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3.6凸透镜成像规律-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3.6凸透镜成像规律-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5 18:0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物理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考点培优沪粤版(2024)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 现将透镜上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  )
A.缺少上部分 B.缺少下部分
C.大小变化了 D.像性质不变,只是变暗了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3.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下列对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图乙中,海市蜃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图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D.图丁中,人的眼睛被凸透镜放大的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
③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小
④若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大于,则在另一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1 B.实验2
C.实验 3 D.实验2和实验3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小丽观察并记录了像在光屏上的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
A.像不断变大 B.像始终是实像
C.像始终是倒立的 D.像先变小后变大
7.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5cm的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放大实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缩小实像,光屏应该(  )
A.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B.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C.向上移动 D.保持不动
9.图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的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组成的
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图丁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1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光屏、凸透镜和蜡烛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的中央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B.10 cm C.13 cm D.20 cm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要使成在屏幕上的图象清晰变大写,应采取的措施是:调节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同时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12.如果你不懂古董的鉴别知识,千万别涉足古董。卖家说是东周的或是西周的,最有可能是上周刚生产的假古董。鉴定的老专家一般用用如图所示的透镜观察观察古董的细节,他用的是   透镜。如果该透镜焦距为10cm,古董到透镜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cm。
13.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将直径为9nm、合   m的特殊颗粒植入豆瓣菜叶子中,发现在黑暗环境下,叶子发出微弱的光,实现化学能向   能的转化,如图甲所示。研究者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   (选填“虚”或“实”)像,该透镜可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4.如图甲是一幅立在桌面上的漫画。如图乙,透过水杯,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此现象的成因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变“胖”一点,应适当将水杯   (选填“远离”或“靠近”)漫画。
15.小军在距平面镜 1m 处照镜子, 他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军继续远离平面镜2m,则他的像到小军的距离是   m,像的大小跟原来相比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6.如图(a)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用玻璃板是为了替代   。如图(b)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应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向左移动时,应将光屏向   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选填“左”或“右”)。
17.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现弧形,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    像
18.假期到了,小明带着单反相机(镜头可以前后伸缩),在河滨公园同一地点,通过调节相机镜头如图A、B、C所示,拍了三张照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相机的二倍焦距;照片    (选填“甲”“乙”或“丙”)是用A拍摄的。
19.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开设了“天宫课堂”,如图所示,在水球中注入气泡进行光学实验时,可以看到一倒一正两个像,这两个像都是光的   形成的,透过水球中间气泡部位观察到正立缩小的像时,此时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或“凹透镜”)。
20.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一定固定在   (选填“A、B”或“B、C”)之间,两次成像的虚实情况   (选填“相同”或“不同”)。
三、作图题
21.画出投影仪成像原理的光路图,并标出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
22.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
23.
(1)小周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①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②接着把蜡烛再向左移动5cm,此时如果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就能在屏上得到如图中   图所示烛焰的像。
A.B.C.D.
(2)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所示是他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的错误温度计之处:   ;
②他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实验,并将部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   (选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 50 57 64 71 78 85 91 94 96 97 98 98 98 98
③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第13min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水的温度会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4.右图所示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10cm和30cm的两个凸透镜,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   cm的凸透镜;在实验过程中,要使透镜中心、烛焰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
(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上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较之原来的像会   (选填“变暗”“缩小”或“不完整”);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可以通过向   移动凸透镜,使像回到光屏中央。
2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   。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3)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实像;
(4)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10cm,要想在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五、计算题
26.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满足;
(1)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1=10cm时,另一侧距离凸透镜v1=10cm的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2=30cm时,另一侧距离凸透镜v2=60cm的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则将物体移至距离凸透镜u=38cm时,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的性质是什么?
27.在光具座上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再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当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时,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倒立、等大的像。(要有推导过程)求:
(1)该凸透镜的焦距f是多少?
(2)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蜡烛到凸透镜之间的范围是多少?
28.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
29.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你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u=2f;
(2)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 ,请你结合公式和投影仪成像时u和v的大小关系,说明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是大于1还是小于1。
六、综合题
30.如图所示,焦距为10cm凸透镜,光心为O(位于15cm处),在透镜左侧有一发光体SL,S'是S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光线a、b、c是S点发出的三束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其中光线c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右侧放置一块平面镜。
(1)请画出光线a、b、c的入射光线;
(2)发光体SL经过凸透镜所成的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实像”或“虚像”);
(3)以E点表示眼睛,请画出人眼经过平面镜看见S'的光路图。
七、简答题
31.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投影仪,结合平时学习得到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2)除屏幕上的像与投影片的景物上下颠倒外,左右有没有颠倒呢?
