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沪粤版(2024)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5 奇妙的透镜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径迹都发生改变,产生的原因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水中筷子弯折
B.照镜子
C.凸透镜将光会聚到一点
D.阳光透过三棱镜,形成光带
2.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3.以下图各图中成虚像的是: ( )
A.a、d B.b、c C.a、c D.a、b
4.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的( )
A.焦点以内 B.焦点上
C.焦点以外,两倍焦距以内 D.2倍焦距以外
5.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AB 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A'B'是 AB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四个图中,其中关于 AB 所的成像情况正确图是( )
A.
B.
C.
D.
6.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7.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是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照相时,被照相者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去看,因为离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8.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9.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放大镜与物理笔记的距离应为一倍焦距之内,才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字
C.超市购物“刷脸”支付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幻灯机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10.平行光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 )
A.会聚 B.发散 C.仍为平行光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它的焦距是 cm;用此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乐乐同学将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得清晰。
12.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若这副眼镜的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 1.7m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眼镜可以用来矫正 眼(选填“近视”、“远视”或“老花”)。
13.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现在的学生爱看电视和玩手机,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在下面图中的甲、乙中,属近视眼的是 (选填:“甲”或“乙”),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选填:“丙”或“丁”),这种镜片对光有 作用。
14.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请你猜想,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位置,你猜想的依据是:在折射中光路是 的。
15.黄山是我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环境,同时还可能引发山林火灾.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就相当于一个 透镜.晴天,当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太阳光具有 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
16.如图所示是一种视力矫正的模型,其中透镜A是 (填“凸”或“凹”)透镜,该模型是矫正 (填“近”或“远”)视眼.
17.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满烟雾,倒扣在桌子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束(如图甲所示)。若在杯底放置一个凸透镜,光的传播方向如图乙所示,这说明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若换成凹透镜光的传播方向如图丙所示,这又说明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8.如图1和2所示。小明在阳光下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将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与透镜平行的白纸,在白纸上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现象。则该同学所用的透镜为 (选填“凹透镜”、“凸透镜”、或“凹透镜或凸透镜”);继续将白纸稍远离该透镜,则暗斑的面积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亮环的亮度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19.为了测量某凸透镜焦距,小华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小于透镜大小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8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当将该透镜远离白纸垂直移动6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 (选填“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0.如图所示,一农户在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柴,夏天大雨之后,正值正午,阳光格外强烈,干柴居然冒烟,险些着火。请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的回答。
问题1:( )?
回答1:( )。
问题2:( )?
回答2:( )。
三、作图题
21.在图中画出与凹透镜人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2.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
23.如图所示为学校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上;
(3)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4)当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5cm 刻度线处时,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24.七中育才学校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 ;
(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实验过程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5.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
(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需要调整水滴与“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时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 (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 (选填“厚”或“薄”),直至成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4)使凸透镜成为 (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 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 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 (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五、计算题
26.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
(1)请你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u=2f;
(2)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 ,请你结合公式和投影仪成像时u和ν的大小关系,说明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是大于1还是小于1。
27.老花眼镜的镜片属于什么镜?若它的焦距f为0.25m,则该镜片的度数是多少?
六、综合题
2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今年的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可利用平行光源照射凸透镜后交于A点(如图1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小可认为A点就是该凸透镜的焦点,请对他的观点作出评判: .
(2)小可在用图2所示的实验探究线圈数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时,将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串联接入电路,其好处是 .利用此实验电路也能研究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七、简答题
29.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给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写出操作方法。
30.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病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情况来看,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B
2.D
【解答】 眼镜为透镜,眼镜分为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其中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汇聚作用,图中眼镜放在阳光下,与眼镜形状相同的影区外围较亮,说明太阳光经过该镜光线范围大了些,即光线发散了,而能对光线发散的透镜为凹透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使中间较亮,四周较暗,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现象为中间较暗,四周较亮.
3.A
【解答】放大镜观察邮票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用照相机拍照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用投影仪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矫正姿势是等大正立的虚像。以下图各图中成虚像的是放大镜观察邮票和平面镜矫正姿势。
故选A
【分析】了解常见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是此题的关键。
4.B
【解答】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交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在另一侧也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
故答案为:B.
【分析】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在另一侧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结合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及光路的可逆性理解).
5.D
6.D
【解答】A.水中看鱼属于光的折射,针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
B.汽车观后镜属于凸面镜,B不符合题意;
C.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不符合题意;
D.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听讲课时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7.B
【分析】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应用此原理;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应用此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因放大镜在放大物体时,必须将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所以A是错误的;
照相时,被照相者需距镜头2倍焦距之外,所以C是错误的;
因平面镜成像时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人大小不变,则像大小也不变,所以D是错误的;
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所以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应用.
8.B
【解答】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A不合题意;
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B符合题意;
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C不合题意;
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A、放大镜是凸透镜,只有物距小于焦距时,才能成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的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可成等大的像;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 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
C、凸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具有会聚作用;
D、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在岸边看到的水中的物体位置偏高 .
9.A
【解答】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A错误,符合题意;
B.利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字,则放大镜与字之间的距离应该小于放大镜镜片的焦距,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超市购物“刷脸”支付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面部应该位于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幻灯机工作时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近视眼是晶状体过厚使得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强导致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校正.
