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3.1光的传播与色散-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3.1光的传播与色散-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5 11: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沪粤版(2024)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如图所示生活场景中,与“海市蜃楼”所描述的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从汽车内后视镜中看到后方车辆
B.房间内的灯光照射在墙壁上形成影子
C.利用潜望镜在水下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D.站在岸边看到清澈水底的石头
2.下列各影、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白塔在水中的倒影 B.拍张照片留个影
C.灯光下的人影 D.小孔成像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倒影距水面距离不可能大于水的深度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4.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光的三基色之一的是(  )
A.绿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
5.下列光现象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B.手影游戏
C.小孔成像
D.日环食
6.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
A.沙滩上出现的海市蜃楼 B.水面上小树的倒影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D.树荫下太阳的光斑
7.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桥在水中的倒影
B.河底看起来变浅
C.透过树林的光束
D.长廊上的树影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站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9.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复色光,主要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混合而成
B.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色光
C.红外线有很强的萤光效应,能使萤光物质发光
D.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
10.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 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远离摄像头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某同学设计的针孔照相机。其成像原理是   。如图乙用一个纸条所做的模拟实验,可以认识像与物关于平面镜的   关系。
12.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树下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沿   形成的;可以看到湖水中的鱼,这是光的   现象;当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时,他马上判断出是同学小张的声音,这主要 是通过声音的   来判断的。
13.树荫下的光斑由光的   形成的,光斑形状与   (选填“树叶缝隙”或“太阳”)形状相同。
14.如图所示,在暗室内让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色光屏上,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为了在光屏和三棱镜之间的光路上看到彩色光带,应如何操作?   。若在三棱镜和光屏之间插入一块与光屏等大的蓝色玻璃,光屏上将看到    色光带。
15.月全食现象是由于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近似为   m/s。晚上雨后,当我们背着月光走在有积水的路面,应该走较亮的地方,因为其发生的是   (“镜面”或“漫”反射).
16.如图所示的摩天轮,是汕头儿童公园的一个地标建筑、十一国庆假期,小男通过扫描下图二维码购票乘坐摩天轮,二维码   (选填“是”、“不是”)光源;座舱从地面向最高点匀速转动过程中,以   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南方天气炎热,小明所在座舱开着空调,小明观察到座轮玻璃有水珠,小水珠在座舱玻璃的   侧(选填“内”,“外”)。
17.在太阳系中,太阳是    星;原子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光的三原色是:    .
18.2020年6月21日下午,全国多地遇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现象,很多小伙伴在树荫下发现了一地“小月亮”。它的形成原因是   。仔细观察,发现“小月亮”大小不一,主要原因是与   (选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
19.如图所示是同一照片的正、倒两种放法,请你根据岸边小山坡的景物和鸟的倒影判断   (选填“a”或“b”)张照片是正放着的。其中影子是光的   ,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以上两空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小鸟看到水中的鱼,是   像。(选填“实”或“虚”)
20.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   ,就像雨后的彩虹。其实我们   (选填“背对着”或“正对着”)太阳喷水,也能观察到“人造虹”现象,其中红光的偏折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紫光的偏折;乙图中温度计玻璃泡放在红光外侧,示数会明显升高,说明红外线的   比较显著。
三、作图题
21.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作出物体AB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22.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1)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四、实验探究题
2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此时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2)如图乙所示是分别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远处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倒立的   像(选填“虚”或“实”)。
24.实验课上,同学们自制了一个研究不同光学元件成像情况的组合件,如图甲所示。“插槽”可插入不同光学元件,“内筒”固定,“外筒”可左右横向移动,外筒上的“半透明薄膜”可作光屏。图乙中的光学元件分别是①凸透镜②茶色玻璃板③钻有小孔的遮光板。点燃蜡烛进行实验:
(1)在图甲插槽中插入某光学元件后,同学们在A处观察,左右移动外筒,像的大小不变,说明插入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下同);
(2)在图甲插槽位置插入光学元件①,恰能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为了能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更大的像,应将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插槽方向移动,并同时调节半透明薄膜的位置;
(3)当插入某光学元件后,同学们在薄膜上看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该同学插入的可能是图乙所示光学元件中的   ,若此时向左移动外筒,像始终清晰,则插入的光学元件只能是   ,此过程中像的亮度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25.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光的传播知识后,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阅读并根据所学知识和他一起填写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①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利用铁架台把一张中心有孔的硬纸片固定在白炽灯与白纸之间,如图所示.
②打开白炽灯,上下调整硬纸片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出现灯丝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
③上下移动硬纸片,改变白炽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观察像的大小变化.
实验现象:
(1)实验发现白纸上灯丝像的开口与灯丝的开口方向相反,此时所成的像为   (正立/倒立)的   (实/虚)像.
(2)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越   ;当灯泡与小孔的距离大于小孔与白纸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   (放大/缩小)的,小明同学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3)上述实验现象叫   成像,生活中与上述实验现象相同的例子还有(举一例):   .
五、计算题
26.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7.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10cm.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53s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28.路灯高度为5m,地上两根高度均为1m的竖直杆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经过测量发现两根竖直杆的影长之差为1.25 m,求两杆之间的距离?
29.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s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求: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多远?
六、综合题
30.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装有1731g月壤的收集容器返回地球,顺利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科学家是利用美国采集的月壤样品,测得其密度为0.8×103kg/m3,然后为嫦娥五号设计了最多能装入2kg月壤的收集容器(如图甲),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乙所示,落月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快递”带回地球的月壤在月球上的质量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31g;
(2)按设计,嫦娥五号用来收集月壤的容器容积为    L;
(3)如果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装满了该容器,则这些月壤的密度为    kg/m3。
七、简答题
31.请举一些实例说明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现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
32.百米赛跑中,假如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声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为什么?怎样计时才正确?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D
【解答】“海市蜃楼” 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A.从汽车内后视镜中看到后方车辆,属于光的反射光线现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房间内的灯光照射在墙壁上形成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潜望镜在水下观察水面上的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站在岸边看到清澈水底的石头,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A
【分析】A、白塔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B、拍张照片留个影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C、D、灯光下的人影和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选A.
