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宗教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意义。通过比较三大宗教基本教义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社会现实曲折的、虚幻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2学情分析
前边我们已提到过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中国古代史上也学习过佛教,同学们对宗教的名称并不陌生。对三大宗教的来龙去脉不熟悉,今天需要详细学习。
3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提问
前边咱们学习阿拉伯的兴起时,提到过什么宗教的产生?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公元前后,有一种宗教就传入我国,那么,这种宗教的来龙去脉怎样呢?世界上还有哪些宗教?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代宗教。
活动3【导入】讲授新课
师:把课前准备的关于三大宗教的故事资料分发给每个学生,并选三个胆大、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演讲故事。根据需要在展示台上先后展示:释迦牟尼苦修像、出游感苦图、释迦牟尼像、佛教徒和尚和尼姑;耶酥像、《最后的晚餐》“基督教标志十字架”图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图片、基督教信徒教士和修女;穆罕默德像、穆斯林的装束。 (目的是激趣、活跃课堂气氛。因为枯燥的宗教知识编成故事由学生一气呵成地讲、自己看比老师讲更有趣,这样就能达到“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的目的) 生:一边看资料一边听故事。 师生:学生讲完后,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的要求在课文和资料上收集有用信息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并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 1、三大宗教产生背景(学生看书后归纳,老师补充讲解) ⑴佛教产生的背景: 公元前6世纪,印度劳动人民强烈反对等级制度和婆罗门的专横统治,刹帝利不反对等级制度,但要跟婆罗门争夺四个等级的首位,于是,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乔达摩·悉达多顺应这一潮流出家修行创立佛教。 (老师引导学生看书13页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帮助学生理解67页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印度出现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佛教顺应这一潮流在印度兴起) 特点:佛教是印度没落奴隶主阶级为寻找精神解脱,综合了印度各种宗教思想而创立的。 ⑵基督教产生背景: 公元1世纪前后,由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的人民不堪罗帝国的残酷统治而多次起义,结果都遭到镇压。当时他们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去斗争,只得期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神”来帮助他们,于是他们创造一个神来创立基督教。 (老师引导学生看书28、29、31页,了解罗马帝国的版图、被征服居民沦为奴隶后的悲惨处境,让学生理解人民起义的必然性。简介犹太教及对基督教产生的影响) 特点: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被压迫者自发地创造的宗教,是从犹太教中分出来的新宗教,是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产物。 ⑶伊斯兰教产生背景: 公元6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都有自己信仰的神,这种多神教的信仰使人们的思想不统一,国力不强大,当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的时候,半岛的人民不能团结抗敌,不能保住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商路,于是建立强大的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必须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之下统一起来,所以,创立一个共同信仰的民族宗教就成了必要。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顺应了这一需要,创立了伊斯兰教。(老师引导学生看书17页、70页,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特点:伊斯兰教的产生既不同于佛教,也不同于基督教,它是社会统治集团尤其是商业贵族为了既定的政治目的而虚构出来的,它一开始就是作为封建统治者的精神统治工具而出现的。伊斯兰教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改造阿拉伯社会古代宗教信仰以及犹太教、基督教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例:伊斯兰教独尊的唯一的真神安拉与麦加原来的主神同名,教义上与《旧约圣经》犹太教有许多近似的色彩,却不同于半岛以往流传的宗教。它排除自然崇拜,摈弃拜物教,禁止多神崇拜、偶像崇拜,继承阿拉伯原有宗教的灵魂不死、善恶报应观念,保留对克尔白黑陨石的膜拜,采纳游牧人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朝觐等等) ⑷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比较: ①三教的产生都是在社会的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统治阶级需要对被统治阶级加强精神奴役,被统治阶级苦难深重,无力解脱,需要精神安慰的时代产生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苦难深重,找不到现实出路的时代,”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的绝望处境“。三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应声而出的) ②三教都是多种文化传统融合的文化重构物。(它们在形成时都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观念、民族感情、民族心理、习俗和价值观念,吸收和改造旧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有价值的成份
