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
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
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2.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今年广受好评的“盛唐密盒”节目,让唐 朝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出现在游客面前,幽默的问答互动让 观众忍俊不禁。这两位名臣生活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3.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史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4.唐朝不仅有开明的民族政策,还有开放的对外政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现“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历史事件是( )
A.遣唐使来华 B.玄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日本
5.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倡导“大医精诚”,强调医者应心怀仁德、医术精湛。他系统整理前代医方,结合自身诊疗经验编撰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唐本草》
6.宋初统治者吸取晚唐五代的教训,“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其中“弊”主要是指( )
A.宦官专权 B.外戚干政 C.农民起义 D.武将专权
7.七年级某班同学在进行“中华英雄谱”的项目学习中整理了如下笔记:收复建康,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该班学生从学习中能感悟到的是( )
A.杜甫报效国家的理想 B.辛弃疾诚挚无私的情怀
C.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D.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气概
8.下列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元朝的( )
A.新的民族最终形成 B.地方管理制度的新发展
C.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9.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出宋代( )
A.商业的繁荣 B.海外贸易兴盛 C.铸币业发达 D.农业经济停滞
10.“书手”,是指专职于抄写书籍的人员。唐代是“书手”职业最盛行时期,而到宋代,“书手”职业迅速衰落,直至消失。“书手”职业衰落缘于( )
A.科举制度的发达 B.书法艺术的进步
C.商业经济的繁荣 D.印刷技术的发展
11.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12.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与亚非各国保持友好往来,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以下史实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B.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C.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 D.永嘉南渡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13.“清朝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这体现清朝政治统治的特点是( )
A.全面恢复分封制度 B.继承汉制并强化皇权
C.建立民主议事机制 D.推行地方高度自治
14.下图为某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 一课所做的导图式笔记(部分)。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设台湾府 B.乙——雅克萨之战
C.丙———设伊犁将军 D.丁——驻藏大臣
15.清代,广州成为海内外商业贸易的大本营,各地商人纷纷涌向广东贩销货物,俗称“走广”。“走广”热潮出现的时代背景是清政府( )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鼓励对外贸易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大兴“文字狱”
16.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下图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结构对称,主体突出 B.军事防御,稳固边疆
C.沟通交通,加强交流 D.强化统治,巩固皇权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材料二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1)材料一所在时期的盛世局面叫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哪一句最能体现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2)材料二中郭沫若的诗句是赞美的哪一事件?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请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18.唐宋元时期,国家在民族关系方面呈现出大国的气度。请你完成下列要求。
【对比材料——见证民族关系】
材料一 唐太宗时民族关系和谐。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西北各族的爱戴,被尊奉为“天可汗”。太宗还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创了民族一家亲的礼制典范。
——摘编自付少振、毕研婷《礼》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作用。
材料二 下面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2)据材料二,指出示意图中①代表哪个政权,并概括示意图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
【史论结合——阐述民族关系】
材料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以元朝对边疆治理为例来说明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英雄,是台湾民族尊崇的“开台圣王”。他驱逐荷逐荷夷、开发宝岛、教化惠民的丰功伟绩,爱国御辱、忠贞爱民、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成功精神,一直被海内外中华儿女所传承和纪念。
材料二: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公元168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是从哪一侵略者手中夺回台湾的?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清朝的哪位皇帝?“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指的是什么?
(3)请你谈谈明清时期仁人志士抵抗外来侵略有何意义。
20.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与世界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1405年6月,郑和率2.78万余名将士,分乘62艘宝船和140余艘其它船只,满载织锦绸缎、纺丝布匹、陶瓷器皿、金银铜铁器及钱币等,由刘家港入海。1416年,郑和率船队护送各国使臣回国并采办各种珍奇物产、动物。郑和下西洋前后经历28年,抵达30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二册)》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摘编自方行、经君健、魏金玉《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根据材料一,宋代采用了哪些措施管理海外贸易?结合所学,宋朝哪一发明为海外贸易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郑和下西洋在对外交往方面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廷推行“独口通商”政策的“独口”是指哪里?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C D C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B B C D
17.(1)局面:贞观之治;哪一句: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事件:鉴真东渡。
(3)特点:兼容并包;开放。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任意两点即可)
18.(1)作用:保证了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2)政权:金。
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3)观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论述:元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边疆地区,例如设置行省,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在边疆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政院等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在边疆地区设置驿站,加强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在边疆地区设置屯田,加强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元朝对边疆治理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19.(1)郑成功;荷兰殖民者。
(2)康熙帝;《尼布楚条约》。
(3)明清时期仁人志士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巩固了祖国的边防,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等。
20.(1)措施:设立市舶司;制定市舶法
指南针(罗盘)
(2)特点:时间长;规模大;航程远;和平交往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广州
发展趋势:从对外开放逐步走向封闭(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