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2.3响度与音色-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2.3响度与音色-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5 10: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沪粤版(2024)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3 响度与音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研究方法中,与通过蜡烛火焰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传递能量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代替平面镜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C.研究音叉震动时,通过乒乓球弹开的远近反映音叉振幅大小
D.做“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时,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放入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溅起的水花越高,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C.溅起的水花越低,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
D.声波与水波相似,用到了类比法
3.如图所示,湖北出土的一套战国时期的编钟,依大小排列共65件,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广。用同样大小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是(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5.2023年春节,山东部分市县解禁烟花爆竹燃放政策,“爆竹声声辞旧岁”的年味重新回归。关于爆竹燃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竹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音调很高
C.加速升空的爆竹机械能不变 D.爆竹爆炸时产生的是超声波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B.用不同的力度弹钢琴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D.体检时做“B超”检查,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7.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响度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8.最近两年,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人员伤亡。搜救人员在搜救过程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9.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  )
A.甲、乙两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乙两声音的响度相同
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
D.乙声音的响度大于甲声音的响度
10.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 B.乙、丙的音调相同
C.甲、丙的音调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二、填空题
11.“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2.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与众不同的是   ,响度与众不同的是   。
13.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的月亮相对于寒山寺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月亮和渔火中
   是光源;诗人根据
   (填声音的特性)辨别乌啼和钟声;自然界中霜的形成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某乘客坐在笔直行驶、快速向前的客车上保持不动,若以客车为参照物该乘客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他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在向自己“倒退”而来,由此现象可判断出
   的速度较慢(选填“卡车”或“客车”)。
14.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15.如图所示,一只水鸟站在水中觅食,图中的黑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有经验的鸟类专家可以通过鸟鸣声分辨鸟的种类,那是因为不同种类的鸟鸣声的   不同。
16.小明同学做的水瓶琴如图所示,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其中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选填“音调”或“响度”、“音色”)
18.我们听不到次声波是由于次声波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太低。人们对超声波和次声波有如下应用:①声呐;②预测海啸;③金属探伤;④B超;⑤遥测核爆炸。其中,与超声波有关的是:   (选填序号);与次声波有关的是:   (选填序号)。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可知   (选填“甲”或“乙”)的声音响度大。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的次数相同,则音调   (选填“相同”或“不同”)。这个实验说明了:   越大,响度越大。(选填“振幅”或“频率”)
20.小枫杨为了进一步研究声音的三特性,他找来了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示波器做探究实验。他把不同的声音通入示波器,得到如图所示的三个波形图,其中可能是来自同一音叉的是    两图,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是声音的    不同。甲、乙、丙三图中来自小音叉的图像是    。
三、作图题
21.按要求作图。
(1)根据图1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作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2)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3)如表所示,是水沸腾实验数据记录,请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四、实验探究题
22.在探究有关声音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小莫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莫发现听到的闹钟铃声惭惭减弱,于是她得出了实验结论:真空   传声(填“能”或“不能”),这里小莫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用手拨动钢尺使其发出声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所听到声音的   不同;若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所听到声音的音调将变   (填“高”或“低”)。
23.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如图)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填字母);
A.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 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从实验现象结合科学方法的运用,   (填“可以”、“不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里运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
24.一般物质都是“热胀冷缩”的,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下表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铜、铝线的横截面积相同)。
实验序号 材料 原长(米) 温度升高(℃) 伸长量(厘米)
1 铜 1 10 0.19
2 铜 2 10 0.38
3 铜 1 30 0.57
4 铝 1 30 0.69
5 铝 2 10 0.46
(1)该实验应该准备的主要测量仪器是   和温度计。
(2)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①比较实验序号   ,可知: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程度与材料有关。
②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二)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da=dc=dd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a”“b”“c”或“d”);
(4)若选择琴弦 a和d,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
(5)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
五、计算题
25.行人过比较宽的马路(如图)时不能光凭“勇敢”,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汽车看见有老人过马路时,一定不要突然按喇叭,有些司机为了专治不躲路的人,居然把设置好的狗叫声当作喇叭声。小明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红绿灯,若该马路的宽度为15m,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为20s,求:
(1)按喇叭能提醒行人躲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行人听到“狗叫声”以为是真的狗叫,喇叭声模仿的主要是狗发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市区内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   处减少噪声;
(2)小明的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马路?
(3)若老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5m/s,则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多少才能使老人安全通过马路?
六、综合题
26.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七、简答题
27.我们拿百元钞票买东西,当商贩没有验钞机时,通常总是折动几下或者拿着钞票甩动几下,以此来辨别钞票的真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8.学校乐队的鼓手,在敲鼓的时候,为什么用力越大,声音越响。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C
2.C
【解答】 A、水花溅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
B、溅起的水花越高,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B正确;
C、溅起的水花越低,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小,故C错误;
D、声波与水波相似,都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用到了类比法,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将不易观察的现象类比成较容易观察的现象,这种探究方法叫类比法。
3.A
4.B
【解答】解:“高声大叫”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低;
故选B.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是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5.A
6.D
【解答】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用不同的力度弹钢琴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不符合题意;
D.体检时做“B超”检查,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了解人体是否有病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
7.C
【解答】A.根据音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A不符合题意;
B.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不符合题意;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C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8.C
【解答】A、探测仪通过探头将声音传到人耳,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及音色,人耳能分辨发声体的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的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白天受噪声的干扰不如夜晚听得清楚.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同时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超声波的概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同时还考查了声音特征的应用,要会利用声音解决实际问题.
