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1.4尝试科学探究-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1.4尝试科学探究-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5 10: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沪粤版(2024)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4 尝试科学探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的物理属性相符的是(  )
A.用铝合金做窗框,利用其导电性好
B.用玻璃做窗户,利用其透明度好
C.用橡胶做轮胎,利用其硬度大
D.用胶木做汤勺手柄,利用其导热性好
2.各种新材料的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就是其中的一种。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并有着出色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许多方面可以用来替代硅材料,下列物体中不适合使用石墨烯制作的是(  )
A.冰箱的保温层 B.防弹衣的防弹夹层
C.电脑元件的散热器 D.太阳能电池的电极
3.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有不少前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是量子力学奠基人
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D.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4.如图所示是一道山西传统菜肴——过油肉,被评为山西十大经典名菜之一。下列对“过油肉”烹制过程中所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选用铁锅炒制是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向热锅里加入所需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不变
C.菜上桌时香味四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D.炒制过程中锅铲和食材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5.一天中午,小华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华问自己为什么 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对于“小华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交流与合作
6.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C.“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的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7.综合实践小组在制作医用冷藏盒时,选用泡沫作为隔层,这主要利用了泡沫的(  )
A.密度小 B.导热性差 C.硬度小 D.弹性好
8.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论证;⑤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④⑤⑥②
C.③①⑤⑥②④ D.③①⑤④⑥②
9.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B.“它的轻质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二、填空题
10.现有四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它们的质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1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涂上不同颜色的物体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的温度。“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涂上不同颜色的物体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12.小明利用一台测体重的台秤、一张纸、一盆水就粗略地测出了篮球击在地面上时对地面作用力的大小.他把纸铺在地上,将篮球用水沾湿;用篮球击纸,留下篮球图形湿印迹;再把被篮球沾湿的纸铺在台秤上;用力把篮球按在纸上,当篮球恰好将    覆盖时,台秤示数即为篮球击地时对地的作用力的大小.该方案所用到的实验方法有    和    .用力把篮球按在纸上瞬间,篮球受到    个力的作用.
13.制造撑杆的材料应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好的   性。如下图所示,运动员刘飞亮压杆腾空时撑杆弯曲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4.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预选着陆区着陆,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与地球相比,火星上有“地磁场”吗?物体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与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火星上有大气压吗?请你选择以上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问题:   ;
实验方案:   。
15.纵观历史,物理学许多重要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   的发展,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真可谓功勋卓著.
16.材料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国优秀青年科学家曹原研究发现:当两层石墨烯以一个“魔角”叠加在一起时,再加入一定数量的电子,石墨烯的电阻突然变为0。此现象中石墨烯是   ;火星车使用了一种由尺度的固体骨架构成的三维立体同络新型材料,能在“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下,保证火星车正常工作,不受环境温度影响,这种材料是一种   。(均选填“超导材料”或“半导体材料”或“纳米材料”)
17.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原子核由   和   组成,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   绕核运动。
三、计算题
18.杭州亚运会的竞赛项目中,自行车类的项目有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小轮车四种。公路自行车比赛是在有各种地形变化的公路上举行,杭州亚运会公路自行车赛道在今年九月也已迎来首批体验骑行者,为了使骑行达到高速,一般要求车身重量较轻而风阻较小。下表是制造自行车可选的材料。
材料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 7.9×103 3.0×102 4.5×103 1.6×103
(1)若车身的材料要求强度高且轻便,则下表中最理想的材料是______;
(2)某品牌公路自行车的质量为14.6kg,其中橡胶占总体积的,其余部分为铝合金。已知自行车所用铝合金的质量为12kg,则橡胶的密度是多少?
(3)若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材料,则自行车的质量为多少?
19.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有一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 h,如果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动能,物体的动能计算公式为Ek= mv2。
(1)请你分析说明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与自身的质量大小无关;
(2)如图,一小球从离地面高度h=2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不计一切阻力,则小球落地时速度是多大?
四、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烧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完全相同的煤油,电阻丝的阻值RA>RB.
(1)实验中采用这种电路连接方式的目的是    ;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通过    体现出来的.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甲瓶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小华提议将该装置改装成“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升温的属性”的实验.若保持甲瓶的器材不变,还需将乙瓶中的    ,加热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温度计升高的示数,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升温的属性.
