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 考 试 顺 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花瓣状图形,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图1示意亚洲范围, 图2示意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据此完成第1-2小题。
1. 亚洲
A.东南与北美洲相望 B:全部位于北半球
C.地跨寒、温、热三带 D.隔马六甲海峡与非洲相望
地理试卷 第 1 页 .(共6页)
2.图2表明了亚洲文明的多彩,多彩的亚洲文明
A.孕育出相同的民俗风情 B.根植于多样的自然环境
C.塑造了复杂的亚洲地形 D.凝练成相同的地域文化
一个地方的传统食物往往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图3示意泰国传统美食冬阴功汤。冬阴功汤以当地产的海鲜为原料,集酸、辣、甜、香于汤中,再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这滋味绝对让人味蕾大开!据此,完成第3-4小题。
3.从冬阴功汤的主要成分可以推断出泰国
A.水热条件良好 B.位于高纬度
C.终年炎热干燥 D.是个内陆国
4.从上述材料可得知
A.当地人大量食用辣椒是为御寒 B.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C.当地种植业落后,粮食产量低 D.泰国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在伊朗高原的亚兹德,经常见到一种犹如“泥音箱”的独特建筑奇观——风塔。风塔用屋顶上的风口将风引入长长的风道,一路向下为房间提供换气和冷却风。图4示意亚兹德位置,图5示意风塔景观。据此,完成第5-6小题。
地理试卷 第 2 页 (共6页)
5.伊朗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A.地中海沿岸 B.阿拉伯海沿岸
C.红海沿岸 D.波斯湾及其沿岸
6.亚兹德人建造风塔,主要是由于当地夏季气候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温和湿润
下图6示意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7示意美国本土位置和地形。读图,据此完成第7-8小题。
7.据图6可知,美国本土农业的特点是
A.地区专门化 B.生产机械化
C.销售全球化 D.人口外来化
8.美国小麦区、玉米带、乳畜带地形的共同特点是
①位于平原区 ②位于山区
③地势起伏小 ④降水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大豆喜温暖,其种子在10-12℃的环境开始发芽。开花结英期的适宜温度在20-28℃,低于 14℃不能开花。种子发芽需要较多的水分,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达 70%-80%左右。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张,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经贸合作快速发展。2023年巴西大豆出口总量中约有73%销往了中国。秉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我国全力促成“零毁林”大豆订单落实。
下图8示意巴西大豆产区分布,图9示意巴西大豆产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
地理试卷 第 3 页 (共6页)
据上面图文材料,完成第9-10小题。
9.大豆连续7个月的生长期中需要大量的水。据此推断,巴西大豆收获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 1月 B. 5月
C. 8月 D. 12月
10.我国全力促成“零毁林”大豆订单落实,有利于
①保护热带雨林 ②保护原始的部落文化
③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 ④保护土壤,涵养水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3 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0 分)
11. 【日澳“褐煤制氮”】 (10 分)
褐煤又称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低级煤,不易储存和运输,燃烧对空气污染严重。近年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褐煤制氮”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利用褐煤资源来制氢,通过液化氢气运输船,运往日本神户港,再将氮气输送到各个应用场景,基本实现零碳排放。图10示意褐煤与氢使用对比,图11示意日本加氢站分布,图12示意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分布。
地理试卷 第 4 页 (共6页)
阅读上述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从海陆位置看,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洋。日本矿产资源贫乏;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被称为“ 的国家”。 (2分)
(2)澳大利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试分析其原因。 (2分)
(3)与褐煤相比,氢的燃烧产物只有 ,是公认的清洁能源。日本利用氢能较多的地区集中分布于 沿岸。请从交通、工业分布等方面分析原因。 (4分)
(4)简述“褐煤制氢”对日本的积极影响。 (2分)
12. 【认识可可】 (10分)
材料一
●可可是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原产于美洲中部及南部,广泛栽培于热带地区。可可树生长最佳温度是24~28℃,降水量需求是1500~2000毫米,全年无霜冻。
●科特迪瓦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和出口国,可可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5%左右。与出口量相比,科特迪瓦国内可可消费量却相对较小。
材料二:图13示意科特迪瓦可可种植区分布。
材料三:
在科特迪瓦西南部地区,有西非最后一块大面积的原始雨林区,已于1982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生存着数量庞大的当地独有动植物。多年来,当地人们毁林开荒种植可可,大片的热带雨林被破坏。为了大地绿色常在,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
地理试卷 第 5 页 (共6页)
拟立法严禁大肆砍伐森林。
阅读上述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科特迪瓦种植可可的有利自然条件:位于 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河流较多,呈 走向,灌溉水源充足。 (2分)
(2)科特迪瓦本地可可消费量较少,请分析其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科特迪瓦政府立法的积极意义。 (4分)
13. 【南极秦岭站】 (10分)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5个南极科考站。图14示意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15示意秦岭站景观。
阅读上述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秦岭站选择2月份开站,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 ,白昼时间较 ,方便施工和科学考察。 (2分)
(2)“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在秦岭站可以全年利用的新能源是 (“太阳能”或“风能”),试结合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分析其原因 。 (2分)
(3)我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平均气温最低,请分析其原因。 (2分)
(4)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5)秦岭站内部建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目的是 。 (2分)
2025年春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D B A C B C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11. (10分)
(1)太平 坐在矿车上(2分)
(2)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沿海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等。 (任意一点即可,2分)
(3)水(1分) 濑户内海和太平洋(1分)
原因:濒临海洋,方便氢气进口;是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人口和城市集中,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回答任意一点即可,2分)
(4)氢的使用,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为日本工业发展提供了能源。 (回答任意一点即可,2分)
12. (10分)
(1)低纬度/热带/热带雨林气候 北南 (2分)
(2)属于发展中国家,消费水平低;需要出口创汇,增加外汇收入;外来食物,当地人没有食用可可的习惯。 (每点2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3)有利于保护当地独有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等。 (每点2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13.(10分)
(1) 高 长(2分)
(2)风能 南极地区终年大风(2分)
(3)五个站点中,昆仑站纬度最高;海拔最高 (回答出一点即可,2分)
(4)防大风和防暴雪堆积掩埋(回答出一点即可,2分)
(5)爱护南极环境,不让南极受到污染,以保护南极地区生态(意思相同即可,2分)
地理答案 第 1 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