10.B
11.10.0;缩小;靠近
12.大于;近视
【解答】 由图可知,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凹透镜周围比中间厚,若这副眼镜的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大于1.7mm。
故答案为:大于;近视。【分析】 近视眼的矫正配的是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周围比中间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3.甲;丁;发散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看远处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前,图甲是近视眼的成像;
近视眼应该用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丁。故第1空填:甲;第2空填:丁;第3空填:发散。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成像在视网膜前,凹透镜对光有反射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
14.焦点;可逆
【解答】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灯泡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而成平行线。
【分析】当物距u=f时,凸透镜不成像,应用为强光聚焦手电筒、制作平行光线;光在传播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15.凸;会聚
【解答】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凸;会聚.
【分析】丢弃的饮料瓶类似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到一点,从而使局部的温度过高,最终引起火灾.
16.凹;近
【解答】解:由图可知,其中透镜A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推迟会聚,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故该模型是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 凹 ; 近。
【分析】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
17.会聚;发散
18.凹透镜或凸透镜;不变;变暗
19.先变小后变大;11
20.为什么夏天大雨之后,容易造成火灾;薄膜上的积水中间厚,边缘薄,恰好形成了一个大的凸透镜,而此时太阳光通过这个凸透镜发生折射,干草又在凸透镜的焦点处,达到着火点就能引起火灾;达到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太阳光通过这个凸透镜发生折射,把光线会聚在焦点,同时放出热量,从而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达到干柴的着火点时,干柴就燃烧起来
【解答】问题1:为什么夏天大雨之后,容易造成火灾?回答1:薄膜上的积水中间厚,边缘薄,恰好形成了一个大的凸透镜,而此时太阳光通过这个凸透镜发生折射,干草又在凸透镜的焦点处,达到着火点就能引起火灾。问题2:达到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回答2:太阳光通过这个凸透镜发生折射,把光线会聚在焦点,同时放出热量,从而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达到干柴的着火点时,干柴就燃烧起来。
【分析】根据图片提出问题并回答,可以从力、热、光、电、磁、声各个方面去考虑.
21.解:如图所示: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分析】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2.
23.(1)会聚;10
(2)同一高度
(3)缩小
(4)放大镜
【解答】(1)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甲可以得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
(3)图乙所示烛焰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当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时,物距u=50.0cm-45.0cm=5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
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
【分析】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由甲图所示的现象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当物距u24.(1)同一高度
(2)10.0
(3)远离
25.(1)凸透;物
(2)实
(3)厚;大于6mm , 小于12mm
(4)目;直线;水平;虚;大;倒立;顺;上
(5)远视
【解答】(1)小水滴接近圆形,所以其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是当作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的;
(2)由于把小水滴作为物镜,故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由题意可知,小水滴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焦点之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应该把水珠变得再厚些,使其焦距变小,直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满足:f<12mm<2f,即:凸透镜的焦距为:6mm<f<12mm;
(4)由乙图可知,凸透镜在上面,应该是目镜;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此时,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虽然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但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顺时针转动;要使成的虚像更大一些,应增大物距,把凸透镜向上移动;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所以要代替凸透镜,应用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1)凸透;物;(2)实;(3)厚;大于6mm , 小于12mm;(4)目;直线;水平;虚;大;倒立;顺;上;(5)远视 .
【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是显微镜的物镜;
(2)凸透镜成像时,倒立的像一定是实像;
(3)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物体在透镜的焦点之内,减小焦距,物距满足:f<u<2f时,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应满足:f<12mm<2f时,即:凸透镜的焦距为:6mm<f<12mm;
(4)凸透镜在上面,靠近人眼,应该是目镜;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此时,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虽然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但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顺时针转动;要使成的虚像更大一些,应增大物距,把凸透镜向上移动;
(5)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
26.(1)解:在直角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直角三角形AOB和COD为全等三角形,所以OB=OD,即u=ν
因为 ,化简得u=2f
(2)解:投影仪能成放大的实像,v>u,则 >1,可得m>1
【分析】(1)利用凸透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结合等角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物距、像距和焦距关系,验证物距是2倍焦距;
(2)根据物距和像距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时放大情况。
27.解:老花镜的镜片属于凸透镜,因此它的度数是正数;先求出它的焦度,φ= = =4m﹣1,焦度乘100就是它的度数,因为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所以为+400度.
【分析】老花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是凸透镜片.知道它的焦距,可根据公式φ= 求出它的焦度,再用焦度乘100的值就是镜片的度数.
28.(1)会聚;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才会汇聚到焦点上
(2)控制电流相同;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
【解答】解:(1)由图可知,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到A点,这说明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才会汇聚到焦点上,由于不知平行光线是否平行于主光轴,故无法判定A点是否为焦点;
(2)将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串联接入电路,其好处是控制电流相同;研究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应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故答案为:(1)会聚;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才会汇聚到焦点上;(2)控制电流相同;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
【分析】(1)由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可以得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2)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得出答案。
29.使凸透镜正对太阳,纸放在透镜后面,与透镜平行,并前后移动,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量出这时光斑与透镜间的距离,就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分析】平行光经过凸透镜会聚为一点,大致在焦点位置, 量出这时光斑与透镜间的距离,就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30.解: ⑴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⑵体温计用之前都要甩一甩,是利用了物质具有惯性的性质;
⑶体温计的玻璃管做成三棱型,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⑷体温计内部用水银制成,是因为水银是热的良导体,利用了热传递
【分析】温度计的制作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读数时利用了放大镜成放大的像,甩一下利用了物体具有惯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