21.小凤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题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控制   ;
(2)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由   (填“加热时间的长短”或“液体的种类”)来决定的;
(3)根据实验数据,小凤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则   的吸热能力较强,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容表示,则煤油的比热容为   J/(kg·℃);[c水=4.2×103J/(kg·℃)]
(4)如图丙所示,如果把物质吸热升温和容器盛水水面升高做类比,比热容和容器的下列哪个属性类似_________;
A.高度 B.容积 C.底面积 D.表面积
(5)水和冰虽然是同种物质,但比热容不同。因为从微观结构看,水和冰的分子虽然相同,但分子之间的   不同。
22.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 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θ有关;猜想 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 L有关;
(1)为验证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   ;
(2)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
序号 细线长度 L/cm 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θ/° 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t/s
1 100 20 2.0
2 140 20 2.4
3 140 30 2.4
①对比 1、2 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   有关;
②对比 2、3 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得出的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摆动最大的角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实验中我们采取的实验方法是   法;
(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且绳子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   ,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选填“长”或“短”)。
五、综合题
23.如图a所示,长为L的丝线的一端与导体小球A相连,另一端悬于固定P点,小球静止在O点.现用固定在Q点的手电筒照射静止在O点的小球A,将其投影到贴在墙上的印有小方格纸的光屏上,记下O点在光屏上的投影O'.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小球A和固定在绝缘棒一端的导体小球B分别带上异种电荷,保持B和A在平行于屏幕的水平线上,将B逐渐靠近A,由于带电小球之间的吸引,A将向B靠近,与竖直方向成θ夹角.A、B因手电筒照射而在屏幕上的投影为A'、B'.设:OA=d,AB=r,O'A'=D,A'B' =R,θ总小于5°.多次改变A、B间距离,将测得的一系列数据记录在表中.
记录表
D(cm) R(m) R2(m2 ) (m-2 )
3.0 1.25 1.56 0.64
6.0 0.93 0.86 1.16
7.5 0.80 0.64 1.56
11.0 0.67 0.45 2.22
13.0 0.62 0.38 2.63
请在图b中的坐标纸上选取合适的坐标,用作图法分析表中D与R的关系,并进一步推测出A、B两带电小球之间的吸引力F与A、B距离r的关系.已知在θ≤5°的情况下,小球A偏离O点的距离d与小球B的吸引力成正比.
六、简答题
24.物理推动社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划时代的发展?
25.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号”和“祝融号”已分别成功登陆月球和火星。未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会不断深入,假如你是航天员,你想登录宇宙中的哪颗星球,并希望发现什么?(举出一例即可)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B
2.A
3.B
4.C
5.A
【解答】小华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华问自己为什么 这是提出问题;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这是猜想;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是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故答案为:A.
【分析】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七个步骤.
6.B
【解答】“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这一情景中提出的问题是“热水冷却快慢”的问题,导致“同样的一杯热水冷却快慢”不同的原因是它与环境的温差不同,结合选项可知B吻合,ACD不吻合.
故选B.
 【分析】依据情景提出问题时,首先要找出情景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要找出导致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寻求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探究问题.
7.B
8.C
【解答】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依次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评估、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故选C.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是什么.
9.C
【分析】A、本选项的问题是“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没有具体的探究对象,且防火与隔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探究价值不大;
B、本选项的问题是“它的轻抚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不是围绕题意要求的保温隔热的性能,因此,探究价值不大;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紧紧围绕题意的要求,且提出了具体的探究内容﹣﹣厚度,具有较大的探究价值,符合题意;
D、本选项的问题是“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不是围绕题意要求的保温隔热的性能,因此,探究价值不大.
答案:选C.
【点评】在进行探究实验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进行探究实验的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在分析时,重点要看是否围绕了实验的目标要求,同时关注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10.解:四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属于同种物质,据图可知它们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故可探究的问题是:相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是否有关。
【分析】围绕物质密度与质量、体积关系提出问题,只要合理均是可以的.
11.猜想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解答】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要做到规范操作、安全操作,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对照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可知,“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属于做出猜想,因此是猜想假设环节;将几个完全相同的涂上不同颜色的物体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属于实验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过程;通过实验过程验证猜想的是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过程。
12. 印痕 ; 等效替代法 ; 控制变量法 ; 3 
【解答】当篮球落下时在纸上留下一个湿的印痕,把被篮球沾湿的纸铺在台秤上;用力把篮球按在纸上,当篮球恰好将印痕覆盖时,台秤示数即为篮球击地时对地的作用力的大小.
实验中通过两次的印痕相同,可知作用力相等,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同时要使印痕相同、需用同一个球,用到控制变量法;
用力把篮球按在纸上瞬间,篮球受重力、压力、纸对其向上的支持力作用,共3个力.
故答案为:印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3.
【分析】根据作用效果相同时,作用力相等的方法来测量力的大小,实验中要注意用同一个篮球,需使球在纸上的印痕大小相同.