(3)要使屏幕上的像增大一些,应该怎样操作?
32.小红所在的班级在照集体相。摄影师看到靠边的两个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他立即进行了调整。说说看:摄影师应该怎样进行调节?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D
【分析】根据物体具体的成像的过程,分析挡住透镜上部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解答】 物体的每一点发出的无数光线,即这些光线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上部成像在光屏上,也有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下部成像在光屏上.所以当挡住凸透镜的上部时,只是 挡住了该点发出的成像光线的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下部的那部分光线仍能成像在光屏上,所以成像的性质不变.由于通过的光在减少,所以像的亮度变暗.
综上分析,故选D.
【点评】解 答此题时,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答案,由于挡住了凸透镜的上部,上面的光线不能通过,故缺少上半部分.有的同学考虑的更仔细,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 以应该是缺少下部分.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对其成像的具体过程不清楚造成的.如果掌握了物体的成像光路图,此题就容易解决了.
2.D
3.C
4.D
5.A
【解答】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所以实验1正确,A符合题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所以实验2错误,B、D不符合题意;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v|>u,所以实验3错误,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物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
6.D
【分析】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小.根据这个知识点进行判断.
【解答】蜡烛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靠近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
物体靠近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要增大,像不断变大,所以光屏要远离凸透镜.
故选D.
【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这个知识点在凸透镜成像中经常用到,要熟练掌握.
7.D
【解答】解:远视眼镜是凸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
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
故选D.
【分析】首先明确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即可确定它是怎样来矫正视力的.
8.A
【解答】先用焦距为15cm的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放大实像,此时2f>u>f
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缩小实像,光屏将向靠近透镜移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9.B
【解析】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看到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错误.
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正确.
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错误.
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错误.
故选B.
10.C
11.放大;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下
【解答】解:(1)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凸透镜的作用就是成放大、倒立的实像;(2)平面镜将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反射到银幕上,所以起到改变光路的作用;(3)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要使像清晰变大,应该减小物距,即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并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放大;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下.
【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2)平面镜的作用:①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②成像.(3)凸透镜成实像特点:物近像远像变大
12.凸;小于
13.9×10-9;光;虚;远视
【解答】长度单位换算1nm=10-9m,所以9nm=9×10-9m。
叶子发出微弱的光,所以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中正立放大的像,则把凸透镜当放大镜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远视眼成像时成到视网膜的后方,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分析】长度单位换算1nm=10-9m;叶子发出微弱的光,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14.投影仪;靠近
【解答】如图乙,透过水杯,漫画中的老鼠被放大,掉头指成倒立的像,此成像与投影仪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变“胖”一点,成像更大,需减小物距,应适当将水杯靠近漫画。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靠近凸透镜,成像变大。
15.虚;6;不变
【解答】因为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他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小军在距平面镜 1m处照镜子,如果小军继续远离平面镜2m,此时人和平面镜的距离1m+2m=3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3m,他的像到他的距离是3m+3m=6m。]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距大小无关,所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会改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求解。 平面镜成像规律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6.平面镜;放大;左
【解答】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确定蜡烛像的位置。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15cm,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而像距为30cm,像距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应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增大,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减小像距,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玻璃板与平面镜相比,即可以透光也可以反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该题目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不同时,成像的性质也不同,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求解即可。
17.放大镜;虚
【解答】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从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分析】放大镜的原理。
18.大于;丙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拍照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大于照相机二倍焦距。
(2)根据图片可知,A的镜头到显示器的距离最大,即像距最大,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成的像最大,故选甲。
【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判断;
(2)根据图片确定像距的大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19.折射;凹透镜
20.B、C;不同
【解答】图中,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由于光路可逆,在B点和在A点成像情况不同,则一次成实像,一次成虚像;由于A、B间的距离小于A、C间的距离,当烛焰在B点时,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故凸透镜应该在B的左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成的是实像,凸透镜应在AC之间,凸透镜在BC之间。
【分析】根据折射时,光路可逆的特点,当物体距离和像的距离改变时,成像不同;根据物体和像的距离,判断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判断凸透镜的位置。
21.