9.A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解答】振幅描述物体振动幅度,振动幅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图甲的波形,振幅小,图乙的波形,振幅大,所以甲声音的响度低于乙声音的响度.故选项BD都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波形经过的周期相同,即甲的频率与乙的频率相同,所以甲的音调等于乙的音调.故选项A是正确的,符合题意;选项C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振幅的概念、振幅与响度的关系,频率的概念、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的解决本题的关键.
10.A
11.音色
【解答】解: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故答案为:音色.
【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要模仿某人的声音,需要模仿者的声带发声特点尽可能接近被模仿者 
12.丙;丁
13.(1)运动;渔火;音色;放出
(2)静止;卡车
【解答】解:(1)诗中的月亮相对于寒山寺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于寒山寺,月亮是运动的;渔火本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通常利用音色来区分发声体,诗人根据音色辨别乌啼和钟声;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2)以客车为参照物该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乘客是静止的;客车和卡车同向行驶,若客车的速度很快,或卡车的速度很慢,卡车和客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所以,以客车为参照物,卡车向乘客“倒退”而来。
【分析】(1)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不同物体,音色不同;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2)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客车和卡车同向行驶,若客车的速度很快,或卡车的速度很慢,卡车和客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
14.振动;响度;音调
【解答】解: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
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和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影响频率,改变音调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质量和体积也就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响度跟振幅有关,用力大小能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
15.直线传播;音色
【解答】(1)如图所示,一只水鸟站在水中觅食,图中的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有经验的鸟类专家可以通过鸟鸣声分辨鸟的种类,那是因为不同种类的鸟鸣声的音色不同。
【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日食或月食、影子或小孔成像;
(2)声音的特点叫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特点决定。
16.音调;响度
17.响度;音调
18.音调;①③④;②⑤
19.甲;相同;振幅
【解答】根据图像,甲图比乙图的振幅大,甲的声音响度大。相同时间内,甲图振动的次数和乙图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声音的音调也相同。则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20.甲乙;响度;丙
21.(1)
(2)
(3)
22.不能;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响度;低
23.C;减少;不变;变小;可以;科学推理法
【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故选C;
(2)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响度变小;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小。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从实验现象结合科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里运用到的物理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故答案为:(1)C;(2)变小;不变;变小;(3)可以;科学推理法。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真空不能传声,得出结论运用了科学推理法。
24.(1)刻度尺
(2)2、5(或3、4);当材料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原长越长,固体的线膨胀程度越大
(3)a、b
(4)琴弦长度
(5)甲、丁;乙、丁
【解答】(1)需要测量物体温度变化和温度变化后长度的变化,应使用刻度尺和温度计;
(2)①比较实验序号2、5(或3、4),可知: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程度与材料有关。
②比较实验序号1与2,材料相同,升高温度相同,原长不同,伸长量不同,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料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原长越长,固体的线膨胀程度越大;
(3)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保持琴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粗细不同,由题可知应选择琴弦a、b;
(4) 选择琴弦 a和d,由题可知是材料、粗细相同,长度不同,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
(5) 由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可知,甲、丁的波的疏密程度相同,说明振动频率相同,故声音音调相同的是甲、丁;乙、丁的波的振动幅度相同,可知响度相同的是乙、丁;
综上:(1)刻度尺;(2)第1空:2、5(或3、4),第2空:当材料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原长越长,固体的线膨胀程度越大;
(3)a、b;(4)琴弦长度;(5)第1空:甲、丁,第2空:乙、丁。
【分析】(1)由实验需要测量物体温度变化和温度变化后长度的变化,应使用刻度尺和温度计;
(2)(3)(4)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判断;
(5)根据振动频率大小决定音调高低,振动幅度大小决定响度大小,分析判断。
25.(1)信息;音色;声源
(2)解:速度至少为
(3)解:由 得到
【解答】(1)按喇叭能提醒行人躲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行人听到“狗叫声”以为是真的狗叫,喇叭声模仿的主要是狗发声的音色。市区内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少噪声。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市区内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少噪声;
(2)根据公式,可求出速度;
(3)根据公式,可求出时间。
26.(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便于观察音叉在振动;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2)声音能够在空气里传播;乙
(3)频率
【解答】(1)由图甲可知,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显示音叉的振动,把不容易看到的现象转换成便于观察的现象。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得越远,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左右音叉之间是空气,实验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实验乙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3)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利用乒乓球被弹开,便于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2)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改变发声体的长度,频率改变,音调不同。
27.解:折动或者拿着钞票甩动几下,是为了听一听纸币折动时发出的声音,因为真币和假币的纸质不同,折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商贩可以从音色来判断是真币还是假币.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8. 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解答】 在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所以听到的声音越响。
故答案为: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