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宗教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宗教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4 18: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古代宗教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联系与三大宗教有关的前后知识)和相关的故事资料,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现象,分析三大宗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如何对待宗教信仰自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以政策,法律为准绳处理问题的能力.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意义,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2学情分析
教师研读课标和教材。上网查找关于三大宗教的故事,故事必须包含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创立的时间和创立者,基本教义,经典,传播概况;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感兴趣的图文宗教资料.
3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活动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播放了一首轻快的歌曲,叫《铃儿响叮当》,同学们应该很熟悉吧,请问这首歌跟哪个节日有关?那这个节日又和哪个宗教有关呢?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些你所知道的宗教呢?(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宗教至今已成中国化的宗教,但是,这些宗教并不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请同学们说,哪一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哪些是外来的宗教?
生:…… 师:全世界有近一半人口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因此,它们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同时,放映幻灯片2,显示《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图》,引导学生看图了解三大宗教分布的主要地区。然后提问:什么是宗教呢?世界三大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到世界各地形成世界性的宗教的?在本节课里我们就会知道。.同时,放映幻灯片,显示学习目标,现在请同学们预习该课,根据这个表格来预习课文,完成该表格,前后排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
生:预习中。
一、什么是宗教?
生:读导语,讨论.(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师:学生发言后,老师放映幻灯片明确指出:⑴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是人类对社会现实认识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人生的艰辛,世事的难料,几乎使所有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困惑软弱的时刻.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帮助,一种安慰,一种寄托,一种解释和答案,这就形成了人的内心深处的宗教需要.于是想象出神灵来加以崇拜,祈祷.佛教就是这样产生的)
二、佛教产生的背景
1、师:(过度):前面我们已学过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有谁能说说从高到低的四个等级?在四个等级中,哪个等级专管宗教祭祀?生:(略)婆罗门的权力大过国王所在的刹帝利。到了公元前6世纪,印度劳动人民强烈反对等级制度和婆罗门的专横统治,刹帝利不反对等级制度,但要跟婆罗门争夺四个等级的首位,婆罗门顽固地维护种姓制度,于是,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社会也因此动荡不安。所以刹帝利阶层的王子有感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世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于是冥思苦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2、(老师引导学生看书67页)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佛教的基本情况。创立时间、创建者、基本教义,经典。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说。四谛即关于人生苦恼和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有苦谛:是说人生充满着种种痛苦,如生,老,病,死,离别,怨恨等。集谛:是说人生多苦的原因,是因为集中了各种欲爱,贪图欲爱,就要在轮回中反复受苦;灭谛:是说若要不痛苦,就要灭掉苦因,消灭一切欲爱;到谛:就是讲灭掉苦因的方法,即通过修道达到涅磐(超脱生死,避免轮回,不生不灭)的境界。同时主张因果报应,由于因果相连,生死轮回不止。善业,恶业将带来不同的报应,其实因果报应早在婆罗门教中就存在,但佛教加以吸收后又有了新的发挥,即现实生活中人的种姓差别和富贵并非由梵天所造,而是由人的前世的业决定的,同时行善的最高理想并不是为了转生到高层次,而是达到不受因果报应和业力轮回支配的境界——涅磐。所以教材将佛教的基本教义高度概括为“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教义的实质:是要人们对苦难采取忍耐,顺从的态度,放弃现实的反抗斗争,通过修行,行善积德,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在宗教领域里实现"众生平等".问:为什么佛教深受下层人民的支持?佛教为什么会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佛教向境外传播的情况?生:答。(因为佛教是要人们对苦难采取忍耐,顺从的态度,放弃现实的反抗斗争,通过修行(行善积德)进入极乐世界,在宗教领域里实现"众生平等"."众生平等"的主张顺应了人们破除种姓等级界限的愿望,深得中下层民众支持.同时,它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的抗争,禁欲修行,有利于维护国王的统治,因此得到国王的大力推崇,立为国教,佛教逐渐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 过渡:看到这个十字架,同学们想到的是哪个宗教?好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基督教。