【解答】根据图像,O点为凸透镜光心,过光心的水平虚线是主光轴,F和2F分别为1倍和2倍焦点,光心到F的距离是一倍焦距,光心到2F的距离是二倍焦距,AB是物体,选择两条特殊光线成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透镜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两条特殊光线的出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像的顶点,最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22.
23.(1)上;10;左;A
(2)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98;小于;不变
【解答】(1)①由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知道,光屏的中心低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光屏向上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即光屏向上移动。
根据题意知道,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20cm=u=2f
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10cm
②使烛焰向左移动5cm后,此时u=25.0cm,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所以,需要将光屏左移,A图正确。
(2)①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是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器壁和底部,故图中的操作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
②由表格中数据知道,水在98℃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
水在标准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水的沸点低于100℃,说明此时的气压小于1标准气压。
③由于从第10min开始,水已经沸腾,在13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物体在二倍焦距,可以计算焦距大小;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靠近凸透镜移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探究水的沸腾规律时,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是沸点;根据沸点可以判断大气压的高度。
24.10;同一高度;放大;投影仪;能;变暗;向上;下
25.(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缩小;照相机
(3)35
(4)左
【解答】(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3)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 v=65cm -50cm =15cm;
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距v’= 30cm(即此时的像距与原来的物距相等),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的物距u’=v=15cm,所以此时蜡烛的位置在50cm-15cm =35cm处,蜡烛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1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远离,像靠近,像变小,故要想在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缩小、照相机(3) 35 (4) 左。
【分析】(1)根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大。
26.(1)5cm;(2)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7.(1)解: 当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相等,即
所以:又因为时成等大的实像,
所以
(2)解: 如图所示中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成像条件是
所以蜡烛到凸透镜之间距离大于
【分析】 (1)当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相等,即,
所以: 又因为时成等大的实像,
所以
(2) 如图所示中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成像条件是
所以 即蜡烛到凸透镜之间距离大于。
28.解:由图可知,△ABO∽△A B O,

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BO为u,像距B O为v,则像高
【分析】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成比例,根据图片可知,△ABO与△A'B'O相似,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29.(1)解:在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OB=OD,即u=v;因为 ,化简得:
(2)解:投影线能成放大的实像,
【分析】(1)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关系,结合物距、像距、焦距关系式,证明物距和像距相等;
(2)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大于1。
30.(1)
(2)倒立;实像
(3)
【解答】(1)图中,光线b过光心,方向不改变,沿b向左画直线为入射光线,光线c平行于主光轴,其入射光线过焦点,光线a过焦点,其入射光线和主光轴平行,如图
(2)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发光点S经过凸透镜成的像距v=35cm-15cm=20cm=2f,在二倍焦距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发光点S在二倍焦距处。
(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做出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连接和镜面交于O点,连接为镜子的入射光线,OE为反射光线。
【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根据凸透镜的焦距和像距大小,判断成像特点;
(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画出对称点即为像的位置,人眼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1)光线b为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光线c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其入射光线过焦点(坐标为5cm处的主光轴上的点),所以反向延长b光线与光线c的入射光线的交点即为S点,光线a的入射光线来自发光点S。
(2)[1][2]发光点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正好在二倍焦距处,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发光点S在二倍焦距处。
(3)做出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连接和镜面交于O点,连接为镜子的入射光线,OE为反射光线。
31.(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2)左右也颠倒了,即完全相反;
(3)先向下调节透镜的位置,再向后移动投影仪
【解答】(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左右也颠倒了;凸透镜成像时,物体上方部分的像会成在屏幕的下方,物体左侧部分的像会成在屏幕的右方。所以,与物体相比,像的上下是颠倒的,左右也是颠倒的;
(3)物距变小时,像变大,像距也变大。因此,要想使投影仪成在屏幕上的像增大,应该将成像透镜向下移,即减小物距;像变小后,像距也变大了,为了使像清晰一些,还要使投影仪远离屏幕,让屏幕位于像的位置上。
【分析】(1)平面镜能反射光线;
(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3)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32.照集体相时看到靠边的两个同学没有进入镜头,说明像过大。要想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相距变小,所以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同时让镜头往后缩
【分析】根据凸透镜出成像规律和物距与像距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