13.弹;形状
【解答】制造撑杆的材料应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好的弹性。
运动员刘飞亮压杆腾空时撑杆弯曲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分析】1.弹性:物体受到外力时,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恢复原状的性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4.火星上有“地磁场”吗;拿一个小磁针放在火星表面,使其能自由转动,随意转动小磁针,待小磁针静止时,指针指向不同方向,则火星上没有“地磁场”,如果小磁针静止时,指针的一端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则火星上有“地磁场”。
【解答】问题:火星上有“地磁场”吗;
实验方案:拿一个小磁针放在火星表面,使其能自由转动,随意转动小磁针,待小磁针静止时,指针指向不同方向,则火星上没有“地磁场”,如果小磁针静止时,指针的一端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则火星上有“地磁场”。
【分析】在地球上,由于地磁场的存在,每次旋转的小磁针静止下来时指向都相同,即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同理,如果要判断一个区域附近是否有磁场存在,就可以利用小磁针的这个特性进行判断。
15.社会生产力
【解答】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程,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分析】了解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6.超导体;纳米材料
17.分子;质子;中子;电子
18.(1)碳纤维;(2)1.3×103kg/m3;(3)9kg
19.(1)如果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动能,重力做的功为
重力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动能,故可以列等式
经整理可知
所以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与自身的质量大小无关。
(2)一小球从离地面高度h=2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不计一切阻力,则小球落地时速度是
答:小球落地时速度是 。
【分析】(1)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可知,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力没有关系,结合题目给出的动能表达式证明即可;
(2)结合第一问求解的表达式求解速度即可。
20.(1) 控制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 ; 温度计示数 
(2) 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 将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将电阻换成与甲瓶阻值相等的电阻 
【解答】(1)如图装置中,两电阻丝串联,让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的关系.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产生热量被煤油吸收,使煤油的温度升高,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甲、乙瓶比较,已知通过两段电热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由于RA>RB,甲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的快,所以可得结论是:当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大.
(3)要比较食煤油和水的比热容,由吸热公式Q吸=cm△t可知,则应让煤油和水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和吸收的热量相等,由温度的变化求得比热的大小;故用相同质量的水代替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由焦耳定律可知,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因此两瓶中都有相同长度的电阻丝,电阻相等.
故答案为:(1)控制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温度计示数;
(2)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将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将电阻换成与甲瓶阻值相等的电阻.
【分析】(1)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产生的热量被煤油吸收,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我们直接看不到,但煤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本实验是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反应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转换法);
(2)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的快,说明两段电热丝串联所以通过的电流相同,通电时间也相同,产生的热量不同,是因为电热丝的阻值不同;
(3)由吸热公式Q吸=cm△t可知,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应让两瓶中水和煤油的初温相同、质量m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通过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大小关系,得出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21.(1)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
(2)加热时间的长短
(3)水;
(4)C
(5)间距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则该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因此天平的作用是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
(2)加热器相同,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即根据加热时间可以反映吸收热量多少;
(3)①由图乙可知,水和煤油都从68℃升高到98℃,对煤油加热了10min,对水加热了20min,因此水吸收的热量多,那么水的吸热能力强。
②由图乙可知,水和煤油都从68℃升高到98℃,对煤油加热了10min,对水加热了20min,
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吸收热量的2倍,即;
那么煤油的比热容为。
(4)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可知,在质量、吸收热量一定时,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如图乙可知,容器盛水量一定时,容器盛水的高度与底面积成反比,故如果把物质吸热升温和容器盛水水面升高做类比,比热容和容器的底面积类似。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水和冰虽然是同种物质,但比热容不同。因为从微观结构看,水和冰的分子虽然相同,但分子之间的距离和作用力大小不同。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结合天平的用途分析;
(2)根据Q=Pt可知,相同的加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
(3)①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多,则吸热能力越大;
②根据乙图确定煤油和水的温度都升高到68℃时二者吸收热量的倍数关系,结合Q=cm△t计算煤油的比热容。
(4)根据公式分析解答。
(5)相同物质的不同状态,分子的个数和体积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作用力大小不同。
(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则相同时间内,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则该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因此天平的作用是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
(2)加热器相同,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则其吸热能力越强,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实验中无法直接测出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此处使用了转换法。
(3)[1]由图乙可知,水和煤油都从68℃升高到98℃,对煤油加热了10min,对水加热了20min,因此水吸收的热量多,水的吸热能力强。
[2]由图乙可知,水和煤油都从68℃升高到98℃,对煤油加热了10min,对水加热了20min,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吸收热量的2倍,即
则由可知,煤油的比热容为
(4)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可知,在质量、吸收热量一定时,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如图乙可知,容器盛水量一定时,容器盛水的高度与底面积成反比,故如果把物质吸热升温和容器盛水水面升高做类比,比热容和容器的底面积类似。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水是液态,冰是固态,它们分子间的距离、作用力不同,导致了比热容不同。
22.秒表;细线长度;A;无关;控制变量;大;短
23.以D为横轴,以D为纵轴,描点绘出一直线
可认为在误差范围内D与成正比,由于△QAO与,△QA'O'相似,△QAB与△QA'B'相似,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有,,,由于O'A'与成正比,也为一定值,所以OA与也成正比.
在θ<5°时,吸引力F与OA成正比,则F与成正比,也即F与成正比. (或A、B小球间的吸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分析】静电引力与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据此作图:据图可知 A、B小球间的吸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24.①钻木取火使人类进入刀耕火种社会;②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④电子计算机,量子论的发现使人类进入高科技时代.
【解析】 【解答】①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社会;②蒸汽机→蒸汽时代;③发电机、电动机→电气时代;④电子计算机,量子论→高科技时代.
【分析】了解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25.假如我是航天员,我想登录火星,探索火星地面附近大气压的大小。
【分析】根据宇宙环境特点,结合物理常识,进行探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