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宗教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创建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应,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非科学认识,同时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填写世界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比较基督教、伊斯兰教基本教义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通过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作用,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世界历史的学习对世界历史的相关概念已经有了一个了解,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也掌握的比较好,具备对知识信息的辨别和提炼思考的能力,这对本课的教学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3重点难点
一、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二、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内容
新课引入:
师:放映幻灯片,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这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首关于冬天的歌曲,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它和一个重要的节日有关,听到这首歌曲同学们想到什么节日呢?那么圣诞节是哪个宗教的盛大节日?
生:……
师:当今世界有近一半人口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因此,它们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你了解三大宗教吗?今天我们就走进神秘的宗教世界,一起学习“第十一课古代宗教”。
学习新课:
师: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第一小组阅读第一子目佛教相关内容,在完成学习资料表格的同时提出你的疑问写在学习资料上并组内交流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在完成讨论后提交给老师。第二小组完成基督教相关内容,第三小组完成伊斯兰教相关内容。
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
宗教名称
产生背景
产生时间地区
创立者
主要经典
基本教义
传播或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宗教
佛教
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 悉达多
《三藏》
提倡众生平等,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
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
基督教
罗马对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人民的残暴统治
公元1世纪前后
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
《圣经》
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人生而有罪,要虔诚信仰上帝
传入亚、非、美洲,成为最有影响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的分裂与外族的入侵
阿拉伯半岛的分裂与外族的入侵
穆罕默德
《古兰经》
安拉是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升入天堂
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师:三个小组的同学都完成了本组的学习任务,也在自己的学习资料上提出了很多的疑问,经过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些部分存在的基础知识问题,而还有一些问题老师也已经注意到了,是我们共同关注而且小组讨论也没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请第一组的同学先了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第一组提出问题。
师:简要板书第一组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照本课的教学结构归纳入“背景”、“教义”、“传播影响”、“正确认识宗教”四个部分。
师:第一组完成提问后,第二组,第三组以同样的方式完成提问。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既涉及到了三大宗教的教义也涉及到了对宗教本质的探讨,那么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分组汇报你们刚才的学习成果,然后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家的疑问。
呈现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第一组学生汇报知识内容的同时在幻灯片上呈现。
师:通过我们的合作学习,第一组的同学向我们展示了佛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基本教义、经典和传播,通过他们的展示我们对佛教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一看历史上的佛教。
一、佛教(播放幻灯片)
1、佛教产生的背景:
公元前6世纪,印度盛行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劳动人民强烈反对等级制度和婆罗门的专横统治,于是,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乔达摩·悉达多顺应这一潮流出家修行创立佛教。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帮助学生理解67页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印度出现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佛教顺应这一潮流在印度兴起)
2、佛教的教义:
四谛说:佛教认为,人生充满了总总痛苦,如生、老、病、死等。人生痛苦的原因在于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要让自己没有痛苦那就必须消灭这些欲望,而消灭欲望就是通过自我修行来实现。
苦、集、灭、道。是佛教对人生的基本看法,是佛教思想的核心,也是佛教基本教义的来源。
因而佛教的教义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宣扬因果报应;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
师:由此可见佛教的教义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对当时印度社会不平等,动荡不安和人生生老病死等痛苦的反映,想要通过神灵来寄托理想获得安慰。
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因而迅速传播获得了很多下层民众的支持。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佛教被宣布为国教,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
师:这里有一个问题,佛教为什么会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呢?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生:
师:佛教“众生平等”的主张顺应了人们破除种姓等级界限的愿望,深得中下层民众支持,同时,它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的抗争,禁欲修行,通过修行,行善积德,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在宗教领域里实现“众生平等”。有利于维护国王的统治,因此得到国王的大力推崇,佛教逐渐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
3、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2世纪开始,佛教向印度境外传播,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看完了在东亚普遍流行的佛教,我们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另外一种世界性宗教基督教。
二、基督教
请第二小组的同学结合基本情况表来讲解基督教的相关知识。
师:了解了基督教的基本知识,我们一起来从总体上观察基督教。
1、基督教产生背景:
公元1世纪前后,由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的人民不堪罗帝国的残酷统治而多次起义,结果都遭到镇压。当时他们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去斗争,只得期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神”来帮助他们,于是他们创造一个神来创立基督教。
(老师引导学生看书28、29、31页,了解罗马帝国的版图、被征服居民沦为奴隶后的悲惨处境,让学生理解人民起义的必然性。简介犹太教及对基督教产生的影响)
师:基督教宣称上帝派遣自己的儿子耶稣来拯救人类,耶稣拥有非凡的神力,能治病救人、起死回生,他用生动的语言教导人们要拥有好的品质,纯洁、正直地生活,同时诅咒罗马的残暴统治,最后被罗马总督杀害,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三天后耶稣复活,显灵升天,十字架后来就成为基督教的象征和标志。
2、基督教的教义:
师:基督教的教义我们刚才同学们已经在课本上找到了。
宣扬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生来就有罪,人类深重的苦难和罪孽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拯救。要人们虔诚地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以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
这些内容总结起来就是:崇拜上帝、忍受苦难、相信天堂和地狱。
3、基督教的分裂和传播
1054年,也就是公元十一世纪中叶,基督教教会出现分裂,形成了东正教与天主教两大教派。教会的分裂没有影响基督教的发展,反而让基督教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基督教从欧洲逐渐传入亚、非、美洲,成为最有影响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和信仰深深的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一些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节日都和基督教有关,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宗教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三)、伊斯兰教
下面有请第三组的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情况。
生:
1、 伊斯兰教
关于伊斯兰教我们在前面中古时期的阿拉伯的学习当中已经有了非常详细
的了解,这里老师做简单的回顾:
公元6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都有自己信仰的神,这种多神教的信仰使人们的思想不统一,国力不强大,当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的时候,半岛的人民不能团结抗敌,不能保住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商路,于是建立强大的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必须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之下统一起来,所以,创立一个共同信仰的民族宗教就成了必要。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顺应了这一需要,创立了伊斯兰教。(老师引导学生看书17页、70页,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2、伊斯兰教的教义
宣扬对天神安拉的崇拜,安拉是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全知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神;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升入天堂,作恶者下地狱。
师:看完了伊斯兰教的教义,我们会发现,和基督教相比,这两种宗教在教义内容方面具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出,那么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教义有何共同点呢?(引导学生比较,学生回答。)
A、主张世间只有唯一真神。
B、认为有天堂地狱存在
3、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民族的密切关系
师:再联系佛教,佛教是不是一神宗教呢?佛教有天堂地狱观念吗?
生:
与佛教、基督教的产生不同,伊斯兰教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是维系阿拉伯民族团结的产物,是一种共同的理想,其在促进阿拉伯各部落统一过程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已经渗透到了阿拉伯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的影响着阿拉伯民族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政策和阿拉伯人民的社会生活。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个古代宗教,他们也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此外世界上的主要宗教还有印度教、犹太教、神道教、道教等等。著名的哲学家马克思对宗教有过非常深刻的认识,他说:“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还有“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请大家据此谈谈对宗教的看法
1、宗教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宗教?
生:
师:A、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古代世界,由于人民无法科学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面对人生的艰辛,世事的难料,几乎使所有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困惑软弱的时刻。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帮助、一种安慰、一种寄托、一种解释和答案,这就形成了人的内心深处的宗教需要。于是想象出神灵来加以崇拜、祈祷。举例说明)
B、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宣扬的神灵崇拜、天堂地狱、灵魂转世等体系化的神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宗教所出现的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文学、医学等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举例说明)
C、宗教是一种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为精神的,也体现为物质的。(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穆斯林世界、中外历史上以宗教为号召进行的人民起义等都是社会力量的表现。如:巴以冲突、“9.11事件”、人体炸弹等)
D、“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所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苦难深重,找不到现实出路的时代,“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绝望的处境”)
师:世界三大宗教都有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教义。它们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现在我国还有很多人信仰三大宗教。我国政府保护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但是在宗教信仰自由之外,有些披着宗教外衣的邪教和封建迷信却频繁出现,宗教和邪教以及封建迷信有何区别?
宗教和封建迷信的相同点是都对超自然力量实体的信仰,宗教礼仪以及宗教感情的统一。但宗教有完备的组织、固定的神职人员、崇拜中心、道德规范、系统的教义和主张。宗教教义体现了对人类的慈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些宗教一般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最终被许多人信奉,为社会的承认,其本质教人向善、遵守法制、奉献社会的;封建迷信则不是。而邪教教义主张粗制滥造,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其本质是反社会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坚决反对邪教,远离邪教、抵制封建迷信。
五、课堂小结
再次呈现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总结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11课古代宗教
主板书 副板书
一、佛教 1、背景
二、基督教 2、教义
三、伊斯兰教 3、传播与影响
4、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