3.D
4.A
【解答】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故选A.
【分析】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5.A
【解答】A.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发生反射,故A符合题意;
B.手影游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B不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C不合题意;
D.日环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规律即可。
6.D
【解答】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水面上小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太阳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7.B
8.C
【解答】A、站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和空气进入眼睛的过程,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说法正确;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说法正确;
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说法错误;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说法正确.
故选C.
9.C
【解答】A.由牛顿的色散实验知,白光是复色光,主要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混合而成,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各种色光,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有很强的萤光效应,能使萤光物质发光,C错误,符合题意;
D.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谱的范围很大,主要分为三部分,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其中人眼可以直接看到可见光,但是看不到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可以用作夜视仪,紫外线可以用于防伪。
10.C
【解答】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 B正确,D错误;
C、如果要让像变大一些,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应减小物距,应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故C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1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对称
【解答】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由图乙知,将s旋转后到s′,可看出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故答案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对称。
【分析】针孔照相机是小孔成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2.直线传播;折射;音色
【解答】解:(1)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 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2)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3)不同的人说话的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是有差别的,所以当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时,马上判断出是同学小张的声音,这主要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音色。
【分析】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对应的是光的直线转播,各种各样的倒影对应光的反射,潭清疑水浅、铅笔折断、海市蜃楼对应的光的折射,不同声音有不同的品质与特色,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
13.直线传播;太阳
【解答】树荫下的光斑相当于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形成的,光斑形状与太阳形状相同。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14.向三棱镜和光屏之间喷一些烟雾;蓝
15.同种均匀介质;3×108;漫反射
【解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是3×108m/s,粗糙的路面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同种均匀介质;3×108;漫反射。
【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真空中光速最大,在表面粗糙的面上发生漫反射。
16.不是;座舱;外
17.恒;质子;红、绿、蓝
【解答】解:由课本知识可知,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原子中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故答案为:恒;质子;红、绿、蓝.
【分析】根据我们对天体的认识、原子结构的带电情况的了解、光的三原色的记忆可逐一作答.
18.光的直线传播;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19.a;直线传播;反射;虚
20.光的色散;背对着;小于;热效应
【解答】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就像雨后的彩虹。
彩虹是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两次折射和反射形成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改变了太阳光的传播方向,所以彩虹的方向与太阳光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我们背对着太阳喷水,也能观察到“人造虹”现象。
从图甲可知,红光在最上方,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在最下方,三棱镜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故红光的偏折小于紫光的偏折。
乙图中温度计玻璃泡放在红光外侧,示数会明显升高,说明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
【分析】由于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具有热效应,可以将物体温度升高。
21.解:如图所示:
【解答】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所示: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2.(1)
(2)
【解答】(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光不能透过小铁球,会在地面上形成影子,过A点作MN的垂线,垂足即为A点在MN上的影子,如图所示:
(2)根据在A点的画法,将小球转动一圈后,其影子在MN上的运动轨迹是与圆直径等长且与圆水平直径平行的一条线段。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作出小球在地面上的影子。
23.(1)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在一条直线上;不是
(2)膜;实
【解答】(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当三个小孔与烛焰、眼睛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我们就能看到后面的蜡烛;通过三个小孔看见的是蜡烛,看见的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2)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实际是利用了小孔成像,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据此分析回答;(2)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24.(1)②
(2)放大;靠近
(3)倒立;①或③;③;变亮
25.(1)倒立;实
(2)大;缩小;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小孔;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面形成很多圆形光斑
【解答】(1)灯丝在白纸上成的像是小孔成像,白纸上像的开口处与灯丝的开口处方向相反,说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2)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当灯泡与小孔的距离大于小孔与白纸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3)上面实验现象叫小孔成像,应用小孔成像的例子: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面形成很多圆形光斑。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通过小孔时由于光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的大小既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又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在小孔成像中由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即可成倒立放大的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像,但小孔不能太大,否则不能成像.
26.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光在2.6s内传播的距离
s=vt=3×108m/s×2.6s=7.8×108m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3.9×108m。
【分析】根据s=vt,计算距离;结合光的总路程,判断两地距离。
27.解:由题意可知
光速v=3×108m/s,
到月球所有时间t=×2.53s=1.265s
∵v= ,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s=vt=3×108 m/s×1.265s=3.795×108 m=3.795×105km;
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3.795×105km.
【分析】激光传到月球的时间是激光总传播时间的一半,已知光速,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8.解:如图:
根据三角形相似,即△ABC ,所以 , ,即OC=5BC;又因为 ,所以 ,即5B1C1 OB+BB1+B1C1,得5(BC 1.25) OB+BB1+BC+1.25,解得5BC 6.25 OB BB1 BC ,即5BC 6.25 OC BB1 ,
得OC 6.25 OC BB1 1.25,得BB1 m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以形成影子,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比例规律,分析物体间长度关系,计算距离。
29.解: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
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108m.
【分析】利用激光测量距离:s=vt.
30.直线传播;等于;2.5;0.6924×103
31.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紫外线能杀菌制成消毒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
【分析】红外线的用途:热谱仪、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等.
紫外线的用途:消毒灯、验钞机等.
32.答:枪响后运动员已经起跑,而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这时运动员已经跑出了一段距离,所以,计时偏少,成绩不准确;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光传播100米所用时间可忽略不计,所以裁判员应该看到冒烟计时.
【分析】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