪些行动呢?
生:退出联邦——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制定新宪法——选举总统——确定首都
师:南方的建国定都等是什么行为?
生:分裂行为
所以林肯的当选激化了南北矛盾,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即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林肯当选总统)
美国南北战争是指南北两种制度之间矛盾尖锐对立而引发的战争。南北战争又叫美国内战。
南北方剑拔弩张,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林肯能否力挽狂澜呢?
(二)南北战争过程
1、爆发:1861年,南方独立并挑起内战
师:南方准备好后,这场战争怎样爆发的呢?(生答)
师:1861年南方种植园主不宣而战,战争不可逆转的爆发了。林肯政府号召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
2、初期情况:北方失利
师:正义的天枰和民众的支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倒向了北方。在战争初期双方情况怎样呢?(出示幻灯片:南北方实力的比较以及南北方士兵装束的比较)请问:优势在哪一方?
生:北方在各个方面占有优势
师:由此可推断,对北方而言,这似乎是一场“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然而,战争初期北方战况如何呢?生答:北方失利
师:北方却到处丧师失地,首都华盛顿告急。北方为何会失利?
生: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试图妥协,放松战备。
师:在战争初期,林肯政府为什么要妥协?(生答)
师:他希望能用和平的方式维护国家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量避免战争,避免伤亡。可以看到林肯想打内战吗?但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他不得不对南方作战,这就造成北方初期失利。北方的失利,人民对联邦政府和军队丧失信心。乱世中的林肯政府又该如何应对?
3、转折: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过渡)得民心者,得天下。林肯顺应民心,于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出示《宅地法》内容。
从1863年1月1日起,任何没有参加叛
( http: / / www.21cnjy.com )乱,并陈述自己是一家之长的人,缴纳十美元证件费,就可以获得一百六十英亩(约900多亩)土地,耕种五年后,就可取得这块土地的所有权。
——《宅地法》
师:《宅地法》中“没有参加叛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用10美元可以获得900多亩的土地。这个法令有什么作用?(解决了土地问题,激发了联邦军队的战斗力。告诫动摇的人,不能叛乱。同时也促进了西部的发展。)
出示林肯审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图片和材料: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师:《解放黑奴宣言》中指出反抗合众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任何一州或指明地区内,奴隶获得自由。没有反抗的州或地区的奴隶呢?(不能获得自由,说明其局限性)这部法令的直接作用和长远影响是什么呢?(生答:南方黑奴大批逃亡,使南方经济瘫痪。南北方黑人都积极参战,使军队力量大增。)老师补充:这是奴隶制灭亡的里程碑,被认为是人类自由的一个重要文件。
师:《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敲响了奴隶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丧钟,这部文件既激发了黑人参军参战的热情,又打出为自由和正义而战的旗帜。这就是林肯政府的杀手锏,直指南方的软肋。从此革命形势骤然改观,为北方的胜利提供了保障,因此两个法令成为了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在后方有力的推动下,前线很快迎来了转机。
4、反攻:葛底斯堡战役
1863年
6月30日南方军队闯进了葛底斯堡,(教师展示葛底斯堡战役图片)双方激战3天。最后南方军队败退,从此北方开始了反攻。
5、结束:1865年,北方军队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
南北战争中北方获胜的原因有哪些?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借助我们原来分析战争取胜的原因的方法进行分析)
(生答后老师总结)A、北方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维护联邦统一的战争。B、林肯政府的正确领导。C、广大士兵的英勇作战。D、广大人民群众和黑奴的支持。E、北方实力远远超过南方。
人心所向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潮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三)南北战争的影响
历时4年的美国内战给美国带来什么影响呢?
(生齐读影响)为什么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呢?(引导学生与独立战争比较,从原因、目的和结果分析其性质。)美国南北战争,美国人民用60多万人的生命,换来了什么呢?(从过程、任务中得出)
尾声:林肯殉难
这次内战后,没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局,林肯一直说:“南北方不是敌人,而是朋友。”他希望能化解了战争创伤,让人们忘记憎恨与痛苦,正是他的大度、宽容,乃至生命,换来了一个国家长久和平。
但不是所有南方种植园主都能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接受失败的结局,不甘心失败的南方种植园主,派人刺杀了林肯,一位时代的伟人就这样倒下了。请听诗朗诵《哦,船长,我的船长!》(朗诵第一节)
《哦,船长,我的船长!》
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
我们的船安然渡过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到手中。
港口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千万群众在欢呼在呐喊,
注视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
可是,心啊!心啊!心啊!
啊.殷红的血在流淌,
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
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冰冷。
(朗诵的非常好)
船长倒下了,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宝贵的生命。林肯的一生,对你的成长有何启迪呢?你会如何评价林肯?学史使人明智,我们通过对南北战争的学习,对我们维护国家的统一有何启示?请先独立思考,然后由组长组织讨论。形成小组共同观点,最后分组展示。同时还要解决预习和学习中你还没解决的问题。
合作探究
分组展示
一、教师出示主问题,分配交流和展示任务;交流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全班交流讨论。
1、畅所欲言评林肯
2、美国南北战争,对我们维护国家统一有什么启示?
3、学习后你还有困惑吗?请你记录下来。小组交流时,解决疑惑,小组不能解决的疑惑。全班交流。
二、学生得到任务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师生适时点评。
刚才大家讨论很积极,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各小组的成果。
1、畅所欲言评林肯
导学要点:(学法指导)结合评价华盛顿等人物的方法:身份和地位+主要活动或主要事迹+评价。
不同角色评林肯:如今天美国总统、美国白人、美国黑人、官员、普通民众等。
畅所欲言:(生评)
师: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杰出的政治家。他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100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是人民心目中的好总统。
美国人民修建了林肯纪念堂、总统山、货币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为了纪念林肯。人们还用不同的语言称颂他,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人生哲学中的耶酥。
美国用战争的方式维护了统一,促进其快速发展,这对我们维护祖国统一有何启示呢?
2、美国南北战争,对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大业有什么启示?
导学要点:谈一谈你对于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言行等方面思考。
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是一个民族繁荣的基础;
无论何种情况,都绝不言分裂;无论何种方式,都要捍卫统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维护国家的统一,你我责无旁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我们学习中,还还有哪些疑惑呢?我们一起解决。
3、(答疑解惑)(师生共同答疑,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留到课后查找后再解决)
活动4【活动】小结提升 反馈检测
教师小结:今天学习了让我们感动的一位伟人——林肯,让我们震撼的一件大事——美国内战,给我们带来了一点启示——爱国与坚定等。
同学们,你还能用哪些方式进行小结?给我们分享一下。(打油诗、顺口溜、知识线索等)
练习:见《达标训练》P64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