。这种改造和创新既照顾了群众对宗教的需要和宗教感情,又迎合了时代的客观需要,有着浓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因而能被整个社会迅速而平静地接受) ③三大宗教产生的时代不同。(佛教产生于前6世纪的印度奴隶制繁荣时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奴隶制走向衰落时期,而伊斯兰教则产生于7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④三大宗教产生的动因不同。(佛教、基督教是在民众中自然产生的,并无一定的政治目的。伊斯兰教则是由政治人物根据政治目的创造的,即阿拉伯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创造的,所以与政治、国家政权密切结合,具有鲜明的政教合一的特点) 2、三大宗的教基本教义(学生看书后归纳,老师补充讲解) ⑴佛教基本教义: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解释”因果报应“、”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众生平等“) 教义的实质:是要人们对苦难采取忍耐、顺从的态度,放弃现实的反抗斗争,通过修行,行善积德,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在宗教领域里实现”众生平等“。 ⑵基督教的教义: 宣扬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生来就有罪,人类深重的苦难和罪孽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拯救。要人们虔诚地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抛弃人的自然情欲,培育向善的心灵,以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否则,死后下地狱继续受到惩罚。 ⑶伊斯兰教教义: 宣扬对天神安拉的崇拜,安拉是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全知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神;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升入天堂,作恶者下火狱。 特点:独尊唯一的真神安拉。灵魂不死、善恶报应。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朝觐。 ⑷三大宗教教义比较: ①三大宗教的教义都主张顺从、忍耐、行善,死后升入天堂或极乐世界,否则死后下地狱或火狱受到惩罚。 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都主张世间只有唯一的真神,他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唯一救助人类摆脱沉重苦难的救世主,并要求虔诚崇拜唯一的真神;都主张有天堂和地狱,对神虔诚者,灵魂就能升人天堂,反之,则会坠人地狱,从中可看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 ③佛教不是一神教,是以佛陀为主神的多神教。(他认为佛陀不是世界的创造者,只是最高神,随着佛陀的降生,其余神便退居幽处。因此,在佛教的万神殿中有从呔陀教和婆罗门教承袭来的以及佛教新杜撰出来的众多的神) ④道教也是以玉皇大帝为最高神的多神教。(它是以神仙之说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卜筮、巫祝、占星、谶纬以及儒家之说,并综合方术、咒术和仿效佛教的组织体制而形成的宗教形式。)我国的种种民间信仰,也是多神。 3、三大宗教传播概况(引导学生看书和《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了解三大宗教传播 的范围、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了解三教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4、三大宗教的影响 ⑴佛教对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看书68页”佛教被定为国教,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佛教文化: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人们通常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如果一个人心肠好,我们说他是菩萨心肠;敦煌、云冈、龙门、乐山的石窟佛像;佛学警世语人生20最等等) ⑵基督教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引导学生看书P35—36”教会的统治“、P44—45”十字军东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几个方面理解) ⑶伊斯兰教对促进阿拉伯国家兴起、发展和维系阿拉伯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看书P17—19”阿拉伯国家的兴起、发展“、P70页”伊斯兰教的作用“) 二、畅所欲言、集智解惑 师生:老师组织学生结合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讨论以下问题。(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讨论。学生发言) 1、为什么佛教既深得中下层民众支持,又得到国王的大力推崇,并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因为佛教是要人们对苦难采取忍耐、顺从的态度,放弃现实的反抗斗争,通过修行(行善积德)进入极乐世界,在宗教领域里实现”众生平等“。”众生平等“的主张顺应了人们破除种姓等级界限的愿望,深得中下层民众支持。同时,它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的抗争,禁欲修行,有利于维护国王的统治,因此得到国王的大力推崇,立为国教,佛教逐渐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 2、基督教本是下层人民的宗教,为什么后来发展成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 基督教之所以成为下层人民的宗教,是因为基督教教义的宣传使苦难中的被压迫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寄托。基
督教早期的教徒多是贫苦民众和奴隶,他们在吸纳信徒时不分阶级、民族、性别,反对罗马帝国的暴政和剥削者的为富不仁,在内部实行财产共有、共同消费、彼此平等互助的原则,因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基督教在各地逐渐传播开来。 基督教之所以成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是因为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发生危机以后部分军人、高级官吏和贵族纷纷加入基督教会并在教会中逐渐取得领导地位。教义中也出现了”君权神授“、忍耐顺从等有利于统治者的思想。公元四世纪,罗马皇帝加入基督教,并给基督教以种种特权,于是基督教就由最初穷人的宗教蜕变为统治阶级控制的宗教。 3、为什么三大宗教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举例说明) 三教的产生都是在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极其尖锐,不能掌握命运的人需要精神安慰的情况下产生的。三教的教义形成时都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观念、民族感情、民族心理、习俗和价值观念),吸收和改造旧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有价值的成份。这种改造和创新既照顾了群众对宗教的需要和宗教感情,又迎合了时代的客观需要,有着浓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因而能被整个社会迅速而平静地接受。 人类虽然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但人类对于他们的起源,未来的归宿以及现世存在的意义并不清楚,现在人类虽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但并不能对人类生存的自然世界和宇宙做出全面的解释。人生的艰辛,世事的难料,几乎使所有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困惑软弱的时刻。