三、基督教
1、基督教产生背景: 公元1世纪前后,由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的人民不堪罗帝国的残酷统治而多次起义,结果都遭到镇压.当时他们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去斗争,只得期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神"来帮助他们,于是出现了一些传道者宣传救世主的思想。传说中的耶稣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是上帝派人来拯救人类的救世主,耶稣到处宣传他的思想和主张,基督教因他而创建起来。所以,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被压迫者自发地创造的宗教,是从犹太教中分出来的新宗教,是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产物。
2、小字部分讲了传说中的耶稣创教的事迹。
3、基督教的教义:宣扬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生来就有罪,人类深重的苦难和罪孽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拯救。要人们虔诚地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抛弃人的自然情欲,培育向善的心灵,以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否则,死后下地狱继续受到惩罚。
4、基督教的经典和组织。 5、基督教本是下层人民的宗教,为什么后来发展成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
生:(1)基督教之所以成为下层人民的宗教,是因为基督教教义的宣传使苦难中的被压迫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寄托.基督教早期的教徒多是贫苦民众和奴隶,他们在吸纳信徒时不分阶级,民族,性别,反对罗马帝国的暴政和剥削者的为富不仁,在内部实行财产共有,共同消费,彼此平等互助的原则,因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基督教在各地逐渐传播开来.(2)基督教之所以成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是因为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发生危机以后部分军人、高级官吏和贵族纷纷加入基督教会,他们捐献财产,逐渐在教会中逐渐取得领导地位,教义中也出现了变化:宣扬穷人受苦受难是上帝安排的,人们应该忍耐顺从等。这样,基督教的教义越来越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元四世纪,罗马皇帝加入基督教,并给基督教以种种特权,于是基督教就由最初穷人的宗教蜕变为统治阶级控制的宗教。 6、基督教的分裂和传播:由于语言,文化,传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差异,基督教出现了希腊语地区的东派和拉丁语地区的西派。东西教会的神学争论和权力争夺更加尖锐,到11世纪中叶(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完全决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表示自己的教会继承了正统,在我国被称为东正教;西派教会自称公教,即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宗教,强调自己的教会是唯一的普世教会。明末,传教士来华传教,用中国对自高无上的神的称呼天主来称公教,因此在中国就被称为天主教。基督教传播到亚非美,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性宗教。 四、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产生背景: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伊斯兰教得以创立的原因,它和阿拉伯半岛得以统一有莫大的关系。在公元6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都有自己信仰的神,这种多神教的信仰使人们的思想不统一,国力不强大,当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的时候,半岛的人民不能团结抗敌,不能保住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商路,于是建立强大的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要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必须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之下统一起来,所以,创立一个共同信仰的民族宗教就成了必要.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顺应了这一需要,创立了伊斯兰教.(老师引导学生看书17页,70页,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2、基本教义,经典宗教活动五功。
伊斯兰教教义: 宣扬对天神安拉的崇拜,安拉是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全知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神;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升入天堂,作恶者下火狱. 特点:独尊唯一的真神安拉.灵魂不死,善恶报应.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朝觐. 3、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民族的密切关系:对维系阿拉伯民族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穆斯林大都属于逊尼派。
五、学习探究
1、根据表格,我们来看看三大宗教,它们的教义有什么共同点?