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帮助、一种安慰、一种寄托、一种解释和答案,这就形成了人的内心深处的宗教需要(出自于《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对宗教的理解》)。宗教的神创论,灵魂不灭论,天堂地狱论和善恶报应说的基本观念,自然就被人们接受。于是,三大宗教就发展成了世界性的宗教。 督教会并在教会中逐渐取得领导地位。教义中也出现了”君权神授“、忍耐顺从等有利于统治者的思想。公元四世纪,罗马皇帝加入基督教,并给基督教以种种特权,于是基督教就由最初穷人的宗教蜕变为统治阶级控制的宗教。 巩固新课 一、打破沙罐问到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世界三大宗教,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教义。它们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现在我国还有很多人信仰三大宗教。我国政府保护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又明确的反对邪教、反对封建迷信。那么什么是宗教?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宗教、邪教、封建迷信?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宗教信仰自由“、邪教、封建迷信? 生:读导语,讨论。(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师:学生发言后,老师进行小结,明确指出: 1、什么是宗教?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宗教、邪教、封建迷信? ⑴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是人类对社会现实认识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人生的艰辛,世事的难料,几乎使所有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困惑软弱的时刻。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帮助、一种安慰、一种寄托、一种解释和答案,这就形成了人的内心深处的宗教需要。于是想象出神灵来加以崇拜、祈祷。举例说明) ⑵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宣扬的神灵崇拜、天堂地狱、灵魂转世等体系化的神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宗教所出现的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文学、医学等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举例说明) ⑶宗教是一种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为精神的,也体现为物质的。(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穆斯林世界、中外历史上以宗教为号召进行的人民起义等都是社会力量的表现。如:巴以冲突、”9.11事件“、人体炸弹等) ⑷”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所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苦难深重,找不到现实出路的时代,”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绝望的处境“) ⑸宗教和封建迷信、邪教的区别:宗教和封建迷信的相同点是都对超自然力量实体的信仰,宗教礼仪以及宗教感情的统一。但宗教有完备的组织、固定的神职人员、崇拜中心、道德规范、系统的教义和主张。宗教教义体现了对人类的慈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些宗教一般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最终被许多人信奉,为社会的承认,其本质教人向善、遵守法制、奉献社会的;封建迷信则不是。而邪教教义主张粗制滥造,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其本质是反社会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坚决反对邪教,远离邪教、抵制封建迷信。 二、活学活用,把戏过手 ㈠如何对待”宗教信仰自由“? 1、参考资料: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
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 (4)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 (5)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的宗教活动。 (6)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相互尊重。任何人都不应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者在信教群众中展开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应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它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 (7)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2、情景讨论: (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对照上述参考资料进行讨论) ⑴小丁的奶奶要去庙里烧香,小丁说:世界上没有菩萨,你不要信教。于是拦着奶奶不许她出门。 ⑵公民李某、王某夫妇,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经常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而且还逼迫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同他们一起信教。 ⑶在学习了唯物论以后,同学张某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所以他来到当地的教堂宣扬无神论。 ⑷周某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有一天他送儿子上学,在学校里宣传宗教教义。 ⑸毛超丢了一万元钱,急得直哭,经人点拨,去求神婆帮助。 根据上述材料答题: ①小丁的奶奶、公民李某和王某夫妇、周某信仰的是什么宗教? ②小丁、李某和王某夫妇、同学张某、周某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③上述信教者和不信教者,遵守或违背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那几条? ④毛超的行为是信仰宗教,还是信仰封建迷信? 【板书设计】 第11课 古代宗教 1、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异同) 4、三大宗教的经典 2、三大宗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 5、三大宗教的传播和影响 3、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异同) 6、对宗教的认识
活动4【导入】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它们有相似点,同学们要认识到宗教的本质。
活动5【导入】作业
课下查阅,与三大宗教有关的建筑、节日和习俗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