①三大宗教的教义都主张顺从,忍耐,行善,死后升入天堂或极乐世界,否则死后下地狱或火狱受到惩罚. 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都主张世间只有唯一的真神,他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唯一救助人类摆脱沉重苦难的救世主,并要求虔诚崇拜唯一的真神;都主张有天堂和地狱,对神虔诚者,灵魂就能升人天堂,反之,则会坠人地狱,从中可看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 注:佛教不是一神教,是以佛陀为主神的多神教.(他认为佛陀不是世界的创造者,只是最高神,随着佛陀的降生,其余神便退居幽处.因此,在佛教的万神殿中有从呔陀教和婆罗门教承袭来的以及佛教新杜撰出来的众多的神)道教也是以玉皇大帝为最高神的多神教.(它是以神仙之说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卜筮,巫祝,占星,谶纬以及儒家之说,并综合方术,咒术和仿效佛教的组织体制而形成的宗教形式.)我国的种种民间信仰,也是多神. 2、为什么三大宗教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举例说明) 三教的产生都是在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极其尖锐,不能掌握命运的人需要精神安慰的情况下产生的.三教的教义形成时都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观念,民族感情,民族心理,习俗和价值观念),吸收和改造旧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有价值的成份.这种改造和创新既照顾了群众对宗教的需要和宗教感情,又迎合了时代的客观需要,有着浓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因而能被整个社会迅速而平静地接受. 人类虽然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但人类对于他们的起源,未来的归宿以及现世存在的意义并不清楚,现在人类虽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但并不能对人类生存的自然世界和宇宙做出全面的解释.人生的艰辛,世事的难料,几乎使所有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困惑软弱的时刻.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帮助,一种安慰,一种寄托,一种解释和答案,这就形成了人的内心深处的宗教需要(出自于《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对宗教的理解》).宗教的神创论,灵魂不灭论,天堂地狱论和善恶报应说的基本观念,自然就被人们接受.于是,三大宗教就发展成了世界性的宗教. 3、三大宗教对现世的影响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佛教文化: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人们通常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如果一个人心肠好,我们说他是菩萨心肠;敦煌,云冈,龙门,乐山,大足的石窟佛像等。
⑵基督教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引导学生看书P35—36"教会的统治",P44—45"十字军东侵", 有关基督教的节日:圣诞节,复活节。南川的天主教堂。
⑶伊斯兰教对促进阿拉伯国家兴起,发展和维系阿拉伯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看书P17—19"阿拉伯国家的兴起,发展",P70页"伊斯兰教的作用")
4、今天我们学习了世界三大宗教,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教义.它们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现在我国还有很多人信仰三大宗教.我国政府保护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又明确的反对邪教,反对封建迷信。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宗教,邪教,封建迷信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他们呢? ⑵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宣扬的神灵崇拜,天堂地狱,灵魂转世等体系化的神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宗教所出现的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文学,医学等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举例说明) ⑶宗教是一种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为精神的,也体现为物质的.(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穆斯林世界,中外历史上以宗教为号召进行的人民起义等都是社会力量的表现.如:巴以冲突,"9.11事件",人体炸弹等) ⑷"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所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苦难深重,找不到现实出路的时代,"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绝望的处境") ⑸宗教和封建迷信,邪教的区别:宗教和封建迷信的相同点是都对超自然力量实体的信仰,宗教礼仪以及宗教感情的统一.但宗教有完备的组织,固定的神职人员,崇拜中心,道德规范,系统的教义和主张.宗教教义体现了对人类的慈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些宗教一般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最终被许多人信奉,为社会的承认,其本质教人向善,遵守法制,奉献社会的;封建迷信则不是.而邪教教义主张粗制滥造,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其本质是反社会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坚决反对邪教,远离邪教,抵制封建迷信. A、如何对待"宗教信仰自由" 1,参考资料: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 (4)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 (5)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的宗教活动. (6)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相互尊重.任何人都不应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者在信教群众中展开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应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它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 (7)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B、情景讨论:(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对照上述参考资料进行讨论) ⑴小丁的奶奶要去庙里烧香,小丁说:世界上没有菩萨,你不要信教.于是拦着奶奶不许她出门. ⑵公民李某,王某夫妇,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经常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而且还逼迫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同他们一起信教. ⑶在学习了唯物论以后,同学张某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所以他来到当地的教堂宣扬无神论. ⑷周某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有一天他送儿子上学,在学校里宣传宗教教义. ⑸毛超丢了一万元钱,急得直哭,经人点拨,去求神婆帮助. 根据上述材料答题: ①小丁的奶奶,公民李某和王某夫妇,周某信仰的是什么宗教 ②小丁,李某和王某夫妇,同学张某,周某的作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③上述信教者和不信教者,遵守或违背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那几条 ④毛超的行为是信仰宗教,还是信仰封建迷信 对宗教的认识:
1、信仰不是迷信;
2、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3、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4、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或消极作用。
活动2【练习】练习
如何对待"宗教信仰自由" 1,参考资料: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 (4)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 (5)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的宗教活动. (6)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相互尊重.任何人都不应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者在信教群众中展开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应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它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 (7)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